地点
人物库 唐朝
侯仲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蔚州人
李光弼先锋,授忠武将军
以擒安太清有功,累加冠军将军
仆固怀恩乱起,仲庄都将,训兵自守,人畏其锋。
德宗走奉天,迁左卫将军,为防城使
扈从兴元,殿军骆谷,授防御招收使。
帝还都,复镇奉天,几二十年,卒。
孙惟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惟政,惟晸。
盐州五原人
有才略。
以镇压黄巢起义军,拜右金吾卫大将军
朱玫乱,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
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
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京民赖以为保。
王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善兴利,乘时贸易,富拟王者,侈靡自奉。
军校累官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领兴元节度使
陈复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陈七子
排行七
德宗贞元间褒城,年约50余,多变化之术。
因狂醉市中而入狱,不食而死。
弃之郊外,旋还家,复至市中。
柳仲郢周墀高骈等皆礼重之。
僖宗中和五年(885)长安,曾寄诗与宦官田令孜
后卒于家。
其后复有人云在长安见之。
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五二引《仙传拾遗》。
全唐诗》存断句2。
僧法照中唐 ? — 77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南梁(今陕西汉中)人。
净土宗僧人
代宗大历二年(767)衡山云峰寺五年五台山佛光寺,专修念佛法门,以求往生净土。
后建竹林寺居之。
诗僧清江为友。
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
全唐诗》存诗3首。
光绪洋县志》卷七另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欢喜中唐 ? — 785年6月19日
释欢喜
不知何许人也。
性无羁束慈忍宽和。
人未尝见其愠色。
故号之焉。
观国之光至于京辇
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
言语不常事迹难测。
德宗皇帝闻而重之。
兴元十二年永泰寺戒坛度僧。
与保唐禅宗。
别敕令受戒。
缁伍荣之。
至其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
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
外国人
未知葱岭南北生也。
若胡若梵乌可分诸。
建中中越碛东游。
得意则止度其冬夏。
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体人意。
号利智梵僧焉
相传则是宝月道人后身也。
必尝以事徵验而知。
与名德相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房壁云。
越山千万云门绝。
西僧貌古还名
清朝扫石行道归。
林下眠禅看松雪。
其高邈之状在昼辞焉。
李叔明中唐 ? — 7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即鲜于叔明
阆州新政人字晋
本鲜于氏,世为右族
肃宗时,擢明经,累官洛阳,招徕遗民,号能吏,迁京兆尹
历官东川节度使及遂、梓两州刺史
德宗建中初,以破吐蕃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深恶道、佛不事生产,曾上言限定僧道名额,余皆还俗为民。
帝善之。
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置第舍田产。
叔明字晋卿
阆州新政人
本姓鲜于氏
明经
乾元中司勋员外郎
累除太子右庶子
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
移镇梓州
建中初检校户部尚书
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
出家赀助军。
太子太傅
封蓟国公
朝京师。
尚书右仆射
贞元三年卒。
谥曰襄
李纾唐 731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狄道人字仲舒
李希言子。
性通达,善恢谐,以放达蕴藉称。
初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中书舍人
德宗时,由礼部侍郎选为同州刺史,擢兵部侍郎高邑伯
吏部侍郎,年六十二卒,赠礼部尚书
奉诏为《兴元纪功述》及郊庙乐章,论撰甚多。
李端唐 732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92 【介绍】: 赵郡人字公表
累历台省官,出为兴元少尹,入为少府监,复出为泉、饶二州刺史,有能名。
张献甫中唐 736 — 7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796 【介绍】: 陕州平陆人
张守圭侄。
代宗朝,以军功累授试光禄卿殿中监、河中节度副元帅都知兵马使
德宗建中初,从征梁崇义,以功加太子詹事
上幸奉天兴元献甫首至,征讨有功。
安复,入为金吾将军,戍咸阳,以备吐蕃
贞元四年,迁邠宁节度使
在镇累年,整治边备,抗御吐蕃,军民悦之。
检校左仆射
马宇中唐 739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8 【介绍】: 河南偃师人字灵符
九岁,贯涉经史。
元德秀奇之,为著《神聪赞》,号马孺子
郭子仪奏为怀州参军,充四镇伊西北庭节度巡官从事河阳三城、河东昭义诸府
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迁主客员外郎,使海东。
后历兴元少尹将作少监国子司业秘书少监,加史馆修撰
多才艺,弈棋居第三品。
家贫,惟以著述为事。
著有《凤池录》、《段公别传》等。
李楚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建中中,为兴元小将
尝事朱泚,得其宠信。
反,凤翔节度使谋去楚琳,遣屯陇州
楚琳遂为乱,归款于
奉天围解,复遣使贡奉。
时方艰阻,朝廷不得已,命为凤翔节度使赐号保义军
兴元元年来朝,授金吾大将军
后以仆射卫尉卿
李晟韦伦均欲除之,上以京师初复,方安反侧,不许。
僧代病中唐 ? — 80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河阳方苦旱。
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太行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尤灵异。
神尧初起义师。
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
曰汝非佛耶。
女喜尽以情告。
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柳公仲郢
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孟郊中唐 751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1—814 【介绍】: 湖州武康人,生于昆山字东野
少隐居嵩山
性狷介,与韩愈友善。
年四十五、六方登进士第
后调溧阳
郑馀庆东都留守,署为水陆转运判官
馀庆兴元,又奏为参谋
工诗,与贾岛齐名,并称“”,又以诗风瘦硬,有“”之说。
卒,张籍私谥贞曜先生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1—814 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
少隐嵩山,称处士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第
十六年溧阳县,抑郁不得志,遂辞官。
曾任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宪宗元和九年(814),因山南西道节度使郑馀庆奏,迁为兴元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时暴死途中。
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
友人张籍私谥贞曜先生
生平详见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有近人夏敬观孟郊年谱》、今人华忱之《孟郊年谱》,后者较完备。
孟郊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见《送陆畅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陆羽坟》、《醉会中赠郑方回》等),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
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
其诗可以德宗贞元八年(792)长安应试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由隐而仕,诗亦要求有为而作,诗歌基调积极明快,步武盛唐
后期仕途蹭蹬,遂由言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
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读张碧集》)之主张。
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之称(见苏轼《祭柳子玉文》)。
“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
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之美,韩愈称之为“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
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贞曜先生墓志铭》)“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荐士》)诗集10卷,明凌濛初刻《孟东野诗集》,载有宋人国材、刘辰翁评语。
今人华忱之点校之《孟东野诗集》较完备。
注本有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韩泉欣《孟郊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5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邠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
寄寓汴州
十六年,授溧阳
因终日吟诗,多废吏事,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竟辞官归。
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武协律郎
九年,余庆出镇兴元,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行次阌乡,暴疾年。
友人张籍私谥为贞矅先生
一生到意为诗,长于五古、乐府。
韩愈张籍李翱卢仝等友善,名重于时。
北宋宋敏求编有《孟东野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十卷。
字东野
湖州武康人
年五十始第进士
溧阳
郑馀庆兴元
奏为参谋
卒年六十四。
张籍谥之曰贞曜先生
权德舆中唐 759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天水略阳人字载之
权皋子。
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
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
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
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
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
卒谥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
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
德宗时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
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
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
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
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
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
“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
有《权载之文》50卷传世。
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
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
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
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
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
中书舍人十八年知贡举
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八年留守东都
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
十一年,出镇兴元
卒。
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
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
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
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
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
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
补诗一首。
德舆字载之
天水略阳人
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
户部
元和五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
封扶风郡公
太常卿
刑部尚书
出镇兴元
卒年六十。
左仆射
谥曰文
欧阳詹中唐 761 — 801
唐诗汇评
欧阳詹(约761-约801),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南安)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等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
十三年,游兴元、蜀中,献诗严震韦皋
还京,官四门助教
十五年韩愈汴州朝正京师率其徒伏阙下,举博士,不果。
十六年,北游太原,与郑儋严绶唱和。
,寻卒。
有《欧阳詹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一卷。
李惟简中唐 764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4—818 【介绍】: 范阳奚族人。
李惟岳弟。
惟岳叛时,奔京师
朱泚叛时,从德宗于奉天兴元
事平,封武安郡王,得“元从功臣”号。
宪宗时凤翔节度使
市耕牛田具给农,增垦数十万亩。
温造中唐 766 — 8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5 【介绍】: 太原祁人字简舆
温佶子。
幼嗜学,不喜试吏,隐居王屋山,慨然有高天下之心。
后为张建封署为节度参谋
穆宗长庆间,累转殿中侍御史
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余顷,郡人获利。
召拜侍御史
李祐违制进马股战汗流,自谓“胆落于温御史”。
寻拜御史中丞
性刚褊,不顾贵势。
文宗太和初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乃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往定其乱。
入为兵部侍郎,又出为河阳节度使,开浚怀州枋口堰,溉四县田五千余顷。
入为御史大夫,转礼部尚书,卒。
有集。
独孤朗中唐 ? — 8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7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用晦
独孤及子。
独孤郁兄,一作弟。
宪宗元和中右拾遗
因请罢淮西用兵而被贬为兴元户曹
后入为监察御史,累迁工部侍郎
出为福建观察使,卒于道。
赵存约中唐 ? — 8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奉天人
赵植子。
文宗大和三年兴元从事,值军乱,时存约方与节度使李绛宴语,令其遁去,存约曰:“公德厚,谊不当独免。
”即部署左右捍守,遂同时被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0 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
懿宗朝宰相赵隐父。
穆宗长庆元年(821)进士第
文宗大和三年(829)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判官四年二月军乱,与同遇害。
生平附见新、旧《唐书·赵隐》。
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