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惟白北宋
全宋诗
释惟白号佛国,住东京法云寺
为青原下十二世,法云秀禅师法嗣。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所集《续灯录》三十卷入藏。
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惟白桂州(治今广西桂林)人,俗姓冉
淹通内外,工撰文,尤好禅寂。
云门宗大师圆通法秀
元祐五年法秀卒,遂嗣法席,继主东京法云寺赐号佛国禅师
后移明州天童寺
著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八卷、《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文殊指南图赞》一卷,今存。
刘先生北宋
全宋诗
刘先生(《金石萃编》署“八行刘先生”),名不详,疑即碑额署名之刘采厌次(今山东惠民)人。
徽宗政和中应诏东京,居五年。
王道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三九
王道政和六年入内内侍省武翼大夫淮南路走马承受公事
尝为东京车辂院人吏。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三之一、刑法二之六六,《宋史》卷三八○。
尼净智北宋
全宋诗
尼净智号慧光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住东京妙慧寺。
为青原下十三世,净因法成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释中仁北宋
全宋诗
释中仁,号■(亻幻)堂,洛阳(今属河南)人。
少依东京奉先院出家,徽宗宣和初赐牒于庆基殿,落发进具。
后往来三藏译经所,谛躬经论。
圆悟,留居天宁。
孝宗隆兴初,开法大觉寺,迁临安府中天竺,次徙温州雁山灵峰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曾诏入宫说法。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释继成北宋 ? — 1143
全宋诗
释继成(?
~一一四三),俗姓刘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
哲宗崇宁中,入贡于宗伯不第。
仰山普禅师得度,去依云盖老智,往扣普融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诏住东京右街显忠寺,久而徙净因寺
高宗建炎初,居天台华顶
绍兴间,移闽中秀峰十三年,卒于此。
称佛慈蹒庵继成禅师
南岳下十四世,智海道平禅师法嗣。
嘉泰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释文观宋 1083 — 1178
全宋诗
释文观(一○八三~一一七八)俗姓叶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
年十九依白岩寺慧通,二十得度。
游方谒守卓禅师东京天宁寺,因看《柏树子颂》有省。
晚住温州本寂灵光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
孝宗淳熙五年卒,年九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四首。
郭仲荀南宋 ? — 1145
全宋诗
郭仲荀(?
~一一四五),字传师洛阳(今属河南)人。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殿前副都指挥使两浙宣抚副使越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检校少保,知明州(同上书卷六八)。
五年,为检校少傅提举太平观(同上书卷八八)。
九年,迁太尉,充东京留守(同上书卷一二六)。
十年,知镇江府(同上书卷一三五)。
十五年,卒于台州(同上书卷一八五)。
今录诗三首。
贾舍人北宋
全宋诗
贾舍人,名不详。
钦宗靖康东京陷落时居留京师(《陶朱新对》)。
张师雄北宋
全宋文·卷三四○一
张师雄靖康时东京质库户。
楼炤宋 1088 — 11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60 【介绍】: 婺州永康人字仲晖,一作仲晦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大名府户曹
依附蔡京
高宗建康,劝帝量力而为,可保淮南则保,不可保则退长江以南。
绍兴七年,除中书舍人,迁给事中
九年,以签书枢密院事检视东京,复宣谕陕西
颇妄自尊大,以好货失将士心。
十四年,再除签书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寻被劾。
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后徙广州,未行而卒。
谥襄靖
吕荣义北宋
全宋文·卷三七六九
吕荣义字德修泉州(治今福建泉州)人。
徽宗时太学绍兴中累举得光州助教
著有《上庠录》十卷,杂记东京太学故事。
见所撰《眉山唐先生文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七,《清波杂志》卷一二。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禅师宗杲者。
字昙晦
别号妙喜
大鉴十五世圆悟勤公之嗣也。
妙喜宣州宁国奚氏。
年十三。
就乡校。
不旬而弃之。
亲奇其志。
乃许衣缁成大僧。
遍探诸家语录。
于云门睦州
尤笃意焉。
竟有五家浅深门庭之疑。
遂请益于广教珵公。
珵示其节目
妙喜辄领意。
珵私叹曰。
乃再来人也。
妙喜又弃之。
遂至真如哲座下。
入庆藏主贤蓬头之室。
因之过黄龙谒晦堂
跨东林参昭觉。
俱雅珍爱。
妙喜又弃之。
往见心印询。
询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欲留不可。
因指见湛堂准公于宝峰。
机辨纵横。
漠然不诺。
妙喜始伏膺事之。
疾革。
妙喜惶启曰。
某向后当见何人。
曰。
有个巴子。
当能了子事。
殁。
乃茧足千里。
请塔铭于张公无尽
无尽时为禅室领袖
契之嘱妙喜必。
见川老也。
东京天宁席虚。
诏起蒋山勤禅师为住持。
妙喜心庆曰。
此天赐我也。
其禅若不异诸方。
妄相许可我。
则造无禅论去也。
遂入勤公之室。
闻公拈提。
期年不敢犯其机。
一日公举东山水上行公案。
以示众。
妙喜跃然。
急呈所得于公。
公曰。
未未。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令居择木寮。
为不釐务。
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
公每举有句无句倚树话。
妙喜拟对。
公辄禁之。
乃至握箸忘食。
公笑曰。
者汉却参黄杨木禅也。
妙喜益茫然无措。
乃坚请公在五祖时问答。
公良久曰。
我问。
有句无句倚树。
先师但向我道。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先师则云。
相随来也。
妙喜豁然大彻。
连呼曰。
我会也。
于是随声酬对势涌泉
公拊掌称善。
举以首众。
宿衲皆下之。
士绅争相从游。
丞相吕公舜徒尤悦之。
赐紫衣。
号佛日禅师
是时已有诏。
勤公云居
赐号圆悟
圆悟又以妙喜
首云居之众。
其秉拂小参。
万指轩腾。
昭觉元禅师出问曰。
眉间挂剑时何。
妙喜曰。
血溅梵天。
圆悟于座下。
以手约曰。
问得极好。
答得更奇。
于是海众争颂老东山之再见也。
圆悟还蜀。
妙喜始庵居古云门。
湖南
转江右。
入八闽。
又结庵洋屿。
僧昙懿者。
久依圆悟
自谓不疑。
绍兴初
出住祥云。
法席颇盛。
妙喜知其所见未实。
致书令来。
故不起。
妙喜鸣鼓痛斥。
榜告四众。
乃破夏来洋屿。
妙喜鞫其所證。
大笑曰。
汝恁么见解。
敢嗣我圆悟老人耶。
傀汗浃背。
即退院求侍于妙喜
入室次。
妙喜曰。
我要个不会禅的做国师
对曰。
我做得国师去也。
妙喜喝出。
复召曰。
阇黎香严悟处。
不在击竹边。
俱胝得处。
不在指头上。
失声横趋而去。
妙喜笑曰。
阇黎此回堪住院子也。
僧弥光
字晦庵
流誉诸方。
趋风来见。
妙喜命坐而商略。
光一一具对。
妙喜曰。
虽有落处。
只是不著所在。
今诸方浩浩说禅者。
见解秖此。
何益也。
其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
语讫呵呵大笑。
愠而起去。
妙喜即挝鼓入室。
颦额而至。
妙喜曰。
吃粥了也。
洗钵盂了也。
去却药忌。
道将一句来。
遽对曰。
裂破。
妙喜震威喝曰。
汝又说禅也。
乃得旨。
遂以书招其友鼎需曰。
洋屿庵主手段。
与诸方别。
乾笑而已。
字懒庵
闽人
幼登进士
绝婚为比丘
一锡湖湘
遍参名宿。
以为法无异味。
归隐羌峰绝顶。
久不下山。
佛心才禅师已挽出。
首众于大乘。
尝以即心即佛问学者。
毅然无可意。
强速其至。
会入室鼓鸣。
随喜焉。
妙喜以拂指曰。
即心即佛作么生。
速道。
从傍下语。
妙喜诟之曰。
汝见解此。
敢妄为人师耶。
即普说。
讦其生平珍重得力处。
排为邪解。
涕泪交颐。
不敢仰视。
乃归心决择。
一日垂问。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正恁么时何。
拟对。
妙喜连击之。
释然厉声曰。
和尚已多了也。
曰。
今日方知。
吾不汝欺。
妙喜之精猛开发。
约多类此。
时及门者五十三辈。
期未半得法者十三人。
丞相张公浚蜀时
圆悟为言。
杲真得吾宗之髓。
张公还朝。
遂以杲补径山
径山之席。
常随二千馀辈。
方来无地以容。
乃搆千僧阁安之。
侍郎张子韶
状元汪圣锡
少卿冯济用。
悉预其列。
当是时。
秦桧居权。
司谏詹大方阿之曰。
鼓唱浮言。
谤讪朝政。
张九成为之首。
僧宗杲和之。
乃坐编置。
九成毁衣焚牒。
妙喜衡阳
起遣日而恻声载道。
识者曰。
日月无私成其明。
圣贤无择成其大。
杲公之化应南。
故天假之以示现于衡阳者耶。
且法门正气。
表烛千秋。
又以群愿所系。
公必寿还。
何忧哉。
十载杨。
虽瘴疠之乡。
妙喜竖拂不倦。
缁素腾腾。
仍光风霁日也。
又五载。
有旨赐还复僧衣。
四方虚席迎之。
皆不就。
最后有旨。
强起主育王。
筑涂田数百顷。
以继众食。
赐其庄。
名般若
又二年。
改移径山
径山益盛。
虽龙象互相蹴踏。
而上堂每赞犹子应庵
深得先人机用。
于是天下益称其公。
妙喜腊高。
屡求退居明月堂。
告谢方来。
莫可禁止。
先是孝宗居藩时。
遣内监。
径山
妙喜
献以偈。
孝宗大悦。
及在建邸。
复遣近侍。
请上堂。
亲书妙喜庵额。
并赞真制赐之。
及即位。
又锡法号大慧禅师
洎召对。
妙喜已示疾。
一夕忽大星陨地。
流光四散。
鸟兽皆鸣。
遂乃告寂于明月堂。
亲封遗疏。
僧请留偈。
妙喜厉声曰。
无偈便死不得也。
乃大书曰。
生也只恁么。
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
是甚么热大。
掷笔长往。
时隆兴改元八月十日也。
世寿七十五。
夏五十八。
上览遗语悽然。
制词奠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见。
诏以明月堂。
妙喜庵。
全身瘗于庵后。
谥曰普觉
塔曰普光。
入其全录八十卷于大藏焉。
赞曰。
端祖云。
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余虚度林间数十载。
每耳目所有诸道者
莫不据高广座。
自称曹溪正脉少室真传。
但惜未遇大慧老人耳。
若遇。
自当别有壶天。
而端祖之言岂谬哉。
呜呼马逢伯乐。
薪遇中郎
吾宗之大幸也与。
何宏中宋 1097 — 1159
全宋诗
何宏中(一○九七~一一五九)字定远自号通理先生
先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后移居忻州(今山西忻县),遂为忻州人
家世从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殿试策中第,调滑州韦城
金兵围东京,附近州县均失守,独韦城不下,以功擢武节大夫河东河北两路统制接应使。
后孤守银冶,粮尽被俘,囚居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始终不屈。
晚年为道士,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年六十三。
著有《成真集》、《通理集》,已佚。
事见《中州》卷一○。
赵桓北宋 1100 — 1161
全宋文·卷四二一三
钦宗赵桓(一一○○——一一五六)徽宗长子。
初名亶封韩国公建中靖国元年进封京兆郡王
崇宁元年二月更名烜十一月改今名。
大观二年进封定王政和三年太保五年立为皇太子七年,受禅。
时金兵入侵,起用李纲等抵禦金军。
后向金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靖康元年十一月东京沦陷,许割河北河东
二年二月,与徽宗等被俘北去。
金主亮正隆元年(宋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五国城,年五十七。
绍兴三十一年追上庙号曰钦宗
在位一年又四月,年号靖康。
见《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金史》卷五《海陵王纪》。
姚兴南宋 ? — 11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1 【介绍】: 相州人
旧名叔兴
钦宗靖康中,以劫杀金兵有功,补承信郎
高宗建炎初,从张琪至东京,隶留守宗泽
绍兴元年,脱离张琪,隶张俊
后从刘铸顺昌,有功,累迁建康府驻劄御前破敌军统制,充荆湖南路兵马副都监
三十一年,隶王权,拒金主完颜亮南侵。
尉子桥之役,以寡敌众,浴血奋战,因援兵不至,父子同殉难。
谥忠毅
释普绍南宋
全宋文·卷四七六○
普绍号垂慈东京慧林寺慈受怀深禅师法嗣,青原下十四世,住台州国清寺
绍兴中与其他释子同编纂成《慈受怀深禅师语录》四卷。
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五灯全书》卷三六。
释守仁南宋
禅师名守仁
号[亻幻]堂。
洛阳人也。
少持重。
宽夷好学。
初依东京奉先沙门
宣和间
试经于庆基殿得度。
往来三藏译经所。
谛穷经论。
每游刃胶结之队。
有馀地
故互称曰。
酥酪焉。
于宗门语句。
则曰。
按黑豆法也。
何足为奇。
然疑周金刚蜀之杰士。
胡得䖃苴之甚耶。
当是时。
佛果勤公居天宁。
天宁参头则有宗杲端裕昙玩等。
择木寮则有枢密徐俯侍郎李弥达辈。
禅风大盛。
仁益疑。
乃摄衣探之。
值挂牌入室。
默自计曰。
若有所长则得。
倘违吾教乘。
自当别有议论在。
佛果在侧。
乃召
问曰。
依经解义。
三世佛冤。
离经一字。
即同魔说。
你还凑泊得么。
拟引对。
佛果以铁如意迅击之。
因坠一齿。
以手抹血。
大悟
因太息曰。
一人发真归源。
十方世界悉同消殒。
以为一时表法之诠。
安知实有此等境界。
至于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不是其人。
大难承当。
繇是师资契合。
住后每瞋。
学者滞于奇妙言句。
独以毒棒。
出没江湖。
著其声。
尝易服过武林
访圆觉讲主
值其升堂。
勾引经文。
反覆浩浩。
从傍失笑。
讲主下座。
曰。
上座高隐何处。
曰。
长行粥饭僧。
安有定处。
曰。
适来上座致笑。
非我说与经有违乎。
曰。
违虽未违。
合则未合。
曰。
上座能明此义否。
曰。
明则不明。
背却不背。
讲主即请仁升座剖判。
即蹑履而登。
举经中道。
居一切时。
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
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以手空指曰。
会么。
庭前栽莴苣
莴苣生火箸。
火箸生莲花
莲花木瓜
木瓜才劈破。
撒出白油麻。
参。
讲主彻见圆觉宗旨。
不从人得。
即散席南行。
为人。
不务名。
不苛察。
轮蹄辏集。
罕见其面。
衲子至。
不时进谒。
然机要险绝。
旦过堂无宿客。
淳熙甲午
召入内廷。
上问曰。
朕尝披法典。
襄州庞蕴奇士也。
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
是甚么人。
云。
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
即向汝道。
于言下领会。
尔师圆悟颂云。
一口吸尽西江
栗棘𡎺杀老庞。
当阳若也吞得。
管取海内无双。
禅师可中更出手眼。
剖朕夙衷。
对曰。
秤锤搦出油。
閒言长语休。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杨州
上大悦。
癸亥丹书复至。
集众说法毕。
即法座而逝。
赞曰。
宝觉云。
一尘飞而翳天。
一芥堕而覆地。
安乐处切忌许多骨董。
直须死却无量劫偷心乃可耳。
仁公以经论鸣世。
偷心正炽。
及遇本色作家。
一击而绝骨董。
即家珍也。
忌云乎哉。
但其前后垂机。
所谓浪子怜乡客。
杯翁爱醉人者。
非也。
吾也而南宋 1163 — 12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3—1258 【介绍】: 蒙古珊竹氏,一作乌叶儿。
成吉思汗时与哲别克金东京,又从木华黎北京,以功授北京总管都元帅
自后每战皆捷。
窝阔台汗即位,征辽东,侵高丽,皆有战功,充北京东京广宁盖州平州泰州、开元府七路征行兵马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