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孔旼北宋 994 — 10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1060 【介绍】: 兖州曲阜人,隐居汝州龙兴龙山滍阳城字宁极
孔子四十六代孙。
性孤洁,喜读书。
乐闻人之善,动止必依礼法。
环所居百余里,人皆爱慕之。
人争讼,不听有司而听
仁宗庆历七年,州以行义闻。
嘉祐三年,以荐授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除守光禄寺丞致仕。
有《易大衍》。
全宋文·卷四○九
孔旼(九九四——一○六○)字宁极孔子四十六代孙,隐居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滍阳城
仁宗嘉祐二年六月孙抃荐,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
居数年,召为国子监直讲,辞不赴,即迁光禄寺丞
顷之,起知龙兴县,复辞。
嘉祐五年卒,年六十七。
王安石孔处士墓志铭》(《临川集》卷九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六,《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上有传。
释义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裴氏
相之安阳人
其季父二。
皆出家。
以行业致名位。
曰修进。
则尝于法华经一字一拜矣。
而犹日课观音普门支品。
今方为历下临坛大德。
曰省伦。
尝诵大悲楞严咒各一亿遍。
今方主青丘香严院。
始七岁。
以亲命来省二父。
而进因以薙染焉。
既登具勤学罔懈。
俱舍一宗造微臻极。
遂以圆晖疏传。
讲十许遍。
后以教门诸文。
而世之昧者用之。
多致舛谬。
乃悉类粹而区分之。
使一藏义理事实昭著效白。
而士之执笔鼓舌者。
无所疑惑。
则于天下诚。
便起晋开运二年
至周显德元年
成书。
总五十部。
列四百四十门。
名释氏六怗。
盖拟唐之白氏云。
进呈。
赐紫伽梨明教大师号。
仍以其书付史馆
开宝中。
卒于龙兴伽蓝。
寿七十四。
腊五十四。
晚年自以瞽。
忏悔过曰。
吾之述作又岂免于芟夷。
佛意。
破碎法章哉。
既而复明。
议者。
以其至诚所感。
其书则枢密相国王公朴。
叙其端云。
释义楚
俗姓裴氏
相州安阳人也。
七岁来省历下临坛大德修进。
因为出家师也。
进乃楚之诸父也。
季父省伦居香严院。
进也诵观音普门支经向十万遍。
立礼法华经。
字字各拜拜且彻部焉。
伦则青丘主宰。
禅居诵大悲佛顶俱一亿遍。
楚执柯伐木。
熏习相资。
登此近圆。
勤学不懈。
敏慧夙成。
俱舍一宗造微臻极。
遂传讲圆晖疏十许遍。
后该览大藏三遍。
乃慨儒家为佛教之文而多谬解解既谬欤事多误用。
白乐天六帖。
纂释氏义理文章。
庶事群品以类相从。
建其门目总括大纲。
计五十部。
随事别列四百四十门。
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部。
其间物类检括周旋。
令供笔之时必无告乏矣。
一十年中孜孜罔倦。
晋开运二年显德元年毕进呈。
世宗敕付史馆
赐紫衣仍加号明教大师
开宝中终于龙兴伽蓝。
俗寿七十四。
法腊五十四。
始谋此作。
随得便书。
裒多益寡。
日居月诸郁成编录。
忽因本院门古石上有六帖二字天然分明。
睹此灵符乃知宿定。
搜今斡古笔不停缀。
枢密相国王公朴。
作序冠于编首。
今行于寰海矣。
著述心亦劳止。
而双目丧明。
医工莫疗。
遂冥心忏过。
虑删碎教文裁量差脱。
如是虔虔更无间息。
再岁还明。
人谓其徵感焉。
孔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州龙兴人字处度
孔夷从子。
工词赋,与齐名。
刘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子望
少孤,好古学,师事高弁
进士第
龙兴县,坐事免。
后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学生数十百人。
、唐奏议为《辅弼名对》,书上,除任城主簿
青州幕职官
年五十二卒。
有《儒术通要》、《经济枢言》。
全宋文·卷五七七
刘颜字子望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少孤,好古学。
进士第,以试秘书省校书郎龙兴县,坐法免。
后授徐州文学
居乡里,教授生徒数十百人,撰《辅弼名对》。
任城主簿,历青二州从事,卒。
著有《儒术通要》、《经济枢言》数十篇。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夏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严州淳安人字大之
夏希贤子。
博通经学,为安定书院山长,一以安定学规课士。
龙兴教授
其学生中颇有知名者。
工诗。
其诗自成一家,时称夏体
释文悦北宋 997 — 1062年7月8日
禅师生徐氏。
名文悦。
南昌人也。
七岁剃发于龙兴寺
短小粹美。
有精识。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
吾闻临济
黄檗三年。
黄檗不识也。
陈尊宿者教之。
令问佛法大意。
三问而三被打。
未闻谆谆授之也。
大愚而悟。
则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
斯时荆州金銮有善。
筠州大愚
默欲先往造
或不契则诣荆州
大愚见屋老僧残。
荒凉如传舍。
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归闭关高枕。
无留意。
欲装包发去。
将发而雨。
雨止而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下座无他语。
大骇。
夜造丈室。
曰。
来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曰。
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为众乞饭去。
我忍饥不暇。
暇为汝说法乎。
不敢违。
即请行。
及还自冯川。
移住西山翠嵓。
又往从之。
夜诣丈室。
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来为众营炭。
我忍寒不能。
能为汝说法乎。
又不敢违。
入城营炭。
还时维那缺。
夜造丈室。
曰。
佛法不怕烂却。
堂司一职。
今以烦汝。
不得语而出。
明日鸣揵椎坚请。
有难色。
拜起欲弃去。
业已勤劳。
久因中止。
然恨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堕。
忽开悟。
顿见从前用处。
走搭伽梨。
上𥨊堂。
迎笑曰。
维那且喜大事了毕。
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词而去。
服勤八年。
没。
东游三吴。
所至丛林改观。
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
每集众
横设特榻。
示礼异之。
南禅师同安
三衢鄱阳
来归谒古塔主。
遂首众僧于芝山
南禅师遣使迎之。
又首众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请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问曰。
德山宗乘即不问。
如何是临济大用。
厉语曰。
汝甚处去来。
首座拟对。
掌之。
又拟申语。
喝曰。
领众归去。
于是一众畏仰。
示众曰。
昔年曾到。
今日复来。
非惟人事重荣。
抑亦林泉增气。
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
良久曰。
天高东南。
地倾西北。
问僧曰。
汾州言。
识得拄杖子。
行脚事毕。
举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个是行脚事。
僧无对。
之曰。
直入千峰万峰去。
又问僧。
盘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无瑕。
如何。
僧无对。
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从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俭约。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窃水。
遣两力。
逻得之。
田夫窘推甲堕水。
视之已死。
乙走白县。
吏来验则甲盖诈也。
抵狱坐。
使之当著缝掖。
龙兴老僧
以医出入府中。
夜闻往。
恳白府坐曰。
者佛法龙象也。
岂宜使出丛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得以夜驰。
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将不利于
又造南岳
承天勤禅师
十年不出户。
道遂大显著。
学者归心焉。
乃出住法轮
给舂监刈。
皆自董之。
见挟幞负包而至者。
则容喜之。
见荷担者。
颦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
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
住持久。
老于迎送。
屡劝其。
弃之归林下。
不果。
一日送客。
马损臂。
以书诉于
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萨有千手。
大丈夫儿谁不有。
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笑曰。
负负无可言。
俄迁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辞众。
说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为僧五十九
禅流若问旨皈。
鼻孔大头向下。
遂泊然而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
黄檗大用如涂毒鼓。
尝挝之而死临济
置之二百年。
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
余读其语句。
如青山白云。
开遮自在。
碧潭明月。
捞漉方知。
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
晦堂以见积翠。
至公法道。
则有大愚睦州之韵。
呜呼丛林方叹。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无间。
是何足以知哉。
释法护北宋 ? — 1058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护中印度人
闻宋室龙兴,尊崇象教,设立译馆,专待梵僧遍翻经论,欲观光上国,以證所闻,因结徒侣,连翩东迈。
景德元年春,始达京师,召入译院。
法护聪睿超伦,五乘三学,靡不研贯,所演经说妙达其源,前后译经十有二部,中有《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五卷:佛在灵鹫法界殿中与二万五千比丘,七百二十万俱视那庾多菩萨俱,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升师座。
妙吉祥菩萨请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说。
因为广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风云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宝喻,响喻,地虚空喻,及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偈赞礼佛,佛为较显持经功德云云,尤为详尽。
法护,止观兼持,戒操高胜,特赐嘉号曰普明慈觉梵大师,授三藏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
以嘉佑三年示寂,寿九十有六。
孔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州龙兴人字方平
孔旼子。
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廌为诗酒侣。
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
全宋诗
孔夷字方平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
汝州龙兴(今河南宝丰)人。
旼子(旼见《临川集》卷九八《宋处士墓志铭》)。
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廌刘攽韩维为友。
事见《咸淳临安》卷六六。
今录诗五首。
贺铸北宋 1052 — 1125
全宋诗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
唐贺知章为远祖,因自称越人
初以外戚恩为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
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
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
又以荐复起,管勾杭州洞霄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
善为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
诗亦为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
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
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
参校清乾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耿辙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八六
耿辙,尝知汝州龙兴县事,绍圣中瀛州防禦推官
翁彦约北宋 1061 — 11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1—1122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行简
翁仲通子。
徽宗政和二年进士
龙兴,以荐改常州刑曹,莅事精敏。
召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
太常博士,出知高邮军,革商贩茶盐私坐贸易之弊,吏不得倚法为奸。
以劳得疾卒。
全宋诗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二)字行简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仲通子。
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进士,调汝州龙兴,改常州司法参军
居二年,召入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
七年太常博士,岁馀,出提举河北西路学事。
宣和四年,知高邮军,卒于任,年六十二。
有文集十卷,已佚。
事见《龟山》卷三二《翁行简墓志铭》。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一)字行简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政和三年进士,调汝州龙兴
常州司刑曹事。
五年,召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七年,改宣教郎、除太常博士
以兴修因革礼,迁奉议郎
提举河北西路学事,权发遣黄州,转承议郎
宣和四年夏,改知高邮军
八月卒,年六十二。
杨时翁行简墓志铭》(《龟山》卷三二)。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吴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入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曾致尧北宋 947 — 10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12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正臣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累除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
魏庠苏州,恃恩不法,为致尧劾罢。
徙知寿州,转太常博士
性刚率,好言事,前后屡上章奏,辞多激讦。
真宗时,历知、泉、苏、扬、鄂五州,官终户部郎中
有《仙凫羽翼》、《广中台志》、《清边前要》、《西陲要纪》、《直言集》等。
全宋文·卷一三○
曾致尧(九四七——一○一二) 字正臣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迁著作佐郎直史馆,改秘书丞
出为两浙转运使,历知寿、泉、苏、扬、鄂等州。
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赠谏议大夫
著有《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文集十卷。
欧阳修作有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
僧觉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嘉州人字虚静
善画山水,尤工草虫,南僧称为心草虫
作诗自然超脱。
历住临汝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还蜀住毗庐以终。
觉心
字虚静
嘉州夹江农家子。
甚富。
少好游猎。
一旦纵鹰犬弃妻子。
出家学道。
周历云水。
似有得者。
性喜画。
善作草虫。
人称为心草虫
游中原。
作从犊图诗。
名动一时。
诸学士大夫。
翕然宗之。
孔南明崔德符
招致临汝
叶县东禅。
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
后因兵乱还蜀。
邵泽民刘中远两侍郎
善之。
请住毗卢
陈涧上称之曰。
虚静师所造者道也。
放乎诗。
游戏乎画。
如烟云水月。
出没太虚。
所谓风行水上。
自成文理者耶。
后终于所居。
省禅师
省禅师
叶县广教院。
冀州贾氏子也。
弱冠依易州保寿院。
出家受具。
后游方。
首山
山一日举竹篦问曰。
唤作竹篦即触。
不唤作竹篦即背。
唤作甚么。
师掣得掷地上曰。
是甚么。
山曰。
瞎。
师于言下豁然顿悟。
浮山远公
其得法子也。
释吴十三
全宋诗
释吴十三,住建宁(今属福建)仙州山。
南岳下十七世,开善道谦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吴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浦城人字真常
陈襄,为河阳学舍都讲,遂游太学
进士叶县
尝荐于韩琦,谓其能知无不为,刚直不挠,可任以难事。
尹仲宣北宋 967 — 1037
全宋文·卷二○九
尹仲宣(九六七——一○三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尹洙父。
举《周易》,咸平三年中第。
历任主簿司理参军县令,迁蜀州军事判官,入拜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部员外郎,历知汝州叶县郑州荥阳县、大宁监通判华州,知资州郢州景祐四年卒于官,年七十一。
欧阳修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六)。
释义怀北宋 993 — 1064
义怀
温州乐清陈氏子。
世以渔为业。
母梦星陨屋除。
其光照户。
而娠。
及生尤多吉祥。
儿稚父命坐船尾串鱼。
师不忍投鱼江中。
父怒笞诟。
甘受之。
长游京师
景德寺
试经得度。
师清癯。
行步迟缓。
众中望见。
鹤在鸡群
言法华遇师市中。
拊师背曰。
临济德山去。
初谒金銮善。
次谒叶县省
皆不契。
明觉于翠峰。
师当营炊。
因汲涧折担悟旨。
觉印可之。
辞去久无耗。
有僧自淮上来曰。
怀出世铁佛矣。
峰使诵提唱之语曰。
譬如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觉激赏。
以为类己。
先使慰抚之。
乃敢通门人之礼。
诸方服其精识。
自铁佛至天衣。
凡五迁法席。
所至必幻出楼观说法。
纵横驰骋。
人难遘仰。
庐山舜老夫。
疑之。
后闻其语叹云。
真善知识也。
晚以疾居池州山庵
弟子智才
住杭之佛日山
仰归养侍剂药。
姑苏未还。
师促归至门。
师已别众。
问。
卵塔已成。
如何是毕竟事。
师举拳示之。
遂就寝推枕而寂。
阅世七十二。
坐夏四十六。
塔全身佛日山
崇宁中
赐谥振宗禅师
释法远北宋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大觉琏
净因
法道大弘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