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释观衡明末清初 1579 — 1646年5月6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观衡字颛愚
姓赵氏霸人也。
家世农业,母梦大士携童子入门,亟取抱之,遂生
性端凝,不好嬉戏。
七岁从乡塾读,能通字义。
质迈凡侪,顾喜近桑门,不乐章句。
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观世音号,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
渐有超尘之思,讲于父母不之许,乃潜逸。
途遇五台山圆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栖迟五载
年十八,诣五台清凉山师子窟,参空印,令居侍寮,亲授经典。
敷绎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无间寒暑。
万历庚子,年二十二,随印至北京,侍楞严讲席,进菩萨戒,参达观。
后历齐鲁吴越,叩雪浪、云栖二师。
天台华顶峰,喜其孤迥,结庵独处,读《楞严经》,豁然融彻。
癸卯春,至双径访乐愚,寻过金陵,休夏长干。
秋游九华,冬上匡山卜静乾罡岭,苒荏数秋。
尝月夜经行,忽焉省悟。
遂下岭,礼育王舍利。
复渡海。
丁未再至天台
,游武夷古寺
戊申夏,自瑞金,游南华,冬进曹溪
己酉夏,见憨山端州
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廪峰,误食草乌而病。
壬子春,紫萝刘居士迎入荼陵,养疾云阳
冬讲《楞严》,释论朗彻,听者百馀人,风纪肃然。
甲寅,过邵陵,车自心居士延居无念阁。
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诸檀那于双清矶后,首辟荆棘,创建禅林,颜曰五台,不忘厥初。
经语佛声,朗朗动听,启人信心,见闻随喜,大生欢悦。
丁巳紫阳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室,堂阁厨库,次苐落成,郑太史为题曰耑山兰若。
地静人幽,阐志撰述,是夏著《心经小谈》。
戊午春,集《律仪常轨》及《律学知要》。
夏四月说戒,立《圆通忏法》一卷,并《戒坛规则》。
壬戌作《中庸说白》及《天主说辩》。
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诗,自道其生平甚悉,诗具集中。
又以此方教体,在音与闻,舍闻无音,舍音无教,因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薰脩,得真实行者十五人,是则合音闻而为教体,即音闻而归圣性也。
又著《金刚四依解》。
丁卯,作《礼佛发愿仪》。
己巳,著《首楞严经悬谈》。
辛未,著《金刚般若略谈》。
门人集所著,刻之成帙,名之曰《闭门语》。
壬申,著《楞严四依解》。
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诣德山,礼鉴大师塔,憩于乾明寺
常德荣王,于梅园说戒。
冬至湘潭,居法宝庵。
乙亥秋,去攸县,历云阳,过吉州,礼青原大师塔。
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诣匡山,扫憨山师塔。
秋下匡山,登云居,礼祖塔,主人味白请主法,不许,乃去云门。
疾作,憩甘露庵,熊给谏青屿,与山中僧众,合词坚请。
九月朔,入云居方丈。
以禅堂久废,躬亲畚插。
更建室,筑罗汉堂
期年之间,宇一新。
是时年已六十馀矣。
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刘孝则翰撰青原祖庭之请,九月至青原。
说戒结制,法席甚隆。
壬午秋复归云居,筑桥于南溪,曰“安乐桥”,下镌隐语,有“再遇游鲜主盖豆函”八字,人莫之识。
甲申,金士夫主石城清凉寺法席。
燕京已陷,明主死之。
五月,建荐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诸臣道场。
冬十月,得竹林金陵城北,欲避烦嚣,卓锡此间,号曰紫竹林
更建禅堂及殿寮室。
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学百七十七人。
五月三日疾增剧,命弟子音乘等摄林中事。
四日招众居士谢别,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
丁亥九月奉灵龛,诣云居建塔。
广颡丰颐,平顶大耳,脩髯如戟,短发覆肩,岁一剃落。
目光炯炯,学者见之不威而严。
初侍空印,宗贤首,而禅宗印可于憨山
立法不为崖岸,不分门户,田夫牧童,礼不异节,故所至香花争
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所作法语偈颂包举深宏,今所见者有《语录》三十卷,而诗颂书疏附之。
子音乘为编年谱。
彭任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字中叔一字逊仕
诸生
明亡,隐居庐山,后迁翠微峰,与魏际瑞等同居,为易堂九子之一。
以为学者以笃行为首要事务。
卒年八十四。
有《礼法类编》、《草亭文集》。
僧读彻明末清初 1589 — 1657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想望荆溪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僧道忞明末清初 1596 — 1674年六月
号木陈
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
悟和尚天童座下。
记室有年。
受请继席。
僧问。
如何是天童境。
师曰。
廿里关行欲尽。
青山捧出梵王宫。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曰。
閒移拄杖松根立。
笑问客从何处来。
曰向上宗乘事若何。
师曰。
看脚下。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师曰。
你吃粥也未僧拟议。
师曰。
诸佛过去久矣。
上堂。
释迦老子道。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古德道。
才入思惟。
便成剩法。
且道名字既同
因甚么有利有害。
红粉易妆端正女。
无钱难做好儿郎。
示众云。
有一人三头八臂。
有一人无背无面。
同到天童门下。
道安下那个即是。
一晚入堂。
大叫曰。
适来栏中不见了牛。
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
众愕然。
一僧才出。
师便归方丈。
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
草鞋踏遍江南雪。
归看庐山石上云。
却笑閒身犹未老。
寻梅几度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道忞字木陈号梦隐潮阳林氏子也。
薙染于匡庐开元先若昧明,受戒具于悯山。
清顺治时,赐号“弘觉禅师”,更寺名曰“弘法”,锡以敕印,赉予甚盛。
敕曰:“朕惟佛会拈华,妙心传于迦叶。
禅行面壁,宗旨付于神光。
六叶既敷,千华竞秀。
荫法云于真际,火宅晨凉。
耀慧日于康衢,重昏夜晓。
以至眴目扬眉,擎拳举指,皆合宗门之妙谛,得教外之灵机。
诚非他学可知,亦岂意生所度。
眷言道行,冀觌高踪,实悟真如,必先玄觉
咨尔禅僧道忞,嗣法天童,传宗临济
克證无生之旨,机自玄明
允通向上之关,悟称真谛。
尝稽载籍,祈会性真,间览玄文,深嘉妙义。
故时于听政之暇,询尔以法道之微。
乃名言之不繁,克随机而得解。
玄关幽键,感即能通。
遥源浚波,酌之不竭。
传一镫于种智,了万法于真空。
广量出于凡心,踰于宿学。
引之于有,高谢四流。
推之于无,俯弘六度。
信乎凡之可以證圣,惟觉足以悟迷。
非同测海窥天,固已登堂入室。
堪主法门之席,允称禅众之尊。
是用封尔为弘觉禅师,锡之敕印。
于戏!
慈周万有,大身遍于十方。
利济四生,本觉超乎三世。
俾举代咸登仁寿之域,在随方而启般若之门。
其益懋尔勤修,庶弘开夫正梵。
式承嘉命,丕阐宗风。
钦哉!
”以康熙甲寅六月示寂,寿七十又九,荼毗,顶骨五采,齿无损痕,塔于平阳黄龙峰下。
所著有《纪年》、《专谱》、《语录》、《诗文集》及《北游录》。
孙晋明末清初
简介
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丁未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人称为孝节先生
维基
孙晋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丁未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人称为孝节先生
陈子升明末清初 1614 — 1692
全粤诗·卷六七九
陈子升(一六一四—一六九二)字乔生号中洲
南海人
子壮弟。
年十五应童子试,补诸生
黎遂球陈邦彦等以文章声气遥应江南社。
福王弘光帝立,以明经举第一。
明唐王隆武改元,赴闽,授中书舍人
使粤而闽陷,遂归里。
桂王永历帝立,复往奔之,拜吏科给事中,迁兵科给事中
清兵攻袭肇庆永历帝西奔,子升追之不及,久之乃归。
晚入庐山归宗寺,受戒于函是
归后杜门不出,未几而卒。
著有《中洲草堂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释行悦清 1617 — 1682年十二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悦,字梅谷,亦号呆翁,晚称蒲衣尊者。
姓曹氏,娄东人。
年十八,披剃于普陀海岸禅林,受具后,担簦诣硿峒,参瑞白,知向上事。
复参天童密,问:“掣电之机还许凑泊也无?
”密方诘难,即拂袖云:“鹞子过新罗
”密连棒趁出,当时会得宾主句。
年二十二,再参报恩,已而入夹山,参南涧箬庵,问:“隔江招手,便乃横趋,上座还具者个眼否?
悦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南涧卓杖,云:“能有几人知?
悦云:“果然作家。
”南涧便喝,即礼拜。
明年,随侍金山,即承付属。
后居庐岳,忽焉数载,时在茂年,居多暇日,乃简古公案数十百则,皆为颂之。
丁酉,继席南涧。
乙巳,主粤东龙树院
丁未,主蒋山天华。
辛亥秋,复入粤住大隐禅院。
癸丑,至南安,居西华龙光寺
己未,赴江宁蒋山金陵寺请。
壬戌拟之台山,先入京师憩锡城西。
甲子秋,客城东弥勒庵,腊月朔夜,索水沐浴,焚香礼佛,辞众端坐,垂诫恳至,众皆感泣,请末后句,乃说偈曰:“使符多谢远相迎,撩起袈裟请共行。
一曲浩歌归去乐,从来老将不谈兵。
”三日荼毗,舍利莹莹,灵骨片片作金玉声,塔于南涧北莲花峰
寿六十六,腊四十八。
凡七坐道场,五会说法,一语一机有照有用,学者宗之。
弟子数十人,所著《正宗语录》、《列祖提纲增集》、《禅宗杂毒海》、《历代帝王宏教录》各若干卷,又《三会语录》《梦冰》《东皋》《拈庄》《放钵》《北游》诸集,皆梓行于世。
闵麟嗣清 1628 — 1704
清诗别裁集
字宾连江南歙县人
著有《卧雪诗草》。
宾连喜游,踪迹几遍天下,所游皆有诗,而《庐山》一集,尤脍炙人口。
缘未见全集,止录二篇。
释今无清初 1633 — 1681
全粤诗·卷七六八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
番禺人
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
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
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
十九随函是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亟称之。
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
再依雷峰,一旦豁然。
住海幢十二年。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
十四年回海幢。
今无函是第一法嗣。
著有《光宣台全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柏古
字斯民号雪耘,居近嘉善之白牛村,因以自称。
寓游平湖者最久。
能诗善书,议论所至,信口而谈。
晚年益自放,揖耕牛曰:是不素餐者。
或涂脂粉为妇人装,曰:非此不谐俗。
甚而佯死,验友人之哭与否。
乡之人拊掌呼为痴,而不知其意之有所托也。
后丧妇、丧子女,乃笑曰:此天之将成我志矣!
遂遍访匡庐、天都、林屋诸胜,欲往而不返焉。
未几,卒于湖。
释本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本立字道生遂宁熊氏子,十岁出家,受具宝光圆公,亲侍有年。
尝事游参,远谒海岩,结茆匡庐,南礼普陀,北叩清凉,足迹半天下。
及回,初栖成都大慈寺后主宝光。
癸卯冬,以席畀兴。
甲辰春三月七日即示寂。
然寺僧以付托得人,卒攘外患,至今念之。
兴居数稔,更新造舍利石塔
初宝光旧有舍利塔,即《神州塔寺录》所载宝光塔者,肇灵王四十一年,即西域阿育王之四十三年,育王以所得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其在震旦者十有九,宝光其一也。
唐僖宗幸蜀,寺中忽放异光,掘出石函,得如来舍利十有三,莹彻明洞,不可方物,遂建浮图,号曰“宝光”。
今清福真修大师,远渡重洋,求佛胜迹,径暹罗,出缅甸,底印度
印度者,古天竺国也。
复进千馀里,拜楞伽山,见唐玄奘旧所经行处,还至锡兰都城,会梵僧达摩波罗,方重修佛塔。
塔藏佛骨舍利百馀颗,清福虔诚祈请,至再至三,乞得十之一以归。
又得玉佛六尊,及贝叶经若干秩,皆别有记载。
清福既以舍利三、玉佛二,供奉宝光。
兴乃增修一塔,与古塔双标并峙,后先辉映,其功德皆不可思议。
戊申秋,传法静照,退隐古寺
时古寺亦重焕殿宇,兴力居多。
生平勇于为善,惟力是视,不敢自逸,积劳忘躯。
癸丑冬示疾,甲寅三月十七日寂于古寺,塔之寺西。
宝光徒众,念其勤劳,议迎衣钵建塔,以示观感。
岭南张元钰为之记,尝寄钰诗一百四首,盖仿寒山,随意吟咏,以见道者
释超远
清诗别裁集
字心壁云南人
心壁出家西江庐山商丘宋公巡抚西江,与酬接唱和,后移节江苏心壁复来吴中,又有唱和诗,时人以东坡佛印比之。
释行泽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泽字云外姓汪氏婺源人
父南栖居士,旷达不群,有高世志。
母氏王,诞泽之夕,梦麟于庭,觉而告居士居士曰:“吾所梦亦然。
”因名应麟
八岁入乡塾,授以《千字文》语,便问:“天是何物造成,到何处止?
”塾师曰:“尔且读,将自知。
曰:“不识得,何用读?
居士闻之,曰:“儿殆道学者流,非功名中人也。
”年十一,失恃,又八载亡怙,贫苦艰辛,郁劳心病,呕血几昏,祷佛求救,若有神诏,归心三宝,病当自愈。
觉而自誓,其病渐瘳。
遍游僧舍,从读佛经,决志出家。
癸酉,投黄山云谷无易守师脱白,易久参云栖,受念佛三昧,命依行,日念佛三万句,诵《华严》一卷,礼佛百拜。
如是一年,而神观精明,志气轩朗。
甲戌冬,受具戒于姑苏茂林,遂过云栖礼莲池塔,山中耆旧留居二载。
忽闻唱僧名,僧应阿弥陀佛,有省,遂上天童叩密老人。
时有启迪,而土音难晓。
后举薰风自南来䛡,占颂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今朝寒冷甚,向火恰相当。
”密笑而诫之曰:“须勤学,老僧不孤负汝也。
”无何,病困,为同侣僧不易邀往杭州,及赴阳山召,不易复彊之偕行。
阳山者,即通授
初见山,问:“万峰头上目视云霄,作么生?
”山一笑目之。
即呈偈云:“闻说阳山选佛场,一条拄杖绝商量。
谁知别有真消息,笑里藏刀人未防。
”自是,与山日惬。
再踰年,山主磬山,随侍。
一日,举铁牛过窗𢹝话,下语数十转,皆不契。
山曰:只是桶底未全脱。
愤而再参,沈坐终日,忽风揭门帘,扑落作声,将从前知解窠臼一齐打落,透到通身无念无依处,不胜快活。
入方丈密启其意,山手书法语并衣拂付之,且云:“子将来有超越之见,但世故未谙,早出恐鲜福耳。
曰:“愿终身岩谷。
”乃入匡山,借居五乳峰破庵,囊钵萧然,日采野蔬和米作璎珞粥食之。
偶携篮涧边,寻摘苦菜,失足跌下,惊起山禽,飞叫一声, 然休歇如云开日朗,因作颂曰:“钟残漏尽一声鸡,脱尽从前悟裹迷。
大用纵横施巨阙,汪汪洗土不成泥。
”旋迁雷光庵。
匡庐八载,严操切究,光颖渐露,大江南北颇传其机缘语句,咸思亲灾。
而禅者负米往来,苦于崎岖,悯之,且将为法求人
戊子春,舟溯浔阳而上,至大江之北,止于蕲之大泉山,蕲黄本大医故里,数百年来不闻正法,禅德过寓亦罕。
始至,创法席聚众,棒喝轰奔,州守闻而怪之,过候质直,不克尽宾主礼,州守怒。
己丑春,假他事持兵马来,竟火大泉山寺,对火说法,曳丈下山,栖于蕲北菩提寺
庚寅春,过黄梅扫医祖塔,于双峰至冯茂,返道经紫云寺,寺本千岁宝掌遗址,代有高人。
闻泽至山,众遮迎以休夏,诺之。
山最高处,其路僻绝,去人烟甚远,甚安之,幽居数载,学侣千指,语句布流,诸方赞赏,如庐山木陈、宝华朝宗与玉林国师皆岁时款密,屡通书问。
辛卯,赴高山寺说戒。
壬辰岁旱,蕲黄尤甚,禅众数百,皇皇待食,乃欲散众下山,移人就
湖南道素敦请,遂之神鼎,盖宋洪諲所开山也。
癸巳,沩山慧山修礼相迎,许之,以神鼎初兴,未即往也。
甲午季冬朔日示疾,自书属累千馀言。
三日,作偈曰:“是非海内展全机,多少时师尽皱眉。
此日一言无可付,江南江北大家知。
”又云:“神鼎龛无人封,自作偈自封之。
三十年前平贴地,三十年后大神奇。
”驱众出户,端坐而逝。
悟门既正,重自刻厉,扫除枝叶,直透未后牢关,有语录、拈颂若干卷。
王沛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诸城人字书岩
兵部主事
有《匡山集》。
吴阐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武进人字道贤
善描画景物。
有《匡庐纪游》。
叶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祁门人字澹生号樗叟
好游山水,能琴能诗,自言于匡庐得画法,故所绘峰峦石骨颇肖庐山
晚岁渐造平淡。
李符清 1639年1月11日 — 1689
字分虎号耕客嘉兴人,应徵之曾孙。
梅里李氏多才,与绳远、良年齐名,时号三李
善诗词,尤工骈体。
尝游滇,遇碧鸡山道士,曰:子前身庐山行脚僧也,后十年当归庐山
康熙甲子,予在京师分虎亦馆于龚氏,往来唱和,月举一会。
同赋者,晋江黄虞稷大梁周在浚太原阎若璩宁波万言、钱塘洪升嘉兴周篁、河中吴雯辽阳佟世思武林王嗣槐同里沈皞日暨我两人也。
分虎尝自言将老于桃乡,属予作诗咏之。
丁卯,予再入燕,分虎已游闽矣。
已已之正月,予泛艇过其家,时两岸烧灯,溪光如昼,因出酒果话旧,并以行脚图索题。
分虎亦题予春山图,又言旦晚当再踰仙霞,予劝之早为买山之策,四更始别。
未几,闻其卒于途次,回感故人,不无抚卷挥涕云。
释超格清 1639 — 1708年六月二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超格字梦庵姓丁氏芜湖人
生性颖异,九岁能吟咏,长攻帖括,有声庠序閒,然非其志也。
独好内典,喜趺坐,初谒梅生,闻万法归一语有省。
欲出家,以亲在不果。
年二十八,始投金陵清凉寺剑门落发,秉戒于宝华山见月
历诸名胜,偶登庐山五老峰,豁然悟彻,有“踏破虚空作两边”之语。
时天笠主禹门,往参次,便言:破夏远来,请师一接。
笠云:“未入门时吃棒了也。
”遂作礼,云:“谢师指示。
”笠一击云:“知恩者少。
遂一喝,拂袖便出。
笠门风孤峻,学者惮之,横机不让,一众侧目,甫三月遂受属,笠示有“微笑争看第一枝”之偈。
后笠往南涧夹山东禅,首座,四方来者服其机用之敏,咸亲依之,推之开化
历主嘉善东禅与慈云,及武林南涧清波,最后主京都柏林,类能以道示人,所化殊广。
戊子春,感微疾,然参请酬应如常,时虽中夜危坐,犹屹然不动。
六月二日,忽索浴更衣,众知不可留,因求偈,瞪目叱之。
请不已,乃曰:“南来北往也寻常,竿木随身作戏场。
今日风前舒一笑,满轮明月湛清光。
”说毕瞑目,时康熙戊子六月二日也。
寿七十,腊四十有二。
得法弟子十人,迦陵音调梅鼎皆别有传。
应世以诚,称性说法,眼藏甚高而辨论精当,著有《五会录》、《宝伦集》,诸方莫不推重,塔于灵岩左麓。
雍正九年明鼎柏林时,始乞和硕庄亲王为之铭,立石山陲,馀芬未沫。
王隼清 1644 — 1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1700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蒲衣
早年慕道术,一度为僧,旋入庐山,六、七年始归。
喜弹琵琶,贫窘则琵琶声急。
工诗,妻潘孟齐、女瑶湘亦能诗。
有《大樗堂初集》、《岭南诗纪》、《梳山七书》等。
私谥清逸先生
释戒显
戒显字愿云号晦山太仓人本姓王
诸生
有《匡庐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弟子晦山戒显太仓王氏子。
弱龄游泮,有声庠序。
甲申之难,作文告庙。
金陵礼三昧祝法,受具,参天童雪桥,遇灵隐弘礼皋亭大悟云门拄杖䛡,遂得法。
初隐庐山,开法云居,历主东湖荐福,黄梅四祖,临皋安国,武昌寒溪荆州护国,抚州疏山
化行江楚,道望大著,所至兴建,不后其师。
康熙丁未继席灵隐,著有《禅门锻鍊说》十三篇、《现果录》、《佛法本草》,及《语录》、《诗文集》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