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释琼
琼禅师
脱胎便知有佛法。
十八辞亲事佛。
二十二圆顶被佛衣。
石霜学祥庵主
观鼻端白。
身心清净。
俄有僧自雪岩来。
道钦禅师风范。
即日腰包而𨓏。
岩教单提无字。
师依而行之。
至第四夜。
通身汗流。
清快不可言。
嗣见高峰妙公
始得工夫成片。
后谒蒙山
山问。
参禅到何地。
是毕工处。
不能对。
屡入室下语。
只道欠在。
一日见三祖信心铭。
云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忽有省。
举似山。
山云。
又剥一层了也。
大都个事。
如剥珠相似。
愈剥愈明净。
剥一剥。
胜他几生功夫也。
虽然。
但下语犹只是欠在。
一日定中。
忽触着欠字。
身心豁然。
彻骨彻髓。
如积雪卒然开霁。
忍俊不住。
跳下禅床擒住。
山云。
我欠少个甚么。
山打三掌。
师礼拜。
山云。
且喜数年一着。
子今日方了。
后住南岳铁山
雪岩烧香。
曰。
师不负我。
实我负师。
盖以离师太早。
今日方见师用处也。
师以出世。
为人非细事。
孤峰草庵
磅礴一世。
故法道不盛。
或云。
师道行。
三韩中峰本公所谓无端。
将戒定慧三学
遍作漫天网子。
向万里鲸涛之东。
拦空一撒。
直得高丽国僧俗二众。
沸腾上下。
奔趋往还。
无极导公
师剃度弟子。
别有传师之状。
短发被额。
顾耸而颐削。
面色如菜。
有普说一篇。
词义剀切。
真末世光明幢。
孤风壁立。
不在古人后也。
僧元长元 1284 — 1357年6月14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
姓董氏萧山人也。
父九鼎,母何氏。
晚岁生子,鞠育为艰。
姒妇谢氏,养为己子。
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成诵,出入蹈规循矱,有若成人。
其父喜曰:“吾家世诗书,是子当以文行亢吾宗。
有从父曰:“昙芳学佛于富阳法门院,羡聪颖,欲乞为徒。
”谢氏弗许。
未几,遘疾甚革。
谢氏祷于大士曰:“佛幸我慈,是子弗死,令服洒扫役终身。
”祷已汗下而愈,遂使从昙芳游。
时年十七,益求良师友,摩切九流百家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
”复从授经师学《法华经》至药王品,问曰:“药王既然二臂,何为复见本身?
”授经师异之。
年十九,薙发受戒具,走武林,习律于灵芝寺律师问曰:“八法往来,片无乖角,何谓也?
曰:“胡不闻第九法乎?
律师曰:“问律而答以禅,真大乘法器也。
”会行丞相府饭僧,随众入,智觉本公亦在座,遥见,呼而语之:“汝日用何如?
曰:“惟念佛尔。
曰:“佛今何在?
”长方拟议,厉声叱之。
遂作礼,求示法要,本以狗子无佛性语授之。
既而缚禅灵隐山中,雪庭召掌记室
下笔成章,见者叹服。
俄归法门,随顺世缘,殆将十载。
一旦,忽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里醯鸡耶。
”复造灵隐,跏趺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
因往望亭,闻鹊声有省,亟见,具陈悟因。
复斥之,愤然而归。
夜将寂,忽闻鼠翻食猫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觉跃数丈,如蝉蜕污浊之中,而浮游尘埃之外,苍苍两间,一时清朗,披衣待旦,往质于
问曰:“赵州何故云无?
”曰:“鼠餐猫饭。
曰:“未也。
”曰:“饭器破矣。
”曰:“破后云何?
曰:“筑碎方甓。
乃微笑,祝曰:“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
”盖少林之道,十传至慧照,而别为一宗,设三玄门,演畅宗乘,权实兼行,照用双至,四方从者雷动海涌。
逮乎宋季,其道寖微,惠朗钦公起而任之,竖大法幢,屹然为东南之望。
本公深造阃奥,以大辩才通博无碍,慈泽普滋,遍一切处。
既受付属,遂为入室弟子,已而隐于天龙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
时见二蛇,环绕座下。
为说三皈五戒,蛇矫首低昂,若拜伏状,相率而去。
自是声光日显,笑隐诉方主中天竺,力荐起之。
江浙行省丞相脱欢公,时领宣政院事,亦遣使迫之出世,皆不听。
居亡何,名山争相劝请。
长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希升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伏龙山,见山形如青莲花,乃卓锡岩际,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
”俄而山泉溢出,遂依大树以居。
时元泰定丁卯冬十月也。
伏龙山有禅寺曰“圣寿”,其废已久,当入山时,乡民闻有异僧来游,相率造访,见其晏坐不动,各持食饮之物献之
邑中大姓楼君如浚一得,各为伐木,构精庐延长居之。
遂因旧号建大伽蓝,重廔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
由是声称翕然,洋溢中外,、鲁、燕、赵、、陇、闽、蜀之士,与夫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之人,莫不奔走胪拜,咨决心学,留者恒数千指。
至有求道之切,断臂于前以见志者。
则随其根性而为说法,譬如时雨春风,吹嘘霢霂,乔木细草,各怀沾润,欣欣向荣。
王公大臣,倾向之笃,如仰日月。
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异之。
江淮雄藩,若宣让王、镇南,或下令加护其教,或亲书寺额,制僧伽黎衣,奉以“普应妙智弘辩”之号。
帝都亦再降旨,更号曰“佛慧圆鉴大元济大禅师”。
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更崇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并金襕法衣赐焉。
至正丁酉夏六月十四日示微疾,索浴更衣,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
一句轰天,正法眼灭。
”投笔而逝,春秋七十四,夏五十六。
弟子德亨、德馨,以陶器函其身,瘗于青松庵。
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超越丑夷,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袭宝护唯谨。
著有语录若干卷,《和智觉拟寒山诗》若干首,皆梓行于丛林。
宋文宪公濂,与交垂三十年,平昔激扬义谛,无微不入,感其道谊,为述厥事迹,铭其塔焉。
辛旽元末明初 ? — 1371
辛旽(初名遍照。
玉川寺婢之子以母贱。
不齿于其徒) 恭悯王
尝梦人拔剑刺己。
有僧救得免。
王志之。
金元命以遍照。
见其貌。
惟肖。
王大异之。
与语颇辩给。
自谓得道。
王大悦
屡召入内。
李承庆见之曰。
乱国家者。
必此髡也。
郑之云亦以为妖人。
欲杀之。
王密令避之。
二人既死。
乃长发为头陀。
名辛旽
复来谒。
始入内用事。
称为师傅。
咨访国政。
言无不从。
人多附之。
士大夫之妻妾。
以为神僧。
听法求法而至。
辄私焉(丽史提纲)。
右正言李存吾曰。
妖物误国。
不可不去。
遂上疏曰。
辛旽常骑马出入红门
与殿下并据胡床
其在家寄相拜庭下。
皆坐待之。
虽崔元金仁俊。
亦未有如此云云。
主大怒。
命焚其疏。
存吾面责之。
辛旽与王对床。
存吾叱之曰。
老僧何得无礼。
惶骇不觉下床。
王愈怒。
下巡军狱鞠之。
贬为长沙监务。
王纳王氏安氏为妃。
一日内宴。
二妃侍立。
辛旽谓王曰。
二妃年少。
圣体不已劳乎。
其褒慢无礼类此。
玄风人郭仪
每过俗节。
备酒馔往灵山
父坟。
不相识。
闻之惊喜。
召拜正言(并丽史)。
以遍照。
守正履顺论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都佥议使司判监察司事鹫城府院君提调僧录司事兼判书云观事。
始称姓辛。
改名旽
初王在位日久。
宰相多不称意。
尝以为世臣大族。
亲党根连。
互为掩蔽。
草野新进。
矫情饰行。
以取名望。
及其贵显。
自耻门地卑寒。
连姻大族。
尽弃其初儒生。
儒而少刚。
又有门生座主
同年之号。
党比徇情。
三者不足用也。
思情离世独立之人。
以革因循之弊者久矣。
及见吨。
以为得道寡欲。
且出于贱微。
更无亲比。
任之大事。
则必径行。
而无所顾籍。
故拔于髡缁
授以国政而不疑也。
王请屈行以救世事。
阳不肯。
以坚王意。
王强之。
曰。
尝闻国王大臣
多信谗间。
慎无如此。
乃可福利世间也。
王乃手写盟辞曰。
师救我。
我救师。
死生以之。
无感人言。
佛天證明。
于是与议国政。
用事三旬。
罢逐亲勋名望家宰台谏。
皆出其口。
领都佥议久虚其位。
至是自领之。
始出禁中。
寓奇显家百官诣门议事。
以辰巳圣人出之谶。
昌言曰。
所谓圣人岂非我欤。
初显后妻寡居。
为僧得通。
后乃归显。
贵。
主显家又通。
以显妻主中馈。
贪淫日甚。
货赂辐凑。
居家饮酒啖肉。
恣意声色。
谒王则清谈。
龁菜果茗饮。
幸演福守。
大设文殊会中。
佛殿结䌽帛。
为须弥山。
环山燃烛。
大如程。
高丈馀。
夜明如昼。
丝花彩凤。
炫耀人目。
币用䌽帛十六束。
选僧三百。
绕须弥山作法。
梵呗震天。
执事者无虑八千人。
王与辛旽坐须弥山东。
两府礼佛。
白王曰。
善男女愿从上结文殊胜因。
请许诸妇女上殿听法。
于是士女杂还。
寡妇至有为冶容者。
及至饭僧。
王手擎金炉。
遂僧行香。
略无倦容。
以饼果散于妇女。
咸喜曰。
佥议乃文殊后身也。
士女饫珍羞或弃地。
一会所费至钜万。
王命忽赤忠勇卫二百五十人。
昼夜卫
是日。
暴风终日。
黄尘涨天。
会凡七日。
而暴风三日。
大霜三日。
命起楼于宫门东。
大陈百戏。
击毬以观之。
辛旽骑马至都评议司幕前。
宰相皆起立拱手。
马而与语。
服饰一如王。
见者不能辨。
愤其无礼。
以僧千禧为国师
禅显为王师。
二僧皆所善者也。
王九拜。
禅显立受。
百官朝服就班。
独戎服立殿上。
每王一拜。
辄啧啧称叹。
私语宦者曰。
主上礼容。
天下稀有。
其阴媚取宠如此。
史官尹绍宗在傍。
顾谓曰。
无忘国书事。
吾将取观之。
初禅显之未封也。
绍宗族僧夫目谓绍宗曰。
之贪暴。
犬豕不若。
必误国家。
禅显附之。
吾不忍见。
遂逃入山。
元使乞彻至问曰。
闻尔国有权王。
何在。
时中国谓吨为权王故云。
王步行辛吨家。
置酒落成。
初吨在奇显家。
奉先寺松冈出入王宫。
冈西南隙地。
白王曰。
幸此就构小房。
则庶便老仆进退。
王许之
分其党督役。
不日而成。
又于止园作别室。
重门深幽。
明窗净几。
焚香独坐。
萧然若无欲者。
许奇显妻及二婢出入。
凡陷罪者。
求官者。
必遣妻妾。
先赂显妻内谒。
显妻出谓曰。
别室甚狭。
不可著表衣。
又不可率从者以入。
其妻妾去表衣。
以短衫赉贿货独入。
具陈所欲。
独与相对。
丑声流闻。
显与妻事
朝夕不离侧。
若老奴婢然。
知都佥议吴仁泽。
与前侍中庆千兴。
前评理睦仁吉。
三司右使安遇庆。
三司右使金元命。
密直副使赵希古。
开城李珣
评理韩辉鹰扬上护军赵璘
上护军尹承顺。
密议曰。
辛旽邪佞阴狡。
好谗毁人。
斥逐勋旧。
杀戮无辜。
党与日盛。
道诜记有非僧非俗乱政亡国之语。
必是此人。
将为国家大患。
宜白王早除之。
判书辛贵。
闻以告
入告于王曰。
山水间一袖者也。
上勤令至此。
不敢违命。
思欲去汗恶用贤良。
使三韩百姓粗得平安。
然后将一衣钵。
还向山林。
今国人将杀
愿上哀矜。
上惊问之。
俱以贵语对。
乃命系仁泽等巡军鞠之。
杖流仁泽希古千兴元命遇庆仁吉于南裔。
没为官奴。
籍其家。
又流承顺于外。
后仁泽闻必欲杀己。
乃逃。
系仁泽妻子于巡军。
又以判司仆寺事玉天
尝养仁泽小子。
疑与仁泽同谋。
痛行栲椋。
辛死狱中。
获仁泽杖烽卒。
初以僧行。
见信于王。
既纳金女。
又蓄妾无算。
卿大夫妻貌美者。
必密招私之。
凡在朝者。
恩畏威。
争献臧获宝器。
王犹以不受禄。
不近色。
不置田园。
信重之。
恣行威福。
恩雠必复。
世家大族诛杀殆尽。
人视若虎狼。
至使仕者夜直其第。
论资授官。
出则侍中以下拥前后。
道路为之填塞。
市不开货。
奇显崔思远为腹心。
李春金兰为羽翼。
党与满朝。
王亦有不自安之意。
领相而不敢官。
自知鸱张大甚。
恐王忌之。
遂谋不轨。
及王谒宪景二陵。
分遣其党。
设伏道傍。
约行大事。
及王还宫。
谓其党曰。
何不如约。
其党曰。
见上仪卫甚盛。
不忍犯也。
怒且骂曰。
尔辈诚怯懦不用者也。
自是日夜聚谋。
更刻日举事。
门客选部议郎李韧。
备知凶谋。
阴籍记之。
事迫乃匿姓名。
称为寒林居士
为书夜投宰相金续命第。
即微服亡去。
续命以其书闻王。
命巡卫府收捕党。
显思远郑[采-木+电]汉陈𠃔俭奇仲脩韩乙松高仁[咒-几+尤]鞠之。
王始疑韧诬搆。
不之信。
及讯其党皆服。
遂诛党与。
王叹曰。
益齐尝言。
非端人。
必贻后患。
先见之明。
不可及已。
臣等按人君之为国。
莫先于堲谗远佞而已。
之将不利于宗社。
有耳目者所共见知。
郑世云李承庆尝杀欲之。
王劝使潜避。
李齐贤李仁复韩脩亦言非端人。
王独迷而不悟。
听之不察。
用之勿疑。
任之益专。
信谗贼而养寇盗。
后虽噬脐得乎。
多见其王之惑也。
两府台谏理部上书曰。
大逆天下万世之所不容。
辛旽本一微僧。
滥遇上知。
位极人臣。
而进退百官。
颐指气使。
视其附己与否。
而予夺之。
广植𠒋徒。
觊觎非分。
幸赖祖宗之灵。
殿下先见之明。
阴谋发觉。
乃用宽典。
止于流放。
三韩缺望。
之党与。
岂惟思远奇显等七人而已。
伏望殿下断以大义。
极刑。
籍没家产。
并夷其党。
以快众心。
王从之
大司成林扑判事金斗。
于水原。
初王与春富等同盟。
至是授扑盟书。
使示数曰。
迩尝谓。
近妇女。
所以道引养气。
非敢私之。
今闻至生儿息。
是在盟书者欤。
城中甲第至七。
是在盟书者欤。
如是者数事。
数罪讫可焚此书。
朴至水原。
使人诈报宣召。
喜曰。
今日召还。
益为阿只思我也。
阿只方言小儿之称。
当刑。
束手乞哀于朴曰。
愿公见阿只活我。
乃诛之支解。
以徇枭首京城
性畏畎犬。
恶射猎。
且纵淫。
常杀乌鸡白马。
以助阳道。
时人谓为老狐精。
高丽有国。
将五百年。
天之眷顾已怠。
既生庸暗悖戾之恭悯
又生奸轨𠒋逆之辛旽
王本信佛。
为之谈空以谀之。
王梦既惑。
为之矫饰以媚之。
既得志。
固宠弄权。
蔑上下之分。
毁君臣之体。
服御仪卫。
一如其君。
公卿大夫皆出其门。
党与既众。
潜图不轨。
天下古今之大要覆载所不容也。
何人哉。
其罪逆如是其极。
而天不速罚殛之。
以至今日。
亦何理哉。
天若眷佑高丽
扶持而全安之。
则虽有此之奸逆。
而郑世云得以杀之。
李存吾得以黜之。
李齐贤得以斥之。
将何以售其奸哉。
惟其有是
而有是恭悯也。
之子孙。
恭悯之宗社。
恭悯卒为亡国之主。
呜呼仁爱人君者天心也。
而靡常难谌者亦天命也。
天之于高丽
非不眷眷唇。
恭悯曾不敬天怒天渝自绝于天。
此天命之所以靡常而有时乎难谌也。
何独诿诸数乎。
后之为人君者。
可不知骏命之不易。
恭悯为殷鉴也哉(并通鉴)。
辛旽秉国政。
寓奇显家通其妻。
闻士大夫妻妾有姿色者。
以微谴囚其夫。
令传报其家。
若主妇诉其冤。
则可免。
其妇即就家入中门。
去其婢仆。
独坐书堂。
随意纵淫。
因放其夫(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