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元朝
妙源。越州象山陈氏子。秉具观方。遇缘而省。见僧流逐物遗道。忧之形于色。乃曰。不耐尘劳。心曷繇制。愿习贱事。以调伏之。寓本州天宁寺。岁大饥。赤足踵化以资众。其师虚堂愚公。不肯下宰相吴潜。潜怒系之狱辱之。师奉之惟谨。有疑而问。随问而解。久之廓然。虚堂弹指曰。源乎。汝今太平矣。虚堂住径山。春秋已老。俾师首众。学子林立寮下。与之析微阐妙。甚得虚堂心。虚堂曰。是可不一出为人乎。力赞主平江荐严。内外事不一废。举鼓山国清。辞不就。就泉州水陆院。治若荐严。而人益信慕之。愀然曰。吾宁久于是。携锡以归。知者。又议定水。曰。源公行坚望高。使力请必不让。以素所往来者通意。乃欣然而来。道声益宏。或以儒释异同为问。师曰。同感物而动。汉儒失之。繇是有不同焉。儒以治人为学。佛以治心为学。治人治心。其迹有异。而其道未始不同。人或过于侈。师诫之曰。禄损则福益。盍慎诸而已。布衣铁服。终日尸坐。语彻机迅。奔电绝壑。不可遏制。稍敛戢则瞬息在几席间。禅人仰之。士人宗之。精于诗。然不肯表襮。旧筑在越之云顶。将终。愿解定水以归。且命毋建塔。毋火化。以任其坏。其徒弗忍。卒瘗之。至元十八年也。世寿七十有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人,字叔宝。中漕举,为安吉县主簿。宋末提义兵救常州,不克,弃家入吴,客杭州。元初以儒士贡,除杭州学录。邓文原、柳贯诸公深器重之。卒年九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汤仲元。宋元间平江人,名益,以字行,更字端夫。号西楼。淹贯经史,气韵高逸。学诗于周弼。宋亡,浪迹湖海。有《壮游诗集》。
全宋诗
仲友名益,以字行,更字端夫,吴郡人。宋亡,浪迹湖海,自号西楼。有壮游诗集。
全宋诗
全宋诗
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四水潜夫等,祖籍济南(今属山东),南渡后居湖州(今属浙江)。以荫监建康府都钱库。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入浙西安抚司幕(《癸辛杂识》后集),因剔除毗陵民田浮额忤时宰,遂以母病归。度宗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十年(一二七四),监丰储仓(《癸辛杂识》前集、续集卷上)。端宗景炎间知义乌县(清嘉庆《义乌县志》卷八)。宋亡家破,居杭州。元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七。生平撰述甚多,有《草窗韵语》一至六稿,卷首有咸淳七年陈存序,系宋亡前作品;另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绝妙好词》等传世。事见《珊瑚木难》卷五《弁阳老人自铭》、近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宋史翼》卷三四有传。 周密诗,以民国乌程蒋氏密韵楼景刊宋咸淳本《草窗韵语六藁》为底本。参校吴县徐氏景印宋本(简称徐本)。另从《武林旧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人,札剌儿氏。袭父兄职为千户守蔡州。至元十一年,从丞相伯颜攻宋,渡江下鄂汉诸州。次年,破建康、平江等地。十四年,授怀远大将军、太平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后从亲王斡鲁忽台、丞相孛罗西征有功,加定远大将军,福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改武昌路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吴县人,字国祥。至元间,任安吉尹。事至立决。锄强植弱,奸豪屏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汴梁人,字天锡。世祖至元中辟平江路掾,历江浙行省照磨,仕至江浙财赋副总管。
全宋诗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为地已为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鉴后篇考异》以为是明末人伪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郑思肖(1241-1318) 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着土,人问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 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以当时形势无法刊行,遂于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苏州承天寺眢井中,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始被发现,藏一大铁盒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 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之,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曰:"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全宋文·卷八三三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
【介绍】:
元平江路嘉定人,字山云。张瑄子。世祖至元十五年授管军总把,二十一年迁管军千户,督饷输京师,得帝嘉奖。累官为庆元路总管兼海运万户,迁湖广参政。成宗大德间改江浙,领江淮财赋都总管。七年,与父张瑄俱因事被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
【介绍】:
元平江嘉定人。宋末与朱清为海盗,元军南下时投降。授管军千户。奉伯颜命,自海道运帑藏图籍北上。世祖至元十九年,始用海船运粮北上。次年,授海运千户,擢万户,为淮东道宣慰使兼领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事。官至江西参政。居太仓,豪富无比。成宗大德七年以行贿罪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8
【介绍】:
元安阳人,字良卿。世祖至元二十二年累迁金坛县尹,擢平江路推官,历知新喻、醴陵,除建昌路同知,以潭州路同知致仕。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进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师赴九山选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祐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腊五十八。王赐谥。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幼颖悟。能自强于学。长益不怠。赴九山选中魁科。拂衣往枫岳。夏满。移栖智理山。饥不重味。寒不袭裘。胁不至席者累稔。迹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乃往。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凡经指授。若聩而聆。若𨠯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抠衣入社者。不可胜计。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皇庆癸丑。大尉王宴。居永安宫。安车卑辞。邀至京城。时方聚禅教名流。日以次讲论。师主棒喝风生。辩若悬河。王喜甚。行同舆。手捧馔。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师还山。悉以付常住。不归于私。
浴更衣。修遗书。自占葬地。夜艾唤侍者檛鼓。披袈裟。据禅床声喝告别。其略曰。廓清五蕴。真照无穷。死生出没。月转空中。吾今下脚。谁辨玄踪。告尔弟子。莫谩扪空。禅者景瑚。问以告住之意。则有何处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语。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冰玉。就视之。遂合掌跃入郑氏怀。反寤。如纳斗大石胞中。砭药之不效。以己酉八月六日诞师。因名幕儿。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梦师登翠幕天去。怪而明日奔至寺。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35
【介绍】:
元南安人,字季谟,号古直。六岁通《大学》、《论语》大义。长有文名。成宗大德初,以荐授漳州路儒学正。以《太极图》两铭合而讲之,听者悦服。改福州路三山书院山长,后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谟,号古直,晋江人。宋咸淳中,礼部奏赋第四,未赴廷试。元大德中,以荐授漳州路学正,改三山书院山长。至治中,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08
【介绍】:
元东平路阳谷人,字国宝。世祖至元间累迁监察御史,转御史台都事,出为山东宪佥。历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武宗至大初迁平江海运万户,旋卒。
圆至。字天隐。高安姚氏子。季父勉。父文。叔兄云。皆中显科。为宋名臣。师按窥世相。深有所感悟于中。以咸淳甲戌出家。依仰山慧朗禅师钦公脱发。时年十九。务静退寡交识。怡然以道味自尚。喜为文章志弘护。非衒饰知见以自售也。故其文日益进。其曰吾圣人。自称文佛。盖以存其道于无穷。非文莫能。曰经曰论。皆是物也。惟震旦诸师。欲抚中下之质。乃皆以天纵上智。示为椎朴少文。与愚者同事。乃圣人冥权。非真然也。愚者诱于其迹。直谓圣人道妙。可以鄙俚凡近躐。至薄经论为浅教。斥文字为异端。岂不惑哉。其论吾宗文。独许嵩明教一人。其融会超了知见。扶宗匡道之心。居然可思矣。至元元贞间。住建昌能仁寺。说法一禀于钦。不两年弃去。师行止不恒。所居斯其最久耳。大德二年戊戌。卒于庐山。年四十三。惜无修期以究其道之所归。化之所及。为可哀耳。有文集一卷。吴门碛砂魁上人所藏。以示紫阳方虚谷。读而醉心。叙其首。刻焉。
至美。石湖。其号也。金陵毕氏子。生而颖粹。无经世意。出家崇目院。宋咸淳间。得度登戒品。脱略世故。锐志参访。如玉涧莹。云峰高。月坡明。为海内大宗匠。皆预其席称上首。日与饱参多士。讲磨奋厉于天风寒籁间。期厌初心乃已。最后见无文传公于净慈。传公力行古道。典刑具存。龙象交驰。丛林蔚若。师倾心事之。尽揭源底。至元丁亥。都总统。移文起师。主吴之双塔。瓣香为无文供。报所自也。未几。迁嘉禾之三塔寺。时三塔久废。师训之暇。笃以兴废补敝。植僵起仆为怀。鼎建养蒙堂。以处方来名胜。土木繁兴。中外轮奂。寺产素痹。增置腴田五百馀亩。以裕斋钵。立长生库取月息。为众朔望祝圣焚修。资印赎大藏经文。雕补千佛圣像。寺之阙文。至师大备焉。筑室东偏。扁曰幻修。计若将终焉者。既被旨。住平江之灵岩。又迁鄱阳之永福。四明之育王。至顺辛未。复以杭之净慈起。所至孳孳以弘道。建立为己任。弗少懈。一日召徒。训后事。嘱幻修。更为四禅名实称者处之。默坐至夜午。泊然而逝。寿七十有四。议者谓。师操履严简。出处端详。原始要终。而无间然。诚实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