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元朝
释觉宗
觉宗
字道玄
别号松溪
扶风南氏子。
世业儒。
母陈氏。
奉佛弥谨。
岁首
尝过法门寺饭僧。
一日昼寝。
梦法门坦公。
授己玉像。
高仅寸许。
己接而吞之。
遂娠。
陈氏告其夫。
夫遣人过寺候之。
坦公适其日化去。
因相誓曰。
若得一子。
必令出家事佛。
诞之日。
室有光。
空鸣梵音。
闻者惊异。
既成童。
绝荤茹。
无戏弄。
喜于静处跏趺。
父母以师不忘宿因。
将行其誓。
蒙古兵入境。
父子不能相保。
师被执入武川
给侍军主太傅公淳。
谨异他侍。
太傅公奇之。
许令出家。
乃诣妫川青山寺林法师处剃度。
因泣下曰。
吾父母安在。
儿今已出家矣。
不三年通诸经。
武川英公。
听华严疏。
五年揭其底蕴。
游神华藏海中。
纵横得妙。
座下龙象。
无出师右者。
繇是。
名称远闻
自以说食不可期饱。
走见圣因。
圣因老禅匠也。
问曰。
闻子情华严。
何不开讲度生。
来此何为。
师曰。
生死事大。
因曰。
自从识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关。
子如何会。
师儗议。
因喝之。
师出。
因召云。
上座
师回首。
因曰。
分明认取。
师领其旨。
次日上方丈曰。
昨日蒙和尚一喝。
某甲有个见处。
因曰。
试举看。
师拂袖便出。
因笑而可之。
宪宗元年
矾山
遗书圣因。
求主灵山法席者。
因曰。
无如觉宗
遂以师应命。
行之以偈曰。
十载志如铁。
玄关皆透彻。
跳出荆棘林。
踏破澄潭月。
好向孤峰顶上行。
灵光独耀无时节。
师升堂说法。
十馀年间。
众至数千。
增饰佛宇。
金碧之辉。
炤映泉石。
丛林所宜有。
无不毕备。
灵山复大振。
与诸钜刹齿。
至元四年
潭柘龙泉住持文公。
退隐西堂。
师补其处。
法席视灵山为尤盛。
师道貌修整。
临众俨然。
人望之生畏敬心。
然门庭孤峻。
不以一言之合。
一机之契。
便尔许可。
必潜观嘿审。
了然无疑于心。
然后首一肯。
衲子望崖而退者居多。
以至元某年。
坐蜕。
塔于潭柘。
马庸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扶风人
杨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扶风人
事亲至孝。
母病重,叩天求代。
母殁,令妻家居养父,独庐墓上,蔬食水饮,终其丧。
父卒,亦如之。
赵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扶风人
母强氏卒,号痛不食,三日方饮水,七日乃食粥,庐其墓侧终丧。
李进元初 ? — 12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 【介绍】: 元保定曲阳人
幼隶军籍,以功升百户
宪宗攻宋蜀地,命为总把,由陈仓兴元,度米仓关,伐木开道七百余里,破定远七十关,诸军尽度。
世祖即位,从征李璮有功。
后从略地湖北湖南
积官为左翼屯田万户
僧行端元 1254 — 1341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拜。
叟又喝。
起叉手。
曰。
放汝三十棒。
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曰。
和尚聻。
叟便棒。
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篇翰。
独以诗柬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又远访雪岩钦仰山
曰。
驾发何处。
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曰。
合取口。
曰。
獭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顾侍者点好茶来。
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
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端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端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张荣金末元初 1158 — 12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1230 【介绍】: 金元间清州人,迁鄢陵
成吉思汗九年,从金石抹明安蒙古,授元帅左都监
成吉思汗西征,造舟济师有功,赐名兀速赤。
升炮水手元帅
凤翔受伤,养病数年卒。
完颜拿住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人。
女真族。
蒙古,从成吉思汗西域河西
窝阔台汗时,从取凤翔同州赐号拔都儿
同州管民达鲁花赤,兼征行千户总管拔都军。
蒙哥汗时,致仕。
耶律善哥南宋 1213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1264 【介绍】: 蒙契丹人。
耶律薛阇弟。
赐名蒙古歹。
亲王口温不花攻破凤翔府,以功袭兄拔都鲁
从军灭金。
又攻宋,拔光州枣阳,由千户迁广宁尹。
高良弼元初 1222 — 12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1287 【介绍】: 元真定路平山人字辅之
忽必烈于藩府。
世祖即位,使管真定路财赋。
至元二年同知南京都漕运使
累迁知凤翔府,导汧水,溉田三千亩,称为高氏渠。
官至淮安路总管
苫彻拔都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钦察人
初事窝阔台,掌牧马。
从攻凤翔汴京蔡州,皆有功。
蒙哥汗时忽必烈鄂州
世祖中统间,为蔡州蒙古汉军万户
至元间,从围襄、樊。
又从取淮东
官至滁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何廷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凤翔人
以荐登台省三十余年,纳忠陈善,秉节不阿。
速浑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札剌儿氏。
木华黎次子,塔思弟。
塔思从攻凤翔有功。
将兵抵潼关,与金人战屡捷。
窝阔台汗十一年,袭兄爵,总中都行省蒙古、汉军,所部军士纪纲整肃。
寻卒。
马祖常元 1279 — 1338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
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
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后徙光州
祖常七岁知学。
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
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
劾奏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
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
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
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
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
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
至正四年卒,年六十。
河南行省右丞魏郡谥文贞
伯庸文章宏赡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习气,而专以先秦、两汉为法。
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实相继后先。
尤致力于诗,大篇短章,多可传者。
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
浙东廉访苏天爵请于朝,刻以行世。
序之曰:「公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
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
会稽袁公、蜀郡虞公东平王公更唱迭和。
金石相宣,而文益奇。
史官陈旅亦曰:「公古诗似汉、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
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曰:「孰谓中原无硕儒乎!」
金兴旺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人。
洪武初指挥使凤翔、攻兴元有功,擢大都督府佥事,守兴元
蜀将吴友仁三万之众来攻,兴旺率三千人固守却敌,威镇陇蜀。
宋克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仲温号南宫生
博涉书史
少任侠,好击剑走马。
及壮,学兵法,周游无所遇,益以气自豪。
杜门挥毫,日费千纸,遂以善书名天下。
洪武初,官凤翔府同知卒。
字仲温长洲人
明初徵为侍书,出为凤翔府同知
刘凤《续吴先贤赞》,仲温谢客杜门,取薄蹄临魏、晋书,穷昼夜不废,遂精其艺,真行章草,皆有意称,妙尽古法。
今所传《七姬志》等类钟元常
祝允明论书谓:「如初筵忽见三代鼎彝,盖亦天授,非人工能逮。
」时又有宋昌裔者,工力不减克,时称精媚。
《六砚斋二笔》:宋仲温书法《急就》,劲利古雅,仿佛钟鼎。
溢为绘事,唯写细,尝见其作《鸡栖石丛筱》一幅,题语极自满意,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
盖谓不可复得也。
画史会要》:宋仲温善画,评者云:「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萧然无俗气。
」曾在试院卷尾,以朱笔扫竹一枝。
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
田按:明初书家,仲温宋广称二宋,合宋遂三宋。
倪元镇仲温诗云:「江上欣逢宋仲温,萧条古道向君论。
我居笠泽已十载,看竹惟君款我门。
」又云:「宋公天下士。
画竹就鼓琴。
来我北渚下,相从论古心。
元镇不轻许人者,仲温之品概可知矣。)
达实特穆尔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刑部侍郎
岐山县志。
鲁渊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建德淳安人字道源
励志为学。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
华亭丞,改浙江儒学提举,寻归隐岐山下。
明初屡征不就,学者称岐山先生
有《春秋节传》、《策有枢要》。
郭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奉元朝邑人字叔平
顺帝至正间,为郿县
课农,兴学校,教养子弟,时称良吏
丘处机金末元初 1148 — 12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27 【介绍】: 登州栖霞人字通密号长春子
十九岁出家,为重阳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
金大定间,居磻溪陇州等地,结交士人,曾应金世宗召至中都
后仍还居栖霞山中。
成吉思汗十四年,应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
成吉思汗西域雪山。
问长生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以天道好生为言。
赐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
十八年东还。
在燕以玺书释奴为良达二三万人。
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述其事甚详。
有《磻溪》、《鸣道集》、《大丹直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