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僧法愿南北朝末隋初 524 — 587
释法愿
姓任
西河人也。
性警达颇自高上。
而拔致穷玄不偶侪侣。
东观道化遂达邺都。
形厕白衣言扬缁服。
昭玄大统法上
嘉其神慧与语终朝。
深通志梗。
因摄而剃落。
日赐幽奥。
横励时伦。
乃恣其游博。
勇思风驰周行讲席。
求法无怠问道新奇。
后乃仰踪波离专经律部网罗佛治舟径僧猷
东夏所传四部律本。
并制义疏。
妙会异同。
当有齐之盛。
律徒飙举。
法正一部各竞前驱。
云公创叙纲模。
删其纤芥。
法愿霜情启旦孤映群篇。
挫拉言初流威灭后。
所以履历谈对众皆杜词。
故得立破众家。
百有馀计。
并莫敢当其锋锐也。
时以其彭亨罕敌。
号之为律虎焉
至于断处事途。
多从文相商度结正。
佥义攸归乃下敕召为大庄严石窟二寺座。
皇隋受命。
又敕任并州大兴国寺主。
频登纲管善御大众。
化移前政实济济焉。
开皇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终于所住。
春秋六十有四。
葬于并城之西。
建塔崇范。
所制律疏。
惟四分一本十卷是非钞两卷见存。
馀并零失。
有弟子道行者。
器局淹和亲传师授。
善机悟明控引。
谈述疏旨不坠厥宗。
每至讲散身导学徒。
绕于塔致敬而返。
及春秋至节此例恒修。
今年八十有馀。
犹铺疏旨摘示诸测隐。
时又有沙门道龛。
资学于
执教赴行学望最优。
成进初心弘持独秀。
为时叹美。
而素尚竞肃遵若文宗。
才有违忤即不参隶。
故说戒序引有言。
唱白之者既无正制号为非法。
虽初从众侣。
后必重张。
乃出郭结界。
更说新本。
斯亦贞梗之严令也。
太为剋峭未是伦通。
至今此部犹多滞结云。
释慧荣
释慧荣
姓顾氏
会稽山阴人也。
梁高祖大通年。
辞亲出听。
时建初彭城盛弘成实。
素未陈略即尽清辩。
一众同嗟便开令望。
而禀性虚廓不指世务。
惟以法事馀全无叙。
乡邑二亲哀其弱丧。
数因行李寄以书信。
得而焚之。
顾诸友曰。
余岂不怀乎。
废余业也。
书中但二字耳。
复何开乎。
人问是何。
答吉凶也。
如此积功三十馀载。
不号义龙誓无返迹。
自是专业勇铠。
声称弥远。
即而讲悟。
学者归之。
年至五十门人亦尔。
大弘法席广延缁素。
时梁储在坐素不识之。
令问讲者何名。
乃抗声曰。
慧荣江东独步。
太子不识何谓储君
一坐掩耳。
以为彭亨之太甚也。
从容如旧旁若无人。
后与诸徒还归故邑
其母尚在馀并物故。
乃喟然叹曰。
十五辞邻故。
五十还故邻。
少年不识我。
长老无一人。
本邑道俗欲光其价。
而忌其言令也。
大集诸众令其竖义。
曰。
余学广矣。
辄竖恐致馀词。
任众举其义门
然后标据。
众以其博达矜尚。
乃令竖八十种好。
谓必不能诵持。
曰。
举众无人也。
斯乃文繁义可知耳。
即部分上下。
以法绳持。
须臾牒数列名出体。
佥虽难激盖无成济
晚又出都。
相仍讲授。
至德末年卒于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