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南北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郡人。陆仲元弟。文帝元嘉十年,为海陵太守。时中书舍人秋当还乡葬父,地方欲发民修路桥以通丧车,被其所拒。彭城王刘义康闻而善之,召为国子博士,官至东阳太守。
全宋文·卷四十四
粲字景倩,淑兄子,本名悯孙,慕荀奉倩之为人,改名粲。元嘉中为扬州从事,历孝武安北镇军、北中郎参军、南中郎主簿。孝武举义,转记室参军。及即位,除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免。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出为辅国将军、西阳王子尚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行兖州事,仍为永嘉王子仁冠军长史。大明初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封兴平县子,免。寻为西阳王子尚抚军长史,又为中庶子,领左军将军,出补豫章太守,复还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迁左卫将军,加给事中,转吏部尚书出为海陵太守。前废帝即位,复为吏部尚书,徙右卫将军,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明帝即位,转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迁领军将军,徙中书令,转尚书仆射,领吏部,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徙右仆射,迁尚书令。后废帝即位,加卫将军,授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顺帝即位,出镇石头,谋攻萧道成,事泄,被斩。有集十一卷。
全齐文·卷十八
善明,平原人。仕宋为治中从事,举秀才,泰始中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迁绥远将军、冀州刺史,除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还为后军将军、直阁,元徽中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升明初,征为冠军将军、高帝骠骑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迁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黄门郎,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受禅,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封新淦伯,卒。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有集十卷。
全齐文·卷十三
晏字士彦,琅邪临沂人。宋通直常侍弘之孙。大明末为临贺王国常侍、员外郎、巴陵王征北参军、安成王抚军参军,随府转车骑参军、晋熙王安西主簿、武帝镇西记室咨议,累迁领军司马、中军从事中郎。齐受禅,转太子中庶子。武帝即位,转长兼侍中。领步兵校尉,迁侍中。累至右仆射,领太孙右卫率。郁林即位,转左仆射。海陵即位,转尚书令,加后将军,封曲江县侯。明帝即位,进骠骑大将军,领太子太傅,进爵为公。建武四年坐罪诛。
全齐文·卷十七
悛字士操,初名忱,彭城安上里人,宋司空勔子。大明中辟司空从事,拜驸马都尉,转宁蛮主簿、司徒骑兵参军,迁员外郎、太尉司徒二府参军、尚书库部郎,假宁朔将军,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元徽初除散骑侍郎,父丧,服阕,除中书郎,升明初加辅国将军,除黄门郎,行吴郡事,转晋熙王抚军中军二府长史,行扬州事,出为持节都督广州广州刺史,袭爵鄱阳县侯。齐受禅,国除,进号冠军将军,迁太子中庶子,领越骑校尉。武帝即位,改领前军将军,历竟陵王子良征北长史、广陵太守,转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迁长兼侍中、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行北兖州事,徙始兴王前军长史、平蛮校尉、蜀郡太守,行益州事,改内史,随府转安西,寻代始兴王为益州刺史。郁林即位,收付廷尉,见原。海陵即位,以白衣除兼左民尚书,寻除正。明帝即位,加领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转五兵尚书,领太子左卫率,未拜。东昏即位,改授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尚书如故,卒赠太常,谥曰敬,有集二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刘氏。沛国人。少为沙门。神情奥秀。讲学精明。止冶城寺。从之听采者倾朝市。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尤加敬。孝武皇帝诏与海陵建平二王为友。有胜鬘杂心毗昙义疏。作駮夷夏显證法性三论。及易爻象记。雅为宋武所敬。升平中没。寿六十二。
释慧通。姓刘。沛国人。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敬以师友之礼。孝武皇帝厚加宠秩。敕与海陵小建平二王为友。袁粲著蘧颜论示通。通难诘往反。著文于世。又制大品胜鬘杂心毗昙等义疏。并駮夷夏论显證论法性论及爻象记等。皆传于世。宋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汝南安成人,字彦伦。起家宋海陵国侍郎。随益州刺史萧惠开入蜀,为府主簿。宋明帝好玄理,以其有辞义,引入殿内。后为剡县令,有治绩。入齐,迁中书郎,官至国学博士兼著作。善言辞,出口成章。泛涉百家,长于佛理。又工散隶书法,精音韵。有《三宗论》、《四声切韵》。
全齐文·卷二十
颙字彦伦,汝南安成人,晋左光禄大夫顗七世孙。仕宋为海陵国侍郎。萧惠开临益州,以为厉锋将军,带肥乡、成都二县令。随府转辅国参军主簿,补安成王辅军参军,元徽初出为剡令,还历邵陵王南中郎参军,升明中转齐台殿中郎。高帝受禅,徙长沙王后军参军、山阴令,还为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随府转征北。永明初为正员郎、始兴王前军咨议,转太子仆、兼著作,迁中书郎,转国子博士,有集十六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明。太子中庶山宾之犹子也。始成童。常听山宾共客谈论。追领往复。了无遗谬。宾抚其首。以为当起吾宗。其父奉伯。笃信大教。年十二。因令于奉城寺出家。为僧辩律师弟子。辩性廉直。戒品冰严。精进自持。常讲十诵。询后居冶城寺。从光宅法云。咨禀经论。历耳涉目。略无忘失。每覆述。如瓶泻。散带伽蓝。不营杂务。时人嘉之。凡所见闻悉为记注。同学门友莫不传写。天监十六年卒。寿三十五。时有道遂道标。既同为海陵人。又于法云同受业。
释僧询。姓明。太子中庶山宾之兄子也。年始入礼。尝听山宾共客谈论。追领往复了无漏失宾抚其首曰。今使吾门不坠者。其在尔乎。父奉伯笃信大法。知其聪俊可期神幽冥长济爱海。年十二敕令出家。为奉诚寺僧辩律师弟子。辩性廉直戒品冰严。好仁履信精进勇励。常讲十诵。询后住治城寺。持操高尚勤辛好学。从光宅寺法云咨禀经论。散处伽蓝不营杂事。当时名德皆称善焉。历耳不忘经目必忆。常能覆述有如瓶泻。时人嘉其清辨。白黑重其无倦。凡所听闻悉为注记。虽无大才而弥纶深极。同学门友莫不传写。以天监十六年卒。春秋三十有五。时复有道遂道标。同海陵人并从法云受业。经论洽闻博综有序。
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建,代人。登国初,为外朝大人,历后将军、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免。明元即位,以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迁广陵镇将,除楚兵将军、徐州刺史。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太延三年卒,年七十三,谥曰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