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北魏道武帝北魏 371 — 4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1—409 【介绍】: 即拓跋圭
北魏建立者。
鲜卑族。
生于参合陂。
昭成帝什翼健之孙。
先世建代国,为苻坚所灭。
代灭时尚幼,随母贺氏依刘库仁
库仁刘显立,欲杀贺兰部。
淝水之战后,乘机复国,称代王,建元登国,旋改称魏王
后燕,取信都中山、邺等重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
天兴元年称帝,建都平城,迁移被征服地区之民数十万于平城,计口授田,使为新民。
又使鲜卑族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
任用汉族地主官僚,建立百官制度。
晚年嗜杀。
为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
庙号太祖
释慧义南朝宋 372 — 444
全宋文·卷六十三
慧义俗姓梁北地人范泰立祗洹寺,请为住持,至元嘉末,终于乌衣寺。
释慧义
姓梁
北地人
少出家。
风格秀举志业强正。
初游学于彭宋之间。
备通经义。
后出京师
乃说云。
冀州有法称道人。
临终语弟子普严云。
嵩高灵神云。
江东刘将军应受天命。
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鉼为信。
遂彻宋王
宋王曰。
非常之瑞亦须非常之人然后致之。
若非法师自行恐无以获也。
遂行。
晋义熙十三年七月嵩高山
寻觅未得。
便至心烧香行道。
至七日夜梦见一长须老公。
拄杖将往璧处指示云。
是此石下。
义明便周行山中。
见一处炳然如梦所见。
即于庙所石坛下果得璧大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鉼。
此瑞详之宋史。
后还京师
宋武加接尤重。
迄乎践祚礼遇弥深。
宋永初元年车骑范泰立祇洹寺。
德为物宗固请经始。
清信之至。
因为指授仪则。
时人以义方身子比须达。
故祇洹之称厥号存焉。
西域名僧多投止此寺。
或传译经典。
或训授禅法。
宋元嘉初徐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
有不平之色。
尝肆言骂之。
羡等深憾。
闻者皆忧。
在不测。
亦虑及于祸。
乃问安身之术。
曰。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故上下能相亲也。
何虑之足忧。
因劝以果竹园六十亩施寺。
以为幽冥之祐。
从之。
终享其福。
薨。
第三子晏谓
昔承厥父之险。
说求园地。
追以为憾。
遂夺而不与。
遗疏。
纷糺纭纭彰于视听。
乃移止乌衣。
慧睿同住。
宋元嘉二十一年终于乌衣寺。
春秋七十三矣。
晏后少时而卒。
晏弟晔。
后染孔熙先谋逆。
厥宗同溃。
后祇洹寺又有释僧睿
善三论。
为宋文所重。
释慧木南朝宋
慧木
本姓傅
北地人
十一出家。
师事慧超受持小戒。
梁郡筑戈村寺。
始读大品日诵两卷。
兼通杂经。
母老病口中无齿。
嚼脯饴母。
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自业。
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
举头仰视。
南见一人。
著襈衣衣色悉黄。
或近或远。
曰。
我已授汝戒。
寻复不见。
不以语人。
多诸感异皆类此也。
兄闻欲知。
乃诈之曰。
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
便可养发当为访婿。
闻心愁。
因述所见。
即受具戒。
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
及受戒竟再览便诵。
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
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盖吴南朝宋
全宋文·卷五十
北地泸水人,以元嘉二十二年九月举兵杏城,自称天台王
明年,上表归顺,自称秦地王,寻为其下所杀。
僧远南齐 414 — 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4—484 【介绍】: 南朝齐僧。
渤海重合人
本皇氏子。
其先为北地皇甫氏,避难海隅改姓皇
沙门道凭受学出家。
宋孝武帝时渡江住彭城寺。
后厌礼俗乃隐入钟山定林寺
萧道成曾至寺咨访,以老疾辞,未迎送。
齐朝建,萧道成齐高帝,再幸山寺,持操不动,乃遣使劳问而去。
居山蔬食五十余年,涧饮二十余年,世皆仰其高行。
僧远
姓皇
勃海重合人
其先北地皇甫氏
避难海隅故去甫存皇焉。
幼而乐道。
年十六欲出家。
父母不许。
因蔬食忏诵晓夜不辍。
年十八方获入道。
时有沙门道慧
高才秀德声盖海岱。
从受学。
通明数论贯大小乘。
宋大明中
度江住彭城寺。
升明中于小丹阳牛落山立精舍。
名曰龙渊。
年三十一。
始于青州孙泰寺南面讲说。
言论清畅风容秀整。
坐者四百馀人莫不悦服。
琅琊王僧达才贵当世。
藉甚风素延止众造寺。
赒贫济乏身无留财。
有玄绍比丘
每给以金贝。
让而弗受。
尝一时行青园。
闻里中得时气病者。
悯而造之。
见骈尸侣病者数人。
人莫敢近。
深加痛惋。
留止不忍去。
因为告乞敛死抚生。
恩加骨肉。
宋新安孝敬王子鸾
为亡所生母殷贵妃新安寺
敕选三州招延英哲。
小山法瑶南涧显亮。
俱被徵召。
皆推为元举之首。
大明六年九月有司奏曰。
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
拳跪槃伏岂止敬恭。
将欲昭张四维缔制八宇。
故虽儒法枝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
厥繇靡爽。
唯浮图为教逿自龙裔。
宗旨缅邈微言沦
拘文蔽道在末弥扇。
遂乃凌越典度偃居尊戚。
失随方之妙迹。
迷制化之渊美。
夫佛法以谦俭自牧。
惠虔为道。
不轻比丘遭人必拜。
目连桑门遇长则礼。
宁有屈膝四辈而间礼二亲。
稽颡耆腊而直骸万乘者哉。
咸康创议元兴载述。
而事屈偏党道挫馀分。
今鸿源遥洗群流仰镜。
九仙赆宝百神从职。
而畿辇之内含弗臣之氓。
阶席之间延抗礼之客。
惧非所以澄一风范详示景则者也。
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虔礼敬之容。
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矣。
帝虽颇信法而久自骄纵。
故奏上之日诏即可焉。
时叹曰。
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
何关于帝王
即日谢病仍隐迹上定林山。
景和之中此制又寝。
还遵旧章。
宋明践祚请为师。
竟不能致。
其后山居逸迹之宾。
傲世陵云之士。
莫不崇踵山门展敬禅室。
庐山何点汝南周颙。
齐郡明僧绍濮阳吴苞
吴国张融
皆投身接足咨其戒范。
后宋建平王景素谓栖玄寺。
是先王经始。
既等是人外。
欲请居之。
慇勤再三遂不下山。
齐太祖将升位入山寻固辞老疾。
足不垂床。
太祖躬自降礼咨访委悉。
及登禅复銮驾临幸将诣房。
房阁狭小不容舆盖。
太祖欲见
持操不动。
太祖遣问卧起。
然后转跸而去。
曾不屑焉。
至于寝疾。
文惠文宣伏膺师礼。
数往参候。
时贵卿士往还不绝。
蔬食五十馀年。
涧饮二十馀载。
游心法苑缅想人外。
高步山门萧然物表。
齐永明二年正月卒于定林上寺。
春秋七十有一。
帝以致书于沙门法献曰。
上无常。
弟子夜中已自知之。
上此去甚得好处。
诸佳非一不复增悲也。
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
今正为作功德。
所须可具疏来也。
竟陵文宣王又书曰。
远法师一代名德志节清高。
潜山树美四海餐风。
弟子闇昧谬蒙师范。
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烦虑。
不谓比疾奄成异世。
悲痛之心特不可忍。
上即业行圆通旷劫希有。
弟子意不欲遗形影迹杂处众僧墓中。
得别卜馀地。
是所愿也。
方应树刹表奇刻石铭德矣。
即为营坟于山南立碑颂德。
太尉琅琊王俭制文。
时定林上寺又有法令慧泰。
并善经论继誉于焉。
梁祐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北地人
好学,便弓马,随裴叔业征伐,被创数十。
宣武帝景明初赐爵山桑子。
出为北地太守,在官有治声。
官终京兆内史。
柳僧习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解人
善隶书。
初仕南齐,宣武帝景明初裴植征虏府司马,稍迁北地太守
孝明帝时颍川太守,卒官。
毛鸿显西魏 ? — 5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 【介绍】: 西魏北地三原人
毛遐乳母之子,一字七宝
养之为弟,因从毛姓。
劲悍多力,随诸兄战斗,多冲锋陷阵。
散骑常侍封县侯
西魏文帝大统四年广州刺史,与骆超镇鲁阳,后城陷于东魏,卒。
毛鸿宾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北地三原人
毛遐弟。
孝明帝正光间,六镇起事,鸿宾共聚乡曲,被推为盟主,常与一守一战。
后拜岐州刺史
孝明帝鸿宾兄弟功多,改北地北雍州,以鸿宾刺史
孝武帝鸿宾潼关,为高欢所擒,忧恚卒。
毛遐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北地三原人字鸿远
世为酋帅。
孝明帝正光中六镇起义,与弟鸿宾聚众略地,氐、羌多归之。
萧宝夤反,攻破其将,宝夤巴中
孝武帝入关,官至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唐永西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魏北海平寿人
魏孝明帝正光中,为北地太守
善驭下,在北地四年,大小数十战,未尝败北。
西魏文帝大统初东雍州刺史,加卫将军封平寿伯
性清廉,妻子不免饥寒,世以此称之。
傅准西梁 ? — 5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1 【介绍】: 南北朝时后梁北地人
有文才,善词赋。
梁武帝中大同时,任西中参军,随岳阳王萧察襄阳
江陵,居帝位,官度支尚书
卒谥敬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