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元康唐初
释元康
不详姓氏。
贞观中游学京邑
彭亨之誉。
形拥肿而短。
然其性情酋勇闻少解多。
群辈推许。
先居山野恒务持诵观音求加慧解。
遂感鹿一首角分八岐厥形绝异。
见之抚而驯伏。
遂豢养之。
乘而致远。
曾无倦色。
以三论之文之于背。
又以小轴系之于尾。
曳入上都
意为戏弄。
说有之徒不达空性。
我与轻轴碾之令悟真理。
又衣大布曳纳播戴竹笠。
笠宽丈有二尺。
装饰诡异人皆骇观。
既入京城见一法师盛集讲经化导。
康造其筵近其座。
便就所讲义申问往返数百言。
人咸惊康之辩给如此。
复戏法师曰。
不结实。
苦李压低枝。
讲者曰。
轮王千个子。
巷伯勿孙儿。
盖讥康之无生徒也。
曰。
丹之藏者赤。
漆之藏者黑。
随汝之赤者非纁绛焉。
入汝之黑者非铅墨焉。
举众皆云。
辞理涣然。
可非垂迹之大士也。
帝闻之喜曰。
何代无其人。
诏入安国寺讲此三论。
遂造疏解中观之理。
别撰玄枢两卷。
总明中百门之宗旨焉。
后不测其终。
系曰。
康师曳纳播者何。
通曰。
梵言立播。
华言裹腹衣。
亦云抱腹形制如偏袒。
一幅才穿得手。
肩袖不宽。
著在左边。
右边施带。
多贮绵絮。
然是御寒之服。
热国则否用此亦圣开。
流于东土则变成色帛。
而削幅缀于左右袖上垂之制曳。
然旌表我通赡经论。
一本则曳一支。
多则多曳。
未知稽古自何人始乎。
今单言播。
略立字耳。
全非御寒之意。
翻为我慢之衣。
既失元端而多滥作。
别形圣教以俟后贤。
此外无施异制以乱大伦。
诗曰。
服之不称身之灾也。
吁。
僧景霄五代
释景霄
俗姓徐氏
丹丘人也。
初之听涉在表公门。
后慕守言阇黎义集敷演于丹丘
执性严毅寡与人交。
狷急自持。
多事凌轥形器恶弱。
后纳请往金华东白山奖训初学。
时有江西徽猷律匠。
出义记曰龟鉴录多学彭亨领徒到寺。
正值讲次。
当持犯篇再三叹赏。
自此声溢价高。
每晨滴一旦化为乳焉。
著记二十卷号简正。
言以思择力故。
去邪说而简取正义也。
武肃王钱氏。
召于临安故乡宰任竹林寺
未几命赴北塔寺临坛。
天成二年也。
次命住南真身宝塔寺终焉。
迁葬于大慈山坞。
以本受师号塔曰清凉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