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张仁愿初唐 ?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 【介绍】: 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
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廷奏孙承景罔上之罪,擢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中宗神龙中洛州长史,代朔方总管,出兵大败突厥
又于黄河北岸,筑东、西、中三受降城,以固边防。
景龙三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张齐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昆山人
张后胤孙。
历官监察御史
玄宗天宝五载,拜朔方节度使灵州都督
受降城西北筑横塞军。
九载,贬济阴太守
官至东都留守
谥贞献
李益中唐 748 — 82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
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
九年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
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
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
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
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
文宗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衔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
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
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
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
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
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
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
他体亦颇多佳作。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
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
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作品评论
《国史补》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下亦唱为乐曲。
悉怛谋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1 【介绍】: 吐蕃人
文宗大和五年维州守将,以城降唐。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降,并遣将据其城。
牛僧孺当国,与李德裕不和,主张还悉怛谋,并归其城,帝从之。
悉怛谋遂为吐蕃所杀。
僧从展五代 ? — 928
福禅师从展
福州人也。
生陈氏
年十五。
雪峰为受业师。
十八本州大中寺具戒。
游吴楚间。
后归执侍雪峰
一日忽召曰。
还会么。
师欲近前。
峰以杖拄之。
师当下知归。
又常以古今因缘。
长庆棱和尚
深许之。
梁贞明四年丁丑
漳州刺史王公钦。
承道风。
创保福院。
迎请居之。
曰。
上座行脚事作么生不会。
会取好莫傍家取人处分。
若是久在丛林。
粗委些子远近。
可以随处任真。
后学未知次序。
山僧不惜口业。
向汝道。
尘劫来事。
只在如今。
还会么。
问。
因言辩急时如何。
曰。
因甚么言。
僧低头良久。
曰。
击电之机。
徒劳伫思。
问。
欲达无生路。
应须识本源。
如何是本源。
师良久却问侍者
适来僧问甚么。
其僧再举。
师乃喝出曰。
我不患聋。
师因僧侍立。
问曰。
汝得恁么粗心。
僧曰。
甚么是某甲粗心处。
师拈一块土。
度与僧曰。
抛向门前著。
僧抛却来曰。
甚处某甲粗心。
曰。
我见筑著磕著道汝粗心。
师住保福。
仅一纪。
学众不下七百。
其接机利物。
不可备录。
唐天成三年戊子
示有微疾。
僧入丈室问讯。
曰。
吾与汝相识年深。
有何方术相救。
僧曰。
方术甚有。
闻说和尚不解忌口。
又谓众曰。
吾旬日来。
气力困劣。
别无他。
只是时至。
僧问。
时既至矣。
师去即是。
住即是。
曰道道。
曰怎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曰。
失钱遭罪。
言讫而寂。
系曰。
予登鼓山
国师遗迹。
喝水岩
风景凄楚。
相传。
师尝宴坐于此。
溪水喧聒。
师喝之。
水为倒流远去。
至今犹然。
国师高风。
千载可想见矣。
保福机语。
如严霜急飔。
亦足摧杀。
但君子不欲多上人。
陈老师那应便筑受降城耶。
臧怀亮唐 662 — 7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29 【介绍】: 高密东莞人字时明
臧怀恪兄。
弱冠应穿叶附枝举及第,累官安北副都护
玄宗开元初,以功迁单于都护
灵州都督,转鄯州都督兼河源军使
鄯州都督兼陇右节度副大使
复兼胜州都督、朔方军大总管封上蔡县公
迁安东都督、平卢节度使
所至多著军功。
进封东莞郡公,以左羽林大将军致仕。
张光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盩厔人
玄宗天宝末为骑卒。
尝于战阵中救王思礼,问其姓名,不告而退。
思礼河东节度使偏将辛云京屡为将校谮毁,时光晟隶其麾下,遂为之谒思礼
思礼光晟兵马使
云京节度使,又奏为代州刺史
代宗大历末单于都护
德宗建中初坐事降太仆卿
朱泚叛,任为伪节度使宰相
后降李晟,被杀。
罗邺唐末 831 — 896
唐诗汇评
罗邺,生卒年不详,馀杭(今属浙江)人。
父则,为盐铁小吏,二子俱以文学干进。
尤长七言诗,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时称“三罗”。
曾赴职单于都护府,又曾赴许昌节度使辟命。
咸通末崔安潜江西观察使,欲辟为僚佐,为幕吏所阻。
后俯就督邮,郁郁而卒。
方干栖白为友。
有《罗邺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李渊隋末唐初 566 — 63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渊 高祖 太武皇帝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五月—626年 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
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
字叔德
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
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
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
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卒谥大武皇帝
石善友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
昭宗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部将
大顺间克用云州,以其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
约于乾宁间,除振武节度使安北都护
天复二年,为部将契苾让所逐。
折从阮五代 892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55 【介绍】: 五代时云中人字可久
本名从远,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
性温厚,以孝闻。
后唐时府州刺史
后晋出帝时,率兵攻契丹,拔十余砦,迁本州团练史,兼朔州刺史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
后汉时,为永安军节度使,府、胜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迁武胜军节度使
后周时,加同平章事,移镇滑州陕州,官终静难军节度使侍中
孙惟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惟政,惟晸。
盐州五原人
有才略。
以镇压黄巢起义军,拜右金吾卫大将军
朱玫乱,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
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
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京民赖以为保。
孙德昭唐末五代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初盐州五原人
孙惟最子,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
唐昭宗光化三年刘季述谋废昭宗德昭宰相崔胤谋反正,昭宗复位,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欲诛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者昭宗幸凤翔,德昭留京,率兵卫,促召梁师,朱温德之。
德昭遂以兵属后梁
温受禅,以为左卫大将军
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卒。
大諲撰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渤海国
疑为大玮瑎子。
玮瑎在位十二年,卒,諲撰嗣立。
次年改元,年号不详。
奉朝贡于后梁契丹
在位第十五年,遣众攻高丽,败之,遂与修好,并通婚姻。
第十八年,契丹兵来攻,无功退去。
第十九年,契丹太祖阿保机率兵来攻,围扶馀府。
第二十年,契丹扶馀府,进围上京
諲撰兵败请降,渤海国亡。
契丹徙其于临潢府西,筑城居之,改其名曰乌鲁古。
史称末王。
杨弘礼初唐 ? — 6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 【介绍】: 弘农华阴人字履庄
杨素弟子。
高祖时,拜太子通事舍人
太宗贞观中,迁中书舍人
太宗辽东,以弘礼有文武才,擢拜兵部侍郎专典兵机之务。
弘礼每入参谋议,出则统众攻战,领马步二十四军,所向摧破。
贞观二十年,拜中书侍郎
寻迁司农卿,兼充昆丘道副大总管,诸道军将受节度,破处月,阵处密,杀焉耆,降馺支部,获龟兹于阗
太宗卒,大臣疾之,出为泾州刺史
后改胜州都督,迁太府卿
卒谥质
田仁会初唐 602 — 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2—679 【介绍】: 长安人
制举登科。
累官左武候中郎将
太宗辽东,薛延陀以数万骑抄河内仁会击败之。
高宗永徽中平州刺史
五迁胜州都督
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
卒谥威
李子和初唐 ? — 66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郭子和 正平 617年三月—618年七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同州蒲城人
本姓郭
左翊卫
炀帝大业末以罪徙榆林,与敢死之士十八人攻郡门,斩丞王才,开仓赈穷乏,称永乐建元正平
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
高祖武德元年降唐,为榆林郡,拜灵州总管
后平刘黑闼有功,赐姓李氏封夷国公
黔州都督
卒于高宗时
王侁初唐 652 — 7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02 【介绍】: 洛州洛阳人字元奖
武则天垂拱二年释褐为护军,改渭州渭源镇副。
载初元年应制举及第,次年以援平州功,为讨击契丹副使
武周圣历元年,充怀远军经略副使
检校妫州刺史
大足元年,为检校胜州都督
次年突厥入侵,死于战阵。
孙思观唐 655 — 7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719 【介绍】: 河南洛阳人
武周长寿初,以武艺超伦擢第,授翊卫校尉
圣历三年,累加宁远将军
中宗景龙元年,累加忠武将军
睿宗景云元年,除胜州长史
玄宗开元三年,拜武州刺史
卒于官。
王维盛唐 701 — 76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1 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
排行十三
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
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
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
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
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
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
释褐为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
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光禅师
张九龄为相,作《上张令公》诗。
二十三年,擢右拾遗
二十五年张九龄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抒发其黯然思退之情绪。
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节度使判官
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桂州知南选
襄阳,作《哭孟浩然》诗。
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
天宝元年(742),复出为左补阙
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
后迁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
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陷贼,安禄山委任给事中
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以明己心向唐室。
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六等定罪,王维以有《凝碧池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
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
生平事迹见两《唐书》本传,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
王维奉佛,学顿教。
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独得任运自然之趣,故人称“高人”、“诗佛”。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
”《许彦周诗话》认为:王维“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顾起经亦云:“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
语四家者,唯右丞公为最。
”(《题王右丞诗笺小引》)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杰出代表。
王维早期怀“致君光帝典”、“动为苍生谋”之大志,颇欲“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作《少年行》、《夷门歌》、《老将行》、《燕支行》、《献始兴公》、《上张令公》、《送赵都督代州得青字》等诗言志抒怀。
早期边塞诗如《凉州赛神》、《使至塞上》、《送刘司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从军行》、《陇西行》,山水诗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皆表现出开阔胸怀与雄浑博大之风格。
玄宗后期政事腐败,王维乃日益信禅笃佛,追求超脱尘世之境界。
后期之诗艺虽不断提高,已臻“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泉为珠,著壁成绘”(《河岳英灵集》)之境界,然内容较狭,思想亦较消极。
前人以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右丞精于画,故诗体转工”(刘士鏻《文至》引晁补之语)。
如《皇甫岳云溪杂题》、《辋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脍炙人口。
虽不以文称,其“文格华整超逸”(《王右丞集笺注序》),今存文赋69篇,颇有娟丽可观者。
长于山水画,为南宗之祖,世传有《辋川图》等。
《王集》最早版本为宋蜀本与建昌本,校注则有刘须溪王右丞集》、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及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4卷,《拾遗》补2句。
作品评论
盛唐七言律称王、李。
王才甚藻秀,而篇法多重。
“绛帻鸡人”,不免服色之讥;“春树万家”,亦多花木之累。
“汉主离宫”、“洞门高阁”,和平闲丽,而斤两微劣。
居延城外”甚有古意,与“卢家少妇”同,而音节太促,语句伤直,非沈比也。
《诗源辨体》
摩诘七言律亦有三种:有一种宏赡雄丽者,有一种华藻秀雅者,有一种淘洗澄净者。
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绛帻鸡人”等篇,皆宏赡雄丽者也。
如“渭水自萦”、“汉主离宫”、“明到衡山”等篇,皆华藻秀雅者也。
如“帝子远辞”、“洞门高阁”、“积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净者也。
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