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张仁愿初唐 ?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 【介绍】: 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
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廷奏孙承景罔上之罪,擢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中宗神龙中洛州长史,代朔方总管,出兵大败突厥
又于黄河北岸,筑东、西、中三受降城,以固边防。
景龙三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张齐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昆山人
张后胤孙。
历官监察御史
玄宗天宝五载,拜朔方节度使灵州都督
受降城西北筑横塞军。
九载,贬济阴太守
官至东都留守
谥贞献
李益中唐 748 — 82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
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
九年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
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
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
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
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
文宗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衔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
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
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
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
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
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
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
他体亦颇多佳作。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
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
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作品评论
《国史补》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下亦唱为乐曲。
悉怛谋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1 【介绍】: 吐蕃人
文宗大和五年维州守将,以城降唐。
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受降,并遣将据其城。
牛僧孺当国,与李德裕不和,主张还悉怛谋,并归其城,帝从之。
悉怛谋遂为吐蕃所杀。
僧从展五代 ? — 928
福禅师从展
福州人也。
生陈氏
年十五。
雪峰为受业师。
十八本州大中寺具戒。
游吴楚间。
后归执侍雪峰
一日忽召曰。
还会么。
师欲近前。
峰以杖拄之。
师当下知归。
又常以古今因缘。
长庆棱和尚
深许之。
梁贞明四年丁丑
漳州刺史王公钦。
承道风。
保福院
迎请居之。
曰。
上座行脚事作么生不会。
会取好莫傍家取人处分。
若是久在丛林。
粗委些子远近。
可以随处任真。
后学未知次序。
山僧不惜口业。
向汝道。
尘劫来事。
只在如今。
还会么。
问。
因言辩急时如何。
曰。
因甚么言。
僧低头良久。
曰。
击电之机。
徒劳伫思。
问。
欲达无生路。
应须识本源。
如何是本源。
师良久却问侍者
适来僧问甚么。
其僧再举。
师乃喝出曰。
我不患聋。
师因僧侍立。
问曰。
汝得恁么粗心。
僧曰。
甚么是某甲粗心处。
师拈一块土。
度与僧曰。
抛向门前著。
僧抛却来曰。
甚处某甲粗心。
曰。
我见筑著磕著道汝粗心。
师住保福
仅一纪。
学众不下七百。
其接机利物。
不可备录。
唐天成三年戊子
示有微疾。
僧入丈室问讯。
曰。
吾与汝相识年深。
有何方术相救。
僧曰。
方术甚有。
闻说和尚不解忌口。
又谓众曰。
吾旬日来。
气力困劣。
别无他。
只是时至。
僧问。
时既至矣。
师去即是。
住即是。
曰道道。
曰怎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曰。
失钱遭罪。
言讫而寂。
系曰。
予登鼓山
国师遗迹。
喝水岩
风景凄楚。
相传。
师尝宴坐于此。
溪水喧聒。
师喝之。
水为倒流远去。
至今犹然。
国师高风。
千载可想见矣。
保福机语。
如严霜急飔。
亦足摧杀。
但君子不欲多上人。
陈老师那应便筑受降城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