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慧乘隋末唐初 555 — 63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彭城刘氏子。
其先出汉裔。
祖欣
梁直前将军琅邪太守
父雅。
陈兵部郎中
叔祖智强。
少出家。
负重名。
陈任广陵大僧正
善成实论及大涅槃。
年十二即师事强。
服膺讲席。
十六白强。
听智嚼法师成实论。
杨都庄严寺
时有陈方继梁统
武帝尤崇尚教门。
屡阅仁王。
盛张斋席。
因获对御论义。
辞辨绝出伦辈。
上为眷眄。
四月八日
上又于寺义集。
竖佛果出二谛外义。
有法师
旧居开泰。
后入祇洹。
问曰。
为佛果出二谛外。
为二谛出佛果外。
质曰。
法师开泰
为开泰出法师
曰如鸳鸯不栖圊厕。
曰释提桓因不与鬼住。
曰鸠翅罗鸟。
不宿枯树。
曰大海不宿死尸。
皭时在座叹曰。
勍敌也。
其锋难当。
就上前。
脱所著天柱纳伽黎赏之。
由是声誉益起。
桂阳王
毛尚书
江仆射
等并伸敬慕。
隋初太尉晋王江都
建慧日道场。
奉教旨迁住仍蒙待以家僧之礼邀与入朝遇净影慧远于讲次。
谈论若倾注。
惊叹曰。
何物僧如此。
世岂复有愈于此者乎。
盖未尝相识。
而创见之也。
归慧日。
益纵材辨。
寺之宿硕。
咸屈伏。
王闻之喜。
赏帛百缣。
隋高祖
将巡岱宗
驻跸伊洛。
诏遣江南关东大德。
登殿竖义。
应诏
答者靡抗。
上嗟异。
隋开皇十七年
出所积。
以金玉装饰香台一具。
施维扬永福寺
隋大业六年
诏诸郡。
别选三大德于东都四方馆
阐仁王经
仍诏充大讲主。
连三昼夜不卧。
驾幸张掖从之。
诏为高昌王曲氏
开金光明。
曲以发布地。
升座。
八年上幸东都。
京师造七层木塔二。
荐皇考妣也。
因诏持舍利以葬。
俄而公卿士庶。
列树胜幢。
三十馀所。
兴善寺
迎佛灵骨。
禅定寺
演仁王经十二年
诏写龟兹国旃檀像于东都。
以赐郡国。
武德四年
国家初定天下。
诏谓凡乱地。
僧之是非。
难以分别。
于州县。
可置一寺。
寺留三十僧。
以示宽恩。
其馀壹从汰去。
上以洛阳天下之都会。
固非他处所得比拟。
然而虽有伪郑之变。
犹许二百馀僧。
住同华寺况尝被污。
而上素所钦向。
亦莫之问。
诏住胜光寺。
寺寔秦国功德也。
八年驾幸国学。
行释奠礼。
先是堂列三座。
拟叙三宗。
而儒杰释雄。
李之俊伟。
皆云合雾拥。
以快观听。
制曰。
老教孔教。
此土先宗。
释教后兴。
宜崇客礼。
其令老先之孔次之。
释又次之。
时乘受众所推挹。
已升座。
制不觉失色。
今上方在秦邸。
位居百僚上。
直视曰。
但敷帝德。
馀无所虑。
乃唱曰。
上天下地。
荣贵所资。
缘业所由。
必宗佛圣。
今将叙大致。
合具礼仪。
并合掌虔跪。
使师资有据。
于是自皇储已下。
皆降席跪听。
则前赞帝德。
次述释宗。
后以二难。
双徵两教。
上加叹美。
顷之制问曰。
昨有道士潘诞奏。
以为悉达太子
不能得佛。
六年求道。
方得成佛。
是则道能生佛。
佛由道成。
道。
是佛之父师。
佛乃道之子弟。
故佛经云。
求于无上正真之道。
又曰体解大道。
发无上意。
外国语云。
阿耨菩提。
晋翻无上大道。
以此言之。
道大佛小。
亦可知矣。
对制。
其略曰。
聃生于周末佛出于周初。
计其世。
则二十许王
论其年则三百馀载。
岂有昭王时佛。
退求敬王时道乎。
向者道士李仲卿
所叙之道。
有太上大道。
先天地生。
郁勃洞虚之中。
炜烨玉清之上。
是佛之师。
不言周之老聃也。
三皇无聃。
五帝无聃。
而所谓道者
未尝无也。
关尹请著书。
窦后命兴学。
然后聃之道。
始行世。
而道非独指聃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谓之神。
夫阴阳且不可测其所生。
而又奚能生佛哉。
车胤云。
在己为德。
及物为道。
殷仲文曰。
德者得也。
道者由也。
论衡曰。
立身之谓德。
成名之谓道。
道德也者。
非必其人之霞服金冠玉圭朱履。
别号天尊
居大罗之上。
治玉京之中。
而独名大道者也。
贞观三年
于胜光寺。
舍利宝塔
像设庄严。
备诸神变。
并建方等道场。
昼夜六时。
行忏悔法以报圣上待遇之恩。
四年十月二十日
终于所住房。
春秋七十有六。
门人道璋等。
奉遗命。
阇维于南山之谷口。
敛馀烬。
塔于胜光。
沙门法琳制碑文。
身历三朝。
政移六帝。
频婴宠顾。
履接纶音。
外则王公卿士。
内则妃后嫔姬。
皆禀戒香。
共申师礼。
所讲涅槃般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
各数十遍。
璋其族属之犹子也。
善呗赞。
职充都讲。
释道庆隋末唐初 ? — 62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其先广陵戴氏后。
度江家于无锡
年十一。
吴郡建善寺阇梨
出家。
年十七。
入都听彭城寺成实论深文奥义。
举莫之遗。
故时匠谓其悬日月于𮌎中。
注江河于口内。
此诚当其目矣。
陈亡朋侣彫丧。
遂归乡里之凤光寺。
化诱如初。
后徙毗坛弘业寺。
阐导无替寒暑。
武德九年八月
终于寺房。
即以其月二十三日
窆于扶塘之山。
同寺沙门法宣谒铭勒碑文不录。
释道庆
姓戴
其先广陵
后进度江家于无锡
年十一出家。
吴郡建善寺阇梨
服勤尽礼同侣所推。
十七出都。
彭城寺讲成实论。
大义馀论皆莫之遗。
所以时匠目曰。
悬日月于怀中。
注江河于口内者。
诚归于矣。
嘉问倍志兼常。
利齿闻于既往。
高座属于兹日。
及陈祚云亡法朋彫散。
东归无锡居凤光寺。
学徒载萃诲诱如初。
后止毗坛弘业寺。
专事阐弘无弃凉暑。
然其美容止善言笑。
淡名利厚交游。
毫翰奔涌琴诗婉妙。
风神闲纵韵宇虚凝。
应物有方履机无忤。
武德九年八月终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即以其月二十三日
窆于扶塘之山津也。
穿圹之日。
锹锸才施。
感白鹤一群自天而下。
遥曳翻翔摧藏哀唳。
自非道光远被。
何由致此异祥。
同寺沙门法宣曰。
余与伊人言忘道狎。
京辇小年已欣共被。
他乡衰暮更喜同袍。
月席风筵接腕晤语。
吾子经堂论室促膝非异人。
岂意玄穹歼我良友。
千行徒洒百身宁赎。
未能抑笔聊书短铭。
其曰。
十力潜景。
四依匡世。
踵德连晖伊人是继。
宫墙戒忍灯炬禅慧。
并驱生林分庭安睿。
论堂振玉义室芬兰。
坐威师子众绕栴檀。
道洁尘外理析谈端。
四仪式序三业惟安。
秽土机穷胜人现灭。
帐留馀影车回去辙。
陇月孤照坟泉幽冽。
竹露暂团风长切。
气运有终德音无绝。
释慧萧隋末唐初 568 — 64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世出彭城刘氏。
后徒许之长葛
今为长葛人
祖父袭儒素。
年十八。
以诗礼充郡赋。
非其志也。
遂依师于嵩高山出家。
戒捡严洁。
尤为乡里宿硕。
所推许。
开皇初
游学邺中。
贯练众部。
偏宗四分。
久居泰山灵岩寺
后还中岳
侍养其师。
龙门明朗。
河东持律之有声者。
之风。
不远从之。
朗于齿加长。
而常以兄视
其相忘于道如此。
既而之师。
获以天年终。
于是朗请俱返龙门定林寺马头僧善禅师
方习静定林。
因与弘畅毗尼。
殊有可乐者。
仁寿中
尝坐夏黄颊山中。
或亡命从求匿。
事发觉。
督逮急。
会朗并物故。
孑然莫解援。
晋川道积神素道杰者。
法门之英彦也。
南迈投之。
留连累载。
大业之季。
法令猬毛起。
既以罪削除名贯。
因复遍游中条王屋诸山。
河东郡承丁荣。
请居仁寿。
使于中原版荡之际。
开护生止教之科。
则其用心亦仁矣。
义宁中
剧盗陷河东而仁寿阐演自若。
贞观十四年终。
寿七十三。
笃谊襟每念朗善之好。
虽登高眺远。
以散情结。
然情之所向。
愈益悲恸。
平生开涅槃。
仅十过。
犹恨于大乘无功。
读华严数年。
有请为众敷弘者。
则曰吾尚未知经意。
于戏谅哉。
释慧萧
俗姓刘
彭城人
世家徙于许州长葛
故又为县人焉。
奕叶以衣缨称士大夫。
十八为书生。
聪悟敏达善说诗礼。
州郡以明经举之。
非其所好。
遂入嵩高山求师出家。
强识前闻。
而以戒行见称。
耆旧明达相谓曰。
若人如此。
必今代之优波离也。
开皇初游学邺城博综经律。
乃贯练众部偏宗四分。
泰山灵岩寺幽栖洁行之宅也。
乃往从焉。
后以和上年衰复还中岳
于时隋祖创业四海为家。
故得纵任往还无所拘碍。
龙门沙门明朗。
河东持律之最。
道声藉甚。
不远从之。
朗虽年齿隆
而卑身礼事。
并深相悦服。
道合欣然。
淹留岁序。
请归河曲
亦不滞物我。
相与同行住于龙门定林寺
历缘山水居随所好。
寻访同志不惮危险。
马头山僧善禅师
聚徒结业从而习定。
时还朗寺弘畅毗尼。
仁寿中频向黄颊山依岩夏坐。
有亡命者因事投焉。
不忍遣之留匿经久。
后以事发。
为侣。
所在督课追徵赴狱。
会朗俱亡。
又兼匿罪。
便振锡徂南路经蒲坂
沙门道积神素道杰等。
晋川英彦与周旋。
留连累载。
属隋炀坠历法令滋彰。
藏匿严科殊为峻刻。
以许身为道随务东西。
名贯久除栖遁幽阻。
自中条王屋巨壑深林。
无险不登若游庭户。
逮中原版荡妖气一乱河东郡丁荣。
敬服德音招住仁寿
长弘律藏学者肩随。
义宁中
被拥西城不亏讲业。
及后安静弥崇法会。
蒲陕晋绛五众师焉。
贞观十四年终于仁寿。
春秋七十有三。
自萧服心戒业。
演导为宗。
友接朋胜时无与贰。
每念朗游好。
不觉涕之无从。
不能裁止。
便登眺而恸。
斯重交募善为如此也。
曾讲涅槃仅十许遍。
犹恨大乘无功。
遂玩读华严。
于数年间口不辍音文不释手。
有请为方广讲主。
乃止之曰。
吾尚未解经意安可讲乎。
时以为贞而且谅。
又惧误诸后学云。
裴虔通隋至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至唐初河东人
隋炀帝时,累官通议大夫
后与司马德戡同谋作乱,执帝于西閤。
宇文化及以为光禄大夫,令镇徐州
化及败,归唐,即授徐州总管,转辰州刺史
寻以罪除名,徙岭表死。
刘瞻隋末唐初 ? — 632
字几之
其先彭城
桂阳
太和初进士
又登博学宏词科
咸通中户部侍郎
翰林学士
以本官同平章事
中书侍郎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罢为荆南节度使
再贬驩州司户参军
僖宗立
康州刺史
量移虢州
刑部尚书召。
复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卒。
僧法护隋末唐初 576 — 6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其先赵郡赵氏。
祖康为济阴守。
子孙家焉。
隋初有赵恒者。
秀才
清河崔汪擢第。
时号四聪。
即其父也。
年十二。
连丁父母忧。
哀恸气绝者数四。
服除。
欲造河北
从名儒受业。
遇胜缘。
辄薙落。
无难色。
七日覆诵净名。
寻听毗昙于志念法师
听成实于法彦法师
登具之后。
随究律部。
复从嵩论师于彭城
采治摄论。
由是以摄论命家大业三年
应诏住化远寺。
俄又诏住慧日寺
时年三十二。
常讲中观涅槃摄论。
今上在秦邸。
别请名德五人。
居其列。
始摄论新本出。
或以其确削。
不足依任。
独得于心。
及唐论行良合。
人以为有先见之明云。
贞观十二年
诏住天宫寺
知寺任。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卒于寺房。
寿六十八。
撰摄论指归二十馀篇。
行世。
性朴直。
而好道术。
每服金石药。
至是大发。
闷乱者数日。
门人慞惶。
夜诡言他物。
以饼滓进。
后闻其然。
正色曰。
吾之见欺。
当自克责。
且陷师于非义。
是何理邪。
嵩山沙门
智大者。
年九十馀简傲恬素。
不下山三十年。
讣闻杖策而至。
哭尽哀曰。
经论之士。
代未尝乏。
至于纯直。
唯斯人而已尔。
僧道基隋末唐初 ? — 63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吕
河南东平人
年甫十四。
负帙游彭城诸师间。
讨论奥旨。
太尉尚书今扬素见而顾。
谓诸公曰。
基法师佛法之寄也。
即请于东都阐扬心论。
大业初
著玄章并钞八卷。
行世。
五年诏。
住慧日道场每义集御驾临幸。
公卿大夫。
咸在。
诸德推升座不敢或先。
及中原𡨥荡。
又鼓锡巴蜀。
敦阅大乘。
遂约摄论著章钞八卷。
海寓传袭。
国朝贞观初
将修疏。
十年二月终于都城之福感寺。
寿六十馀。
时蜀有慧景宝暹皆宗摄论。
释道基
俗姓吕氏
河南东平人也。
素挺生知誉标岐嶷。
年甫十四。
负帙游于彭城
博听众师随闻成德。
讨论奥旨则解悟言前。
披折新寄则思超文外。
故徐许腾其明略。
河海重其义方。
致使侪等高推前修仰止。
隋太尉尚书令杨素
负材经国任总权衡。
尝奉清猷躬申礼敬。
叙言命理噎叹而旋。
顾诸宰伯曰。
基法师佛法之后寄也。
自见名僧罕俦其匹。
即请于东都讲扬心论。
既夙承风驾体预当衢。
游刃众部玄机秀举。
遂能谈写河倾响对雷动。
于时大业初岁。
隋运会昌
义学高于风云。
搢绅峙于山岳。
皆拥经讲肆问道知归。
踵武相趋遐迩鳞萃。
乃缵杂心玄章并抄八卷。
大小两帙由来共传。
成得诸门自昔相导。
皆经纬部裂词飞戾天。
控叙抑扬范超前古。
自尔四海标领盛结慧日道场。
皆望气相师指途知返。
荣冠望表韵逸寰中。
大业五年敕召来止。
遂即对扬玄论允塞天心。
隋后解统玄儒将观释府。
总集义学躬临论场。
銮驾徐移。
鸣笳满于驰道。
御筵暂止。
驻跸清于教门。
自大法东流。
斯席为壮观也。
时仗辩之徒。
俱开令誉。
及将登法座各擅英雄。
而解有所归。
并揖而为玄宰。
既居众望经纶乃心。
便创举宏纲次光帝德。
百辟卿士。
咸异向而共嗟焉。
有隋坠历寇荡中原。
求礼四夷宣尼有旨。
乃鼓锡南郑张教西岷。
于是巴蜀奔飞望烟来萃。
莫不廓清游雾。
邪正分焉。
敦阅大乘弘扬摄论。
釐改先辙缉缵亡遗。
道迈往初名高宇内
以听徒难袭承业易迷。
乃又缀大乘章抄八卷。
并词致清远风教伦通故览卷履轼若登龙门焉。
信鸿渐之有日矣。
故贞观帝里。
宇内知名之僧。
传写流辉实为符契。
但以世接无常生涯有寄。
将修论疏。
溘尔而终。
贞观十一年二月
卒于益部福成寺。
春秋六十有馀矣。
时彭门蜀垒复有慧景宝暹者。
并明摄论誉腾京国。
景清慧独举诠畅玄津。
文疏抽引亟发英采。
暹神志包总高岸伦俦。
谈论倚伏态出新异。
数术方艺无学不长。
自预比肩莫有沦溺。
末年耽滞偏駮遂掩徽猷。
故不为时匠之所班列。
释善慧隋末唐初 587 — 635
释善慧
姓苟氏
河内温人
博通群籍统括文义。
逮于九章律历七曜盈虚。
皆吞若胸中抵掌符会。
乃深惟世务终坠泥涂。
遂解褐抽簪。
创归僧伍。
初在除州之彭城寺。
诵法华经听收摄论。
时遭寇荡兵食交侵。
抱饥自励奉法无殆。
洗秽护净弥隆恒日。
但以边邑寡学文字纰谬至于音诂众议纷然。
虽复俗语时通。
慧意存雅正。
周访明悟还同昔疑。
乃以大业末龄。
负锡西入屡逢群盗衣裳略尽。
但有弊布目遮。
犹执破瓶常充净用。
既达关口。
素阙繻文。
遂即正念直前从门而度。
于时中表列刃曾无遮止。
孟冬十月初达京师
沙门吉藏正讲法华。
深副本图即依听受。
形服鄙恶众不纳之。
乃扫雪藉地单裙𭣋坐。
都讲财唱。
倾耳词句拟定经文。
既阐扬。
勇心承旨望通理义。
由情存两得。
不暇忍寒。
欢笑熙熙如贾获宝。
常尔众方美之。
问以词旨片无遗忘。
乃以闻法同属禅定寺
沙门法喜便脱衣迎之引至房中。
智观无滥。
又师喜。
两振芳规。
武德初年
随住蓝田之津梁寺。
俗本骊戎。
互相梗戾。
率奖陶化。
十室而九。
然而性爱英贤。
乐相延致。
自西自东百有馀里。
名林胜地皆建禅坊。
所之逃逸之俦。
赖其安堵。
贞观九年正月
终于骊山之阳凉泉精舍。
春秋四十有九。
弃掷俗典莅此玄模。
言不重涉专心道业。
省言节食佩律怀仁
迎顿客旅雅重经教。
其有未曾觌者。
要必亲观。
若值行要累日诵持。
以为熏习之基也。
太原沙门慧达者。
亦诵法华五千馀遍。
行坐威仪其声不辍。
偏存物命。
直视低目。
地有虫豸。
必回身而避。
不敢跨越。
有问。
答曰。
斯之与吾生死不定。
将不先成正觉。
安可妄轻之耶。
贞观八年四月
跏坐而终。
人谓入定。
停于五宿。
既似长逝。
又不臭腐。
乃合床内于窟中。
释智兴隋末唐初 588 — 63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洛州宋氏子。
谦约自持仍厉操行。
诵习诸经要偈心口相师不辍。
昏晓。
禅定寺
世所谓大庄严寺也。
依首律师讲。
会同侣徵难。
词锋惊挺。
大业五年。
冬任寺之维那职。
扣钟之法。
奉佩勤至。
僧三果者有兄从驾南幸江都道亡。
无讣。
于是其妻梦之曰。
吾行达彭城不幸病死。
生于地狱。
受苦叵言。
赖于今月旦日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响振地狱。
同受苦者。
一时解脱。
而生乐处。
图报其恩。
可具绢十疋奉之。
以陈吾意妻寤为人言之。
曾莫之信。
俄复梦及。
巫觋降语皆然。
乃如数奉绢以非己功德。
并转施大众。
或问鸣钟致感之由。
曰余见付法藏传罽腻吒王剑轮停事及增一阿含钟声功德。
遵此力行不敢怠尔。
其击之始则祝曰。
愿诸圣贤同入道场。
纾发三下。
所以展恭敬也。
逮乎长打则祝曰。
愿诸恶趣闻我钟声。
俱离苦楚。
必尽三通。
所以畅慈悲也。
严寒之夕。
极冻之晨。
皮裂肉皴。
犹露手执椎。
掌内凝血。
无所辞惮。
如斯而已。
其他又何术哉。
贞观六年三月
遘疾。
预如终日。
舍资具食召众陈别。
春秋四十五。
杜城弟子善因讲四分律诵法华经以荐冥福。
释智兴
俗缘宋氏。
洛州人也。
谦约成务厉行坚明。
诵诸经数十卷并行法要偈数千行。
心口相师不辍昏晓。
禅定寺
今所谓大庄严也。
初依首律师随从讲会。
思力清撤同侣高之。
徵难鳞错词锋惊挺。
又能流靡巧便不伤伦次。
时以其行无诤也。
大业五年仲冬
次掌维那
时钟所役奉佩勤至僧徒无扰。
寺僧三果者。
有兄从帝南幸江都
中路亡没。
初无凶告。
忽通梦其妻曰。
吾行从达于彭城
不幸病死。
生于地狱。
备经五苦。
辛酸叵言。
谁知吾者。
赖以今月初日蒙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发声响振地狱。
同受苦者一时解脱。
今生乐处思报其恩。
可具绢十匹奉之并陈吾意。
从睡惊觉怪梦所由。
与人共说初无信者。
寻又重梦。
及诸巫觋咸陈前说。
经十馀日凶问奄至。
恰与梦同。
果乃奉绢与之。
自陈无德。
并施大众。
有问曰。
何缘鸣钟乃感斯应。
曰。
余无他术。
见付法藏传。
罽腻吒王剑轮停事。
及增一阿含钟声功德。
敬遵此辙。
苦力行之。
登楼寒风切肉。
僧给皮袖用执钟槌。
余自厉意露手捉之。
严寒裂肉掌中凝血。
不以为辞。
又至诸时鸣钟之始。
愿诸贤圣同入道场。
然后三下。
将欲长打。
如先致敬。
愿诸恶趣闻此钟声俱时离苦。
如斯愿行志常奉修。
岂惟微诚遂能远感。
众服其言。
贞观六年三月
遘疾少时自知后世。
舍缘身资召诸师友。
因尔陈别。
寻卒庄严。
春秋四十有五。
葬于杜城窟中。
弟子善因。
宗师戒范讲四分律。
讲法华经冥神福慧著闻京邑
田留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太宗贞观间历任徐州洪州二州都督,以宽简为吏民所安。
李元庆初唐 ? — 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 【介绍】: 宗室。
高祖第十六子。
封汉王,改陈王,后封道王
、滑、、卫等州刺史
以治绩闻,事母谨。
卒谥孝
刘燕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彭城人
太宗贞观中,官户部员外郎
二十年,官刑部侍郎
高宗永徽二年,删定律令格式,燕客预其事,勒成律二十卷、令三十卷、式四十卷。
三年,迁尚书右丞,成《律疏》三十卷,四年上之。
李元礼初唐 ? — 6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2 【介绍】: 宗室。
高祖第十子。
少恭谨,善骑射
初封郑王,后徙徐王
郑州刺史徐州都督,转绛州刺史,兼潞州刺史
以善政闻。
元礼有疾,其子茂不孝,断其药膳,竟以馁终。
谥康
全唐诗续补遗
李元礼高祖第十子。
武德四年封郑王
贞观六年徐王
历刺、潞等州。
威亨三年卒。
(《旧唐书》卷六四本传)
武弘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文水人字怀运
武士彟从子。
相州司兵参军
高宗永徽中,父卒,自徐州被发徒跣趋丧所,负土筑茔,克尽孝道。
高宗下诏褒美。
冯道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徐州人
下第,请谒简州雍陶,谓与有旧。
引进言与公素昧平生,何云相识。
道明云,诵其诗,仰其德,诗集中日得相见,何隔平生?遂吟诗数首。
陶延之上座,待如旧交。
郭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齐州人
进士第
李师道辟署判官
师道叛,高沐等切谏,师道怒,囚濮州凡十年。
师道出兵攻彭城郭航间道见李愿,请奇兵浮海持莱、淄州
白诸朝,不得报。
后唐军平师道,颇用策。
李昪
字正伦
本姓李
徐州人
幼孤养于徐温
遂冒姓徐氏。
名知诰
吴天祐中
元从指挥使升州防禦使
累迁检校太保润州团练使
朱瑾温子
知诰以州兵入广陵定乱。
遂代知淮南节度军副使内外马步军副使
武义元年左仆射参知政事
顺义元年同平章事
江州观察使
死。
都督中外诸军事
封浔阳公
改封豫章公
太和三年
太尉中书令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出镇金陵
天祚元年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
进封齐王
三年受吴禅。
皇帝位
国号大齐。
寻改号唐。
改元升元。
复姓李氏。
更今名。
七年二月殂。
年五十六。
僭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庙号烈祖
李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高丽人
李正己从兄。
正己用为徐州刺史
正己死,子李纳叛,攻宋州挈州归顺,加御史大夫封潮阳郡王,迁检校户部尚书
发疽溃背而卒,赠左仆射
刘光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彭城人
刘海宾子。
文喜泾州叛,光国与其父刘绐以奏请,及入,光国手斩文喜,还献阙下,拜左骁卫大将军封五原郡王
刘师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彭城人字文通
少丧母,及长,追慕废寝食。
忽梦见母状,刻木为像,敬事如生。
每有时新之物,必先荐之而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