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单雄信隋末唐初 ? — 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曹州济阴人,一说东郡人
翟让友善。
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后降王世充,署为大将军
李世民东都雄信援枪出拒,战败被俘。
李世绩素与友善,愿以己官爵赎其命,世民不许,遂被斩于洛阳
孟啖鬼隋末唐初 ? — 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隋唐间人。
隋末从孟海公起事,为其部将
唐高祖武德四年孟海公窦建德所执,啖鬼曹州降唐,拜戴州刺史
海公为唐所杀后,啖鬼不自安,挟海公子叛,为部属蒋善合所杀。
僧灵润
释灵润
俗姓梁
河东虞乡人也。
家世衣冠乡闾望族。
而风格弘毅统拟大方。
少践清猷长承馀烈。
故能正行伦据不肃而成。
昆季十人秀美时誉。
中间三者齐慕出家。
告子曰。
但诵观音。
先度即当许也。
执卷便诵。
一坐不起。
从旦至中。
文言遂彻。
便预公度。
依止灵粲法师兴善寺
有正行备于别传。
年十三。
初听涅槃妙通文旨。
将及志学销会前闻括悟新理。
便登讲座宣释教意。
部分科宗英秀诸僧。
咸欣其德。
加又钦重行禁。
动静惟安。
不妄游从常资规矩。
所以兴善大德海内名僧。
咸相顾而言曰。
沙弥发踪能尔堪住持矣。
于后深心至道通赡群师。
预在见闻包蕴神府。
当即斧藻人法圭璋解行。
皆统其本支该其成败。
仁寿感瑞怀州造塔。
有敕令往。
官供驿乘随师东赴。
乞食徒行独无受给。
既达河内
道俗服其精通敬其行范。
所有归戒并从于
当即名厉河北誉满京师
泰岳灵岩寺僧德肃清四方是则。
乃杖策寻焉。
既睹副师遂从咨训。
乃习般舟行定。
无替晨昏初经三七情事略疲。
自斯已后顿忘眠倦。
身心精励遂经夏末
于时同侣五百馀人。
各奉行之互相敦励。
至于解坐同行无几。
独节秀出情事莫移。
皆不谋同词敬称徽绩。
时父任青州益都
外祖吴超怀州怀令。
堂祖吴同任齐州山荐令。
姨夫侯援任曹州金乡
润之宗族内外亲姻。
虽经还讲肆游其所部。
事逾行路一无过造。
及生缘背丧。
或有悲慕邀延者。
情若风传。
不往登践。
斯割爱从道。
皆此类也。
有道奘法师
擅名海岱讲摄大乘。
又往寻焉。
时未具戒早飞声采。
周流法席文义圆通。
问难深微称传元宰
预是同席心共揖之。
既承师有本。
即奉以为和上
大戒已后方诣律司。
十地诸经略观文体。
年二十三还返京室。
志念法师正弘小论。
将欲博观智海。
预在听徒。
辩相法师
学兼大小声闻于天。
摄论初兴盛其麟角。
净影寺创演宗门。
造疏五卷。
即登敷述京华。
听众五百馀僧。
竖义之者数登二百。
初从关表创预讲筵
祖习异闻遂奋奇论。
一座惊异侧目嘉之。
登有辩行法师
机论难拟处众高谢而敬惮焉。
虽则负誉帝京。
而神气自得。
或讥毁达其耳者。
曾若不闻。
以道镇心情无喜怒。
末法攸寄诚可嘉焉。
大业初岁风疾暴增。
后复本心更精新业。
又恐报倾旦夕不守本怀。
讲导世流往还烦杂。
遂脱略人事厌俗归闲。
遂往南山之北西极澧鄠东渐玉山
依寒林头陀为业。
时与沙门空藏慧琎智信智光等。
京邑贞干同修出离。
既处丛塳。
鬼神斯恼。
或被推荡偃仆。
或扬声震叫者。
独体其空寂宴坐如空。
诸被娆者皆来依附。
或于深林旷野狼虎处。
试心安止都无有畏。
当遵此务尽报传持。
大业末年不许僧出。
遂亏此行。
乃还兴善托于西院
独静资业一食入净。
常讲涅槃众经。
有慧定禅师等。
归依受业率修课。
不出院宇经于三年
结侣渐多行清动众。
僧粲法师
一寺顶盖。
锐辩无前抗衡京国
乃率诸翘望五十馀僧。
来至法会详其神略。
人并投问玄隐之义。
领宗酬答位判泠然。
咸共欣赏妙符经旨。
尔后誉传价。
众聚从。
既懿业内传。
将流法味。
大业十年
被召入鸿胪教授三韩
并在本寺翻新经本。
并宗辖有承不亏风采。
会隋氏乱伦道光难缉。
乃隐潜于蓝田之化感寺。
首尾一十五载
足不垂世。
离经专业。
众请便讲以示未闻。
春秋入定还遵静操。
沙门志超
抗节禅府。
闻风造展。
遂等宿交。
相师念欣从语默。
时天步饥馁道俗同沾。
化感一寺独延宾侣。
磨谷为饭菽麦等均。
昼夜策勤弘道为任。
故四方慕义归者云屯。
周赡精粗无乖僧法。
共餐菜果遂达有年。
斯诚至德冥符。
兼济有日矣。
以化洽外流道声载路。
兴善本寺敬奉芳尘。
上陈敕使请充寺任。
便不守专志。
就而维之。
贞观八年敕造弘福。
复被徵召。
即现翻译證义须明。
众所详准又当斯任。
至于词理有碍。
格言正之。
同伦糺位。
斯人最上。
京邑释门寔惟僧杰。
隋末在兴善院感魔娆。
定志不移。
冥致善神捉去。
经宿告曰。
昨日魔子依法严绳。
深知累重自感而死。
若此徵应其量难纪。
武德七年时住化感。
寺主智信为人所告。
敕使围寺大显威权。
曰。
山居行道心不负物。
贤圣所知计非所告使人逾怒。
忽有大风雷震。
山崩树折。
吹其巾帽坐席。
飘落异处。
人众丧胆遂求悔过。
曰。
檀越有福能感幽灵。
斯之祥徵昔来未有。
使者深愧释然事解。
贞观年中与诸法侣登山游观。
野烧四合众并奔散。
惟润安行如常顾陟。
语诸属曰。
心外无火火实自心。
谓火可逃无由免火。
及火至。
熸馀自敛。
据事以量。
知人难矣。
后住弘福
有僧因事奉敕还俗。
复经恩荡情愿出家。
大德连名同举得度。
上闻天听。
下敕深责投诸南裔。
驩州行道。
于时诸僧创别帝里无非恸绝。
独安然容仪自若。
顾曰。
三界往还由来恒理。
敕令修道何有悲泣。
拂衣东举忻然而趣。
道俗闻见莫不叹服。
寻尔敕追洛东安置。
化行郑魏负帙排筵。
弘阐涅槃十有馀遍。
奥义泉飞惠流河洛。
乃报京邑门人疏曰。
吾今东行略有三益。
一酬往谴。
二顺厌生。
三成大行。
吾有宿累蒙天慈责。
今得见酬则业累转灭。
惟加心悦何所忧也。
愚夫痴爱随处兴著。
正智不尔。
厌不重生。
夫净秽两境同号大空。
凡圣有情咸惟觉性。
觉空平等何所著也。
自度度人俱利之道。
举人出家依道利物。
愿在三有普济四生常无退转。
三益如是汝等宜知。
各调诤根业与善而住。
吾无虑矣。
仆射房玄龄遇之。
称叹累息曰。
大德树言词理俱至。
名实之副诚所望也。
不久敕追还住弘福
居宗扬化。
涅槃正义惟此一人。
然其爰初入道。
奉节不亏持操摄仪。
魁质雄雅形器八尺。
动静温和挺超联类。
十三离俗更不重临。
二亲既崩弟兄哀诉。
情守自若曾无动容。
但为修冥福设会千僧。
再度尽京。
施悲田食而已。
至于世情得丧浮艳彫华。
既不附心口亦无述。
时俗往还直知叙对。
皆绝供给随言将遣。
前后所讲涅槃七十馀遍。
摄大乘论三十馀遍。
并各造义疏一十三卷玄章三卷。
自馀维摩胜鬘起信论等。
随缘便讲各有疏部。
而玄义备通颇异恒执。
至如摄论黎耶。
义该真俗。
真即无念性净诸位不改。
俗即不守一性通具诸义。
转依已后真谛义边即成法身。
俗谛义边成应化体。
如未转依作果报体。
据于真性无灭义矣。
俗谛自相有灭不灭。
以体从能染分义灭分能异体虑知不灭。
及资粮章中。
众师并谓。
有三重观。
无相无生及无性性也。
润揣文寻旨无第三重也。
故论文上下惟有两重。
舍得如文。
第一前七处舍外尘邪执。
得意言分别。
第八处内舍唯识想得真法界。
前观无相舍外尘想。
后观无生舍唯识想。
第二刹那即入初地。
故无第三。
筌约三性说三无性。
观据遣执惟有两重。
至如本识三相自相受熏。
依他性中说有总别三灭。
又四涅槃离合义异。
两处三种熏习体无有别。
诸如此等有异诸师。
存废之旨陈具章疏。
弟子净元。
神睿卓越。
博要之举振绩京畿
讲释经论亟经载纪。
铨辩名理响逸学门。
加以性爱林泉捐诸名利。
弊衣粗食谈玄为本。
元以润之立义。
建志寻求。
转解传风被于当世。
有僧法御。
道定人也。
梦见净元。
两手极大执印凭案。
若有所通。
寤以告之。
正披此义。
即因而遂广。
成王路矣。
沙门智衍。
润之犹子也。
幼携入道勖以教宗。
承明词义深有会击。
讲摄论涅槃。
近住蓝田之法池寺。
统律成匠亟动时誉。
然有法以来。
师资传道其宗罕接。
润之绪。
继美前修亚迹安远。
斯尘难济。
见于今日矣。
僧法护隋末唐初 576 — 6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其先赵郡赵氏。
祖康为济阴守。
子孙家焉。
隋初有赵恒者。
秀才
清河崔汪擢第。
时号四聪。
即其父也。
年十二。
连丁父母忧。
哀恸气绝者数四。
服除。
欲造河北
从名儒受业。
遇胜缘。
辄薙落。
无难色。
七日覆诵净名。
寻听毗昙于志念法师
听成实于法彦法师
登具之后。
随究律部。
复从嵩论师彭城
采治摄论。
由是以摄论命家大业三年
应诏住化远寺。
俄又诏住慧日寺
时年三十二。
常讲中观涅槃摄论。
今上在秦邸。
别请名德五人。
居其列。
始摄论新本出。
或以其确削。
不足依任。
独得于心。
及唐论行良合。
人以为有先见之明云。
贞观十二年
诏住天宫寺
知寺任。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卒于寺房。
寿六十八。
撰摄论指归二十馀篇。
行世。
性朴直。
而好道术。
每服金石药。
至是大发。
闷乱者数日。
门人慞惶。
夜诡言他物。
以饼滓进。
后闻其然。
正色曰。
吾之见欺。
当自克责。
且陷师于非义。
是何理邪。
嵩山沙门
智大者。
年九十馀简傲恬素。
不下山三十年。
讣闻杖策而至。
哭尽哀曰。
经论之士。
代未尝乏。
至于纯直。
唯斯人而已尔。
释法护
姓赵
赵郡人
祖康为济阴大守
子孙遂家焉。
隋初有恒者。
清河崔汪以秀才擢第。
时号四聪。
即其父也。
家门清俭礼素自居。
时冲幼。
戏则围坐登讲。
采花列供。
其父知为法器。
十二遭父忧。
未几又丁母艰。
哀恸气绝者数四。
服阕造河北卫部欲学儒术。
忽逢胜缘提诱。
诲以三界牢狱。
不以四大毒蛇。
如不早悟轮回未已。
便依而落发。
时年十五也。
留诵净名七日便度。
自是广讯经诰访无远近。
遂往志念所听毗昙。
法彦所听成实。
纵横累稔参预前踪。
又听律部薄闲持犯。
又往彭城嵩论师所。
以是摄论命家海内标仰。
伏膺请益无所辞焉。
指授幽明曲尽玄致。
大业三年
度僧化远。
应此诏。
名沾安陆
俄而有敕远召艺能。
住内道场。
时年三十有二。
既居慧日。
高彦成群。
常讲中观涅槃摄论。
伪郑既降太宗初入。
别请名德五人。
居其列。
自此校角摄论。
去取两端。
或者多以新本确削未足依任。
独得于心。
及唐论新出。
奄然符会。
以为默识之有人焉。
贞观十二年
敕召入龙潜宅天宫寺
知寺任。
勉人以得众穆如也。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曛时不预。
因卒于房。
春秋六十有八。
善外书好道术。
约己薄食解衣赡寒。
结带终岁不饰容貌。
而贵胜所重通才咸萃。
先服石散大发数日闷乱。
门人之见欺当自责取。
然陷师于非道是何理耶。
遂不与言。
其礭固例如此也。
然好施忘倦。
房无圭勺之储。
但一床一蹬而已。
撰摄论指归等二十馀篇。
初亡嵩山沙门智大者。
年九十馀。
傲然恬素。
不出三十馀年。
闻哀杖策而至尽哀曰。
经论之士精苦之伦。
代有人矣。
至于纯直自然识量通雅者。
斯人殁后因绝踪矣。
中书杜正伦来吊而铭。
略之曰。
伊昔承恩诲深提耳。
及兹展觐恸兴床几。
颓泣可援沈差靡已。
庶在遐龄永陪高轨。
李绩隋末唐初 584 — 6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4—669 【介绍】: 曹州离狐人字懋功
本姓徐氏,名世绩,后以犯太宗讳,单名
初从李密
武德初归唐,其地统之,录郡县户口以启高祖赞为纯臣,诏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李
秦王窦建德,俘王世充,又从破刘黑闼等。
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征降突厥封英国公
高宗立,拜尚书左仆射,进司空
曾征高丽
用兵多筹算,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
既没,士皆为流涕。
卒赠太尉谥贞武
字懋功
曹州离狐人
本姓徐
初从李密
黎阳
武德二年归朝。
黎州总管
封莱国公
赐姓。
宗正属籍。
徙封曹。
累迁左监门大将军
太宗朝拜并州都督
徙封英。
召为兵部尚书
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画像淩烟阁。
出为謺州都督
高宗立
开府仪同三司中书门下
参掌机密
册拜司空
太子太师
总章二年卒。
年八十六。
太尉扬州大都督
谥贞武
本名世绩
太宗偏讳。
改名绩
杨德裔初唐 600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684 【介绍】: 弘农华阴人字德裔
以父荫入仕,历任秀容华亭福昌洛四县封东平公
擢拜、幽二州司马,入为御史中丞,复出为饶、括、越三州长史、恒、常四州刺史,以年老致仕。
高宗永淳二年,被召见于洛阳
贾敦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冤句人
太宗贞观中,历迁瀛二州刺史
时州界滹沱河及滱水每岁泛滥,漂流居人,敦颐奏立堤堰,自是无复水患。
高宗永徽五年,为洛州刺史,括获豪富籍外占田三千余顷,以给贫民。
寻卒于官。
敦颐
曹州冤句人
贞观中沧州瀛州刺史
永徽五年洛州
卒。
李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离狐人
李绩少弟。
有志操,年十五,为王世充所害。
刘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南华人
刘宗经孙。
官至兴平
有《洞史》二十卷。
僧香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济阴人俗姓李
初研习庄老,后留神佛典,遂出家,精研律学
五台山参谒秀师,后辞去,入郢州佛山
劲节安禅,徒众常以千计。
州将韩闰召之出山,坚以疾辞。
临终,命以水涤盥,端坐而化,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李氏
济阴人
父为兖府椽。
竞于名位。
厌之。
始嗜老庄恬漠之说。
及阅贝书。
则神契意合。
志虑融会。
遂趋沧洲安定寺
智光律师削染。
既受具足戒。
复究律学
俄辞去。
秀大师方盛化。
获预席末。
久之尽得秀公之指。
即入富水佛山
以自涵养。
州将韩𨳝笃慕其德。
屡致礼邀出山。
辄称疾不屈。
日拥黑白提唱。
声誉籍甚。
韩君缁軿结辙。
供施交积。
且构法堂。
以进玄侣。
韩君问曰。
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曰。
如同太虚。
委在有力。
往来参徒。
数常盈千。
尝升座谓众曰。
善哉是会。
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
无使虚度。
因求水盥涤。
趺坐而逝。
寿七十三。
释香育
姓李氏
济阴人也。
父为兖州
有道性常研习庄老。
根器奋发。
俄于释典留神。
决捐俗态。
沧州安定寺智元律师所乞求削染。
满足戒后精力律学
垂欲卒业一旦辞师观游圣迹。
陟天台登南岳
或入岩阿或栖树下。
末至五台
后参预秀师盛化。
夙心相契击节希声。
秀问之。
答密若隐书。
一皆开释。
秀默异之。
在丛众间多历年所。
洞彻心源。
则辞秀去入富水佛山
劲节安禅卯前一食。
州将韩闰笃钦其道坚召出山。
称疾而已。
因是黑白之众渴仰归依。
韩使君辎车继运供施交骈。
树造法堂严饰奇丽。
时来问道。
韩侯问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云。
如同太虚委在有力。
韩侯钦尚。
徒众常有千计。
贤不肖駮杂而居。
往往闻有不测之僧预其听受焉。
一旦说法次告众曰。
善哉是会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无遣虚度。
命水涤盥端坐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矣。
王雄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济阴人
初从杜伏威,用其计,屡有克获。
以战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
后辅公袥反,夺其兵,缢杀之。
平素爱人,善抚士,卒之日,江南士庶为之流涕。
高祖嘉其节,以其子袭宜春郡封。
太宗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忠
徐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人
高骈为将,所部甚锐。
张雄冯弘铎据苏州周宝说约往攻之。
既克,诏授刺史
钱镠兵至,与其下哭别,入海死。
殷践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陈郡人字伯起
殷仲容从子。
博学善记,尤通氏族、历数、医方。
贺知章陆象先韦述友善。
知章号之为“五总龟”,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初为杭州参军,举文儒异等科,授秘书省学士,用曹州司法参军,兼丽正殿学士
以叔父丧,哀恸呕血卒,年四十八。
徐敬业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初姓李。
曹州离狐人
李绩孙。
少从征伐,有勇名。
袭爵英国公,历迁太仆少卿眉州刺史
中宗嗣圣元年,坐赃,贬柳州司马
武则天废帝,戮宗室敬业乃乘人怨,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共讨武氏,自称匡复府上将,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
后兵败,为部下所杀。
贾敦实初唐 ? — 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曹州冤句人
贾敦颐弟。
太宗贞观中,为饶阳,政化清静,老幼怀之。
高宗咸亨元年,累授洛州长史
洛阳杨德干杖杀人吏,以立威名。
敦实喻止之,德干为衰减。
始洛人为其兄树碑于大市通衢,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刻石,立碑于其兄之侧,时号棠棣碑。
历迁怀州刺史
永淳初,以年老致仕,卒年九十余。
释玄逵
玄逵律师者。
润州江宁人也。
俗姓胡
令族高宗
兼文兼史。
尚仁贵义。
敬法敬僧。
枝叶蝉联。
嘉声靡坠。
律师则童子出家长而钦德。
及其进具卓尔不群。
遍闲律部偏务禅寂。
戒行严峻诚罕其流。
听诸大经颇究玄义。
博玩文什草隶尤精。
空有三衣袒。
膊为饰。
不披覆膊衣角搭肩。
入寺徒跣行途著屡。
纵使时人见笑高节曾不间然。
不卧长坐。
讵胁安眠之席。
杜多乞食。
宁过酒肆之门。
善人皆爱草鞋巧知。
皮亦无过鉴者。
足不履地能闲露脚。
是仪嗟乎。
此子闇与理谐。
激扬清波。
耻汩泥而从俗。
独醒在旦。
岂共醉而居昏。
绕于丹阳一而遂即同契。
南上昆季留连怆矣。
三荆之析友于攀绝。
伤哉八翼之离。
以为传法在怀无抑高节。
行至广州遂染风疾。
以斯婴带弗遂远怀。
于足怅恨而归返锡吴楚。
年二十五六。
僧哲师至西国云。
其人已亡。
有疚于怀。
嗟乎不幸。
胜途多难验非虚矣。
实冀还以法资空有郁蓝之望。
复欲旋归遗锷。
徒怀陇树之心。
乃叹曰。
淑人斯去。
谁当继来。
不幸短命。
呜呼哀哉。
九仞希岳。
一篑便摧。
秀而不实。
呜呼哀哉。
解乎易得。
行也难求。
嗟尔幼年。
业德俱修。
传灯念往。
婴痼情收。
慨乎壮志。
哀哉去留庶传尔之令节。
秉辉曜于长秋。
于时逵师言离广府还望柱林。
去留怆然自述赠怀云尔。
五言。
标心之梵宇。
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
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
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
详观演法流。
净以咸亨元年西京寻听。
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
莱州弘袆论师
更有二三诸德。
同契鹫峰标心觉树。
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
遂怀恋于并川。
袆师遇玄瞻于江宁
乃敦情于安养
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心。
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
神州故友索尔分飞。
印度新知冥焉未会。
此时踯躅难以为怀。
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而已。
五言。
我行之数万。
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
独步五天陲。
五言(重自解忧曰)。
上将可凌师。
疋士志难移。
如论惜短命。
何得满长祇。
于时咸亨三年坐夏杨府。
初秋忽遇龚州使君冯孝诠。
随至广府
与波斯舶主期会南行。
复蒙使君命往岗州。
重为檀主及弟孝诞使君孝轸使君郡君宁氏郡君彭氏等。
合门眷属。
咸见资赠。
争抽上贿各舍奇餐。
庶无乏于海途。
恐有劳于险地。
笃如亲之惠。
顺给孤之心。
共作归依同缘胜境。
所以得成礼谒者
盖冯家之力也。
岭南法俗。
共鲠去留之心。
北土英儒。
俱怀生别之恨。
至十一月
遂乃面翼轸背番禺
鹿园而遐想。
望鸡峰而太息。
于时广莫初飙。
向朱方而百丈双挂。
离箕创节。
弃玄朔而五两单飞。
长截洪溟。
似山之涛横海。
斜通巨壑。
如云之浪滔天。
未隔两旬果之佛逝。
经停六月渐学声明。
王赠支持送往末罗瑜国(今改为室利佛逝也)复停两月转向羯荼。
至十二月举帆还乘王舶渐向东天矣。
从羯荼北行十日馀至裸人国向东望岸可一二里许。
但见𦳃子树槟榔林森然可爱。
彼见舶至争乘小艇有盈百数。
皆将𦳃子芭蕉及虅竹器来求市易。
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
得𦳃子或五或十。
丈夫悉皆露体。
妇女以片叶遮形。
商人戏授其衣。
即便摇手不用。
传闻斯国当蜀川西南界矣。
此国既不出铁亦寡金银。
但食𦳃子藷根无多稻谷。
是以卢呵最为珍贵(此国名铁为卢呵)其人容色不黑量等中形。
巧织团箱。
馀处莫能及。
若不共交易便放毒箭。
一中之者无复再生。
从兹更半月许望西北
遂达耽摩立底国。
即东印度之南界也。
去莫诃菩提及那烂陀可六十馀驿。
于此创与大乘灯师相见。
留住一载。
学梵语习声闻论。
遂与灯师同行取正西路。
商人数百诣中天矣。
去莫诃菩提有十日在。
过大山泽路险难通。
要藉多人必无孤进。
于时净染时患身体疲羸。
求趁商旅因不能建。
虽可励己求进五里终须百息。
其时有那烂陀寺二十许僧。
并灯上人并皆前去。
唯馀单己孤步险隘。
日晚晡时山贼便至。
援弓大唤来见相陵。
先撮上衣次抽下服。
空有绦带亦并夺将。
当是时也。
实谓长辞人代。
无谐礼谒之心。
体散锋端。
不遂本求之望。
又彼国相传。
若得白色之人杀充天祭。
既思此说更轸于怀。
乃入泥坑遍涂形体。
以叶遮蔽扶杖徐行。
日云暮矣营处尚远。
至夜两更方及徒侣。
闻灯上人村外长叫。
既其相见令授一衣。
池内洗身方入村矣。
从此数日。
先到那烂陀敬根本塔。
次上耆阇崛见氎衣处。
后往大觉寺礼真容像。
山东道俗所赠紽绢。
持作如来等量袈裟。
亲奉披服。
濮州律师附罗盖数万为持奉上曹州道禅师寄拜礼菩提像亦为礼讫。
于时五体布地一想虔诚。
先为东夏四恩。
普及法界含识。
龙华初会遇慈氏尊。
并契真宗获无生智。
次乃遍礼圣迹过方丈。
而届拘尸。
所在钦诚。
鹿园而跨鸡岭。
住那烂陀寺十载求经。
方始旋踵言归还耽摩立底。
未至之间遭大劫贼。
仅免剚刃之祸。
得存朝夕之命。
于此升舶过羯荼国。
所将梵本三藏五十万馀颂。
唐译可成千卷。
㩲居佛逝矣。
释惠安武周 ? — 707年3月8日
释惠安
未详何许人也。
神龙中游于京兆
抑多先见。
唐休璟既立边功。
贵盛无比。
往造焉。
相公甚美。
必有甚恶将有大祸。
且不远数月然可攘去。
休璟素知能厌胜。
诺而拜之。
曰。
更无他术但奉一计耳。
岂非注拟官品出乎陶治中。
请选一有才干者用为曹州
因得张君本京官。
即日升之。
宫赞相次作守定陶
委之求二犬可高数尺而神俊者。
张君到任锐意精求。
得二犬如其所求。
以献之休璟大悦召视之。
曰极善。
后旬馀却来曰。
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警备。
遂留宿。
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轩。
命左右十数辈。
执弧操矢立于榻之隅。
休璟共处一榻。
至夜分笑之曰。
相君之祸兔矣。
可以就寝。
休璟喜而谢之。
遂撤左右俱寝。
迨晓休璟可起矣。
问安曰。
二犬何所用乎。
遂寻其迹至园中。
见一人仆地而卒。
视其颈有血焉。
盖为物所啮者。
又见二犬在大木下。
仰视之一人袒而匿身。
休璟惊且诘之其人泣而指死者曰。
某与彼俱贼也。
昨夕偕来欲害相国
盖遇此二犬。
环而且吠。
彼为所噬既殒。
某藏匿为地。
天网所罗为犬蹲守。
今甘万死。
且命缚之。
曰此罪固当死。
然非某心也。
乃受制于人耳。
乃释之。
贼拜泣而去。
休璟拜谢曰。
非吾师不然死于二夫之手矣。
曰。
相国之福。
岂所能为哉。
休璟表弟卢轸在荆门
有术士告之曰。
君将有灾。
当求善禳厌者。
或能免矣。
轸知奇术清行为时所重。
致书于休璟
即与一书曰。
事在其中耳。
及书达江陵而轸已卒。
其家开其书。
徒一幅空纸焉。
殊无一字休璟益重之。
后数年遁去罔知所之。
释惠安
未详何许人也。
发言多中好为厌胜之术。
唐休璟既立边功贵盛无比。
一日僧来谓休璟曰。
相国将有大祸。
且不远数月然可以禳去。
休璟惧甚。
即拜之。
僧曰。
某无他术但奉一计耳。
愿听之。
休璟曰。
幸吾师教焉。
僧曰。
且天下郡守非相国命之乎。
曰然僧曰。
相国当于卑冗官中访一孤寒家贫有才𠏉者。
拔为曹州刺史
其深感相国恩。
而可以指踪也。
既得愿以报某。
休璟且喜且谢。
遂访于亲友得张君者。
家甚贫为京卑官。
即日拜赞善大夫
又旬日用为曹州刺史
既而召僧。
谓曰。
已从师之计得张某矣。
然则可以教之乎。
僧曰。
张君赴郡之时。
当令求二犬高数尺而神俊者。
休璟唯之。
已而张君唐公特达之恩。
且莫喻其旨。
及将赴郡告辞于休璟曰。
闻贵郡多善犬。
愿得其神俊非常者二焉。
张君曰。
谨奉教。
既至郡数日。
乃悉召郡吏
且告之曰。
吾受丞相唐公深恩。
拔于不次得守大郡。
唐公求二良犬。
可致之乎。
有一吏前曰。
独某家育一犬质状异常愿献之。
张君大喜。
即取焉。
既至其犬高数尺而肥其臆广尺馀。
神俊异常而又驯扰。
张君曰。
相国者二也如何。
吏白曰。
郡内所有唯此耳。
他皆常也。
然郡南十里某村某家民有一焉。
民极惜之。
非君侯亲往不可取之。
张君即命驾赍厚直而访之。
果得焉。
其状与吏所献者不异。
而神彩过之。
张君甚喜。
即召亲吏以二犬献。
休璟大悦且奇其状。
以为所未尝见。
遂召僧视之。
僧曰。
善育之。
相君之祸者二犬耳。
后旬日其僧又至。
休璟曰。
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之备。
休璟即留僧宿其第。
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轩。
命左右十馀人。
执弧矢立于榻之隅。
其僧与休璟共处一榻。
至夜分僧笑曰。
相君之祸免矣。
可以就寝。
休璟大喜且谢之。
遂彻左右与僧寐焉。
迨晓僧呼休璟曰。
可起矣。
休璟即起谓僧曰。
祸诚免矣。
然二大安所用乎。
僧曰。
俱往观焉。
乃与休璟偕寻其迹。
至后园中见一人仆地而卒矣。
视其颈有血。
盖为物所噬者。
又见二犬在大木下。
仰视之见一人袒而匿其上。
休璟惊且诘曰。
汝为谁。
其人泣而指死者曰。
某与彼俱贼也。
昨夕偕来且将致害相国
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
彼遂为所噬而死。
某惧因匿身于此。
二犬见之乃蹲于树下。
某伺其他去将逃焉。
迨晓终不去。
今即甘死于是矣。
休璟即召左右令缚之曰。
此罪固当死。
然非某心也。
盖受制于人耳。
愿释之。
休璟命解缚。
其贼拜泣而去。
休璟谢其僧曰。
赖吾师。
不然死于二人之手。
僧曰。
此盖相国之福也。
岂所能为哉。
休璟有表弟卢轸在荆门
有术士告之。
君将有灾戾。
当求一善禳者为庶可矣。
轸素知其僧。
因致书于休璟请求之。
僧即一书付休璟曰。
事在其中耳。
及书达荆州而轸已卒。
其家开视其书徒一幅纸无文字焉。
休璟益奇之。
后数年遁去不知所适。
郑谌唐 652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35 【介绍】: 荥阳开封人字叔信
弱冠第明经,授润州参军
历任齐、、定、洛四州掾,转安邑尉氏江都伊阙县令,入为符玺郎
复任、许三州州佐,归、、莱三州刺史,官至青州刺史,致仕。
贾膺福初唐 ?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曹州冤句人
贾敦实子。
工书。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为著作郎
久视元年,官太子中舍人,监译经事。
睿宗朝,附太平公主,累官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右羽林将军封寿昌县侯
太平公主谋逆,膺福亦坐诛。
膺福
曹州冤句人
怀州刺史敦寔子。
武后朝官太子中舍人
先天中左散骑常侍宏文馆学士
李元纮盛唐 ? — 7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 【介绍】: 京兆万年人,其先滑州人字大纲
李道广子。
初为雍州司户参军,不避权贵,抑太平公主之势。
玄宗开元间京兆尹,拜户部侍郎,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性清俭,抑奔竞之路,务进者惮之。
在政累年,家无储积,宋璟尝称之。
后罢为曹州刺史,起为太子詹事
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初为泾州司兵,转雍州司户,改好畴县令,迁润州司马,入为度支员外郎吏部郎中
玄宗开元初,为万年县,擢京兆尹
工部兵部吏部户部侍郎
十四年(7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清水县男
十七年,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
后以户部尚书致仕。
二十一年,起为太子詹事,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李元纮度支员外郎制》。
全唐诗》存诗3首。
元纮字大纲
京兆万年人
开元十四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银青光禄大夫
封清水县男
杜暹不叶。
知政事
出为曹州刺史
以疾去官。
户部尚书
仍听致仕。
二十年起为太子詹事
卒赠太子少傅
谥曰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