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释道英。姓陈氏。蒲州猗氏人也。年十八。叔休律师引令出家。而二亲重之。便为取妇。五年同床誓不相触。素在市贩与人同财。乃使妻执烛。分判文疏。付嘱留累。遂逃而剃落。至并州炬法师下。听花严等经。学成返邑。其妻尚在。开皇十年。方预大度。乃深惟曰。法相可知。心惑须晓。开皇十九年。遂入解县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忽然大解。南埵悟人北岭悟法。二空深镜坐处树枝。下映四表。于今见在。因尔营理僧役。以事考心。后在京师住胜光寺。从昙迁禅师听采摄论。讲悟既新众盈五百。多采名教鲜能如理。而英简时问义。惟陈止观。无相思尘。诸要槃节。深会大旨。迁弥重之。语诸属曰。尔虽日考通文义。无择昏明。得其妙者惟道英乎。自尔仪服饮啖未守篇章。颇为时目作达者也听讲之暇常供僧役。有慕道者。从其所为。因事呈理。调伏心行寄以弘法。常云。余冥目坐禅穷寻理性。如有所诣。及开目后还合常识。故于事务游观役心使有薰习。然其常坐开目如线。动逾信宿。初无顿𥇒。后入禅定稍程异迹。大业九年。尝任直岁。与俗争地。遽斗不息。便语彼云。吾其死矣。忽然倒仆如死之僵。诸俗同评。道人多诈。以针刺甲。虽深不动。气绝色变将欲洪膀。傍有智者令其归命。誓不敢诤。愿还生也。寻言起坐语笑如常。又行龙台泽池侧见鱼之游。乃曰。吾与汝共诤。何者为胜。汝不及我。我可不及汝耶。即脱衣入水。弟子持衣守之。经于六宿。比出。告曰。虽在水中惟弊士坌我耳。又属严冬冰厚雪壮。乃曰。如此平净之处。何得不眠。遂脱衣仰卧经于三宿。乃起而曰。几被火炙杀我。如是随事以法对之。纵任自在诚难偶者。晚还蒲州住普济寺。置庄三所。麻麦粟田。皆在夏县东山深隐之所。不与俗争。用接羁远。故使八方四部其归若林。昼则厉众僧务。躬事担运。难险缘者必先登践。夜则跏坐为说禅观。时或弊其劳者。闻法不觉其疲。一日说起信论。至真实门。奄然不语怪往观之气绝身冷。众知灭想即而任之。经于累宿方从定起。时河东道逊。高世名僧祖习心道。素同学也。初在解县领徒盛讲。及逊舍命。去英百五十里。未及相报。终夕便知告其众曰。逊公已逝。相与送乎。人问其故。答曰。此乃俗事。心转即是。及行中路乃逢告使。其知微通感类皆如此。及终前夕集众告曰。急须收积。明日间多聚人畜损食谷草。众不测其言。英亦自运。催促甚急。至夜都了索水剃洗还本坐处。被以大衣。告曰。人谓余为英禅师。禅师之相不可违世。语门人志褒曰。禅师知英气息可有几耶。褒以事答。自言如是。因说法要。又曰。无常常也。不可自欺。不可空死。令诵华严贤首偈。至临终劝念善处。明相既现奄然申逝。近人以手循从下而冷。即贞观十年九月中也。春秋七十有七。初将终日。众问后事。英曰。佛有明教。但依行之。则无累矣。英何言哉。时感群鸟集房。数盈万计。悲鸣相切。及其终夕。褒公侍侧。见有青衣二童。执花而入。紫气如光从英身出腾焰屋栋。及明雾结周二十里。人物失光。三日方歇。蒲晋一川。化行之所闻哀屯赴如丧重亲。远验英言不有损失。又感僧牛吼叫声彻数里流泪呜咽不食水草经于七日。将欲藏殓。道俗争之。佥曰。英不乐喧哗。但存道业便即庄南(夏禹城东延年陵东。凿土龛之)才下一钁地忽大震。人各揽草临卧地惊慑。周十五里皆大动怖。又感白虹两道连龛柩所。白鸟二头翔鸣柩上。至于龛所回旋而逝。详英道开物悟慧解入神。故得灵相氤氲。存亡总萃不负身世。诚斯人乎。
释叉德。姓徐。雍州醴泉人。形质长伟秀眉骨面。立履清白服粗素衣。而放言来事多所弘奖。年有凶暴毒励流者。必先劝四民令奉三宝。其所施设或礼佛设斋。或称名念诵。用其言者皆攘灾祸。有不信者莫不殃终。预记未然略如对目。时遭亢旱。惧而问焉。叉以手指撝。某日当雨。但齐某处。约时雨至。必如其言。或蝗暴广狭。泽润浅深。事符明镜不漏纤失。且执志清慎。不滥刑科。力所未行不受其法。故壮年在道惟遵十戒。而于篇聚杂相。多所承修。末于九峻山南。造阿耨达池。并镌石钵。即于池侧用济众生。以贞观十二年。卒于山舍。百姓感焉。为起白塔。苕然上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徐氏。雍州醴泉人。貌颀秀。章服疏素。操履有绳检。尤能预言未来事。其吉凶之际。使人知所趋避。苟遇沴气流行。疫疠荐作。则劝四众谨奉三宝。礼佛供僧。称名念诵。用其所指未尝不验。而昧者则莫之用也。时亢旱。或以雨问。偻指曰宜俟某日。又举指曰齐自某方。后皆信。无小爽。晚年于九𡽀山南。造阿耨达池。并镌石钵于池侧。贞观十二年卒于山舍。百姓德之。为起白塔于山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字元钦。仕隋为征仕郎。入唐,高祖武德中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拒薛举,战败被俘,举令其至城下说降,世让佯许之,至则告守者善自固。举重其节,未加害,及举平,授彭州刺史,累转广州总管。将赴任,又授命经略马邑。突厥患之,乃纵反间计,言世让与可汗通谋。高祖不察,竟杀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清净寡欲。惟日以法华自课。其数之多。不啻数千过。隋季之乱。雍之醴泉县美泉乡汤六者。邀于其家供养。贞观初。将以疾终。谓友人慧廓曰。比欲以诵经灵验启寤流俗信响之善。今竟尔死。是终无以益于世矣。可埋尸十年然后掘之。则舌根庶几不坏。宜起一塔以垂久远。既死而果埋之。至十一年发墓得舌。遂建砖塔于甘谷南崖云。又丰谷乡史呵檐者。省令史也。谦虚下士。平生不骑乘。动以法华安乐行为标准。勤于持诵。虽行道犹嘿课。其往来出入必由径以其静僻则念虑专也。死葬且十年或发之舌。独在。闻者莫不叹异。
释遗俗。不知何许人。以唐运初开游止雍州醴泉县南美泉乡阳陆家。镇常供养清俭寡欲。惟诵法华为业。昼夜相系乃数千遍以贞观初。因疾将终。遗嘱友人慧廓曰。比虽诵经意望灵验以生蒙俗信向之善。若身死后。不须棺盛露骸埋之。十载可为发出。舌根必烂知无受持。若犹存在。当告道俗为起一塔以示感灵。言讫而终。遂依埋葬。至贞观十一年。廓与诸知故就墓发之。身肉都销惟舌不朽。一县士女咸共仰戴。诵持之流又倍恒度。乃函盛其舌。于阳陆村北甘谷南岸为建砖塔。识者尊严弥隆信敬诵读更甚。又京城西南丰谷乡福水南史村史呵担者。少怀善念。常诵法华行安乐行。慈悲在意不乘畜产。虚约为心名沾令史。往还京省以习诵相。仍恐路逢相识。人事暄凉便废所诵。故其所行必小径左道低气怡颜缘念相续。初不告倦。及终之时。感异香气充于村曲。亲疏同怪遂埋殡之。尔后十年妻亡。乃发尸出。舌根鲜明馀并朽尽。乃别标显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乐安人。母丧庐墓,哀毁骨立。相传有醴泉涌于墓侧,里人名曰“孝源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3
【介绍】:
唐雍州醴泉人。初为高元礼奴,以诬告舒王李元名及恒州刺史裴贞谋反,擢游击将军。武周天授中,迁左台侍御史。后弃故妻,奏请娶李自挹女,宰相李昭德执不可,搒杀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6—707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字行俨。王神庆子,北魏时赐姓。高宗咸亨初,以将门子入仕,以军功累迁绵州司马。武周长寿二年,除资州长史。历万、永、泉三州刺史,广、夔、黔三州都督。中宗神龙二年,诏为右武卫将军,专委北军事。寻以病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会稽句章人,字君选。高宗永隆初,由进士举明经,调醴泉尉,迁华阴令,有治绩,累迁司农卿。适魏元忠与张昌宗廷辩获罪,上疏申理元忠之枉,张易之恶之,谪岭表,移饶州、和州刺史。以父丧归里。性至孝,父死,七日绝浆,三年不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郡望天水。玄宗开元十八年,官兼御史大夫、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二十年,大破奚、契丹于幽州北山,俘获甚众。旋坐盗用库物,于朝堂决杖,流瀼州,赐死于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乙速孤行俨嗣子。中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坐累贬溱州扶驩令。玄宗开元十三年,自曹州济阴令秩满。二十三年,为河南长水令,有政绩,为采访使所举。二十六年,为京兆三原令,县人为立《清政颂》。官至京兆万年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韦恒弟。玄宗开元时,调鄄城令。诏问安民之道,对者二百人,济居第一,擢醴泉令,四迁至户部侍郎,出为太原尹,所至有治称。天宝中,累授尚书左丞。官终冯翊太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71
【介绍】:
唐天水人。年十四,太学明经上第。退居终南山紫阁峰下,穷览载籍,时号淳儒。安史乱后,出为醴泉尉,寻充河西陇右宣慰判官。累迁集贤院待制,官至仓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790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字广成。武平一子。玄宗天宝末,以对诏策,得佐宫卫。肃宗时,为凤翔李岘表为兵曹掾。以功迁永乐令。累迁醴泉令,入为殿中侍御史。以执法严厉,遭致非议,贬郴县尉,改句容丞。官至润州司马。罢秩后,退居嵩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4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少从军,以裨将隶郭子仪,积功至朔方节度使,治军严整,士卒悦服。德宗奔奉天,希全首将所部赴难。帝还京师,授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将赴,献《体要》,多所规谏,帝深纳之。以盐州据要会,请城之,执筑凡六千人,二旬而毕,由是吐蕃惮,不轻入。后居河西久,颇越法横肆,帝数容掩之。有《新集兵书要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09
【介绍】:
唐魏州元城人,徙京兆。代宗大历初登五经科。三迁膳部员外郎。李抱真卒,伉持节临吊,拒受赠帛。会醴泉令缺,德宗以为伉清白可用,遂以授伉。迁给事中、皇太子诸王侍读。顺宗时进兵部侍郎,改国子祭酒,出为同州刺史,官终左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