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明瞻隋末唐初 559 — 628
释明瞻
姓杜氏
恒州石邑人也。
少有异操。
所住龙贵村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传于口实。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俊士
性慕超方不从辟命。
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
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潜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而立志贞明不干非类。
正业之暇了无他涉。
内通大小外综丘坟。
子史书素情所欣狎。
将事观国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住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知寺任。
辞而不免。
便纲管之。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义须致敬。
于时士女。
初闻即拜。
惟释一门俨然莫屈。
时以赡为道望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崇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赡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巾之族连拜不已。
惟赡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
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令视被戮。
诸僧合乐安然而退。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至阙陈谢。
赡又先登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顾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频参元选。
佥议斯属。
下敕令住禅定
用崇上德故也。
众以赡正色执断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备列当时。
大唐御世爰置僧官
铨拟明哲允折无滞。
贞观之初
以赡善识治方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明君昏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大拯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三月六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皆置佛寺。
登即一时七处同建。
豳州昭仁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奴隶。
皆因赡之开发也。
又私以每年施物。
常饭千僧。
大乘经论须者为写。
岁恒不绝。
为报母恩及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远趣于林。
问道奉戒又繁常昔。
乃自惟曰。
摄心归静犹自烦乎。
试纵馀龄更还京邑
少时遇疾犹堪疗治。
乃曰。
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就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䞋锡山积。
赡通大舍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返于智炬
竭诚勤注想观西方。
心通明利。
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吾于观经成就十二。
馀者不了。
既具诸善相颜貌怡然奄尔而逝。
春秋七十。
贞观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
时以预记之验。
知命存乎。
初未终前。
遗令焚身。
及阇维讫。
乃见骸骨圆全都无缝道。
当其顶上紫色瞱然。
遂瘗于岩下。
姓杜
恒州石邑人
少有异操。
住龙贵村。
二千馀家。
同共高之。
十四通经。
十七明史。
州县乃举为进士
性慕超方。
不从辟命。
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师密异其度。
乃致书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
令其依摄。
专学大论。
寻值法灭。
藏形东郡
隋初出法。
追住相州法藏寺
内通大小。
外综丘坟。
将事观国。
移步上京
开皇三年
敕召翻译。
大兴善
众睹德望可宗。
知寺任。
大业二年
帝还京室。
在于南郊。
盛陈军旅。
时有滥僧染朝宪者。
事以闻上。
帝大怒。
召诸僧徒
并列御前。
峙然抗礼。
下敕责曰。
条制久颁。
义须致敬。
于时士女。
初闻即拜。
唯释一门。
俨然莫屈。
时以为道望。
众所推宗。
乃答曰。
陛下必欲遵宗佛教。
僧等义无设敬。
若准制返道。
则法服不合敬俗。
敕云。
若以法服不合。
宋武为何致拜。
曰。
宋氏无道之君。
不拜交招显戮。
陛下有治存正。
不陷无罪。
故不敢拜。
帝不屈其言。
直遣舍人语僧。
何为不拜。
如此者五。
黄中之族。
连拜不已。
及僧。
长揖如故。
兼抗声对叙。
曾无惮慑。
帝乃问向答敕僧是谁。
录名奏闻。
便即视拟戮。
明旦有司募敢死者。
至阙陈谢。
又先登。
虽达申逊之词。
帝夷然不述。
但下敕于两禅定。
各设尽京僧斋。
再遗束帛。
特隆常准
后回跸西郊。
京邑语朝宰曰。
我谓国内无僧。
今验一人可矣。
自尔下敕令住禅定
众以正色执断。
不避强禦。
又举为知事上座
整理僧务。
大唐御世。
爰置僧官
贞观之初
善识治方。
有闻朝府。
召入内殿。
躬升御床。
食讫对诏。
广列自古以来。
明君民主制御之术。
兼陈释门。
以慈救为宗。
帝大悦。
因即下敕。
三月六。
普断屠杀。
行阵之所。
皆置佛寺。
一时七处同建。
豳州昭仁。
晋州慈云。
吕州普济
汾州弘济。
洺州昭福。
郑州等慈。
洛州昭觉。
并官给匠石。
京送役隶。
皆因瞻之开发也。
暮齿将临。
山栖是造。
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
京辇归信。
远趣于林。
少时遇疾。
乃曰吾命极矣。
可悬一月。
枯骸累人。
乃延诸大德。
兴善寺设斋辞诀。
房杜仆射
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
锡山积。
大舍
忏辞告别。
即日力杖出京。
返于智炬
竭诚勤住。
想观西方。
心道明利。
侍者曰。
阿弥陀佛来也。
须臾又云。
二大菩萨亦至。
颜貌奄然。
奄尔逝。
春秋七十。
释慧迁
释慧迁
瀛州人也。
好学专问。
爱玩地论。
以为心赏之极。
负锡驰骋求慕郢匠
虽研精一部。
而横洞百家。
每至难理。
则群师具叙。
有齐之时早扇名实。
又从远公重流前业。
义不再缘。
周经一纪并通涅槃地持。
并得讲授。
齐亡法毁南奔陈国
大隋革运又归乡壤。
行经洛下还附远焉。
故业新闻备填胸臆。
入关从而来至。
大兴善
弘敷为任。
开皇十七年
敕立五众
为十地众主。
宝光寺
相续讲说。
声类攸陈。
仁寿二年。
敕令送舍利于本乡弘博寺。
既至掘基入地六尺。
感发紫光散冲塔上。
相如焰。
似金像所佩者。
又土上成字。
黑文分明。
转轮王佛塔也。
见此灵相咸庆希逢。
仁寿四年
又于海州安和寺起塔。
掘深五尺便获白土
色逾于粉遍满坑中。
复深八尺。
白土内得白玉一枚。
方馀径尺光润难比。
及将下旦放大光明。
通照城郭色如红火。
舍利出瓶。
分为六粒。
现希有事。
众皆叹讶。
后频开十地。
京邑乃多无与比肩者。
及大禅定兴
召入处之。
武德末年卒于所住。
春秋七十有九矣。
自迁之末后。
十地一部绝闻关壤。
道由人弘。
于斯验矣。
有心之寄诚可励诸。
独孤开远唐初 ?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唐初河南洛阳人
独孤信孙。
高祖武德元年,授开府,寻迁辽州刺史
刘黑闼扰乱山东,所在多陷没,开远率励百姓,保州境。
邠州刺史
太宗贞观初,校猎昆明池,以示国威,令开远总统左厢六卫兵马,军令严肃,太宗大悦。
七年,授成州刺史,迁蒲州刺史左卫将军封考城县开国公
侯君集初唐 ? — 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3 【介绍】: 豳州三水人
少事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君集之策居多。
世民即位为太宗君集累拜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九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副李靖大攻吐谷浑
还进吏部尚书,典选举,定考课,有誉于时。
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高昌,平之,刻石记功还。
以贪冒被系,帝释不问,君集自恃有功,居怏怏不平。
太子承乾虑废,尝引君集问自安计,及事发,捕君集下狱,被斩。
赵慈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天水西县人
太宗贞观元年,为豳州治中
时李艺据泾州反,诈称奉密敕,勒兵入朝,至豳州慈皓出谒,阴与统军图之。
事泄,为艺所囚。
后官巴州刺史
高宗永徽二年,为曹王友
僧智实初唐 601 — 63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邵氏
雍州万年人
儿时恢诡超异。
与群童戏。
发言必涉佛乘。
眉间白毫。
可长数寸。
光映颏颡。
十一岁出家。
大总持寺
听涅槃摄论俱舍毗昙等义。
皆领其微奥。
武德四年
初平王世充
上居秦邸。
教旨远召。
慧乘道宗辩相大法师
京邑诸德二十馀人。
法集弘义宫。
年十三。
处末座。
上令对论。
而言辞清卓。
惊施前闻。
馀无敢继响者。
上及诸王叹曰。
小师俊烈。
异日必能绍隆三宝矣。
沙门吉藏谓之曰。
子有瑞相。
当蹑迹能仁。
恨吾老且死。
不及见耳。
七年突厥豳州
京师戒严。
僧法雅者。
蚤以佞媚。
幸于高祖
高祖予之妻妾。
而奴畜之。
至是请择京寺之僧骁悍者千人。
别为一军。
使己将之以禦敌。
年二十一。
察知雅之举事。
诚怀异图。
祸败之来。
为大法累。
乃致书于雅曰。
与子同生像季。
共属陵迟。
悲六道之纷然。
悯四生之未悟。
子每游凤阙。
恒遇龙颜。
理应洒甘露于帝心。
荫慈云于含识。
何起善星之悖见。
鼓调达之恶风。
令善响没于当时。
丑声扬于后世。
岂不以朝含安忍。
省纳刍荛。
恣此愚情。
述斯顽见。
且自多罗既断。
终不更生。
析石已分。
义无还合。
急持衣钵。
早出伽蓝。
使清浊异流。
兰艾殊臭。
则朝廷息于讥论。
梵志寂于谤声。
定水噎而更通。
慧灯晦而还照。
毋终自蔽。
幸悉此言。
雅得书逾怒。
科督糇粮器械益急。
剋日将发。
宣言于众曰。
雅将构逆。
法轮。
诚为魔事。
哭。
千僧同时俱哭。
声震原野。
闻者悲之。
实遂前击雅数拳。
雅走匿。
遽以事闻。
诏付法推劾。
无惧色。
后以仆射萧瑀奏。
释其罪。
放令还俗。
其千僧亦停罢。
各复所住寺。
贞观元年
诏遣治书侍御史杜正伦
检校佛法。
惧雅犹滥清众。
致书于杜公曰。
俗僧智实白。
怀橘之岁。
涉清信之名。
采李之年。
叨息慈之位。
虽浅智褊能。
然敢希先达。
窃见化度寺僧法雅。
积善因于曩世。
受福果于今生。
安上之游秦。
远公之入
理应守护鹅之行。
持结草之心。
思报皇王之恩。
奉酬覆载之德。
顾以支提净院。
恒为宰杀之坊。
精舍禅林。
镇作妻拿之室。
脱千僧之服。
四悔兴动地之悲。
谤七佛之经万国怀诉天之怨。
自汉明感梦。
摩腾入洛以来。
如是之僧。
未之闻也。
皇帝受禅。
抚育万方。
叹使王道惟清。
法界无秽。
公策名奉节
许道亡身。
除甘蔗之灾。
拔空腹之树。
使禅林郁映。
慧华扶疏。
茂实嘉声。
震于邦国。
宁能忍斯邪佞。
仍捧钵于祇桓。
弃我贞廉。
绝游踪于塔庙。
龙门深浚。
奉见无由。
天陛高悬。
登对何日。
惟公监同水镜。
智察幽微。
仰愿拯惊。
翼于深笼。
涸鳞穷辙
轻尔于陈。
但增悚惧。
伦以闻。
诏曰。
智实曩以暴悖得罪先帝。
自还俗以来。
而戒行弗亏。
守道愈笃。
其令出家如故。
雅后竟以狂捐诛。
十一年
驾幸洛。
诏以道士女道士
凡斋供行立之地。
悉处僧尼之上。
闻之。
因与大德法常
进表谏。
其略曰。
国家以本系出自柱史
故推尊祖之心。
以尊其教。
然不知今之道士
乃三张之流。
寔非老子之裔也。
若使位在僧尼之上者。
诚恐真伪混淆。
有损国化。
谨录道经。
汉魏诸史。
佛先道后之事于前。
伏冀天慈。
曲垂听览。
上遣中书侍郎岑文本
宣诏曰。
明诏久行。
不伏者赐杖。
遂各杖之放还。
寻遁迹于渭阳三原
信慕之士。
日云拥。
未几。
感气疾垂亟。
命弟子四人。
舁其床。
归所住大总持寺诀别曰。
以虚薄。
妄厕僧俦。
脩短有命。
夫复何恨。
但以教法下衰。
人根浅劣。
用以慨然。
比梦阿私陀仙见语云。
自尔生生得出家。
想非徒言也。
顷之乃瞑。
二年之正月也。
寿三十有八。
葬南郊僧墓中。
沙门普应。
姿性明爽。
有材略。
通涅槃摄论。
傅奕肆谗毁。
群僧坐视。
莫之用力。
应乃入太史局
对论。
凡所问。
不能答。
但云。
秃丁妖语。
谁复叙接。
应曰。
自古圣贤崇尚。
而卿独侮慢。
非妖孽而何。
退而著破邪论二卷。
背负籧篨。
朝堂经进。
且剩治藁本。
委之翰馆郎署
使达上听。
以售其说。
苟遇
则牵挽遮邀。
折以正理。
素无学。
至是辄杜口而已。
其师法行。
尤刚断。
房居日常自课不少怠。
见废塔坏祠。
必加缉理。
武德初
所在诸刹。
尤未复行开接待。
以济往来者。
老幼归美焉。
并隶大总持寺
故兹得以附见云。
僧惠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慧立
唐僧。
天水人俗姓赵本名子立
年十五出家于豳州昭仁寺
后授太原寺主
高宗时以其博考儒佛,雅著妙辩,频召入内,与黄冠对论。
以师玄奘取经印度,记述罕闻,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未就而卒。
慧立本名子立
高宗改为慧立
俗姓赵氏
天水人
贞观三年
出家豳州招仁寺。
又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
次补西明寺都维那
后授太原寺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本名子立
今名盖高宗所易也。
姓赵氏
天水人
其先有以仕宦。
新平者。
因复为豳人。
世负位望。
起居舍人司隶从事毅之季子也。
生而岐嶷不群。
志学之年出家。
隶乡里昭仁寺
时贞观三年也。
久之诏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
又补西明寺都维那
受太原寺主
皆领其寺任。
高宗
尤爱其博考儒释。
雅著篇章。
辞辩云飞。
材思泉涌。
兼以直气正色。
不惮威严。
赴火蹈汤。
无所屈挠。
频承诏。
与黄冠抗论。
上每叹其气局之美。
尝撰慈恩三藏玄奘法师传。
属藁未就而卒。
广福寺沙门彦悰
续成十卷。
以上之。
奉御吕才
造释因明图注三卷。
以非斥诸师正义。
致书责其妄。
且讥其浅陋。
不量涯分。
太常博士柳宣闻之。
译馆大德曰。
立诚今日释门禦侮之季路
识者以为然。
释惠立
本名子立
天皇改为惠立
俗姓赵氏
天水人也。
远祖因官徙寓新平
故为豳人焉。
爰祖及父俱驰高誉。
起居舍人司隶从事毅之第三子也。
生而岐嶷有弃俗之志。
年十五贞观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
此寺即破薛举之战场也。
识敏才俊神清道迈。
习林远之高风。
有肇融之识量。
声誉闻彻敕召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
次补西明寺都维那
后授太原寺主
皆降纶旨令维寺任。
天皇之代以其博考儒释雅著篇章。
妙辩云飞益思泉涌。
加以直词正色不惮威严。
赴火蹈汤无所屈挠。
频召入内。
与黄冠对论。
皆惬帝旨。
事在别传。
玄奘法师求经印度
若无纪述季代罕闻。
遂撰慈恩三藏行传。
未成而卒。
广福寺沙门彦悰续而成之。
总十卷。
故初题云。
沙门惠立释彦悰笺是也。
削藁云毕虑遗诸美。
遂藏诸地府。
世莫得闻。
尔后临终令门侍掘以启之。
将出乃即终焉。
初立见尚医奉御吕才妄造释因明图注三卷非斥诸师正义。
致书责之。
其警句有云。
奉御于俗事少闲遂谓真宗可了。
何异乎鼷鼠见釜灶之堪陟乃言昆丘之非难。
蛛蝥睹棘林之易罗亦谓扶桑之可网。
不量涯分何殊此焉。
由兹而寝。
太常博士柳宣闻其事息。
乃归信以书檄翻经僧众云。
其外禦其侮释门之季路也。
陶彝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
陶谷侄。
12岁能文词。
陶谷曾令其效胡峤诗》咏之,近晚而成篇。
清异录》卷下载其事迹,存诗2句。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达奚思敬初唐 648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06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安俨
高宗总章中,为左卫率府翊卫
后以文艺优长,吏部选授邠州新平,秩满辞归。
武则天垂拱二年,授高陵主簿
寻改金牙道行军司兵,设谋攻拔四镇。
蒲州司法参军
长安二年,补乾封丞。
四年,为蜀州青城,除恶扬善,颇有政声。
李瓘盛唐 ? — 74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宗室
高宗之孙,许王李素节之子。
中宗神龙初封嗣许王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卫尉卿
次年因事贬鄂州别驾
历官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
新、旧《唐书》有传。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欢。
许王素节子。
神龙初袭爵。
开元十一年卫尉卿
下迁鄂州别驾
邠州刺史秘书监
太子詹事
天宝六载卒。
蜀郡大都督
来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邠州永寿人
起于行伍。
玄宗开元十八年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名著西陲
后为右领军大将军、仗内五坊等使。
元彦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元怀景子,张说妻弟。
玄宗开元中,历监察、殿中侍御史司勋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
二十年,官给事中
因醉未当直,出为邠州刺史
二十二年,自襄州刺史越州刺史
二十六年,拜卫州刺史
天宝九载,官陈留太守河南采访使
在郡三载,坐失移南阳太守
释慧明唐 697 — 780年1月12日
释慧明
俗姓陈氏
太丘长寔之后。
世居颖川。
永嘉南渡祖为司徒掾
曾祖仲文有佐命于陈封丹阳公
祖为双溪谷熟县令
考为兰陵长。
乃为兰陵人也。
母氏初感之日如持佛戒。
足恶履于荤园口不尝于鲜器。
神梦髣髴如闻法音。
既而诞焉。
年渐及丱方祈舍俗。
父母偕听。
至受具时即开元七年也。
习学律藏尝谓人曰。
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遁焉。
吾虽不舍律仪而恶乎诤论纷纷。
若心印心之法。
至矣哉。
乃西诣方岩顿开心地。
天宝中有愿于清凉山
淮汴阻兵即旋策与禅客遇同游宛陵
上石门置兰若三所。
有大[虥-儿+巾]来扰如抚尨焉。
时荐饥。
群盗欲至必号呼先告。
往往有徵焉。
先是此乡好弋猎。
明化之皆焚罝网器仗矣。
至天宝五年爰止乎鱼陂道场。
有瑀公者。
白土史宗之流。
迹迩行辙世莫之识。
始相见曰。
南祖传教菩萨来何晚耶。
他日同登鱼陂峰顶。
见东南有山苍琅独秀。
谓瑀公曰。
吾与此山宿有缘矣。
天宝八年有制度人。
州将韦南金举高行黑白状。
请隶名州中宁化道场。
固辞改隶佛川。
即畴昔鱼陂所望之峰。
梁吴均故宅之所。
地志云。
青山南掘得古佛二躯。
莫知年代。
获像之地灵泉涌起。
因名佛川焉。
泉侧有王古
风俗淫祀滥以牺牲。
于是夜泊庙间雷雨荐至林摧瓦飞。
顷之雨收月在。
见一丈夫容卫甚盛。
曰。
居士生为贤人死为神。
奈何使苍生每被血食。
岂知此事殃尔业耶。
神曰。
非弟子本意人自为之。
礼忏再三。
因与受菩萨戒。
神欣然曰。
师欲移寺。
弟子愿舍此处永奉禅宫。
后果移寺于祠侧。
获铜盘之底。
篆文有慧明二字焉。
建中元年正月示疾。
其日庭水春染山雨昼冥。
猛虎绕垣悲啸而去。
十二日奄然长往。
春秋八十四。
僧腊五十一。
二月十二日建塔于寺西山焉传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三人也。
若鹙子采菽之伦也。
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幼平颜真卿独孤问俗杜位裴清深于禅味。
俾昼公为塔铭焉。
高尚盛唐 ? — 7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 【介绍】: 幽州雍奴人。
本名不危
李齐物新平太守时,荐于朝,高力士以为才,置之门下。
玄宗天宝元年,擢左领军仓曹参军
六载力士安禄山,表为平卢掌书记
禄山解图谶,劝其反。
东都,任中书侍郎,赦书制敕多出其手,官至侍中
后为史思明所杀。
来瑱唐 ?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 【介绍】: 邠州永寿人
来曜子。
少尚名节,颇涉书传。
安禄山反,颍川太守,叛军至城下,亲射之,杀敌颇众,敌惧,呼为“来嚼铁”。
两京平,封颍国公
肃宗乾元三年,以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山南东道、均、、金、、随、复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代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陵使
旋为程元振所谗,贬播州县尉员外置,赐死于鄠县
释地藏唐 705 — 803
全唐诗续补遗
地藏新罗国僧。
至德间渡海,居青阳九华山
尝以岩间白土杂饭食之,人以为异。
年九十九,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俄顷趺坐于函中。
洎三稔,开将入塔,颜貌如生,舁之而动,骨节若撼金锁焉。
(《全唐诗》八○八作新罗国王子。)
姜庆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州上邽人
姜皎子。
生方周岁,帝许尚主。
后沦谪二十余年。
玄宗天宝初李林甫为帝言之,始命袭楚国公
天宝十载新平公主,拜太常卿
后修植建陵,误毁连岗,代宗怒,贬死。
韦元曾盛唐 713 — 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767 【介绍】: 京兆人字颖叔
玄宗天宝五载,释褐邠州新平
后累佐使府,三为御史,一任刺史,六为尚书郎
官至吏部郎中
臧希让唐 ? — 7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4 【介绍】: 唐时高密东莞人
臧怀恪子。
肃宗上元二年,为邠宁节度使
三年,迁山南西道节度使
代宗永泰元年,以太子詹事,兼集贤院待诏
大历四年,拜渭北节度使
封鲁国公
卒于镇。
元载中唐 ?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凤翔岐山人字公辅
玄宗天宝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入高第,补邠州新平
肃宗时,累迁户部侍郎,充度支江淮转运等使
李辅国,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代宗立,进拜中书侍郎许昌县,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辅国死,复结交内侍刺探密旨以合帝意。
大历五年,与代宗密谋诛杀宦官鱼朝恩
擅权不法,排挤忠良,侈僭无度,贿赂公行。
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帝赐自尽。
字公辅
凤翔岐山人
天宝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高第。
新平
肃宗朝累迁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代宗立
中书侍郎
许昌县
大历十二年以贪猥收。
赐自尽。
兴元元年诏复爵。
谥曰荒
后改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