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6946
人物库14982
活动2387
人物库 宋朝
司超唐末宋初 904 — 9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974 【介绍】: 大名元城人
历仕后汉后周,屡立战功,累官舒州团练使
归宋,历郑州防御使
太祖开宝七年,将征江左,以其习知江山险易,徙蕲州防御使,行至淮西卒。
杨克让唐末宋初 912 — 980
全宋诗
杨克让(九一二~九八○)字庆孙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历仕后汉后周,入宋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
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果州
开宝三年(九七○)西川转运副使,后平升州,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
太宗太平兴国初,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
后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
四年(九七九)徙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
五年卒,年六十九。
宋史》卷二七○有传。
徐铉五代至宋初 916 — 991
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
南唐,官至吏部尚书
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
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
(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志铭》)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
补诗二首并句四。
沈承礼五代末宋初 917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83 【介绍】: 五代末宋初湖州乌程人
初仕吴越钱镠处州刺史,累官两浙钤辖
宋师征江南钱俶遣之率水陆数万人助平毗陵,攻润州,又从攻建业
太宗太平兴国初吴越亡,徙镇密州,卒。
朱存南唐
全宋诗
朱存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唐保大时,取吴大帝六朝兴亡成败之迹,作《览古诗》二百章。
宋史·艺文志》著录为《金陵览古诗》二卷。
《舆地纪胜》卷一七引其诗,称“本朝人诗”,则朱存入宋后仍在世。
十国春秋》卷二九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释道诠唐末宋初 920 — 976年11月28日
禅师名道诠
生刘氏
吉州安福人也。
童子便弃家。
师事思禅师
为剃落。
受具足戒。
长沙慧轮禅师道价。
一见之。
时马氏窃据荆楚
建康接壤。
年二十馀。
结友冒险造焉。
会马氏灭。
刘言有其地。
以王逵代刘言领其事。
逵见辈。
疑以为江表谍者。
捕缚欲投江中。
怡然无怖。
逵异之。
以问曰。
此道人视死如见鼻端。
何种人乃能尔。
曰彼盖为法忘躯之人。
老僧虚名。
故来决择耳。
逵释之加敬。
傲然而去。
延寿十年
庐山
乾德初
庵于东南牛首峰之下。
开宝五年
洪帅林仁肇
请住九峰
赐大沙门
僧问。
闻和尚
亲见延寿来。
是否。
曰。
山前麦熟也未。
九峰山中还有佛法也无。
曰有。
曰如何是九峰山中佛法。
曰石头大底大。
小底小。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曰床窄先卧。
粥稀后坐。
问古人云。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如何。
曰明日路口有市。
太平兴国元年
南康张南金
迁以居归宗。
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夜
跏趺辞众而化。
阅世五十有六。
坐三十夏。
禅师
名道诠
生刘氏
吉州安福人也。
童子弃家。
思禅师
为剃落。
受具足戒。
后闻长沙慧轮禅师
一见之。
时马氏窃据荆楚
建康接壤。
年二十馀。
结友冒险造焉。
会马氏灭。
刘言有其地。
以王逵代刘言
领其事。
逵见辈。
疑为谍者。
捕缚欲投江中。
怡然无怖。
逵异之。
以问曰。
此道人。
视死如见鼻端。
何种人乃能尔。
曰。
彼盖为法忘躯之人。
老僧虚名。
故来决择耳。
逵释之加敬。
傲然而去。
延寿十年殁。
庐山
乾德初
庵于东南牛首峰下。
开宝五年
洪帅林仁肇
请住九峰
赐大沙门
寻属江南国绝。
僧徒例试经业。
师之众并习禅观。
乃述一偈。
于州曰。
比拟忘言合太虚。
免教和气有亲疏。
谁知道德全无用
今日为僧贵识书。
州牧阅之。
僚佐议曰。
旃檀林中。
必无杂树。
惟师一院特免试。
太平兴国九年
南康张南金
请居归宗。
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夜
辞众而化。
潘美唐末宋初 925 — 9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991 【介绍】: 大名人字仲询
后周世宗高平,以功迁西上閤门副使
入宋,以行营都监从征李重进
荆湖平,授潭州御史
太祖开宝三年,以贺州路行营诸军都部署岭南
次年挥师广州,灭南汉,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市舶使
七年,以升州道行营监征南唐次年金陵
九年秋,副党进伐北汉。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为北路都招讨兼判太原行府事,灭北汉
继征范阳,知幽州行府事。
及班师,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御契丹
雍熙三年,宋以三路北伐契丹,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
指挥不当,名将杨业陷敌阵亡,坐削秩。
后加同平章事
卒谥武惠
全宋文·卷四二
潘美(九二五——九九一)字仲询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人。
周世宗高平,以功授西上閤门副使
入宋,从石守信扬州,南征广州,定金陵,北伐太原范阳,皆有功。
累官忠武军节度使封韩国公
淳化二年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
以孙女为章怀皇后,追封郑王
宋史》卷二五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窦称唐末宋初 925 — 9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982 【介绍】: 蓟州渔阳人字日章
窦俨弟。
后汉隐帝乾祐二年进士
后周时,迁秘书郎,出为绛州防御判官
入宋,历武宁军掌书记、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拜右补阙、知宋州
宋太宗开封尹,选为判官
因宴席上直斥推官贾琰巧言令色,出为彰义军节度判官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大名,召拜比部郎中
时议北征,奏请休兵徐图之。
七年,任参知政事,旋卒。
乔维岳后周至宋初 926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1001 【介绍】: 陈州南顿人字伯周
后周显德初进士
明习吏事,有治才。
太祖开宝中,以荐擢太子中舍、知高邮军
通判、常、升州,改殿中丞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为泉州通判
盗起攻城,反对屠民燔库而遁之议,坚守待援,诏褒奖之。
淮南两浙转运使,知怀沧二州
太常少卿京府事繁,而其评处详敏。
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拜给事中知审官院
请外补,连知、苏、寿三州,卒。
高怀德唐末宋初 926 — 9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82 【介绍】: 真定常山人字藏用
高行周子。
忠厚倜傥,有武勇。
后晋出帝开运初,从父北征,遇辽军被围,左右射杀,纵横驰突,挟父而出。
以功领罗州刺史
后周世宗淮南,又从北征,战功卓著,擢江宁节度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点检
燕国长公主,加附马都尉
石守信先后击平李筠李重进之乱。
建隆二年军职,罢宿卫,出为归德军节度使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改镇曹州封冀国公
七年,改武胜军节度
卒谥武穆
曹彬唐末宋初 931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1—999 【介绍】: 真定灵寿人字国华
五代后汉乾德中为成德军牙将。
后周河中都监,迁引进使
入宋迁客省使,以军功改左神武将军,俄兼枢密承旨
太祖乾德二年伐蜀,为都监,下峡中郡县,清介廉谨,所至悦服。
后又从征太原
开宝七年,任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榷都部署,征南唐,克金陵,不妄杀一人。
师还,拜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雍熙三年,与潘美等北伐契丹,连下州县,后为耶律休哥所败,退至岐沟关兵溃。
责授右骁卫上将军
真宗即位,复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召拜枢密使
卒谥武惠
郭守文五代至宋初 935 — 9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989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国华
五代后周时为东第二班副都知
入宋选知简州
从征岭南、平金陵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抚谕,西夏悦服。
从征太原,讨平刘继文,大破辽人于满城。
擢拜内客省使
雍熙二年,夏人扰攘,守文率师破之,诸部畏服,西鄙遂宁
端拱初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兼镇定、高阳关路排阵使,破辽于唐河
卒谥忠武
沈重有谋,轻财爱士,死之日,军士流涕。
钟茜五代至宋初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洪州豫章人字德林
初为藩镇从事
后仕南唐,历员外郎集贤殿学士
李璟保大九年,迁东都少尹
交泰时齐王景达都督抚州,授观察判官
李煜时,官勤政殿学士
开宝八年,宋师入金陵,为乱兵所杀。
工诗,与徐铉徐锴、乔匡舜等颇多唱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975) 字德林,家居豫章(今江西南昌)
初为藩镇从事,后仕南唐,为员外郎集贤殿学士
中主保大九年(951),迁东都少尹
交泰时齐王景达都督抚州,授观察判官检校屯田郎中
后主时,官勤政殿学士
宋开宝八年(975),宋师入金陵,为乱兵所杀。
生平事迹散见陆游南唐书》卷三、《十国春秋》本传。
钟茜工诗,曾与徐铉徐锴、乔匡舜等唱和。
所作《赋山》、《别知己》、《新鸿》等诗,尤为人称赏。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陈乔五代末宋初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末宋初庐陵人字子乔
陈浚子。
文辞清丽。
以荫入仕南唐,历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枢密使
为人孝悌廉洁,家无余财。
宋师围金陵,自缢死。
字子乔
庐陵玉笥人。
南唐先主时累迁中书舍人
嗣主迁南都
太子监国
后主袭位。
门下侍郎兼枢密使
及贬制度。
右内史侍郎兼光政院使辅政。
宋师围金陵
欲与后主同殉国。
而口不忍言。
遂自缢。
陈大雅五代末宋初 ? — 9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77 【介绍】: 五代末宋初人,字审己
南唐李煜时,官卫尉卿
宋师围金陵,遣大雅冒围促上流朱令赞军勤王。
大雅疾驰至军,劝令赞倍道勤王。
复潜返金陵
城陷日,投殿角井中,衣挂井干,得不死。
兵引之出。
宋将曹彬命从煜入宋,拜太子洗马
岁余,忽忽而卒。
丘旭五代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末宋初宣州宣城人字孟阳
农家子,弱冠始读书,习辞章。
随计至金陵,凡九举,曳白者六七。
不为耻,自励弥笃,由是学益进。
南唐李煜时试赋,擢第一人。
南唐亡,归宋,授令录,迁京秩,卒于衡州
纂古名贤遗言为《宾朋宴语》三卷,已佚。
贾黄中北宋 941 — 996
全宋诗
贾黄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
六岁举童子科。
十五岁举进士,仕后周集贤校理直史馆
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右拾遗,历右补阙
开宝八年(九七五)通判定州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升州
五年入为知制诰
八年翰林学士
端拱初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
淳化二年(九九一)参知政事五年出知澶州
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
贾黄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幼聪敏,六岁举童子科,十五岁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
太祖建隆三年,迁左拾遗,历左补阙判太常礼院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知升州
江南初平,黄中为政简易,奏上李氏宫中财宝直数百万。
归阙,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再知贡举,掌吏部选,加中书舍人
淳化二年给事中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
黄中素嗜文籍,多知台阁故事,有文集三十卷。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侯陟北宋初 ?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3 【介绍】: 淄州长山人
后汉末举明经
后周太祖广顺初,为西州回鹘国信使判官,累官濮阳襄邑
太祖建隆初,授冤句,以清干闻。
后知扬州,会宋师收金陵,以所部败南唐军千人于宣化城
太宗时累官权御史中丞,加给事中
性狡狯,善事权贵,巧中伤人。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观嗣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余观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大阳禅师警玄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金陵崇孝寺。
师往依之。
年十九为大僧。
听圆觉。
即能辩屈讲者。
讲者叹曰。
是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处士画。
师拟进语。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师曰。
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山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师献偈呈解。
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
一时声名藉甚。
山殁。
出山至大阳
坚禅师
欣然。
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咸平庚子岁也。
师神观奇伟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远公居众时。
尝参师于大阳。
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
一日喟然谓曰。
洞上一宗。
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
曰。
有平侍者在。
师以手指𮌎云。
平此处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当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
嘱令求人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作偈。
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掷笔而化。
遗嘱云。
瘗全身十年无难。
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无依。
为虎所食。
师言验矣。
受大命。
得青华严。
转付履裰。
嗣师法焉。
李若拙北宋 944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01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藏用
进士
历官乾州陇州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
太宗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黎桓听命,拜诏尽恭。
使还,迁起居舍人
至道二年,黎桓复南侵,又奉诏出使,至则桓复禀命。
真宗时右谏议大夫,使河朔按边事,知贝二州
全宋诗
李若拙(九四四~一○○一)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太祖时进士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乾州四年通判泰州,后又使交州
淳化二年(九九一),出为两浙转运使
五年,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真宗即位,官兵部郎中,充史馆修撰,俄知制诰
咸平二年(九九九),知贝二州
四年卒,年五十八。
宋史》卷三○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