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6
【介绍】:
宋僧。苏州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年十三投破山兴福寺出家。后唐明宗长兴中住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后汉初,从钱塘慈光院志因法师学,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尝以天台宗经义残缺,因寻绎十妙之始终,研核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余周,使法华大旨复传。有《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錍论科》总三十五帖。
释晤恩。字修己。姑苏常熟人也。姓路。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及稚孺见沙门相必起迎迟。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家。亲党饶爱再三沮之。乃投破山兴福寺受训。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登往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晋天福初从槜李皓端师听习经论。悬解之性天然。时辈辄难抗敌。后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冥符意解。汉开运中造钱唐慈光院志因师。讲贯弥年通达法华光明经止观论。咸洞玄微。寻施覆述。出弟子相次角立。雍熙三年八月朔日。恩于中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谓门人曰。吾报龄极于此矣。乃绝粒禁言一心念佛。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汝当去矣。梦觉呼弟子至。犹闻异香。至二十五日为弟子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辰时端坐面西而化。享年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其夜院僧有兴文偃等。皆闻空中丝竹嘹亮。而无鼗鼓且多铃铎。渐久渐远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圆粒无算。恩平时谨重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宝。卧必右胁坐必加趺。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立制严峻日别亲视。明相方许净人施粥。曾有晚饮薯蓣汤者。即时摈出黉堂。每一布萨。则潸洒不止。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耳。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受教得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凡与人言不问贤不肖。悉示以一乘圆意。或怪不逗机者。乃曰。与作毒鼓之缘耳。不喜杂交游。不好言世俗事。虽大人豪族。未尝辄问名居。况迂趋其门乎。先是天台宗教会昌毁废文义残缺。谈妙之辞没名不显。恩寻绎十妙之始终。研覈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句止观二十馀周。解行兼明目足双运。使法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恩之力也。又慊昔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因著玄义文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见行于世。吁河汉中有鱼溯流而上者何。潜泳有所取故。恩公不宽乘戒。而出弟子十有七人。求解而行行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脩巳。姑苏常熟人。姓路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舍。而娠。孩提中见沙门必迎拜。年十三。闻诵弥陀经有所感寤。因求出家。亲党挽留之。不可获。披落于破山之兴福寺。唐长兴中。受具足戒。寻究南山律部于昆山慧聚寺。晋天福初。从𢹂李皓端师听习。骏颍出流辈。汉开运间。依钱唐慈光院志因师。受天台三观六即之说。穷覈法华光明经。止观论等义。已而复述。有青蓝冰水之誉。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睹白光自井出。明灭不恒。顾谓其徒曰。吾报尽矣。自是绝粒禁语专志念佛。梦祖师灌顶。拥纳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曰吾来迎汝。及觉犹闻香气馥然。二十五日召弟子。为说止观大要。面西端坐而化。寿七十三。腊五十五。阇维获舍利。圆莹无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华州郑人。边翊从子。太宗雍熙初吴越钱氏纳土,仿首为昆山令,作夫子庙,兴县学,玺书奖劳。仕至殿中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会之。龚识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授句容令,擿伏发奸如神。仕终都官员外郎。与程适、陈之奇齐名,吴人称三老。有《武丘居士遗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全宋诗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诗
温良玉,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仁宗时人(《胡正惠公集》附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4—1095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后徙吴,字仲宝。边肃孙。以荫为太庙斋郎。历余姚县尉、华亭县令、平江军节度推官。昆山蝗灾,率民灭之。性孝悌重友情,在官有能名。
全宋诗
释慧元(一○三七~一○九一),俗姓倪,潮阳(今属广东)人。年十九落发受具,为南岳十三世。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至黄龙。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住吴江寿圣寺。后居昆山慧岩院、承天万寿寺、湖州报本禅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五十五。谥證悟禅师。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全粤诗·卷二四
禅师名慧元。生倪氏。潮阳人也。垂髫嶷然。群儿剧于前。袖手趺坐而已。父母商略曰。儿材地如此。宁堪世用。意事佛僧。可耳。元闻之。即前拜辞。依城南精舍。诵法华经。年十九。剃落受具。游方至京师。华严圆明法师者。见而异之。曰。上人齿少。自何至此。所求何事。曰。慧元南海来。无他来唯求佛法。圆明笑曰。王城利声捷径。酒色樊笼。横目争夺。日有万绪。昔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犹不现前。此中宁有佛法乎。佛法俱在南方也。元乃自洛京。游襄汉。遍历名山。所至亲近知识。然俱无所解悟。治平三年春。至黄龙。时南禅师。来自积翠。龙众如蚁慕而集。元每坐下板。辄自引手反覆。视之。曰宁有道理。而云似佛手。知吾家揭阳。而乃复问。生缘何处乎。久而顿释其疑。即日发去。熙宁元年入吴。住吴江寿圣寺。遣僧造黄龙。投嗣法书。南公视其款识。未发。谓来僧曰。汝亟还。令元自来。僧反命。元辍住持事。策杖而来次南昌。见宝觉禅师出世说法。知南公已化逾月。乃复还吴中。道俗师尊之。又延住昆山慧严院。十年。尝夜舟归自霅川。𡨥劫舟。舟人惊怖。不知所出。元安坐徐曰。钱帛皆施汝。人命不可枉用。寇因背去。元祐四年。住承天万寿寺。众益盛。躬自持钵至湖。湖人曰。师到处为家。何苦独爱姑苏乎。固留不使还。苏人闻之。争持棰杖。哗入湖曰。何为夺我邦善知识。政当见还否。则有死而已。元怡然不吝情去留。曰吾任缘耳。相守弥月。苏人食尽乃去。竟为湖人所有。住报本禅院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升座说偈曰。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白云散尽千山外。万里秋空片月新。言讫而化。时右司陈公瓘莹中在湖。亲见其事。元胁不至席三十年。平生规法南禅师作止者。唯元克肖之。遗言葬于岘山之阳。门弟子元正有才辩。问。何独念岘山乎。元曰。他日可建寺。后三十年元道契太师楚国公。公为请于 朝。诏谥證悟禅师。塔曰定应。有 旨特建显化寺。岁度僧。以严香火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03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正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授睦州团练推官。神宗熙宁初任广东安抚司机宜。三年,上书条陈苏州水利,为王安石所称善。五年,除司农寺丞,提举兴修两浙水利。吕惠卿言其措置乖方,罢归。治所居之西水田,为圩岸、沟浍、场圃,一如所陈之说,岁入甚丰。因图状以献,以明前法可用。复任司农寺丞,擢江东转运判官。哲宗元祐初为太府寺丞,出知温州。以比部郎中召还,未至卒。有《吴门水利书》。
全宋诗
傅宏,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郓州中都县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一五)。曾官苏州通判(《昆山杂咏》卷上)。今录诗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信民。龚宗元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历官西安丞、桐庐令。少读书支硎山下,排异端之学,家不置释老像。博览群籍,记问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郡人,字明仲。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知洪州新建县,除民疾苦。神宗熙宁中差权知昆山县,历殿中丞、两浙转运司管勾公事、大理寺丞。言者论其为吕惠卿妹夫,知昆山时搀夺职田米四百余石,追两官勒停。哲宗元符中为朝散大夫,后以朝奉大夫致仕。幅巾策杖,穷山林诗酒之适十八年,东南高士,皆从之游。卒年八十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彦圣。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知昆山县,岁饥,属邑希郡使者意不敢免除赋税,郛独为免民流离而除之。后历江淮、福建、广南提点坑冶,以元祐党废。历官五十年,以清廉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积中。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河中府户曹,荐知德清县,皆有惠政。迁知考城县。历广东、河北、淮西使者,知海、沂、婺、亳诸州,治务大体,时号循吏。徽宗大观中以朝议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五。有《易释解》及文集。
全宋诗
李乘,字德载,安徽淮西人。哲宗绍圣初知昆山县(清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37
【介绍】:
宋开封人,晚寓居昆山,字唐公。审琦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以上舍赐进士第。累迁博士,仕两学十余年。宣和中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寻请宫祠。钦宗靖康中起知寿春府,谕遣溃卒,秋毫无犯。高宗建炎初为御史中丞,金人入侵,具陈攻守之策,宰相不能用。三年,拜参知政事,议不合求去。绍兴三年,除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有惠政。为人刚正有守,立朝无所阿附,号称贤相。卒谥文恭。有《论语解》、《孝经解》、《群史编》、《内典略录》、《进读事实》等。
全宋诗
释冲邈,徽宗政和中居昆山。有《翠微集》,已佚。事见《昆山杂永》卷中。今录诗二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