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康延沼唐末宋初 912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69 【介绍】: 宋代北人。
康福子。
幼隶后唐明宗帐下。
后晋尚食使,历随、泽二州刺史
后周广顺中侍卫马步军都军头
世宗刘崇,拜楚四州防御使潞二州兵马钤辖
宋初,李重进叛,为前军马军都指挥使
建隆四年,改怀州防御使
太祖亲征太原,命领兵屯潞州,以疾归郡。
徐铉五代至宋初 916 — 991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
校书郎
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
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
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
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
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
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
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有《骑省》(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
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孟贯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建安人
初客江南
后周世宗显德中,帝征淮安以所撰诗献之,遂释褐授官。
好学,喜游历,礼义文章为时所称。
刘光辅
简介
开宝三年(970)楚州知州
开宝七年(974)殿中侍御史
柳开北宋 947 — 10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0 【介绍】: 大名人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更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
太祖开宝六年进士
宋州司寇参军
太宗北汉随同督运泗八州军粮。
选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复迁殿中侍御史
后历知宁边军全州桂州邠州等。
真宗即位,命知代州,上书建议加强对西夏之防务,及省职官、减虚费。
咸平二年辽军攻宋,上疏请真宗亲征。
逾年徙沧州,道病卒。
性倜傥重义,有胆识。
韩愈柳宗元之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任,为宋代倡导古文之第一人。
有《河东先生集》。
刘彦贞
简介
太平兴国四年(979)楚州刺史
乔惟岳
简介
开宝七年(974)高邮军知军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976)襄州知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泉州知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淮南路转运副使
太平兴国六年(981)当卒于此年。
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984)淮南路转运使
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984)楚州知州
淳化元年(990)两浙路转运使
淳化四年(993)怀州知州
淳化五年(994)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淳化五年(994)沧州知州
至道三年(997)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至道三年(997)知审官院
咸平元年(998)苏州知州
咸平二年(999)寿州知州四年卒。
咸平四年(1001)俨未赴,惟岳仍旧。
李宣北宋
简介
雍熙四年(987)楚州知州
梅询北宋 964 — 1041
全宋诗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利丰监判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直集贤院
因事降通判杭州,历知、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昭文馆,知荆南
明道元年(一○三二)枢密直学士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
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
宝元二年(一○三九)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
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八首。
张昭允北宋 ? — 10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 【介绍】: 卫州人字仲孚
以父荫试大理评事,迁通事舍人
太宗端拱初契丹内扰,命为雄州监军,选锐卒袭其帐,以功进西上閤门副使,提总左右藏金银钱帛。
真宗咸平二年,为真、定、高阳关行营马步都钤辖,以都部署傅潜御契丹兵逗留致败,夺官长流道州
景德二年,起为楚州团练副使,改右神武将军
何临北宋
简介
咸平四年(1001)楚州知州
景德元年(1004)8月诏特留一年。
伍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汀州宁化人字祐之
伍正己曾孙。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雩都,历知宜城海昌二县。
寻差楚州团练推官,州有盐场久废,祐议兴复,役不及民,甫期而就,岁入缗钱数万,人称伍祐场
官至太常博士
为文近古,尤长于诗,有集行于时。
蒋堂北宋 980 — 1054
全宋诗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号遂翁宜兴(今属江苏)人。
家于苏州(今属江苏)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
历知临川县通判、吉、楚州,知泗州,召为监察御史
仁宗朝任侍御史,因谏阻废郭皇后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又降知越州,徙苏州
判刑部,擢三司副使
复历梓夔路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应天河中府、益、苏州,累迁枢密直学士
皇祐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
六年卒(《文恭》卷三九《蒋公神道碑》),年七十五。
史称其清修纯饬,好学工时,有《吴门集》二十卷。
宋史》卷二九八、《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蒋堂吴门集》久佚,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二十世孙鐄掇拾遗篇,编为《春卿遗稿》、《春卿遗稿续编》各一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武进盛宣怀重雕,并增《补遗》一卷。
今以盛氏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参校守山阁丛书本《吴郡志》(简称吴志)。
吴郡志》及他书所存集外诗,另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三二五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第,授楚州团练推官,改大理寺丞、知临川县
通判数州,知泗州
明道初监察御史
景祐初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发运事。
以失职降知越州
四年,徙苏州
判刑部,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康定元年,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改知洪州应天府
庆历元年杭州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益州,徙河中府,再知苏州
皇祐五年,以礼部侍郎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
好学工文辞,尤邃于诗,有《吴门集》二十卷。
胡宿蒋公神道碑》(《文恭》卷三九),《宋史》卷二九八本传。
吴遵路北宋 988 — 10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安道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出知常州,历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泰州高邮军斗门以利蓄泄灌溉;又增常平仓储积备荒。
修起居注
西夏起兵,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
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
吕夷简所忌,出知宣州
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
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全宋文·卷三二九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吴淑子。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上奏忤章献太后,出知常州
明道中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景祐中工部郎中,坐失按降知洪州
康定元年天章阁待制,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庆历初出知宣州,后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一一九、一二六、一三一、一三二、一四○。
张奎北宋 988 — 1052
全宋诗
张奎(九八八~一○五二)字仲野临濮(今山东鄄城)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补并州军事推官
庐州合肥县。
历知、滑、邢州,授三司度支判官,出为京东河东转运使,还为户部副使
陕西分四路,为环庆路经略招讨安抚使兼知庆州,历陕西河东都转运使,知永兴河南、郓等州府。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六十五。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富弼张枢密墓志铭》,《宋史》卷三二四有传。
令狐挺北宋 992 — 1058
全宋诗
令狐挺(九九二~一○五八)字宪周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仕吉州军事推官,迁荆南府节度掌书记,监鄂州茶场
通判延州,知彭州,改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后又知秀州单州
嘉祐三年卒,年六十七。
事见《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志铭》。
沈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武康人,徙居钱塘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楚州司法参军,调池州贵池簿,佐县令治县
继摄铜陵县事。
去官时,两县人追送涕泣。
终身好书,未尝一日不读。
年三十六,因疾卒于京师逆旅。
孙沔北宋 996 — 1066
全宋诗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隆平集》卷一一),补赵州司理参军
仁宗时历知处、、并诸州,官至枢密副使
因事坐废。
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改知庆州
治平三年,徙延州,道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年七十一(《隆平集》作年七十二)。
谥威敏
宋史》卷二八八、《东都事略》卷七○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
孙沔(九九六——一○六六)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天禧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
秘书丞监察御史里行
景祐元年末因乞宽贷李安世,黜知衡山县,于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
通判潭州,知处州楚州,召为左正言,为陕西转运使
三知庆州,为陕西都转运使,再知徐州秦州
皇祐中,以退侬智高功授枢密副使
历知、并、寿州,因淫纵不法废。
英宗即位,起知河中府庆州,徙延州,道卒。
有集十卷。
毕仲游孙威敏公沔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三),《宋史》卷二八八本传。
张傅
全宋诗
张傅字岩卿亳州(今安徽亳县)人。
进士及第,稍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奉符县楚州,徙江东转运使
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权三司盐铁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八八),进三司度支副使(同上书职官六四之三五)。
以疾请外,迁知应天府青州郓州
工部侍郎致仕。
宋史》卷三○○有传。
萧固北宋 1002 — 1066
全宋诗
萧固(一○○二~一○六六)字干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桂阳监判官楚州团练推官,知阳武青城县通判虔州,知桂州,擢广西转运使
侬智高反,坐不察,降知吉州
复为广东转运使,官至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
嘉祐五年(一○六○)出知江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
遂致仕。
英宗治平三年卒,年六十五。
事见《临川集》卷九四《萧君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