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沈承礼五代末宋初 917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83 【介绍】: 五代末宋初湖州乌程人
初仕吴越钱镠处州刺史,累官两浙钤辖
宋师征江南钱俶遣之率水陆数万人助平毗陵,攻润州,又从攻建业
太宗太平兴国初吴越亡,徙镇密州,卒。
马处璘
简介
开宝八年(975)润州知州
柳开北宋 947 — 1000
全宋文·卷一一九
柳开(九四七——一○○○)字仲涂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少慕韩愈柳宗元文,因名肩愈字绍先号东郊野夫
既效王通述作经典,乃以「圣道之涂」自命,遂更今名今字,号补亡先生
开宝六年进士第,补宋州司寇参军,迁录事参军
太宗朝历知常州润州贝州宁边军全州桂州环州邠州曹州邢州等军州事,官至殿中侍御史崇仪使
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徙知忻州
咸平三年沧州,病卒于道,年五十四。
著《河东先生集》十五卷。
宋之古文,实自始,然其体艰涩。
事迹详其门人张景所撰《柳开行状》,《宋史》卷四四○有传。
程文庆北宋
简介
雍熙四年(987)润州知州
刘师道北宋 961 — 1014
全宋诗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又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人。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为和州防御推官
擢知彭州
真宗咸平初徙知润州四年(一○○一)为三司度支副使,俄擢权三司使
后贬忠武军行军司马
景德二年(一○○五)起知复州,换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一○○九)知潭州
七年卒,年五十四。
工诗,多与杨亿辈酬唱。
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一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北)人。
雍熙二年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知彭州,为京东转运使
咸平中,知润州,改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使
枢密直学士,掌三班权三司使
坐事贬官。
景德中,起知复州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知潭州,迁太常少卿
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
七年卒,年五十四。
宋史》卷三○四有传。
赵□北宋
简介
淳化三年(992)润州知州
牛冕
全宋文·卷一三○
牛冕字君仪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通判郴州和州,知滁州
端拱元年直史馆,出知润州,为福建转运使
至道初,进秩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真宗即位,改工部郎中
咸平元年选知益州,仍拜右谏议大夫
三年正月,戍卒乱,弃城出奔,削籍流儋州
后遇赦,移、英二州,历、海二州别驾淮南节度副使
大中祥符初,起知涟水军
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刁湛北宋 971 — 1049
全宋诗
刁湛(九七一~一○四九)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
大理评事、知宣城大冶等县。
历知、庐、寿诸州及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仁宗即位,迁夔州路转运使三司度支判官
皇祐元年卒,年七十九。
事见《乐全集》卷三九《刁公志铭》、《宋史》卷四四一《刁衎传》。
全宋文·卷二七四
刁湛(九七一——一○四九)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衎子。
咸平三年进士,释褐大理评事、知宣州宣城县,历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知县,知潮州开封府司录通判越州,知庐州寿州荆湖北路提点行狱。
仁宗即位,徙夔州路转运使,迁刑部,授三司度支判官,以疾归老丹阳皇祐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
张方平刁公志铭》(《乐全集》卷三九),《京口耆旧传》卷一。
王好古北宋
简介
景德三年(1006)殿中侍御史
景德四年(1007)9月13日开封府举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司户部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1008)8月润州商税。
沈周北宋 978 — 10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1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望之
进士
汉阳掾、高邮从事平泉县,累迁侍御史
通判润州,徙泉州,治尚简易,理讼常谕以义,在任狱少盗止。
官终太常少卿
许渤北宋 978 — 10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7 【介绍】: 华州蒲城人,先世许昌人字仲容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邠州观察推官,移监凤翔府太平宫
历知天兴,又为润州观察推官
凡五为从事,积十四考,因无荐者不得迁。
范仲淹政府,爱其才而荐于朝,官至秘书丞
尝疾中为文二篇以示子孙,大旨皆穷理尽性之言。
陈丽天北宋
简介
景德四年(1007)润州知州
柳永北宋 987 — 10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睦州团练使推官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
善作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曲,必求其填词。
所作多抒羁旅行役之情及描写歌妓生活,以慢词独多,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行于时。
卒于润州
有《乐章集》。
全宋文·卷五八○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
行七,故世有称柳七者。
少年才华横溢,而放荡不羁,好为艳词。
传说应举被皇帝黜落,浪迹江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景祐元年进士第,释褐为睦州推官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授西京灵台,后为太常博士
累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葬润州
早年即词名藉甚,其词在宋代流传极广,凡有市井处皆能歌柳词。
词集名《乐章集》(今残存)。
柳永侄《宋故郎中柳公志铭》(《镇江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严有翼《艺海雌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吴遵路北宋 988 — 10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安道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出知常州,历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泰州高邮军斗门以利蓄泄灌溉;又增常平仓储积备荒。
修起居注
西夏起兵,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
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
吕夷简所忌,出知宣州
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
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全宋诗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丹阳(今属江苏)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
仁宗天圣中历知宣州,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吴淑传》,《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二九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吴淑子。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上奏忤章献太后,出知常州
明道中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景祐中工部郎中,坐失按降知洪州
康定元年天章阁待制,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庆历初出知宣州,后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一一九、一二六、一三一、一三二、一四○。
杨可北宋
简介
景德三年(1006)三司户部判官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司盐铁判官
大中祥符四年(1011)宣州知州
大中祥符六年(1013)润州知州
天禧五年(1021)潭州知州兼安抚使咸平元年进士
天圣六年(1028)寿州知州
庆历五年(1045)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范仲淹北宋 989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希文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
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越三州
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
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陕西路安抚使
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
卒谥文正
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
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
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
历知、苏、饶、永兴、耀、、青等州军。
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
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
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
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
直言立朝,屡遭贬黜。
历知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
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
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
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邠州,兼陕西路安抚使,改知、颍诸州。
皇祐四年卒,谥文正
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释昙颖北宋 989 — 1060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
年十三依龙兴寺。
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
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卷二。
今录诗十三首。
禅师名昙颖
钱塘丘氏。
年十三。
依龙兴寺为大僧。
神情秀特。
于书无所不观。
为词章多出尘语。
十八九游京师
欧阳文忠公
在场屋。
识之。
游相乐也。
初谒大阳明安禅师
问。
洞上特设。
偏正君臣意。
明何事。
明安曰。
父母未生时事。
又问。
如何体会。
明安曰。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惘然弃去。
石门
聪禅师
明安之语。
曰师意如何。
聪曰。
大阳不道不是。
但口门窄。
满口说未尽。
老僧即不与么。
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事。
聪曰。
粪墼子。
又问。
如何是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聪曰。
牡丹丛下睡猫儿。
愈疑骇。
日扣之。
竟无得益。
自奋曰。
吾要以死究之。
不解终不出山。
聪一日见普请。
问曰。
今日运薪乎。
曰然运薪。
聪曰。
云门尝问。
人般柴。
柴般人。
如何会。
不能对。
聪因植杖石坐。
笑曰。
此事如人学书。
点画可效者工。
否者拙。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执。
故自为断续。
当笔忘手。
手忘心。
乃可也。
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头曰。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谓非悟。
聪曰。
汝以此句为药语。
为病语。
曰。
是药语。
聪呵曰。
汝乃以病为药。
又可哉。
曰。
事如函得盖。
理如箭直锋。
妙宁有加者。
而犹以为病。
兹寔未谕。
聪曰。
借其妙至是。
亦止明理事而已。
祖师意旨智。
识所不能到。
矧事理能尽乎。
故世尊曰。
理障碍正知见。
事障能续生死。
恍如梦觉。
曰如何受用。
聪曰语不离窠臼。
安能出盖缠。
叹曰。
才涉唇吻。
便落意思。
皆是死门。
终非活路。
即日辞去。
京师
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
日夕问道。
一时公卿多就见。
闻其议论。
随机开悟。
李公问曰。
人死识归何所。
答曰。
未知生。
焉知死。
李公曰。
生则端愿已知。
曰。
生从何来。
李公拟议。
揕其胸。
曰。
秖在这里。
思量个什么。
对曰。
会也。
只知贪程。
不觉蹉路。
拓开曰。
百年一梦。
又问。
地狱毕竟是有是无。
答曰。
诸佛向无中说有。
眼见空华。
大尉就有中觅无。
手𭢈水月。
堪笑。
眼前见牢狱不避。
心外见天堂欲生。
殊不知。
欣怖在心。
善恶成境。
大尉但了自心。
自然无惑。
进曰。
心如何了。
答曰。
善恶都莫思量。
又问。
不思量后。
心归何所。
曰。
且请太尉归宅。
颖东游初。
舒州香炉峰
移住润州因圣。
太平隐静。
明雪窦。
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嘉祐四年除夕
侍者持书
扬州刁景纯学士
曰。
明旦当行。
不暇相见。
厚自爱。
景纯开书大惊。
曰当奈何。
复书决别而已。
中夜候吏报。
扬州驰书。
船将及岸。
欣然遣挝鼓。
升座叙出世本末。
谢裨赞丛林者。
劝修勿怠。
曰吾化。
当以贤监寺次补。
下座。
景纯书毕。
大众拥步。
上方丈。
跏趺。
挥令各远立。
良久乃化。
五年元日也。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三夏
英气压诸方。
荐福怀禅师
诵十玄谈。
至祖意。
曰。
当曰十圣未明此旨。
特以声律不恊。
故耳。
三贤十圣序。
不如是。
怀曰。
宗门无许事。
熟视。
以手画按。
作十字曰。
汝识此字乎。
汝以谓甑箅耳。
怀无能言
拂衣去。
曰。
我要与汝斗死。
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
东坡曰。
佛法浸远。
真伪相半。
寓言指法。
大率相似。
至于二乘禅定。
外道神通。
非我肉眼所能勘验。
然临死生祸福之际。
不容伪矣。
吾视颖之谢世。
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
然真大丈夫也哉。
王昱北宋
简介
天禧三年(1019)润州知州
诸葛赓北宋 993 — 1077
全宋诗
诸葛赓(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号熙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历官英州真阳湖州德清饶州乐平主簿宣州旌德抚州宜黄
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
神宗熙宁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旧传》卷三)。
今录诗六首。
钟离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字公瑜
进士
殿中丞通判益州,擢开封府推官
提点两浙刑狱,润二州饥,赈济有善政。
淮南转运副使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仁宗时累迁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未逾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