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人,字养正。徽宗宣和间游太学,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初为县丞。高宗绍兴间自右朝奉郎监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税,擢知通化军。工诗,词尤婉丽。有《卧驼集》。
全宋诗
莫蒙,字养正,青镇(今浙江桐乡县西北)人,一作霅川(今浙江湖州)人(《全宋词》册二)。徽宗宣政间游太学,后应特科出仕。曾为县丞,高宗绍兴间监景德镇税,擢知通化军(《全宋词》册二)。有《卧驼集》十卷,已佚。事见《万姓统谱》卷一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1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原籍新安,字明远。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教授衡州、沅州。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擢侍御史。以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与陈俊卿劾罢之。迁御史中丞,出任湖北、京西宣谕使。三十二年,入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同赞内禅。孝宗即位,奉命督军荆襄,募闲民汰冗卒以屯田。乾道元年,拜枢密使。先后荐知名士达一百十八人。后历任鄂州安抚使兼知州事、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等职。卒谥庄敏。
全宋诗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衡州、沅州教授。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知建康府,寻除枢密使。出知宁国府,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请祠致仕。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事见《周文忠集》卷三○《汪澈神道碑》、《文史》廿六辑载景德镇出土之《汪澈墓志》。《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全宋文·卷四五七五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绍兴八年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寻除监察御史,调殿中侍御史。绍兴三十一年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迁参知政事。孝宗朝知建康府,除枢密使,复出知鄂州、宁国府、福州。与祠。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谥庄敏。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全宋诗
庞谦孺(一一一七~一一六七),字祐甫,晚号白蘋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以季父恩为将仕郎。历泰州海陵尉,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镇江府观察推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权监饶州景德镇,寻卒,年五十一。有《白蘋文稿》十卷,已佚。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二《祐甫墓志铭》。今录诗三十四首。
全宋诗
赵善应(一一一八~一一七七),字彦远,又字庆公,号幸庵。太宗七世孙,汝愚父。高宗建炎间补承信郎,历监秀州崇德、饶州馀干、安仁景德镇酒税,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孝宗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二《赵君彦远墓碣铭》。《宋史》卷三九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以祖荫补官,两魁法科。绍兴中历官大理评事、户部员外郎,措置浙西、淮南沙田芦场,监景德镇,知光化军,除湖北转运判官。乾道中召除户部左曹郎中,知扬州,除宝文阁直学士、大理少卿、权知临安府。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见《宋史》卷三九○《莫濛传》。
全宋诗
罗愿(一一三六~一一八四),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今属安徽)人。颂弟。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以荫补承务郎,历监新城县、景德镇税。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新安志》卷八)。授知饶州鄱阳县,未上,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通判赣州,摄州事。秩满,差知南剑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陛对,为孝宗赏异,命知鄂州,十一年卒于官,年四十九。有《罗鄂州小集》六卷、《新安志》、《尔雅翼》传世。事见本集附录元曹宏斋《鄂州太守存斋罗公愿传》,《宋史》卷三八○有传。 罗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罗鄂州小集》为底本。校以明天启六年罗朗刻本(简称天启本)、清康熙五十二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简称康熙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罗鄂州小集》(简称小集本)。另自《咸淳临安志》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丙,真定人。为人多巧思,出自天成,非学所能至,故其法不传。真定构木为浮图十三级,势尤孤绝。既久而中级大柱坏,欲西北倾,他匠莫能为。怀丙度长短,别作柱,命众工维而上,已而却众工,以一介自从,闭户良久,易柱下,不闻斧凿声。赵州洨河凿石为桥,冶铁贯其中。自唐以来相传数百年,大水不能坏。岁久,乡民或盗凿铁,桥遂欹倒,计千夫不能正。怀丙不役众工,以术正之,使复故。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以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辑运使张焘以闻,赐紫衣。寻卒。
全宋文·卷六七六三
朱宏,字元礼,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幼厌程式之习,精研义理,身体力行。朱熹尝称之曰「高识笃行,鲜与伦比」,为铭其堂曰「克己」。作《回澜集》以斥释氏,述古冠婚丧祭之仪,名曰《礼编》。见雍正《江西通志》卷八八。
全宋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98
【介绍】:
宋僧。饶州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云门偃公五世法裔。博通中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神宗元丰中主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游。有语录行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了元(一○三二——一○九八),字觉老,号佛印。生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林氏。幼业儒,后尽捐旧学,白父母出家。游庐山,后嗣江州承天法席,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苏轼久与之游。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七。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禅师名了元。字觉老。生饶州浮梁林氏。世业儒。父祖皆不仕。元生三岁。琅琅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既长从师授五经。略通大义去。读首楞严经。于竹林寺。爱之尽捐旧学。白父母。求出家度生死。礼宝积寺沙门日用。试法华。受具足戒。游庐山。谒开先暹道者。暹自负其号。海上横行。俯视后进。元与问答捷给。暹大称赏。以为真英灵衲子也。时年十九。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讷惊其翰墨曰。骨格已似雪窦。后来之俊也。时书记怀琏。方应 诏而西。讷以元嗣琏之职。江州承天法席虚。讷又以元当迁。郡将见而少之。讷曰。元齿少而德壮。虽万耆衲。不可折也。于是说法。为开先之嗣。时年二十八。自其始住承天。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之间。德化缁白。名闻幼稚。缙绅之贤者。多与之游。苏东坡谪黄州。庐山对岸。元居归宗。詶酢妙句。与烟云争丽。及其在金山。则东坡得释还吴中。次丹阳。以书抵元曰。不必出山。当学赵州上等接人。元得书径来。东坡迎笑问之。元以偈为献(或作戏)曰。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东坡抚掌称善。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将至之夕。子由与洞山真净文禅师。圣寿聪禅师。连床夜语三鼓矣。真净忽惊觉曰。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不思而梦。何祥耶。子由撼聪公。聪曰。吾方梦见戒禅师。于是起。品坐笑曰。梦乃有同者乎。俄报东坡已至奉新。子由𢹂两衲。候于城南建山寺。有顷东坡至。理梦事问。戒公生何所。曰陕右。东坡曰。轼十馀岁时。时梦身是僧。往来陕西。又问。戒状奚若。曰。戒失一目。东坡曰。先妣方娠。梦僧至门。瘠而眇。又问戒终何所。曰高安大愚。今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后与真净书。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亦可笑矣。既是法契(或云法器)。愿痛加磨励。使还旧观。自是常著衲衣。故元以裙赠之。而东坡酬以玉带。有偈曰。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又曰。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尤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元所居方丈。特高名妙高台。东坡又作诗曰。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只此比丘是。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为滁州日。游琅琊山藏院。呼梯梯梁。得木匣发之。忽悟前身。盖知藏僧也。写楞伽经。未终而化。安道续书残轴。笔迹宛然如昔。号二生经。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东坡曰。此经在他人。犹为希世之瑞。况于公乎。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元请东坡代书之。镂板金山。时士大夫。师欧阳文忠公为古文。公佐韩子。诋我以原性。性者与生俱生之论。为铨量。元故以是劝之。又尝谓众曰。昔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记录其语。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异时裨贩我去。今室中对机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所闻即书之。后世学者。渔猎文字语言。正如吹网欲满。非愚即狂。时江浙丛林。尚以文字为禅。谓之请益。故元以是讽之。高丽僧统义天。航海至明州。传云。义天弃王者位出家。上疏乞遍历丛林。问法受道。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馆伴所经。吴中诸刹。皆迎饯如王臣礼。至金山。元床坐。纳其大展。次公惊问故。元曰。义天亦异国僧耳。僧至丛林。规绳如是。不可易也。众姓出家。同名释子。自非买崔卢。以门阀相高。安问贵种。次公曰。卑之少徇时宜。求异诸方。亦岂觉老心哉。元曰。不然。屈道随俗。诸方先失一只眼。何以示华夏师法乎。朝廷闻之。以元为知大体。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出守南昌。自以久帅西塞。滥杀罚。留神空宗。祈妙语。以藻雪之。而元适至。子淳请说法于上蓝。元炷香曰。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立地成佛大居士。一众哗曰善。子淳亦悠然意消。灵源清禅师在众时。厕云居法席。痛自韬晦。而声名自然在人口。元升座。举以为堂中第一座。丛林服其公。非特清公。如感铁面哲真如。百丈肃。仰山简。皆元所赏识也。李公麟伯时。为元写照。元曰。必为我作笑状。自为赞曰。李公天上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不为拈花明大事。等闲开口笑何人。泥牛漫向风前嗅。枯木无端雪里春。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听客语有会其心者。轩渠一笑而化。其令𦘕笑状。而赞之。非苟然也。阅世六十有七。坐五十有二夏。元骨面而秀清。临事无凝滞。过眼水流云散。其为人服义疾恶。初举感铁面。嗣承天。感曰。使典粥饭。供十方僧。可也。如欲继嗣。则慈感已有师。元奇之。又举宣长老住甘露。宣后卖元。元白于官曰。宣演法未有宗旨。乞改正。宣竟以是遭逐。杨次公曰。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也。元不恤。元尝游京师。谒曹王。王以其名。奏之神考。赐磨衲。号佛印。东坡滑稽于翰墨。戏为之赞。世喜传。故并记之。
赞曰。佛印种性从横。慧辨敏速。如新生驹。不受控勒。盖其材足以御侮。观其临事。护法之心深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字信叔。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累官广西运使,帅挂府十三年,甚得民心。官至宝文阁待制。有《竹溪集》。
全宋诗
程节(一○三三~一一○四),字叔信,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授临江车司法参军。神宗熙宁间知邵州武冈县,监信州都作院。哲宗元祐初,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改江淮,京东路提刑。绍圣元年(一○九四),召为户部员外郎,越月,除广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三年,知桂州,兼经略安抚使。徽宗崇宁三年卒,年七十二。有《竹溪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已佚。事见程遵彦《宝文阁待制程节墓志》(见《文史》第二十八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郴州宜章人,字兴宗。神宗元丰间进士。为浮梁主簿,首兴学校,有善政,百姓德之。累官司农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文·卷一八四八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治平二年第进士。历知浮梁、分宁县,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迁殿中侍御史,请复元丰役法。进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后数年,复显谟阁直学士。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人,字敏叔。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哲宗元祐末为饶州浮梁令。后两为宪漕,五典郡符。徽宗大观中,官至祠部郎中。年七十余卒。工诗文及词,尤以诗名为著。有《张祠部集》。
全宋文·卷二○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