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君审,号愚泉。蔡用文七世孙。师事饶鲁,得其传。有《希贤录》、《贯道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初任清江尉,再调湘潭丞。元兵至,同僚皆遁,独携诸司印居守。被执,不屈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渊材。性风雅,喜游历。善谈兵,晓大乐,尝献乐书,除协律郎。与洪觉范、邹元佐并称“新昌三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瑞州新昌人,字致之。博洽强敏,事母甚孝。授诸子各一经,时称五经邹氏。
全宋诗
石待举(?~一○四四),字宝臣,新昌(今属浙江)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曾知上饶县(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一)。以秘书丞通判保州。庆历四年八月,保州兵变中被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王臣。仁宗景祐间进士。初为鄂州崇阳县簿,以荐授通山令,历知湘潭、缙云、会昌,以弭盗功改授承奉郎、武胜军佥判。致仕,加太子中允。居家后教学不辍。喜作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74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长源。孔子后裔。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新建、新昌,擢知封州,为广南西路相度宽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有善政。神宗熙宁中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入权管勾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出知润州,未行卒。平生与周敦颐、曾巩友善。编有《会稽掇英总集》,以精博称。
全宋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遵晦,一作晦叔。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授处州司理,调安仁令,率民垦田,治理沟洫,子弟秀者送于学。迁知新昌,使者奏其课为第一。累官朝奉郎、通判筠州。卒年四十四。
全宋诗
邵叶,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尝知新昌县(《豫章集》卷一一《筠州新昌瑞芝亭记》)。今录诗二首。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服勤四年,南归庐山依克文,又随克文迁洪州石门。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还。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间四年。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之南归。依归宗真净禅师。研究心法。随迁泐潭。凡七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有发药。于是𮌎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冒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已。大观元年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衮衮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而叹曰。冒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论七卷。楞严尊顶义十卷。圆觉皆證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大年,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徽宗时在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瑞州新昌人,字德庄。哲宗元符初进士。钦宗靖康时极论时事之失,言辞剀切。钦宗谓其凛凛有直臣节。除将作监。金兵大入,以端为河东路奉使参议官。闻二帝北狩,愤惋而卒。
全宋诗
雷孚,字保信,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以通直郎知上高县。历知万载(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宜春县,通判赣州、虔州,官至朝散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八、清乾隆《新昌县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34
【介绍】:
宋婺州武义人,字德霖。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新昌令,锄强肃奸,有治绩。累官守建昌,遇军变,死于难。
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彭以明,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释惠洪(寂音尊者)之同宗兄弟。绍兴间钞《重开尊顶法论》,以便学者。
全宋诗
周承勋,字晞稷,广德(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历瑞州新昌尉(清乾隆《新昌县志》卷九),知昆山县(明嘉靖《昆山县志》卷五)。淳熙七年(一一八○)除国子录,旋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六)。有《清閟集》,已佚。事见明万历《广德县志》卷五。今录诗八首。
全宋诗
吕祖仁,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为新城县尉(清乾隆《建昌府志》卷二六)。迁新昌县丞(清乾隆《新昌县志》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