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二年,通判相州。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谥忠定。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
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一九九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知杭州仁和县。真宗召试中书,除集贤院。屡上书陈论西北事,历知苏州、濠州、鄂州,为湖北、陕西转运使。后擢龙图阁待制,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康定二年六月卒于许州官第,年七十八。见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梅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升伯。第进士。授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河决棣州,受寇准命按视,还言:徙州动民,不如塞河为便。遂知棣州。从秋至春,凡四决,皆塞之。除殿中侍御史。移知襄州。又以侍御史为京西转运,塞滑州决河,权知滑州。累擢刑部郎中,历湖北、河东转运使,知河中府、潞州、同州,所至以强干称。官至给事中。
全宋诗
全宋文·卷二七七
孙冲,字升伯,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举明经,历古田青阳尉、盐山丽水主簿。后登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历通判晋、绛、保州,知棣州,徙知襄州,以侍御史为京西转运。权知滑州,罢知河阳,历湖北、河东转运使。入判登闻鼓院,以目疾改兵部郎中、直史馆、知河中府,徙潞州。复为河东转运使,复知潞州,徙同州,迁给事中。尝四次塞河决,著《河书》以献。另有《五代纪》七十七卷。见《宋史》卷二九九本传、卷二○三《艺文志》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雄州归信人,字仲威。真宗景德中授三班借职,数年后为隰州兵马监押。捕盗平蛮,屡有军功,累官湖北都巡检使、庆州沿边都巡检使,历知数州军。西夏元昊反宋,攻塞门寨,振坐拥兵不救,遭贬。逾年,复右武卫将军、并代路兵马钤辖,率军被夏兵来袭。官至左神武军大将军。性刚强自负,有武力,喜谋划,轻财尚气,众乐为用。
全宋诗
孙抗(九九八~一○五一),字和叔,黟县(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以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簿,洪州右司理。再举进士。迁大理寺丞、知常州晋陵县,后以选通判耀州。庆历二年(一○四二),擢监察御史里行,又出知复州。迁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广西转运使。皇祐三年卒,年五十四。事见《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九《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孙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映雪斋集》一卷为底本,参校《桂林府志》(清乾隆抄本)。又从《湖北通志》中辑得集外诗一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名人,字伯恭。仁宗天圣中上书论时政,授仁寿主簿。历知韶、滑、桂州,尝镇压岷民起事。累官盐铁副使,知河中府、潭州,迁光禄卿,终知荆南、鄂州。卒年七十。
全宋诗
全宋文·卷六三八
潘夙(一○○五——?),字伯恭,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人,潘美从孙。天圣中,上书论时政,授仁寿主簿。久之,知韶州,擢江西转运判官,提点广西、湖北刑狱。嘉皊三年六月,授湖南转运使,徙知滑州,改湖北转运使,知桂州。熙宁中,以司封郎中、直昭文馆再知桂州,徙河中府、潭州,迁太常少卿、光禄卿,知荆南、鄂州。熙宁八年致仕,时年七十一。见《宋史》卷三三三本传,《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四二、二五五、二七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一翁。仁宗景祐进士。以大理评事为开封府户曹。司马光荐为卫尉寺丞,再荐知如皋县,迁郓州掌书记。太守富弼深器之。后守浔州,弼荐为尚书都官员外郎,改漕湖北。所至有治绩。
全宋诗
李楫,仁宗景祐中知荆门军。事见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仪。李迪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徙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张景宪(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国,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祖去华徙洛阳。师德次子,尹洙婿。天圣四年,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迁太祝,监西京商税院,迁卫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县,通判棣州,移齐州,知梁山军、海州。嘉祐初,使湖北较定茶税,改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转运使。治平三年,授京东转运使。熙宁二年,为三司户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东转运使。历知瀛州、河东、同州、房州。元丰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兖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见范纯仁《张公行状》(《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传(传谓卒年七十七,误,今从《行状》)。
全宋诗
全宋文·卷五九六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今河南宜阳)人。举进士,自军事推官、知县、知州,迁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庆历中,历湖北、两浙、益州路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皇祐初,擢天章阁待制、知广州。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五年二月为广南东路体量安抚使。还,纠察刑狱,同判吏部流内铨。除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徙澶州,卒。见《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知余姚县,禁民私煮盐,以增课税;又筑海塘以御潮。历通判秀、汾、唐、海诸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宁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
全宋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72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毅夫,一作义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英宗治平朝,判三班院。神宗初,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不以新法治狱,忤王安石,出知杭州,未几徙青州。时方散青苗钱,以不忍使民无罪而陷法网,引疾提举鸿庆宫。有《郧溪集》。
全宋诗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鉴》、《两宋名贤小集》中辑为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88
【介绍】:
宋河南洛阳人,字仲通。郭遵弟。仁宗康定中,为真定兵马监押,谕降保州叛卒。权忻州,据理拒绝契丹求天池庙地。为荆湖北路钤辖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英宗治平二年,同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神宗即位,徙镇鄜延,挫西夏易地谋。交阯陷邕管,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广南宣抚使,复邕、廉等州,以无全功贬。哲宗立,复左屯卫大将军致仕,起为广州观察使。奉祠卒。善用兵,为一时宿将。有《五原集》、《兰江集》、《节制集》、《奏议》、《对境图释》等。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康定中录为三班奉职,隶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历京东驻泊将、真定兵马监押、泾原都监,湖北南路钤辖、知邵州,泾原路副都部署。治平二年,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历判郓州,镇鄜延,判永兴、秦州,知潞州、太原。坐征交趾无功,贬左卫将军。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卫上将军,提举崇福宫。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穆。著有《五原》、《兰江》二诗集及《节制集》五卷、《奏议》五十卷、《经制集》五十卷、《对境图释》五卷。见范祖禹《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1088' target='_blank'>范太史集》卷四○),《宋史》卷二九○本传。
全宋文·卷一○四九
韩绎,字仲连,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第四子。以荫补官,历太常寺太祝,康定二年召试入等,赐进士出身。至和元年官秘书丞、通判京兆府、提举府学。嘉祐六年,为湖北转运判官。历天平军节度推官、知遂宁县事,除大理寺丞,累迁职方员外郎。见王安石《临川集》卷五○,苏颂《苏魏公集》卷三○《韩绎可大理寺丞制》,《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职官六五之二二,《金石萃编》卷一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