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全宋诗
释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国讳改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俗姓张
智通禅师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后谒鼎州梁山观禅师,观殁,辞塔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
五灯会元》卷一四、《禅林僧宝传》卷一三人传。
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27 【介绍】: 僧。
江夏人俗姓张
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讳易名警延
少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梁山观禅师
后住大阳山明安寺。
临终前书偈寄侍郎王曙,投笔而化。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观嗣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余观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大阳禅师警玄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金陵崇孝寺。
师往依之。
年十九为大僧。
听圆觉。
即能辩屈讲者。
讲者叹曰。
是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处士画。
师拟进语。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师曰。
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山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师献偈呈解。
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
一时声名藉甚。
山殁。
出山至大阳
坚禅师
欣然。
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咸平庚子岁也。
师神观奇伟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远公居众时。
尝参师于大阳。
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
一日喟然谓曰。
洞上一宗。
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
曰。
有平侍者在。
师以手指𮌎云。
平此处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当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
嘱令求人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作偈。
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掷笔而化。
遗嘱云。
瘗全身十年无难。
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无依。
为虎所食。
师言验矣。
受大命。
得青华严。
转付履裰。
嗣师法焉。
李建中北宋 945 — 1013
全宋诗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移居洛阳(今属河南)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
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后历道、二州通判两浙转运使,知蔡四州
真宗景德中,进金部员外郎,掌西京留守御史台
官至工部郎中判太府寺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一○五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
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避地入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释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历通判道、二州,入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通判河南府,知蔡四州
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参与校定《道藏》。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
建中好古勤学,善书札,尤工行笔,有《土母帖》等传世。
有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黄休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夏人字归本
通《春秋》学,校《左传》、《公羊》、《榖梁》诸书。
卖药养亲,游心画艺,深得其趣。
真宗景德三年著《益州名画录》,录唐肃宗乾元宋太祖乾德间在蜀中目击图画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
又有《茅亭客话》。
王冲北宋 989 — 1056
全宋诗
王冲(九八九~一○五六)字景儒,其先自太原(今属山西)迁居虞城(今属河南)
真宗大中祥符中进士,知兴国军永兴县,后授武昌军掌书记
仁宗天圣初历知寿邱、晋源陈留县
因忤宦官罗崇勋,除名贬雷州
景祐初仁宗亲政,起知越州会稽县
康定初通判乾州华州
历知、泰等州,领南京留司御史台
嘉祐元年卒,年六十八。
公是集》卷五三有《王公志铭》。
范讽
全宋文·卷三六四
范讽字补之齐州(治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范正辞子。
以荫补官,知平阴县
天禧间进士第,历通判郓州
天圣中太常博士、知广济军,迁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侍御史知杂事
八年,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形院,出知青州
明道二年,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寻加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转阁学士,迁给事中
景祐元年,以为宰臣吕夷简所疾,出知衮州,二年责授武昌军行军司马、徙保信军,以母丧许居齐州
康定初将作少监知淮阳军庆历初光禄卿、知潞州
给事中,卒。
宋史》卷三○四《范正辞传》有附传。
释法远北宋
禅师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年十九。
并州
见三交嵩禅师
求出世法。
嵩曰。
汝当剃落。
堕三宝数。
乃可受法。
曰。
法有僧俗乎。
嵩曰。
与其为俗。
曷若为僧。
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
于是断发。
受具足戒。
汾州昭公
又谒汝海省公。
皆受记莂。
天禧中
游襄汉隋
大阳
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
延叹曰。
吾老矣。
洞上一宗。
遂竟无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
示之。
曰。
当为持此衣履。
求人付之如何。
延许之曰。
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为證。
偈曰。
杨广山前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其尾云。
得法者。
潜众十年。
方可阐扬。
拜受辞去。
滁州琅琊觉禅师
舒州太平兴国寺请。
说法为省公之嗣。
次住姑苏天平山。
又住浮山
既老退休于会圣岩
因阅班固九流。
遂拟之作九带。
叙佛祖教义。
博采先德机语。
参同印證。
其一曰。
佛正法眼带。
其二曰。
法藏带。
其三曰。
理贯带。
其四曰。
事贯带。
其五曰理事纵横带。
其六曰屈曲带。
其七曰妙挟兼带。
其八曰金针双锁带。
其九曰。
平怀常实带。
学者既已传诵。
曰。
若据圆极法门。
本具十数。
今此九带。
已为诸人说了。
更有一带。
还见得么。
若也见得亲切分明。
却请出来。
说看。
说得分明。
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
若见不亲切。
说不相应。
唯依吾语。
而为己解。
则名谤法。
大众到此如何。
众无语。
叱去之。
举僧问夹山
如何是夹山境。
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
鸟衔花落碧岩前。
法眼曰。
我二十年来。
将作境语会。
曰不作境会。
作么生会。
僧曰。
师意如何。
曰。
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或云。
直饶不作境语会。
亦未会在。
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也)。
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欧阳文忠公
奇逸。
造其室。
未有以异之。
与客棋。
坐其旁。
文忠收局。
因棋说法。
乃鸣鼓升座曰。
若论此事。
如两家著棋相似。
何谓也。
敌手知音当机不让。
若是缀五饶三。
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
只解闭门作活。
不会夺角冲关。
硬节与虎口齐彰。
局破后徒劳逴斡。
所以道。
肥边易得。
瘦肚难求思。
行则往往失黏。
心粗而时时头撞。
休誇国手。
谩说神仙。
赢局输筹即不问。
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
落在什么处。
良久曰。
从前十九路。
迷悟几多人。
文忠嘉叹久之。
偈语妙密。
诸方服其工作。
三交嵩公赞曰。
黄金打作鍮石箸。
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动。
无言童子暗嗟吁。
又作明安延公赞。
曰。
黑狗烂银蹄。
白象昆崙骑。
于斯二无碍。
木马火中嘶。
自称柴石野人
殁时已七十馀。
少时与达观颖公
薛大头七八辈游蜀。
几遭横逆。
智脱之。
众以其晓吏事。
号远录公
王得臣北宋 1036 — 1116
全宋诗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自号凤台子(《挥麈后录》卷八),安陆(今属湖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历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举开封府常平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黄州
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为福建转运司判官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一)。
官至司农少卿
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
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挥麈后录》卷八)。
有《麈史》三卷传世。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江夏辨疑》、《凤台子诗》、《江夏古今纪咏集》,皆佚。
事见《麈史》各卷。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彦辅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
受学于郑獬胡瑗嘉祐四年进士第
历任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出知唐、、黄、鄂州
元祐八年福建转运副使,入朝为金部郎中司农少卿
绍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观。
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
得臣平生著述颇丰,有《江夏辨疑》一卷、《凤台子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麈史》三卷,尝笺注杜甫诗。
其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四二、食货六四之七三、职官二三之一一,刘攽彭城》卷二一,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释道楷北宋 1043 — 1118
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人。
少学神仙术,既而弃去,游京师,诣述圣院出家。
熙宁七年受具戒,游历诸方,遍参名师,最后至舒州义青,遂为法嗣,传曹洞之学,声名日盛。
当世名公,多请主大道场,凡住沂州仙洞西京之乾元、招提、之大阳、随之大洪
后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徙天宁、万寿。
大观元年,赐号「定照禅师」,不受,坐此得罪,编管淄州
久之得复,听自便,而枢密刘奉世芙蓉湖田筑室以延之,四方衲子归焉。
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
著有《祗园正仪》一卷(存)、《般若心经三注》一卷(存),编述《投子义青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湖北金石志》卷一○《楷禅师塔铭》。
释承皓北宋
承皓
眉州丹棱王氏子。
依大力院出家。
登具后。
游方。
北塔
发明心要。
元丰间
首众僧于谷隐。
望耸诸方。
张无尽
奉使京西南路
就谒之。
问曰。
师得法何人。
曰。
北塔广和尚
曰。
与伊相契可得闻乎。
师曰。
只为伊。
不肯与人说破。
无尽善其言。
致开法于郢州大阳。
是时谷隐主者。
私为之喜曰。
首座出世矣。
盛集缁素。
以为歆艳。
师升座曰。
承皓在谷隐十年。
不曾饮谷隐一滴水。
嚼谷隐一粒米。
汝若不会。
来大阳为汝说破。
𢹂拄杖下座。
傲然而去。
于是先入院。
后见州郡官责之曰。
长老何指挥入院。
师曰。
某山林人。
谁知郡县礼数。
乃拽杖而去。
无尽以书抵守云。
有道之士
不可以世礼责。
当加礼请之。
守如其言。
师不得已复来。
寻迁玉泉。
示众曰。
一夜雨滂烹。
打倒葡萄棚。
知事头首行者人力拄底拄。
撑底撑。
撑撑拄拄到天明。
依旧可怜生。
自谓。
此颂法身向上事。
傅大士云。
空手把锄头。
洞山云。
五台山上云蒸饭。
只颂得法身边事。
然为人超放。
未易以凡圣议。
尝制犊鼻裈。
书历代祖师名字。
而服之。
乃曰。
唯有文殊普贤。
较些子。
书于带上。
故丛林目为布裈。
有乡僧效为之。
师见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
敢以为戏事耶。
呕血无及。
僧寻于鹿门所言而逝。
苏长公
荆南
闻师机锋不可触。
拟抑之。
即微服求见。
师问。
尊官高姓曰。
姓秤
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师震喝一声曰。
且道重多少。
公无对。
于是尊礼之。
冬至示众云。
𠷳运推移。
布裈赫赤。
莫怪不洗。
无来换替。
一僧入室。
适狗子在室中。
师叱之。
狗便出去。
师曰。
狗却会。
你却不会。
将示寂。
门人围绕。
师笑曰。
吾年八十一。
老死舁尸出。
儿郎齐著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毕而逝。
师法嗣。
有曰文庆者。
林溪兴教。
秀圆通栖贤
弃众访之。
庆貌寝人不启眼。
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
出世湘乡十馀年。
皓和尚嗣也。
遣人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稻人囷乃还。
心奇之。
称于众举以自代。
住栖贤二十年。
而终。
贺铸北宋 1052 — 1125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
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
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
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
能诗文,尤长于词,风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著《庆湖遗老集》《东山词》等。
曾多次登临黄鹤楼,有五绝《题黄鹤楼石镜亭》、五律《送左禹赴江夏》、五古《黄鹤楼》、七古《登黄鹤楼怀古兼寄潘豳老昆仲》、七律《答致仕朝请潜登黄鹤楼见招》《雪后同吴达夫慎献玉登黄鹤楼》《和别清凉和上人》等。
李康年
全宋诗
李康年字乐道(《山谷集》卷二九《跋李康年篆后》),江夏(今湖北武汉)人。
好古博雅,尤精小篆(《皇宋书录》卷中)。
初为武昌县,累官国子监丞(《楚纪》卷四一)。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李康年字乐道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好古博学,尤精小篆。
初为武昌县,仕至国子监丞
苏轼黄庭坚游。
见《黄豫章集》卷二九《跋李康年篆》,《皇宋书录》中篇,《楚纪》卷四一等。
王公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成德
哲宗绍圣间进士
江夏
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
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
奉祠卒。
向子諲宋 1085 — 1152
全宋诗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
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
七年(一一二五),为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
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
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
起知广州,未几致仕。
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
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
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
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
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
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
事见《文定》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志铭》、《五峰》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今录诗五首。
释道旻
禅师名道旻
兴化仙游蔡氏子。
其母梦吞摩尼珠。
已而孕。
生五岁。
足不能履。
口不能言。
母抱游西明寺
见佛像。
遽履地合掌。
称南无佛。
因作礼。
人大异之。
官学大梁
忽厌尘俗。
去依景德寺得祥律师
以诵经得度具戒。
遍参宗匠。
真如哲公最久。
晚闻泐潭乾禅师道望。
往依焉。
一见知其在大沩众称古佛者。
深器之。
师以力参。
所得举以似
未之许。
一夕侍立次。
举世尊拈花因缘令下语。
益不契。
繇是尽弃其所闻。
久之随经行次。
以拄杖加肩。
长嘘云。
会么。
师拟对。
即打之。
有顷拈一枝草示云。
是什么。
师拟对。
又喝之。
师豁然悟。
即作拈花势云。
此去更不疑老汉舌头也。
挽住
更道更道。
云。
南山起云。
北山下雨。
鼻孔解语无讨处。
即礼拜。
可之。
他日谓曰。
庐山胜绝。
汝缘熟在彼。
遂辞焉。
建中靖国元年
出世江夏灌溪
庐山圆通。
道济禅师创革圆通。
临终嘱曰。
吾塔以青石为之。
他日塔红。
即吾再来。
及师至之夕。
塔为之红。
遐迩惊叹。
知师盖道济后身也。
由是宗风鼎盛。
衲子云奔辐凑。
师孤节苦行。
终其身。
僧问。
何是佛法向上事。
曰。
劈箭溪头水倒流。
进云。
藏头露影时何。
师便打。
进云。
谢师答话。
云。
瞎问十二时中何履践。
云。
风不来。
树不动。
僧于言下有省。
政和初
蔡太师京
奏赐椹服圆机师名。
范左丞致虚初自内翰
出师豫章
过圆通。
语次叹曰。
行老矣。
堕在金紫囊中去。
此事稍远。
师亟呼内翰
翰应诺。
曰。
也不远。
翰云。
好更望指示。
曰。
此去豫章有四程。
翰伫思。
曰。
见即便见。
拟议即差。
翰颔之而喜。
枢密吴公居厚拥节归钟陵
曰。
顷赴省。
试过圆通。
赵州关因问讷老。
透关底事何。
讷云。
且去做官今五十馀年。
曰。
曾明得透关底事么。
密云。
八次经过常存念。
然未脱洒在。
师举扇云。
请使扇。
密挥扇。
曰。
有甚不脱洒处。
密大喜云。
更请末后句。
师摇扇两下。
密云。
亲切亲切。
曰。
吃嘹舌头。
谏议彭公汝霖手写观音经施师。
师拈起云。
遮个是观音经。
那个是谏议经。
彭云
此是某亲写。
写底是字那个是经。
彭笑云。
却了不得也。
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彭云
人人有分。
曰。
莫谤经好。
彭云
何即是。
师举经示之。
彭抚掌大笑
嗄好。
曰。
又道了不得。
相国公南迁。
曰。
一生做官。
今日被谪。
觉见从前但一梦耳。
曰。
相公觉耶。
公曰。
此皆本有。
但未甚明了。
师召相公
公举首。
了也。
公曰。
犹被事碍。
离京几程到此。
公曰。
四十二日。
甚处被碍来。
公笑曰。
极得力。
直下受用去(公
何受用。
曰。
朝朝相似)。
合掌钦喜。
曰。
但空诸有。
勿实所无。
幸遭遇。
不敢忘。
左司都贶问曰。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何凑泊。
全身入火聚。
都云。
毕竟何。
蓦直去。
都沉吟。
曰。
可更吃茶。
都云。
不消得。
曰。
何不恁么会。
都忽有省。
笑曰。
太近邪。
十万八千。
都即有偈曰。
可可思议。
是大火聚。
便恁么去。
不离当处。
曰。
犹有遮个在。
都云。
便请直指。
便恁么去。
铛是铁铸。
都云。
尽善尽善。
九江李端夫问曰。
识心虚凝。
忽然诸境现前时何。
石火烧身。
守豁然省曰。
打破虚空也。
什么处下手。
守鸣指一下。
不恁么却恁么。
守叩曲折而去。
师之全机得大自在。
开发尤多。
三年冬
以院事卑得法弟子守惠
请老于朝。
朝廷从之。
有旨。
守惠次补寺任。
明年冬十月九日
集众说偈曰。
泥牛昨夜大哮吼。
惊得须弥藏北斗。
南北东西没处寻。
拈得鼻孔失却口。
至道虚寂。
迥脱根尘。
光境俱亡。
灵机绝待。
真常任运。
宁属去来。
应周无方。
不存格则。
牢关敲磕。
掣电难通。
直须千眼顿开。
可以死生无间。
自兹决别可葬全身。
三百年后当兴佛事。
临行一著不落见知。
折半破三好生荐取。
随声抚膝一下。
泊然而逝。
阅世六十八。
坐五十
门人奉遗命塔其全身。
唯取平时所聚须发火之。
悉为舍利。
州上其事。
赐号妙空之塔
师居圆通十有二年。
随机接物。
力法匪躬。
然绝不许记其语句。
其徒有不忍弃之者。
相与私缀之。
师廉知诫曰。
尔必欲隳吾素志。
后三十年乃可拈出。
及通惠禅师其约而出之。
左司陈公瓘览小参语云。
若有一疑。
子许
是汝善知识。
即尊重囋叹。
衍以为之序。
既而枢密张公德远
侍郎冯公济川
皆韪其言。
赞日。
圆通来应塔红可也。
殁谓三百年后当兴佛事。
或身后好事者为之辞。
何则旻固尝悟彻者也。
彻则万化同功。
群机普赴。
奚适而非旻邪。
先佛
吾无生不生。
无在不在。
是则圣贤抚会。
尘尘尔念念尔。
奚三百年之局乎。
果去矣。
必三百年而复来。
则营营形数之间。
无乃小乘乎。
且无边刹海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不移当念之旨。
安在哉。
李君商老状其事而暴美之。
不究宗门抚会之妙。
当并按也。
吴敏宋 1089 — 1132
全宋诗
吴敏(一○八九~一一三二)字元中,一作元忠真州(今江苏仪徵)人。
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太学私试首选,擢浙东学事司干官
蔡京荐,除馆职
钦宗立,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以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不合,罢为醴泉观使,两贬涪州安置。
高宗建炎初,移柳州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荆湖东西、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
二年,卒于官(同上书卷六○),年四十四。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黄同北宋
全宋诗
黄同字学古江夏(今湖北武昌)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
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永州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七)。
成无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武康人字士悫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为江山令,以李纲荐,授删定官
高宗绍兴初,金人围急,吕颐浩荐守永州,兼鄂岳安抚使,修筑城垒,教阅士伍。
后晨起巡城,霜滑坠足而卒。
全宋文·卷三二○○
成无玷字士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崇宁五年进士
宣和初馀杭丞,迁江山令。
李纲荐,授删定官
建炎中,知鄂州
绍兴初永州,兼鄂岳安抚使,卒于官。
见《嘉泰吴兴》卷一七,《宋诗纪事》卷三六。
曹成南宋
简介
绍兴元年(1131)郢州知州,(八月)虽受官爵,称兵如故,自鄂岳引兵数万掠湖西。
岳飞宋 1103 — 1142
全宋文·卷四三三五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出身农家,少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宣和中应募从军,累迁至统制
建炎四年,率部袭击金军,收复建康有功,升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绍兴初,参与讨破李成、范汝为等,擢都统制,屯驻九江
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时称「岳家军」。
江西荆南鄂岳制置使
四年,收复襄阳,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驻鄂州
平杨么,除宣抚副使,进驻襄阳,除宣抚使招讨使
派兵深入伪齐境,收复洛阳西南州县。
十年,大举北伐,克复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大败兀术于郾城,进兵朱仙镇,欲渡黄河。
高宗秦桧主和,一日以十二金牌促退兵。
次年枢密副使,夺其兵权。
寻使万俟卨等诬,逮父子入狱。
此年末,以「莫须有」之罪名被杀害,年三十九。
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事迹详见《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宋史》卷三六五有传。
王十朋南宋 1112 — 1171
王十朋(1112~1171) 宋代诗文家、学者。
字龟龄号梅溪
浙江温州乐清人
家境清寒,初在家梅溪聚徒讲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历官绍兴府佥判侍讲侍御史,后出知夔州湖州
1171年被授予太子詹事,因病力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
有《梅溪》及《杜陵诗史》《东坡诗集注》等。
赴任夔州和转任湖州途中曾两度游武昌江夏,观南楼,登黄鹤楼,作五绝《黄鹤楼》、五古《一览亭》、七绝《登压云亭》、七律《南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