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当代
王蘧常清末至现当代 1890 — 1989
词学图录
王蘧常(1890-1989) 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
嘉兴人,生于天津
1919年沈曾植为师,习书法与文史等,曾在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无锡中国文学院任副院长
1951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调哲学系为教授
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注》(与钱萼孙合作)、《江南二仲集》。
遗著《秦史稿》。
又有《钱衎石年谱》等多种经战乱散佚。
有《明两庐诗》、《续许氏嘉兴府志经籍志》、《商史坟典志》、《商史·汤本记》、《礼经大义》、《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抗兵集》、《国耻诗话》、《梁启超诗文选注》、《顾亭林诗集汇注》、《顾亭林诗谱》、《顾亭林著述考》、《荀子新传》、《书法答问》、《明两庐题跋劫余录》等。
金问泗清末至现当代 1892 — 1968
人物简介
金问泗1892-1968.4.21小名连号纯孺浙江嘉兴人金兆蕃三子。
1910年毕业于复旦公学。
1915年天津北洋大学法学士学位。
1916年夏,应北京政府外交官领事官考试,获隽后以政务科学习员入外交部,长期从事外交工作,退休后初居纽约,后移居华盛顿。
1968年4月21日在华盛顿病逝。
终年76岁。
吴玉如现当代 1898 — 1982
词学图录
吴玉如(1898-1982)字家琭晚年自署迂叟
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故早年号茂林居士
生于南京
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
后入北京大学预科,又转入朝阳大学,因丁先祖忧而辍学。
后在北京以教书、鬻字、注释古籍、编撰《辞源》、《辞海》条目为生。
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善行草书。
博通古文、诗词、文字。
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魏书千字文》、《迂叟诗稿》、《吴玉如诗文辑存》、《吴玉如行书千字文》等。
人物简介
吴玉如(1898-1982)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师
字家琭,后以字行。
1898年生于南京
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故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
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
抗战胜利后,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达仁学院、工商学院等校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
“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终在北京以教书、鬻字、注释古籍、编撰《辞源》、《辞海》条目为生。
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
董其武现当代 1899年11.27月 — 1989年3.3月
百度百科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山西河津人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军排长、连长营长、旅部副官长,国民革命军侦察队队长、先遣总队支队长,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第73师436团团长、第35军218旅旅长、第65军101师师长,陆军暂编第4军、骑兵第4军、陆军第35军和暂编第3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
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绥远和平解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第69军军长等职。
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组织部队完成朝鲜境内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9年3月3日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王蛰堪当代
人物简介
王蛰堪名景泉字季洲号蛰堪1949年生,河北霸州天津人
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诗古文辞,词宗南宋
半梦庐词·序
《序》  作者:熊盛元 吾友王君蛰堪,受业于津沽寇翁梦碧之门。
服膺常州词派之说,深得梦窗碧山之神。
其词要眇低徊,中含幽约怨悱之情。
盖其倚声之际,必尽搜王及清季四家同调之词,涵泳其中,揣其体气,味其声情,从不骋才使气,率尔操觚。
故一词之成,动辄经旬,“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张皋文《词选叙》)。
蛰堪之词,颇得老辈激赏,廿年前即名满天下,吟坛作手,谈倚声,无人不知津沽半梦,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矣。
比年以来,老辈纷殂,能赏其辞藻之凄艳者,固不乏人,而能探其词心之幽窈者,恐已寥寥。
尝有人告我曰:“蛰词美则美矣,无奈不明其旨何!
”更有人以为,蛰词一味拟古,了无时代气息。
殊不知“夫词者,君子为己之学”(况周颐蕙风词话》),重在一己之性情襟抱,而“性情与襟抱,非外铄我,我固有之”,所谓“委心任远,不失其为我。
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出处同前)是也。
蛰堪本性情中人,率直纯真,洒脱豪爽,乐则大笑,悲则恸哭,年虽花甲,心尚孩童。
然其并未忘世,每将万不得已之情,倾注毫端,辞藻密丽,兴慨无端,身世之悲,家国之恨,若隐若现,似有还无,此即常州词派所谓“寄托”也。
蛰堪虽主“寄托”,而又不过于粘滞,一如周止庵所言:“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
驱心若游丝之罥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
以无厚入有间。
既习已,意感偶生,假类毕达,阅载千百,謦欬弗违,斯入矣。
赋情独深,逐境必寤,酝酿日久,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缋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
赤子随母笑啼,乡人缘剧喜怒,抑可谓能出矣”(《宋四家词选叙论》),故其词独具鲜明之个性,而字里行间,亦折射时代色彩,倘能由此寻绎其词旨,则虽不中亦不远矣。
试举其《清平乐》词为例:“莫嗟春去,春似无情树。
总有柔条千万缕,肯系春光留住。
春归不耐鹃啼,伤心独向东篱。
不是新怜霜菊,是他诗酒相宜。
”词中四用“春”字,似为传统惜春题材,应“无寄托”;而观“鹃啼”二字,则非仅写实,更有灵均“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及唐人“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之家国之悲,其“有寄托”,已不言而喻矣。
至于从柳下忽到篱东,由春柳转写秋菊,本觉翁打破时空、腾挪跳脱惯技,然其用意则不惟自比渊明之归隐,亦含梦窗“东风临夜冷于秋”之深慨。
妙在“诗酒相宜”四字,看似恬然,实则凄凉透骨。
半梦庐词》中,此类佳制俯拾皆是,无须我呶呶不休也。
吾与蛰堪鱼雁订交,已廿一载矣。
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余访半梦津门,见壁上悬其手书况蕙风《浣溪沙 听歌有感》词:“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当时但觉辞句警人,蕴不尽之意于言外。
至于言外何意,则未曾深入体悟。
而今蛰堪与我,均临老境,诵“花若再开”之句,不觉万感萦心,怆然涕下。
蛰堪手书此词之时,必已解悟,其先我而,几二十年,姑且不论;而其词曾受夔笙影响,则可断言。
蛰堪师从梦碧词丈,而寇老虽标举梦窗、碧山,却每于词中济稼轩之气;蛰堪以“半梦名斋,似谓仅得觉翁一半,实亦隐含别开蹊径之意。
今蛰门弟子,遍及海内,整体词风虽相近似,而亦各具自家面目,殆可谓“薪已再传非旧火”乎?
质诸蛰兄,不知以为何如?
二00九年八月三日岁次己丑洪州熊盛元挥汗草于炎暑中
田翠竹现当代 1913 — 1994
人物简介
1913-1994号寿翁湖南湘潭人
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学会、湖南楹联学会、湘潭市楹联学会顾问,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民革湘潭市委员会顾问,湘潭市政协委员、常委,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少年时从师王伯良、许笃斋学诗,弱冠即为报人,曾任《湖南衡报》等报社编辑。
抗战期间,先后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科员,桂林军官学校(黄埔后期)中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上校秘书等职。
1949年,投身革命,加入湘潭地下民革组织,是湘潭民革创始人之一。
以诗、词、联著名,与诗坛名宿宗子威、叶恭绰杨云史赵朴初钱钟书李可染程千帆等就诗词创作均有过书信往还,与知名学者马璧拾风、肖艾、彭靖周士一、赵甄陶等结下深交。
1944年,客黔阳彭靖唱和,刻有《龙标酬唱集》传世,辑有《东游纪事诗》1卷,收入诗词100余首。
1983年,出版《翠竹诗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晚晴楼名胜古迹楹联集锦》(天津人民出版社)。
其诗作曾收入《太平洋鼓吹集》、《五四以来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书。
美国白宫档案馆藏有其诗作,亦为美国纽约诗社名誉社长。
朱英诞现当代 1913年4月10日 — 1983年12月27日
简介
朱英诞(1913.4.10~1983.12.27)本名仁健字岂梦,笔名有朱石笺、庄损衣、杞人、琯朗、净子等,生于天津
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亲朱绍谷擅长诗词,少时享有“神童”之誉。
黄绮现当代 1914年5月28日 — 2005年12月23日
人物简介
1914.5.28-2005.12.23原名匡一,号“九一”,斋名笔帘留香处、五金屋、二象室、夜吟馆。
江西修水人,生于安徽安庆
黄庭坚三十二世孙。
五岁学颜、柳字贴,诵诗词。
后学“二王”书。
早年师从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王力等学界名宿,我国著名成就的者、教育家、书法家
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在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书画篆刻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独特建树,被学术界称为“文化现象”。
尤其在书法创作方面,独创“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铁戟磨沙体”开创出“雄、奇、、丽”之“中国北派书风”,“三间书”兼容并蓄,凛然独步,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1942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院,攻读古文字专业。
1944年9月昆明简师任教,1946年9月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1950年8月张家口工程学校任教,1951年3月天津津沽附中任教,1951年8月天津津沽大学副教授1979年12月河北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198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
1988年任政河北省第六届常委。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2002年当选为河北文学艺术家合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河北省社科院顾问、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研究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委会、河北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理事等。
2005年12月23日17时,因重症肺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医治无效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1岁。
朱庸斋现当代 1920 — 1983
分春馆词·录入后记
曩者余尝读清季名家词,自水云而下,独爱大鹤,以半塘风云气太盛而彊翁才情稍逊,蕙风则自恃名士而傲人之故也,况文道希之词多拉杂者。
五家而外,尚能有冯梦华词蕴藉高华,人多不能及。
至于年辈稍晚者,则海绡翁不独为岭南一代翘楚,更可称冠也。
而自逊清以降,词人辈出,其稍长者如华阳乔曾劬大壮翁,所著波外乐章由南追北所造已极,然竟未能合于吾心;别如西蜀周岸登睽叔者,所著雅词十二卷富丽精妍独能动人,然其词作既丰则雷同之病亦不能免。
后自五四风云以迄于今,词人之众更不可胜数,天风阁夏氏虽尊一代词宗,然究其性本非词人,且专精考据更甚于词;万载龙沐勋以年三十而能得彊村翁临终授砚,续翁未竟之业,继往开来功在千古,为词承彊翁而融东坡,然未臻大成而殒,诚大憾也;梦桐主人早岁即与前辈词人结社吟咏,所作惊艳四方,后用力于搜辑汇纂,于词则仅偶为小令,亦未能成大业于斯;梦苕钱萼孙早年盛负诗名,中年后以诗人之笔出其馀绪为词,堪称词中之佳者也,然终非此中正法眼藏。
此四子者,皆世所盛推之才也,然其为词亦不能尽使余倾心,则环搜遍顾,尚有何人哉。
昔者余即以此百般自问,而未能答。
再之后,以机缘巧合而得结交于津门词家王蛰堪及其门人张引之,乃沽上名家寇泰蓬之续也。
二窗词客寇梦碧翁,余所素来钦佩者也,于词取径吴王,为近世学梦窗而能有超拔者,上述四人之外,可称巨擘,然余以玉田本性而终不能尽得会心于梦碧词之粹然风华,自觉赧甚。
而蛰老引之兄竟不以我后学为诳,以新会朱庸斋前辈分春馆词相贻。
初,余曾先得读朱师之分春馆词话而心有戚戚,高卓处以为自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后百年来所罕有,且以无觅其分春馆词为至憾事。
今蒙赠此编,欣喜何极,因得观人所谓陈述叔后岭南第一词人之作,三复之馀,倾倒不已,慨叹不能自禁,因语师友曰:于鹿潭叔问之后吾今又得一人也。
夫词者,主气主格主情,历代名家各有擅场,主气者郁勃;主格者清俊;主情者缠绵,而余则甚爱昔人言主格主情之相兼者,其庸斋前辈词之谓也,此道远者上溯淮海,得力在玉田草窗间,而复能参以清季大家之深致,所谓情韵具佳者是也。
昔者余曾举“浩茫”二字以为词之止境,朱师词之所造,庶几无愧于此。
且夫庸斋前辈弱冠即以词名,后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而一段情伤则萦困终生,凡此种种竟皆与余相类,岂天力之异而使吾得此卷哉。
复更念庸斋前辈梦碧翁皆乃不求名著之真名家,生前未有专著,倘非弟子门人为之搜求刊布则必至湮没不传矣。
余遂不敢有违天意且有负长者所托,因为之粗校录入,以期能广其传而使世之合缘者有得于斯也。
丙戌年十二月廿二仪斋主人谨识于沪滨玲珑八景地 并书词一首志感于后 甘州 书《分春馆词》后,用碱斋师韵 倦劳身。
去国更踌躇,行歌拜金鳞。
望东瀛却寄,衍波弱叶,故梦斜曛
酒醒西园过燕,桑海几番频。
花外天涯路,销向晨昏。
后约十年漫托,剩秋心数点,著意分春
洗沈烟一碧,万念本如尘。
未堪忘、情根若许,指汪洋恨水不须焚。
今生事、付他生里,并剪彤云。
余英时当代 1930年1月22日 — 2021年8月1日
人物简介
余英时1930年1月22日—),安徽潜山人,生于天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引领中华民国思想史研究数十年,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台湾,公认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之一,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首届唐奖「汉学奖」得主。
刘锋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刘锋,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
刘云芳当代
问云馆词
字芷轩号问云馆主湖北宜昌人,师从天津王蛰堪先生,词宗南宋
谷海鹰当代
捞月集
谷海鹰一九六八年生于天津,业医信佛,归心净土。
素耽诗词,二零零二年师从沽上半梦王蛰堪先生,师赐斋号唤云楼。
近一心向佛,疏于吟咏,自改斋号为非非小筑
杂采众长,厌矫饰而尚清醇,忌叫嚣而求含蕴,虽未能至,而心向往之。
有《捞月集》(诗词集)、《碎花一掬》(随笔)等。
捞月集·跋
此书从资料收集、整理、校稿,乃至请人题签,全仗晦窗先生
较之他的热心,散淡的我反如局外人。
我因常历传奇事件,故深耽内典,懒于世事,虽爱诗词,亦不过随缘而已。
自知尘缘已淡(一九九八年一道行高深之比丘尼曾提及我的过去生,点化我,并预言我的未来,经十馀年验證,其言真实不虚),文字之缘亦将尽矣,权将此书作为今生对诗词的纪念,水月空花,付之一笑。
感谢吟坛诸师友,特别是晦窗先生,并谢利环老人为此书题签!
阿弥陀佛!
己丑腊尾谷海鹰津门
邵林当代 1970年11月 —
人物简介
邵林字梓乔,斋号和轩。
1970年11月生于山东高密,居北京
天津王蛰堪先生习诗古文辞,为词守梦碧老人 “情真、意新、辞美、律严” 之标准。
程滨当代 1978 —
人物简介
程滨一九七八年——),字子浔号矫庵别署反客生
祖籍山东郯城,生于天津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
任教于南开中学
私淑叶嘉莹先生,得传戴君仁先生吟诵调。
又从尹连城先生习书。
嗜皮黄、昆曲,尝与同好起南薰社,时粉墨登场。
诗宗唐人,词宗五代北宋。
间参清人,然以为晚近诗词不必学而犹不免相近,故不以其为指归也。
二零零八年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
著有《矫庵集》《矫庵语业》《迦陵词稿注》《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等。
矫庵诗词·添雪斋序
帝舜赓歌三百楚谣以降,诗传世五千载矣。
诗者,本志之所在,心之所在,摇荡性情,意远心纯也。
故曰:“思无邪”。
然千年后,尘世烦嚣,人心不古,世人失其观世之眼,观情之心,其风丧雅亡颂嚣,律疏辞驳义睽。
今人为诗者,能持古人赤子之心,辞情兼备,骨气清绝,卓尔不群者,仅数子也。
其一即津门程滨子浔
子浔于网路近十年。
初识其名不识其人,自甲申初会,惺惺相惜。
其人风致孤迈,又放逸谐趣,自成胸臆。
有诗词数百篇,诗风纯良。
无前朝饾饤,无近代俗韵,独起众类,以新词入诗而不觉其异。
或清峻切情,或设景秀丽,或悲凉顽艳,一扫当今诗坛腻涩吹嚣之病。
且心在诗中,诗人合一,故能动人心魄也。
其诗:“摩云焚却浑身骨。
浴血赢来一卷诗。
”正为自身之写照。
此情此心于集外亦不可泯,当传世,亦必传世。
己丑春添雪斋序于南粤。
谈立人现当代 1913 —
人物简介
谈立人,1913-,原名谈正宗,曾改名谈裕宗谈锋
直隶宁河县(今属天津)宁河镇人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报考民族革命大学,并在山西参加抗战,曾任记者、编辑。
后到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曾任延安县政府三科科长、1946年调往佳木斯市,先后任市政府秘书主任,第四区区委书记,中共佳木斯市委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佳木斯市副书记1950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综合组组长。
1954年后任辽宁省委工业部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辽宁省经委、科委主任,辽宁省副省长1983年退居二线后,任辽宁省政府顾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全国经济信息网络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顾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