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当代
词学图录
王蘧常(1890-1989) 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1919年拜沈曾植为师,习书法与文史等,曾在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在无锡中国文学院任副院长。1951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调哲学系为教授。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注》(与钱萼孙合作)、《江南二仲集》。遗著《秦史稿》。又有《钱衎石年谱》等多种经战乱散佚。有《明两庐诗》、《续许氏嘉兴府志经籍志》、《商史坟典志》、《商史·汤本记》、《礼经大义》、《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抗兵集》、《国耻诗话》、《梁启超诗文选注》、《顾亭林诗集汇注》、《顾亭林诗谱》、《顾亭林著述考》、《荀子新传》、《书法答问》、《明两庐题跋劫余录》等。
明两庐诗·序
予庚申、癸亥间所得诗近千首,多随手散落,不自惜。后在锡山交吴兴钱仲联。仲联,吾党俊也,最少,能诗,閟不示人,于人少许可,即古人亦侃侃肆讥弹无恕辞,当者少完肤。予惮焉,辟为诗中之商君、韩非子,不敢有所示。一日酒后高睨大谈,忽及诗,大相契,穷三日夜未已。自后有作辄相示,示必存稿,每自矜许,杂以诙嘲。予尝戏誇为王迹所寄,而仲联则如无道秦,以其论诗鞠覈少恩,且深闭固拒而自尊也。仲联罔肯下,必胜乃已。仲联居城北,予在城南,一日不见,如饥渴之不能忍,见则刺刺不可休,临去犹徘徊焉。予居羊腰道上,常送之,必尽道,道尽而言犹未已。未几,仲联来海上,予亦继至,喜言考据,于诗几绝笔,仲联亦懒散不多作,皆为事缠。低首十丈红尘中,意气都非畴昔矣。然握手必言诗,各言欲劖古人未辟之境,志亢而言大,闻者皆惊怪挢舌,而予与仲联益自憙。仲联生平无所嗜,惟嗜读古今人诗集,三年来所得都三数大箧,尽读之,平骘其高下,为诗话十馀万言,其他尚日出而未有穷也。一日忽语予曰:志终不足副,碌碌于古人藩篱中,何为哉?予亦绝笔矣!予闻而拊掌,既曰:虽然,前时辛苦而仅得之者亦不可以不记也。乃相与收拾丛残,予得诗凡百三十三首,而仲联则倍之,合订之曰《江南二仲诗》。二仲者,二人皆字仲也。诗未必足存,特以见吾两人旧时狂态为不可近也。庚午嘉兴王蘧常记。
百度百科
郭影秋(1909年—1985年10月29日) ,又作郭映秋,原名玉昆,又名萃章,江苏铜山人。中国教育家,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28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科,1932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1934年任江苏省沛县中学教务主任,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教务主任的身份掩护下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投笔从戎,在微山湖一带发动组织抗日,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后分别担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人物简介
1911.8.20-2001.8.27,江苏川沙县(今上海川沙新镇)人。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原清华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胡邦彦1915-2004,字文伯,一字彦和,号蹇翁。镇江人。曾在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实验小学、省立镇江中学学习,师从任二北(任中敏),后在无锡国学专修学院 肄业,师从唐文治。1950年代任高中语文教员,1960年参加《辞海》重编,1963年调任上海教育出版社文科编辑。
词学图录
饶宗颐(1917-?) 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学、研究。有《选堂诗词集》。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饶宗颐为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至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3年)、广东文理学院(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学院(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学院(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及1993年)、北京广播学院(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及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及澳门、美国周游讲学,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学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学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国学大师”的荣誉。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夏商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除了学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在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延目词稿·序
岁壬申予负笈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课程有诗词写作,一为作文不计分,但观思路与笔致而已。同窗课余习作者多时风,以能诗词为荣。况学校即在■宫之东庑。予谓之得大气候者也。尔后楚芗先生就读南雍,予则饥驱四方,相违千里,莫接音尘。顷■以复旦校友会上海诗词会之缘,得陪谈燕,频涌倍亲。昨承寄示延目词稿一卷,展读其首篇浣溪沙,追念师恩,和泪而作,因思师友之分,或为父兄,或同襟抱,观此词可知其得益于师之既深且厚,尤在自得之也。萧斋有词集多种,平居讽咏及同好讨论,谓不宜偏嗜,谓之婉约自佳,谓之豪放亦可,首要在一腼字,尤要在一韵字。每见作者命意甚新而造语枯涩,俗谓之乾巴巴者,盖由少读书,故其步趋窘迫也。又或语若雅饬而格调单纯,百篇如出一辙,则偏嗜之故也。谓宜如云际飞龙,一鳞半爪,莫窥首尾而可得端倪。若于甘苦之中,酸咸之外,反复寻绎,其味弥深者循览终卷,如对和光,为之一快。更思今日文坛寂寞,诗词之作者无多,以视当年之大气候,不胜盛衰之感。先生身在上庠,如能登高一呼,俾后生闻风而起,诵卿云之章,赓歌复旦,继先贤之绪,益见光华。振雅诵于千秋,树东南之一帜。予以草莱垂暮,得逢其盛,先生其其有意乎。二千三年秋分。丹徒胡邦彦。时年八十有九。
简介
字哲盦,福建省泉州市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著作已刊行有《五大诗人评述》、《中国古典诗歌丛话》、《哲盦文存》、《哲盦诗合集》、《唐宋八大家文说》、《清诗精华》、《哲学文化晚思录》。又刊有《哲盦书法选集》共五集。1948年至1950年间执教于国立海疆学校,讲授《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概论》等课程。在他还是位年轻的讲师时,就开出了全程的并非分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史。1954年,他被调至福建师院中文系任教直至退休。1977年至1984年间,祥老接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授权点和重点学科正是在这个时期被确定下来的。而祥老从事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重点承担唐宋文学教学,个人的学术研究也处于重要发展时期。2002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哲盦文存》(祥老字哲盦)。“该书所显示出来的论说风格可概括为厚实、公允、通脱、精警八字,深层原因就在于作者学问的功底。”
百度百科
史乃于1927年12月生,是江苏启东人。1944年2月入伍,1945年5月入党。入伍后曾任文化教员、政指、政教、团政治处股长、副主任、主任,师、军政治部科、处长,70师副政委、24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江苏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副军职离休干部、原陆军24军政治部主任史乃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简介
朱士嵩(1932.10-2001.8),号市忪道人,又号一用亭主,江苏无锡人。平生所嗜者,画以及烟卷而已。
词学图录
钱仲联(1908-2003) 初名萼孙,以字行,号梦苕。常熟人,祖籍吴兴。苏州大学教授。主编有《清诗纪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诗钞》、《广清碑传集》、《历代别集序跋综录》等。有《鲍参军集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后村词笺注》、《吴梅村诗补笺》、《人境庐诗草笺注》、《沈曾植集校注》、《梦苕庵诗词》、《梦苕庵诗话》、《梦苕庵文存》、《梦苕庵论集》等。
简介
陈名珂(1892-1972),字季鸣,号茗柯,又号文无,亦称当归子,江阴人。工诗词,作大小篆尤擅场。丁丑战事,陶社既毁,甲申与谢鼎镕等复社于海上,所致力独多。并同辑《陶社丛编甲、乙集》及《独学庵集》。著有《文无馆诗抄》行世。
人物简介
陈以鸿,字景龙,1923年生,江苏江阴人。上海交通大学编审,翻译家,诗人,吟诵家。吴语地区吟诵代表人物,“唐调”传人。
江上诗钞
字孝茜、长倩,号轶鸥。江阴著名词人夏孙桐长子。清光绪丁酉年生。民国早年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先后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法院院长等职。享年八十岁。有《沤隐吟草》一册。
江上诗钞
出生于江阴县占文桥一家书香门第。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职于江阴县立师范,后任江阴辅延小学校长。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去世后,家人遵其遗愿,将所住园宅捐献给澄江退休教师协会。现所录诗,大多是其于抗战期间颠沛流离时所作。生于光绪廿八年,一九八七年卒。
居庸诗钞
徐平,1970年生,江苏江阴人。2006年开始学习近体诗写作,2010年入居庸诗社。诗法崇尚盛唐,以温柔敦厚为旨归。
江上诗钞
笔名子甫,别号刘云。曾任江阴市职工书协会长、硬笔书法协会会长,组设暨湖诗社,出版《暨湖诗刊》。著有《流云集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