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西省” 相关资源
诗库49063
人物库14404
活动10776
人物库 当代
魏元旷清末至现当代 1856 — 1935
人物简介
魏元旷1856-1935原名焕章号潜园又号斯逸逸叟南昌县人
光绪二十一年己未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民政部署高等审判厅推事
辛亥后归故里,应胡思敬约,校勘豫章丛书》。
潜心著述,曾任《南昌县志》总纂,此书与胡思敬《盐乘》并称近代江西两部名志。
编纂西山志》6卷。
有《潜园全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隆恪清末至现当代 1888 — 1956
人物简介
陈隆恪 1888-1956字彦和,又作彦和江西义宁人
陈三立次子,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
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汉口电讯局主任、九江税务局主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解放后历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
有《同然阁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邵祖平现当代 1898 — 1969
词学图录
邵祖平1898-1969字潭秋别号钟陵老隐培风老人,室名无尽藏斋、培风楼。
南昌人
章太炎高足。
执教东南、之江、浙江四川金陵女子、华西、西北、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
建国后,历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青海民族学院教授
有《文字学概论》、《国学导读》、《词心笺评》、《乐府诗选》、《七绝诗论七绝诗话合编》、《培风楼诗存》、《峨眉游草》、《关中游草》。
人物简介
邵祖平 1898-1969.2.5。
字潭秋别号钟陵老隐培风老人,室名无尽藏斋、培风楼,江西南昌人
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为章太炎高足。
1922年后历任《学衡》杂志编辑,东南、之江、浙江大学教授,章氏国学会讲席,铁道部次长曾养甫秘书,朝阳法学院、四川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西大学、西北大学、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教授
有重辑本《培风楼诗》行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克木现当代 1912 — 2000
人物简介
金克木 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安徽寿县人,生于江西
文学家,翻译家,学者。
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
随后娶历史学家于廑之妹为妻。
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
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
有《挂剑空垄:新旧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未淳现当代 1920 — 2004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未淳1920--2004年),北京海淀人又名味莼渭春,斋号草庵海棠花馆晚号槐庵
194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曾任小学校长,中学、业大中文教师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先生少以诗词闻名,诗登老杜之堂而出入江西诸家,风格沉郁。
词则句丽情浓,有花间之风,生前与郭风惠张伯驹等诗人多有唱和。
解放后诗名为书名所掩,其书以二王为宗兼善诸体,生前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槐庵诗词集
《前言》  作者:吴金水

吴未淳先生北京的诗人书法家又名味莼渭春,斋号草庵,后因院内有一树海棠又名海棠花馆,晚年移居后又号槐庵

1920年阴历花朝节的前一天生于北京海淀194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曾任小学校长,中学、业大中文教师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2004年春去世。

先生早年以诗词闻名,好读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杜甫白居易韦应物苏轼黄庭坚陆游诗,尤喜杜甫

词则喜作小令,句丽情浓,有北宋五代之风。
生前与郭风惠诵先张伯驹等人多有唱和。
解放前发表较多,建国后不以诗词示人,也不加入任何诗词组织,只为生计教书鬻字,所以时人只知其为书法家而不知其为诗人。
先生书法以二王为宗兼善诸体,生前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先生早慧,少年时已经显出很高的艺术天分;不到十岁已经为人题匾,十几岁时诗词已经很成熟,有少年才子之誉,比如他十四五岁时的作品:

晨步

晨起步芳蹊,青鞋湿凉露。


回头望曙曦,犹在葱茏树。

春兴二首

东风来万里,大地韶光溥


桃靥对客笑,柳腰为客舞。

万物化欣欣,向荣各得主。

叹息古英雄,寂寞归黄土。

对此好春光,诗兴增几许。


我年才十五,壮怀迈前古。

徘徊小园里,淑气扑眉宇。

意得忽狂吟,天机自吞吐。

先生青年时期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先生气血方刚,颇有许国之心,此间作品多郁勃之气,慷慨苍凉,激楚感人,如:

夕望

云净千山出,湖清一镜开。


疏钟林外寺,残日水边台。

烽火连天急,城笳动地哀。

辛勤数行雁,曾否系书来。

二十生日作

慷慨英豪气,流离家国情。


雄谈苏季子,痛哭贾先生

有志怀投笔,无缘得请缨。

百年真易逝,廿载竟何成。

然而先生此时家道中落,生计艰,更逢新婚妻子早逝等诸多磨难,先生是个笃于情意的人,对亡妻的怀念、对家庭的负疚徘徊于心,所以这时也有很多缠绵悱恻之作:

中秋悼亡后作

故乡今夜月,又向此时圆。


永夕同谁赏,清晖只自怜。

泪凝玉阶露,愁接锦林烟。

想见郊原冢,芳魂应未眠。

似我

似我真无计,齑盐每苦饥。


送穷韩子赋,乞食靖公诗。

骨肉风霜里,家园寤寐时。

徒然悲命遇,惭愧老亲期。

先生对亡妻的怀念持续终生,追忆之作很多,直到晚年不断:

无题

雪肤冰骨玉为名,几度回思梦屡惊。


琼岛楼台春夜永,画桥杨柳暮秋清。

桃红枉自悲人面,酒绿凭谁赋我情。

青鸟若知云外信,应劳早晚到蓬瀛。

浣溪沙 岁杪

节序惊传到岁阑,腊梅才绽凝丹。

绪风时复逗馀寒。

苦忆红裙歌白雪,枉将青镜悼朱颜。

今生何处觅前欢。

金门 梦亡妻

人乍醒。

独抚香衾尘冷。
睡里相逢重记省。
双双犹倩影。

五十年来俄顷。

卿去我留谁令。
自是夜台居最永。
此生原暂梦。

五十年岁月不能磨灭,该是什么样的深情呢。

先生中年后历经建国以来诸多政治运动,以及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动乱岁月,作为一个有著独立人格的诗人,对这一切都有著深切的感受和自己的看法,比如

野望

去郭吟怀减,登台野性孤。


寒生残潦水,饥噪短墙乌。

览旷无供眼,忧民有切肤。

四方悲食堇,一饱愧为儒。

纪事

月月才逾半,家家叹绝粮。


愁充三勒腹,饥噪九回肠

虫语喧寒突,蛛丝绾敝囊。

却看官府里,日夜绮筵张。

道中

日落风云净,川原淡夕曛。


积沙迷路合,远水向田分。

野客寻新径,饥乌啄古坟。

谁家悲冻馁,恻恻不堪闻。

诗中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现实描写极为真实,作为底层一员,先生没有局限于感叹自己个人的痛苦,而是“忧民有切肤”,表达出“一饱愧为儒”的情怀。

另有送女儿下乡插队的《送汝》十首,深得老杜《三别》之髓,令人不忍猝读,因限于篇幅这里不引用,读者自可去看正文。

因周兄初识某君君即下放

君即投山曲,余还伫路崎。


相逢一夕畅,再会几年期。

异地风沙苦,严天雨露私。

终须易胎骨,好去莫迟疑。

寒雀

寒雀来何处,危枝乞暂留。


已无巢室恋,复有梁愁。

露湿栖难稳,风高咽欲休。

还须避矰缴,竖子正相谋。

南乡子

破被蒙头。

拚将一醉解千愁。

休苦眼前无所见。

抬头看,天地茫茫昏一片。

无题

五十馀年未死身,酣眠饱食做愚民。


贱名一任呼牛马,微命何劳卜鬼神。

白发苍颜宁有待,青灯黄卷漫多亲。

妻儿莫笑吾生拙,如此行藏始胜人。

读罢仿佛见到那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人人自危的情景,而先生淡然相对的风骨也如在目前。

先生晚年赶上改革开放、全民下海经商,他对当时举国向钱看,官倒横行的现实很不满,尤其对文化界招摇撞骗者常不齿,时有所讽,当时曾经做了很多打油诗,如:

[双调]寿阳曲 书画家

画行活的称画家,俗怪字自矜书法。


地北天南乱挥洒,直闯的财多名大。

偶感

感慨长忧国,栖遑那顾身。


老惟能啖饭,壮且不如人。

喜遇煌哉世,甘为藐尔民。

群雄方逐鹿,高枕看扬尘。

但是总的来说先生老来性情恬淡,遁世之作较多,如:

夏日

午枕回幽梦,槐阴入户凉。


风来停骤雨,云破漏斜阳。

字久疏羲献,文犹契老庄。

病怀何所远,竟日委匡床。

无题

八秩衰翁寂似僧,向阳门外倚枯藤


枝头群雀聚还散,天半纸鸢低复升。

世事乘除何足论,人情冷暖亦难凭。

老来不做繁华想,身已多番历废兴。

总的来说,先生作品以近体为主,尤其五律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七律多为中晚年作品。

而词曲则多为小令,以抒情为主,如:

转应曲

河水。

河水。
一曲潺湲春泪。

韶华载向东流。
哪管人间白头。

头白。
头白。
肠断几年离索。

浣溪沙

冷月凄风夜一更,愁看只影去京城

计程应是到天明

默数归期频怅惘,回思往事更懵腾。

今宵空唱雨霖铃

浣溪沙

梦里分明醒未真,绛绡衾冷尚馀熏。

倚窗无语到黄昏。

心字已灰香一寸,眉痕又上月三分。

最无人处最思人。

我与先生的缘分是因为书法,八十年投到先生门下,学习二王行书,后来蒙同窗白君晓东赠诗,步韵为谢,从此开始写诗,但也只把诗词作为消遣,每年不多几首,并未认真。

所以虽然知道先生擅诗词,却没做更多请教,偶将所作给先生看,先生亦哂而不言。
及后与诗词圈朋友接触多了,方感到自己之浅薄,先生的可贵,但是先生此时已经去世,这是令我常痛悔的一件事。

先生去世后只出版了书法集,而诗词集一直没有出版,这也是我的心病,现在由于中国诗词研究院的出书计画,此书得以面世,在此对研究院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与先生同游的前辈已经凋零殆尽,没有合适的人作序,因此仅以本文对先生做简单介绍。
先生平生所作诗词除少数发表的以外,多数都没有稿件,后来应白晓东之求,先生凭记忆录出一千多首,按照先生做事求精的习惯,这里选录四百多首以飨读者,最后,以我过去的一首悼诗作为本文结尾:

夜读槐庵夫子大人遗诗手迹书后

手写遗诗字迹遒,淡然似水话归休。


达人早已勘生死,后学安能释去留。

今夕无眠思往事,他年有泪洒西州

春来依旧随春去,每到花朝会倚楼。

  己丑岁杪于生云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傅义现当代 1923 — 2019
人物简介
傅义1923年-2019.2.27),号仰斋
丰城人
宜春学院教授江西诗词学会顾问、江右诗社顾问。
著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仰斋存稿》和《仰斋吟稿》等。
仰斋吟稿·序

仰斋夫子近十年诗词之选集也。

诗之泰半成于网络游弋,故亦可视为网游篇。
网游无足奇,无足贵,奇且贵,在耽吟于网,高年上网。
诗家多寿,创作不衰,容或有之,而九帙期颐尚活跃于网坛,笔耕于博客,交接于小友,予敢谓当今坛坫,唯此一老也,是为第一人也。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心在焉。
古人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持本念真心,必无叹老嗟卑、虚矫浮诞之气。
夫子之平居,鹤发飘萧,罡步庄静,读其诗,爽朗之言,吐属健达,卓荦之思,手眼独具。
盖其人襟怀坦荡,躬诚恪以亲风雅,抱虚冲而趋三昧,故能尽挹西江之灵秀,终诗心而无改。
谛观夫子为诗,颖不敢至谓卓杰睥睨,开阖变化,然其诗心醇澈,真气团聚,肩时及己,达兴与观。
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夫子之独到也。
若乃琴月松风,茶盐柴米,甘平生之所守,赏晨夕而悦四时,本地之风光已备,披其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夫子面目俱在焉。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眼具焉。
常持童心,必有乐观。
世尘纷浊,人事沧桑,阅历愈深,澄视愈明,观察捕捉,自有旷达之胸襟,独特之角度。
遇境触物,彼涂饰而吾质直,彼多端而吾穷一,处激流而步超迈,涉巨变而持宽馀,则海雨天风,兴亡宠辱,不为其所移也。
耄耋以来篇章,更加俯察物理,仰观天道,遂能又进一格。
讽而能温,刺而不厉,或嬉笑以纪时事,或舂容以摹世相,由微抉著,皆能去浮躁,远雷同,以人所未言,达吾所别见也。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趣溢焉。
夫子之诗,开卷清新扑面,触处生意,而绝无头巾陈腐气。
若论掉书袋、搬典册,以夫子之学问殖养,何患不能?
乃不为也。
“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入诗”。
观集中诸制,访博登坛,荧屏应答,或《练拳》《做操》,或《敧枕》《凭栏》,寻常兴趣,悉收吟囊,要皆出以平易,尤好以语体写新事物,饶富人生之况趣。
时问工于稚,时逢巧得新,神思朴润,并兼俗雅,若山泉一泓,掬之以照夫子,则澹远温邃,弥老而弥新也。

近十数载,拜网络之便捷,吟坛风起,诗苑笋出,夫子以椿龄童心,弄潮网海,遍获吟友,其声愈昭远,而诗愈纯青

盖时代之日新,则吾之筌罤固当焕新也。
一时屏纸键笔,竟专注于此,手不颠掉,体不疲苶,夫子自谑为“网恋”,欲戒而不能。
思维之敏捷,操作之娴熟,闻者往往瞠目咋舌。
于后学诸生,夫子更尽己之婆心,评骘推敲,极提携奖掖之事,每至夜深而不辍。
此中之乐,夫子未尝道,然观其矍铄之神采,精覃之吐属,吾人已知是所至乐矣。

昔凌虚而游,御风以行,庄周谓之逍遥。

吾夫子,竟于无涯网海得之,诗以性情,天以颐年,舍夫子而谁为第一欤?
忆三十五年前忝列门墙,颖尚未知吟事,而夫子授古诗文辞,循循善诱,娓娓以道,引诸子入文学之门境焉。
师恩深厚,常愧无以为涓埃之报。
今夫子居宜春古州秀水可沐,台可风,颖亦何敢言序?
愿藉此篇幅,为吾夫子寿,为吾诗坛寿,谨书数语缀后也。

壬辰初夏受业段晓华拜撰于红谷颖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恭祖现当代 1923 — 2017
林恭祖先生遗诗选
林恭祖1923~2017字思谦福建莆田市仙游人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学士美国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
曾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纂、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副所长暨中华诗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猷所长后尘,为扢雅扬风而尽瘁。
一生心血铸成友竹居诗稿》,分载于各刊物,惜未能裒辑成书
今特选出若干,以飨同好,并慰其在天之灵!
2003年前后,诗人旅美矶时,尝过旧金山招邀文友为文字饮江西熊琛有诗赠之,质传早登仙籍,今谨录作恭老之定评,诗曰:「高步台湾玉笋班,精芒直射斗牛间。
游踪屡历欧非亚,交契皆如鲍谢颜。
早著桂冠惊艺苑,更题瑶句满金山
兰亭觞咏今犹昔,胜事流传遍宇寰。
」(陈庆煌冠甫谨识于心月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永沂当代
人物简介

何永沂广东中山小榄镇人一九四五年农历七月二日广州市出生;毕业于中山医学院。

长期在医院的病房、急诊室、门诊部一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点灯集·序(李汝伦)

医生能诗,代不乏其人。

我华古医书皆古文辞,其中间杂韵语,如《外科正宗》每方下附一诗;《针灸大成》诸證治下皆用七言韵句,《汤头歌诀》更无须论,此固与诗隔山隔水,然其音节韵法与诗通。
医者诵习,久则入壳,曰曲径通幽,曰习于此,得于彼。
中国尚有医国医人、良医良相之说,医人心系国运,医国人蒙其惠。
杜甫虽非医生,但家有药栏,中老年皆曾“卖药都市”,当通医理。
苏东坡亦然,生痔能自药自医而瘉。
晚年居常州,知病必不起,乃不为自己开方,此二公皆以医国为己志。
至近代西学东来,学医者读洋医书,写拉丁文,故浸润诗道者不多。
或谓鲁迅郭沫若皆学西医者,且终成一代文坛大匠
余曰鲁郭原本有古诗文基础,学西医乃半路出家,旋又还俗,是学西医而非业西医者,所开药方只关灵魂,无关体肤。
何永沂君学于名牌医科大学,青于“不宜提倡”之年,长于文化遭革之岁,诗词如系缧绁,而永沂向此‘囚徒’投怀送抱。
既在诊室,又倚吟窗,鱼与熊掌双取而不一舍,昼则医人,夜思医国,皆吹毛求疵,有人善之,有天厌之。
君有句云“于国于家犹废纸,编成哭笑掷江湖”,诗词之不为世重,难为世用,堪为一叹。
然掷于江湖而废纸者,岂君诗乎?王阳明曰:“人之诗文,先取真意”,君诗有真哭真笑,真感慨,真性情,投之江湖,江湖有幸。
其真为废纸者,乃无哭无笑,装哭伪笑,如俳优之随锣鼓而舞之蹈之,随弦索而歌之哼之。
此类诗多昧于是非之辨,妍媸之分,邪正之识。
或以非为是,以恶为善,媚世媚俗,迎时迎节,平庸低劣,摭拾牙彗。
此类诗掷之江湖,江湖污染。
余曾为诗词队列之加长加宽而喜,亦为废纸之叠高叠厚而悲。
俯仰无憾于天地,去来无愧于黎庶,应人逝而诗生,勿人在而诗死,诗固赖锤炼,是精钢是粗铁,难欺明眼。
有者经久而不锈,有者生日便是死期。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极似卖矛又卖盾者声口,即“不新鲜”矣,何又“万口传”乎?然细味其意在望“江山代有才人出”,写时代之真情真事,歌时代之正气正声,为时代而呼李杜,勿弄生死同时或朝生暮死之物。

“歌暴尊秦颂圣时,谁能风骨似梅枝?江湖珍重董狐,不写人间造孽诗。

”此永沂愤造孽诗之多而发也。
建国以来,运动如兵连祸结,造孽不断,颂美造孽之诗铺天盖地。
“哀莫大于心死”,此等诗皆心死之作,全无半点人气活气,悲夫,其心为自家挖出晒乾乎,抑被人掏出剁碎乎?

永沂写出若干鞭笞各种造孽之诗,盖诗人以医者之明眸审视人间鬼蜮,望闻问切,直思刺肓之上,膏之下,逮二竖子以殛之。

然其诗照眼之间,状似委婉,以心电图观之,则起伏跌宕,轰鸣钟鼓,振幅酣恣,别有顿挫,嚼有馀甘。

“劫有馀哀人半老,史无前例幻全消”,“馀哀”,劫之重也;“半老”,劫之久也;“幻全消”,一道虹影,一幅海市,主观唯心主义,好梦破灭。

凡在劫中助纣为虐,企图捞取汤汁热、人肉腥之政客、左棍及盲信盲从盲动,助势成威之愚蠢,亦“幻全消”矣。

“村童雀跃乐洋洋,除夕家家豆腐香。

小巷深宵闻细语:一餐吃了一周粮”。
永沂诗中朴白之作。
北方俗云:“富人吃肥猪,穷人吃豆腐”,此时豆腐身价提高到除夕珍品、稀罕物,可见平日豆腐也无。
然笔锋一转,向更深处钻进。
“一餐吃了一周粮”,岂饕餮者一餐猛吞一周之量,实乃一周之量不过一餐而已。
细细算来,一月只有四、五餐粮食,一年只有十八天粮食,则人人有饿殍前程。
而更可悲者,在饿而不许言饿。
言饿得于深宵,得用细语(不敢大声也)。
一九五七年广东某著名民主人士为民请命,称“农民面临饿死边缘”,被指为诬蔑社会主义,反动透顶。
揭发、批判、斗争、大右派。
小巷中人当然记忆犹新,口中言饿,可能招致口祸。
必须枵腹而唱饱,“鼓盆”(空盆)而颂圣:嚼圣德之巍巍兮,填肚皮之胀胀。
“君子食勿求饱”,吾民皆君子也,舜也尧也。
啼饥号寒之权褫无寸缕!
天乎,天乎,人间何世!

然政治上遭祸忒深者,仍为肠胃中无脂肪,头颅中有货色之文化人。

“廿年左氐春秋传,一代才人血泪场”(拙句),永沂正当冠时,然不能少免。
“发配深山为学农,知水瘦与山穷”;“敲锣打鼓冻云开,不那寒宵圣旨来。
任是山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红埃”,诗从唐人句“避徵徭”中化出,即除夕吃豆腐处也。

青少年所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逆反中再逆反,彼中聪明者开始醒转,悟道。

在实践中已打破玄机,扫荡玄虚

“兢兢战战彩云中,紫带环腰道转穷。

书要自焚龙要捧,文人无骨可怜虫”。
诗咏某大翰林,位高云上,斑斓得很。
为要表忠,自称要焚毁过去一切著作。
此言之出,乃李斯变相焚书之议,终于引发一场史无前例之焚书烈火,使秦始皇自亏小巫。
呜呼,无骨文人岂止一人哉。
出卖朋友同志,取媚当道,以便“送我上青云”,此为一种,“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被迫大讲违心,此为又一种。
虽有差别,后者可,前者当诛,然为“可怜虫”则一。

文革已过去二十多年,然此类“虫儿”,既未死绝,也未冻僵。

“举国曾欢烹巨蟹,低头又见小蟛蜞”,蟛蜞,蟹之小者,俟有机会便出穴横行,威胁农田、水利、堤岸安全
若问蟛蜞姓甚名谁?南京一老教授称作“牛二”,永沂则道:“柴门闻吠寻常事,识得文痞旧姓姚。

永沂“不是佳人不是贼,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联脍灸诗界,每使名家击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定风波》中结句,作于元丰五年,时乌台诗案了结,几死而未死,被下放黄州
回首惊心,风雨如晦,前瞻来路,布云似盖。
如系佳人,何以遭贬;如是贼,何以免杀。
此联如赠东坡宜矣。
当代,不是佳人者,不是权贵,不是大款,不是歌星影后……;不是贼者,不再为改造对象,可免于挟起尾巴作人
耐人寻味者,资产阶级臭时,此辈头顶资产阶级屎盔,资产阶级香时,此辈则摘了资字大帽,与资产阶级脱离亲子关系,入藉纷纷下岗之无产者内。
宜然知此联者,初见其人必曰“不是佳人不是贼”,相与大笑。

永沂诗中佳句佳什甚多,此处略举数例:

屈原问天我问心,生岂不哀死岂真。

厄运检书为伴侣,棘途强我作诗人,诗爱旁门能啖鬼,我无左道可通神。
阿Q气救心良药,屡梦乘槎拥白云《放言》

神佛满天好打油,中华自诩是神州。

封来封去神千榜,却少神名号自由。
《重读<封神榜>有悟》

居然戏假能成节,堪令吾徒眼界新。

皇历重翻一页页,宫中何日不愚人。
《愚人节打油》

谁复幻虚寻蚁梦,自思无意惹蜂窝。

《遣怀》

日落松岗三碗酒,诗成读者半打人《生日杂咏》

永沂是位好医生,晚间仍常有电话问病者,不得安宁,难为他有如许逸兴、时间,其研究聂绀弩诗探秘索隐,每有创见,文行则大家学者,使研聂者服。

与余推心相交十馀年,仪态儒雅,白衣秀士。
每抽暇自番禺携酒枉过,则必先招二三好友,酣畅淋漓,忘形尔汝月旦诗文,考论天下。
余患心疾住院,永沂几每日一长途电话,垂询查问,给予遥控。
其为医也,取诗道之温柔敦厚;其为诗也,取医道之济世活人。
时而披发仗剑,驱逐鬼。
余敬其人,喜其诗,然从未当面捧之为西子王嫱,十全大补。
某日永沂讨序而来,曰“知兄病惫,常不忍开口,好在诗有油味,可博一粲,有利于病。
”余徘徊地狱天堂门外,鬼卒相凶,睛突突焉,刃铮铮焉,余不敢前,执永沂诗而挑之,鬼则愈怒,作欲砍状,余悚然退,自思此人间诗,不足与鬼神语也。
乃以素读其诗之零碎杂感,拼装成文,中多藉他酒杯,浇我块垒,如今假话假货充斥,余以之冒充曰序,可乎?

点灯集·序(李经纶)

当代诗人中,何永沂是一个异数。

一些有识之士称其诗为“点灯体”或“永沂体″,就是因为他的诗,以其卓拔的思想,融铸古今的艺术,自出机杼的创造意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予人以一种全新的感觉。
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已不胫而走,影响深远。
永沂的诗,少有春郊试马,志得意满的欢愉,亦罕见花前月下,温言絮语的陶情。
给读者更多是扼腕的沉痛,仰天长思。
许多人爱读何永沂的诗,倒不是喜欢自找苦吃,而是寻求心灵的契合,思维的警示。
在我看来,他的诗思奇崛而又出手自然,冷香内蕴山河热,恐怕是读者倾注的主要原因,当人们惊呼当代诗词的走向之时,早已有一些诗人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作出了无愧于前贤的贡献,其中便包括何永沂
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特别恩赐,我想,永沂的诗将有永恒的生命。
>/p>
点灯集·自序

先容我借他人高论一用。

顾炎武语录:“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

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
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
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如此者可以言诗也已矣。

黄仲则诗:“只知独夜不平鸣,更值秋来百感并。

一日尚存休灭性,不妨明日有狂名。

龚自珍语录:“……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诗:“幽光狂慧复中宵,尘劫成尘感不销。

赖是小时清梦到,四厢花影怒于潮。

陈寅恪语录:“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鲁迅语录:“古之诗人是有名的‘温柔敦厚′的,而有的竟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你看够多么恶毒?

更奇怪孔子‘校阅′之后,竟没有删,还说什么‘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哩,好象圣人也并不以为可恶。
……后人能使古人纯厚,则比古人更为纯厚也可见。
清朝曾有钦定《唐宋文醇》和《唐宋诗醇》,便是由皇帝将古人做得纯厚的好标本,不久也许会有人翻印,以‘挽狂澜于既倒的。
′″(《古人并不醇厚》见《花边文学》)

郁达夫语录:“讲到了诗,我又想起我的旧式想头来了,目下流行著的新诗,果然很好,但是,像我这样懒惰无聊,又常想发牢骚的无能力者,性情最适宜的,还是旧诗,你弄到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可以把牢骚发尽,多么简便啊!

” (《骸骨迷恋者的独语》)

聂绀弩语录:“旧诗适合表达某种情感,二十馀年来,我恰有此种情感,故发而为诗;诗有时自己形成,不用我做。

″(《<散宜生诗>自序》)“我作诗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说得漂亮一点,是一种不须惊动别人而自得其乐的文字游戏。
″(《<散宜生诗>朱正注本后记》)

邵燕祥语录:“……而打油诗之所以为打油诗,不管各家风格迥异,其关注民生,直面现实,疾恶如雠是一致的;可以说,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正是这些打油诗的灵魂。

″(《当代打油诗丛书弁言》,见《夜读札记》广东人民出版社二零零一年一月第一版)。
全文参看本书“附录″)

钱理群语录:“……耐人寻味的是,这类打油诗的变体(何按:指周作人创作和议论过的“杂诗″一类),竟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而且一直影响到八九十年代的旧体诗创作。

其首屈一指的代表诗人,自然是聂绀弩
人说他‘以杂感为诗′,正是承继著鲁迅周作人那一路的。
他自己则一再表示‘微嫌得句解人稀′,舒认为这是‘要与传统的诗学严格划清界限,怀疑别人是否懂得这个界限,是否仍然用了传统的标准来肯定他赞美他。
′被称为‘聂体′的打油诗是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徵的。
在那‘史无前例′的黑暗而荒谬的年代,人的痛苦到了极致,看透了一切,就会反过来发现人世与自我的可笑,产生一种超越苦难的讽世与自嘲。
这类‘通达、洒脱其外,愤激、沉重其内′的情怀,是最适于用‘打油诗′的形式来表达的。
聂绀弩与同时代诗人(这又是相当长的名单:杨宪益、李锐、黄苗子、邵燕祥……等等)的试验證明,‘打油诗′的形式,既自由又随便,为个人的创作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又便于表达相互矛盾,纠缠的复杂情感、心绪,具有相当大的心理与感情的容量。
尽管它需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但我想,在我们这个充满矛盾的处于历史转型期的时代里,打油诗体是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的。
(《20世纪诗词:待开发的研究领域》见《全国第十四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集》)。

当了一次“文抄公″,套用文天祥《集杜二百首?自序》中的话来说:“凡吾意所欲者,″各家“先代为言之″,且奇警精辟、动传神,只好照录可也。

在下医馀为诗,正如聂翁所说的:“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旨在自娱″。

关于诗的游戏论,在我心中思之已久,正好借此处一吐为快。
荷兰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人》书中有《游戏与诗》一章系统地论及这个问题,哲语连珠,全面详尽。
但西方之说与中国国情终有隔阂,比他早一百多年,清朝诗人张问陶已有一首七绝道破玄机:“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
笑它正色谈风雅,戎服朝冠对美人″。
之后,又有王国维在《学小言》中道:“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并进而说:“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
苟无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学之事。
此其所以为天才游戏之事业,而不能以他道劝者也″。
王国维所论之“学″当然包括诗在内,而且诗是学“大家族″中最重感情者。
古今中外各家的游戏说,我的理解是可归结为“童真″和“缘情″。
童真,“六九童心尚未消″是诗家的最高境界;缘情,出自陆机赋》:“诗缘情而绮靡″。
一提到“诗缘情″说,人们自然会想到“志″和“载道″。
历代封建统治者均看到诗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为了为己所用,他们把“志″、“载道″的真善内涵抽去,而不断地塞进皇家的私货,改制成两把枷锁,堂而皇之地套在诗身之上;另诱以科举功名,压以文字大狱,就像一把双锋利剑,欲令天下诗人尽入彀中,于是应制诗年年不绝,代代无穷。
后又有“服务论″,诗成了服务小姐,“顾客″便是上帝,要察颜观色,到头来只能唯唯诺诺,莺歌燕舞,供上一笑。
后更有“工具论″,诗变得更加可怕了,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舆论工具″之一,如此,“为诗欠砍头″(陈寅恪句)随时地威胁著诗人的心理,这种充满著血腥味的危险的“游戏″,当然是儿童不宜的了,更何来无忌童
总而言之,各家所说的“游戏″是指心灵的游戏,诗词既然是心灵游戏,尘世当大赦之,不要让它去“服务″,去投其所好,也无涉功利,要还诗人心中一个儿童乐园,还诗人一角自由天地。
任情率真,无拘无束,“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赋》),钱理群所评的“打油诗″正是这种境界。
拙诗道:“我爱诗略带油″。

现在,请来看看本书封面,此乃诗书画印大家林锴兄设计的,上书“杂花树,乱石崩云″八个大字,是我撰的集句联,“杂″“乱″两字正好借来形容我这卷“打油诗″。

“杂″,朋友们可理解为“杂诗″、“杂文″、“杂家″、也可以看作是“杂货摊″。
此外,“杂花″也是野花,我写诗既非家传,也无师承,纯属自通自娱,带有点野性不足为奇也。
至于“乱″,吾诗不言“志″,不载“道″,不入“温柔敦厚″囿内,不衫不履,无教无法,“情之所至,诗词自来″而已,上述种种,是不是“乱″了套?
但祈读者不会联想到那段著名的最高指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中的“乱″字,善莫大焉!

清入张潮道:“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亦不枉在生一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著得一种得意之书,庶无憾耳。

″现《点灯集》编成在此,对上述诗文议论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一读。
龚自珍知交魏源曾有信给他进忠告:“常恨足下有不择之病″,“不择之病″,吾诗亦有,愧无良药,只好由它。
香港学教授周锡韦复兄来信竟道:《点灯》诸诗“口没遮拦,动而过瘾”、并不以“口不择言″为病,反以为佳,他的说法亦是很多朋友的观点,可见时代不同了。
历史在进步,拙诗道:“友尽与时俱进者″,此所谓也。

是为自序。

二零零三年于点灯书屋

点灯集·各家评语
周退密上海文史馆学者、诗人、书法家

诗歌须为时而作,白傅言之久矣。

变风变雅,此内容变化之时也。
宋词元曲,此形式变化之时也。
乃至于语体白话,此受欧西诗风浸润,内容与形式皆变之时也。

吾友何君永沂,以其精微洞察之力,写机智辛辣之诗,针对时代,与白傅讽谕异曲同工,可谓为时而作。

以“点灯″名集,显幽阐微,洞烛世态,此诗人立言之旨也。
铸鼎象形,顽廉懦立,此诗人入世之愿也。
读何君之诗,当作如是观。

贺苏(湖北大学学者、诗人)

《点灯集》作者自谓其诗“不伦不类、不规不矩、不温不柔、不敦不厚″,“正统派、庙堂派都看不上眼″。

窃以为《点灯集》之价值,恰在于此。

诗无激情,非诗也;诗无形象,非诗也;诗无境界,非诗也;诗无历史反思,更非诗也。

《点灯集》之诗,有激情、有形象、有境界、有历史反思,此真诗也。

一个失掉自我的诗人,不成其为诗人。

《点灯集》有黄仲则,有龚自珍,有聂绀弩,更有作者自己——一个昂然而立直面人生的智者。

我是“江湖一个野诗人″,未入庙堂,不属正统。

酷爱聂诗、熊诗、何诗。
聂、熊、何均为反温柔敦厚诗教之最力者,何尤甚。
读他们的诗,可治文人的软骨證。

梁藻城(顺德布衣诗人、书法家、曲艺家)

君诗取径广阔,今古同参,尤于当代名家之致意焉。

读其诗,冷焰奇气,迫人眉宇;风雨鸡鸣,惊人好睡。
尤复博采语汇,腐朽神奇;直抒胸臆,奴视风雅。
或有病其放诞不醇者,不知其可贵处即坐是。
温柔敦厚云云,乌足以牢笼才人也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作家、诗人)

永沂先生正式出版《点灯集》,忆录以往所上笺启中的读后之语以代评:(二零零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先生诗功日深,诗境日进,“不作人间第二流″,正非虚语。

《自嘲》四律,郁怒排宕,如“诗随序变观桑海,邑有盲流愧杏林″,“未缘酒烈销前事,肃听宫深唱后庭″诸联,最与散宜生神似而非貌袭,佩服佩服。
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一日信)

拜读大作《点灯》(六——八月)选录,美不胜收。

其中《大梦》二律、《主、奴才、奴隶》(六叠),皆淬然见道之音,非寻常吟咏。
而《夜饮剡溪值月圆》一绝,淡墨浓情,尺幅千里,尤得风雅之正,讽诵涵茹,心胸开宽,不徒艺境高妙已也。
二零零一年九月廿一日信)

大诗《三笑》三律,曼衍鱼龙,忧深虑远,吾于笔墨外窥其用心,即以“我存我处费吟哦″品之,何如?

大作鉴诗集代序,深入自得,而又足以阐发熊公诗心,论文难到之境也,佩服佩服。
解“涌血成诗喷土墙″之“墙″,尤出人意外,顿开茅塞。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五日信)

大作美不胜收,赠侯井天先生四律,尤见功力,“修道懒观儒外史,得闲来坐井中天″一联,概括侯公平生,深抉笺聂心事,巧切姓名而不伤雅,得散宜生家法,佩佩。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鉴(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路边吟草》作者)

永沂《点灯集》要正式出版,大喜。

记得八年前我曾有诗题道:“敢在深宵大点灯,管他太守田登
诗如紫外光犀利,穿透泉台十八层。
″今觉意犹未尽,再题七律一首为贺:“何郎讽鬼又欺神,郁郁文章猛谑辛。
说笑无妨三石假,言情必认十分真。
点灯偏不留官面,起搏因怜缺氧人。
正值儒林萧瑟日,杏林开出一枝春

林锴(北京文史馆诗人、画家、书法家

何大夫:……君自谓首先是大夫,其次乃诗人。

弟未经君号脉,医道深浅未敢断。
而作为诗人,君真一等才也,所作往往妙语如珠。
而集句联一集,有庄有谐,有的令人喷饭,有的令人沉思,有看似未工而转妙者,佩极、佩极。
二零零一年十月十一日

马君骅(安徽大学文学院学者、诗人)

余患眼疾,持放大镜反复阅读《点灯》诗,视为一大快事。

还用卡片抄下几十副诗句佳联,在手边常读常新,有的佳句,在反复玩味之馀,兴犹未尽,忽而兴来就用宣纸写出,挂在书架旁以求读得方便,抬头便见也。

宋诗论大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曰“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钟秀评:“严仪卿曰:‘诗有别才′,千古定论。

″(《观我生斋诗话》卷一)何君永沂读医书,操医业,而善于诗,洵具天赋“别才″、“别趣″。

严氏下文接云:“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李东阳评:“然非读书之多,穷理之至者则不能作。
论诗者无以易此矣。
″(《麓堂诗话》)李肯定严说是。
永沂业馀芸窗穷研历代名家诗词,涵泳融贯,取精用宏,造诣诗风别具一格,正證严说不诬。

沧浪又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崔旭评:“学者识之体,悟者识之用也。
‘读书破万卷′,学也;‘下笔如有神′,悟也。
″(《念堂诗话》卷三)严、崔所说“入门″、“立志″、“学与悟″“体与用″,皆植根于“识″。
何君之诗有自己独具之“识″,不蹈凡俗,不落言筌。
又与上说合。

才学识三者萃于一身,宜乎《点灯》卓尔不群。

张金煌(湖北大学学者、诗人)

岭南,像鉴这样的诗人还有不少。

由于他们“公私交往久之,肺腑相倾,肝胆相照,蹇运近似,诗道复合″(李汝伦语),而且常有唱和,他们的诗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中国当代诗词界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独特的诗派,我想大概可以名之为“岭南派″吧。
鉴、李汝伦朱帆就是这个流派的代表。
其实它至少还应该包括另外两位诗人,一位是身居武汉的,以“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而蜚声海内外的八十五岁高龄的老诗人贺苏先生;一位是以《点灯集》饮誉诗词界的中年诗人何永沂先生
(《读<路边吟草>》)

梁守中中山大学学者、诗人)

清梦楼主人何永沂兄近拟重订出版其大著《点灯集》,忆昔读《点灯》初本时,曾集其句得七绝一首,诗云:“一自飞霜冷小,尚留莺唱绕南柯。

烟花散尽天如墨,起读文山正气歌。
″此集句诗自觉尚浑成,当合清梦楼主人脾胃,此亦不评之评也。

陈永正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诗词学会副会长)

诗之为道,有如佛法,以心传灯,光明不绝。

何子永沂以点灯名集,其意或在斯乎!
抑谓前灯已熄,何子以大精进力,见身为灯,欲度世人于渺漠暗冥之乡乎!

周锡韦复(香港大学中文系学者、诗人)

《点灯》诸诗,动而过瘾,顺情直遂,口没遮拦,又能出以形象,为社会传神,为生民写照,而又有真我在,此境良不易到,佳作也。

何君点的是“无影灯″,手术台上,一切清楚了然。

于苦笑热骂、长针利刃间,隐藏著医者的仁心,所以为贵。
有诗人之诗、学人之诗、画人之诗,何君的是扁鹊华佗之诗。
药石有灵,触手生春,深愿如此。

熊盛元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

何子永沂,真率之士也。

术擅歧黄,耽吟咏。
所为诗词,渊源有自。
悄立市桥仲则之吟肩常拍;狂胪文献,定庵之坠绪遥承。
尤可贵者,每以良医之眼观世,洞察疮痍,深明痼疾,故形诸笔墨,虽多骇俗之言,而皆率真之情也。
如“随风日夕软丝长,舞态翩翩绿满塘。
愧我亦曾腰几折,有何本事笑垂杨”(《垂杨》),讽世之馀,亦反躬自问,具见仁人心肠。
彼胁肩奔走,曲学阿世之徒,诵此能不愧死乎?又如“任是深山多绿意,也应无计避红尘。
半生气短空馀骨,六载宵长苦待”(《居秋思》),已落红尘,何来净土?纵欲追寻,亦犹逃峰赴壑,避溺投火,终归一梦。
梦已成空,犹自苦待,其理想之执著,信念之真诚,直可感天地而泣鬼神矣。
定庵“宫扇已遮帘已下,痴心还伫殿东头”之句,能不感极而悲,悲极而奋起乎?际此星沉月落之时,一灯熠熠,红接混茫,照征人之前路,慰志士于长宵,岂不远胜于州官之火,旋烧旋空也耶。

黄坤尧(香港文大学中文系学者、诗人)

永沂兄敏于事变,写作甚勤,贴近时代脉搏,弥漫社会气息,嬉笑怒骂,见诸笔墨。

惟于诗律则不甚措意,大抵自成一格,深具打油韵味,琅琅上口,抵死幽默,读者当有会心焉。
其实诗艺多方,而大盗不止,虽秉春秋史笔,于事何补,要识牢骚发尽,旋惹新愁。
湘泉痛饮,万方多难,抒情言志,自保灵根。
诗中自有一片情天地,繁花异卉,永沂惜之,并邀共勉。
有诗为赠:“久慕医生大点灯,肺炎毒语丁宁。
人间多少荒唐事,失笑统归非典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权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刘权湖南安化人,现任职于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诗词楹联爱好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熊盛元当代 1949年1月15日 —
人物简介
熊盛元江西丰城槎市(今江西樟树张家山街道)人,1949年元宵出生于南昌
字复初号晦窗主人,笔名郁云,网名云。
任职于江西社会科学院文研所,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著有《晦窗吟稿》、《晦窗诗话》等,主编《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民国词卷),并与人合编《海岳风华集》、《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诗词卷》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忠良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黄忠良,53岁。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江西省诗词学会,抚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金溪县象山诗社秘书长
酷爱诗词楹联,曾获第二届“诗词中国”月度创作奖,获江西省地税局清廉地税征联二等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武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黄武江西井冈山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楹联学会理事井冈山楹联学会会长。
2015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奖金奖提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特立清末至现当代 1877 — 1968
人物简介
徐特立1877-1968),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南昌起义。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伯渠清末至现当代 1886年3月 — 1960年5月
人物简介
林伯渠1886.3—1960.5原名林祖涵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伯承清末至现当代 1892年12.4月 — 1986年10.7月
百度百科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现重庆市开州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北京逝世,终年94岁。
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劲光现当代 1903年1月4日 — 1989年3月29日
简介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湖南长沙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师党代表、特区军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 军团参谋长、军事部部长、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
率部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率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等战役,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长征,指挥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率部打沈阳、围北平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参与指挥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89年3月29日北京病逝,享年86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文在现当代 1907 — 1994
人物简介
周文在一九零七—一九九四),常熟人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与李强等人创建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南昌起义。
建国后,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一九五五年授少将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陶铸现当代 1908年1月16日 — 1969年11月30日
人物简介
1908.1.16-1969.11.30。
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
生于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阳县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县洞源陶家湾村)。
早年当过店员。
1924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湖南三师),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任连长
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警卫团工作,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春回湖南,任中共祁阳县委军事委员,曾在唐生智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秋起,任中共福建省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
曾组织指挥厦门劫狱斗争,建立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
1933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同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组织营救出狱,被派往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8年冬赴鄂中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参与开辟鄂中游击区。
后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代理政委。
1940年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1945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途中奉命转赴东北地区
先后任中共辽宁、辽吉、辽北省书记辽西、辽北军区政委组建地方部队,领导土地改革,参加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7年8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政委。
辽沈战役后任中共沈阳市书记
平津战役中,他作为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元帅)的全权代表,参与了同傅作义将军的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平和平解放后,负责整编傅作义部,领导南下工作团工作。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5月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负责武汉三镇的接管工作,还曾赴长沙接收起义部队。
1966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名列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成为中共中央第四号领导人。
并同时兼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等重要职务,协助周恩来同志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蛰堪当代
人物简介
王蛰堪名景泉字季洲号蛰堪1949年生,河北霸州天津人
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诗古文辞,词宗南宋
半梦庐词·序
《序》  作者:熊盛元

吾友王君蛰堪,受业于津沽寇翁梦碧之门。

服膺常州词派之说,深得梦窗碧山之神。
其词要眇低徊,中含幽约怨悱之情。
盖其倚声之际,必尽搜、王及清季四家同调之词,涵泳其中,揣其体气,味其声情,从不骋才使气,率尔操觚。
故一词之成,动辄经旬,“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张皋文《词选叙》)。

蛰堪之词,颇得老辈激赏,廿年前即名满天下,吟坛作手,谈及倚声,无人不知津沽半梦,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矣。

比年以来,老辈纷殂,能赏其辞藻之凄艳者,固不乏人,而能探其词心之幽窈者,恐已寥寥。
尝有人告我曰:“蛰词美则美矣,无奈不明其旨何!
”更有人以为,蛰词一味拟古,了无时代气息。
殊不知“夫词者,君子为己之学”(况周颐蕙风词话》),重在一己之性情襟抱,而“性情与襟抱,非外铄我,我固有之”,所谓“委心任远,不失其为我。
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出处同前)是也。
蛰堪本性情中人,率直纯真,洒脱豪爽,乐则大笑,悲则恸哭,年虽花甲,心尚孩童。
然其并未忘世,每将万不得已之情,倾注毫端,辞藻密丽,兴慨无端,身世之悲,家国之恨,若隐若现,似有还无,此即常州词派所谓“寄托”也。
蛰堪虽主“寄托”,而又不过于粘滞,一如周止庵所言:“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
驱心若游丝之罥飞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蝇翼。
以无厚入有间。
既习已,意感偶生,假类毕达,阅载千百,謦欬弗违,斯入矣。
赋情独深,逐境必寤,酝酿日久,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缋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
赤子随母笑啼,乡人缘剧喜怒,抑可谓能出矣”(《宋四家词选叙论》),故其词独具鲜明之个性,而字里行间,亦折射时代色彩,倘能由此寻绎其词旨,则虽不中亦不远矣。
试举其《清平乐》词为例:“莫嗟春去,春似无情树。
总有柔条千万缕,肯系春光留住。
春归不耐鹃啼,伤心独向东篱。
不是新怜霜菊,是他诗酒相宜。
”词中四用“春”字,似为传统惜春题材,应“无寄托”;而观“鹃啼”二字,则非仅写实,更有灵均“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及唐人“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之家国之悲,其“有寄托”,已不言而喻矣。
至于从柳下忽到篱东,由春柳转写秋菊,本觉翁打破时空、腾挪跳脱惯技,然其用意则不惟自比渊明之归隐,亦含梦窗“东风临夜冷于秋”之深慨。
妙在“诗酒相宜”四字,看似恬然,实则凄凉透骨。
半梦庐词》中,此类佳制俯拾皆是,无须我呶呶不休也。

吾与蛰堪鱼雁订交,已廿一载矣。

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余访半梦津门,见壁上悬其手书况蕙风《浣溪沙 听歌有感》词:“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当时但觉辞句警人,蕴不尽之意于言外。
至于言外何意,则未曾深入体悟。
而今蛰堪与我,均临老境,诵“花若再开”之句,不觉万感萦心,怆然涕下。
蛰堪手书此词之时,必已解悟,其先我而觉,几二十年,姑且不论;而其词曾受夔笙影响,则可断言。
蛰堪师从梦碧词丈,而寇老虽标举梦窗、碧山,却每于词中济稼轩之气;蛰堪以“半梦名斋,似谓仅得觉翁一半,实亦隐含别开蹊径之意。
今蛰门弟子,遍及海内,整体词风虽相近似,而亦各具自家面目,殆可谓“薪已再传非旧火”乎?
质诸蛰兄,不知以为何如?

二00九年八月三日岁次己丑洪州熊盛元挥汗草于炎暑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骥当代
人物简介
陈骥江西广丰人,现居南昌,从业出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