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当代
韩练成现当代 1908年3.18月 — 1984年2.27月
百度百科
韩练成(1908年3月18日—1984年2月27日)原名韩继周,曾用名韩圭璋。
出生于甘肃省固原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关一个贫民家庭。
1948年10月脱离国民党军队,辗转投奔解放区
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韩练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等。
1984年2月27日北京逝世。
[1-2]
谢小东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谢小东,26岁,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五泉联社会员,连续两次甘肃省对联创作优秀奖。
徐维强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徐维强甘肃漳县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红叶诗社社员,甘肃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工笔画协会会员。
白朝勇当代 1952 —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白朝勇,网名好事近。
1952年生,河北安新县人
1968年入伍,长期在甘肃青海地区工作,现为军队退休人员,在浙江省杭州市居住。
《联都网》联友。
李艳霞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李艳霞网名念眉,追求一种诗意的栖居,生性散淡。
中国楹联论坛版主,山东冠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冠县《百川》杂志副主编。
曾在首届全国教师诗词楹联大赛中获楹联组优秀奖。
有作品在《中国教师报》《甘肃楹联》《西安楹联》等纸媒发表。
2016年有联作入编《2016佳联三百副》。
王小石当代 1994 —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王小石,男,1994年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
中药师职称。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会员。
热爱古典文学。
许光达现当代 1908年11月19日 — 1969年6月3日
简介
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
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
1921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赵继杰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赵继杰,90后,安徽太和人江西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
首届“对联中国”全国电视高手楹联大赛冠军,部分作品镌刻于温州郑州兰州等地。
张月宇现当代 1914 —
简介
张月宇号深南湖南桃花江人
右《岭南》《安归》二集,都计四百余首,爰竭数日之劳,粗加校阅,略缀数语于后。
昔在髫稚,即从伯父习诗,得闻叔祖父、姑祖母故事,朝熏暮染,手追心摹,日以推敲诵咏为乐。
今去此又三十年矣,岁月不居,诸亲零落,略附小传,以叙家学。
叔祖父张心宇,又名亚贤振华叔明民国三年生,益阳龙州师范毕业。
民国二十七年,考入南京张才速记讲习所,后供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任上尉速记员。
民国三十年,西迁重庆,由军政部兵役署国民兵司,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四组,加入三青团国民党,后赴上海一绥靖区政治部主任,上校军衔。
一九五三年入狱,病逝于兰州定远农场,享年五十七岁,骨殖焚化归葬于上海滨海陵园,所作诗词联书画均散佚。
姑祖母张照,自幼聪颖,稍识诗书,即通音韵,从乡贤詹巨学诗,备受推许,及长参加革命,旋改教育工作,至告老归田,七十余年酬酢不息,虽命途多舛,仍秉性不改,所作《梅香集》一卷,赖伯父呵护而存。
伯父张会恩,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章学研究副会长,著有《文章学史论》《文章学初论》《文心雕龙诠释》《现代用礼仪写作》《文章学教程》《中国古代写作学》《作文学》《写作学基础》《文章学概论》《写作学高级教程》《晚香庐诗文集》,又有学术论文百余篇、序跋数百件,总计文字逾六百万。
噫,非以此矜夸,但叙本末耳。
余昔客鹏城,复客星城,年将知命,回首生平,百感丛杂,论诗之渐减,归乡之念愈增,辑此一册,俾慰至亲,兼志鸿爪而已。
霍松林现当代 1921年9月 — 2017年2.1月
百度百科
霍松林(1921年9月-2017年2月1日)甘肃天水人
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
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
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
1951年赴陕执教,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辞世,享年97岁。
朱庸斋现当代 1920 — 1983
分春馆词·录入后记
曩者余尝读清季名家词,自水云而下,独爱大鹤,以半塘风云气太盛而彊翁才情稍逊,蕙风则自恃名士而傲人之故也,况文道希之词多拉杂者。
五家而外,尚能有冯梦华词蕴藉高华,人多不能及。
至于年辈稍晚者,则海绡翁不独为岭南一代翘楚,更可称冠也。
而自逊清以降,词人辈出,其稍长者如华阳乔曾劬大壮翁,所著波外乐章由南追北所造已极,然竟未能合于吾心;别如西蜀周岸登睽叔者,所著雅词十二卷富丽精妍独能动人,然其词作既丰则雷同之病亦不能免。
后自五四风云以迄于今,词人之众更不可胜数,天风阁夏氏虽尊一代词宗,然究其性本非词人,且专精考据更甚于词;万载龙沐勋以年三十而能得彊村翁临终授砚,续翁未竟之业,继往开来功在千古,为词承彊翁而融东坡,然未臻大成而殒,诚大憾也;梦桐主人早岁即与前辈词人结社吟咏,所作惊艳四方,后用力于搜辑汇纂,于词则仅偶为小令,亦未能成大业于斯;梦苕钱萼孙早年盛负诗名,中年后以诗人之笔出其馀绪为词,堪称词中之佳者也,然终非此中正法眼藏。
此四子者,皆世所盛推之才也,然其为词亦不能尽使余倾心,则环搜遍顾,尚有何人哉。
昔者余即以此百般自问,而未能答。
再之后,以机缘巧合而得结交于津门词家王蛰堪及其门人张引之,乃沽上名家寇泰蓬之续也。
二窗词客寇梦碧翁,余所素来钦佩者也,于词取径吴王,为近世学梦窗而能有超拔者,上述四人之外,可称巨擘,然余以玉田本性而终不能尽得会心于梦碧词之粹然风华,自觉赧甚。
而蛰老引之兄竟不以我后学为诳,以新会朱庸斋前辈分春馆词相贻。
初,余曾先得读朱师之分春馆词话而心有戚戚,高卓处以为自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后百年来所罕有,且以无觅其分春馆词为至憾事。
今蒙赠此编,欣喜何极,因得观人所谓陈述叔后岭南第一词人之作,三复之馀,倾倒不已,慨叹不能自禁,因语师友曰:于鹿潭叔问之后吾今又得一人也。
夫词者,主气主格主情,历代名家各有擅场,主气者郁勃;主格者清俊;主情者缠绵,而余则甚爱昔人言主格主情之相兼者,其庸斋前辈词之谓也,此道远者上溯淮海,得力在玉田草窗间,而复能参以清季大家之深致,所谓情韵具佳者是也。
昔者余曾举“浩茫”二字以为词之止境,朱师词之所造,庶几无愧于此。
且夫庸斋前辈弱冠即以词名,后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而一段情伤则萦困终生,凡此种种竟皆与余相类,岂天力之异而使吾得此卷哉。
复更念庸斋前辈梦碧翁皆乃不求名著之真名家,生前未有专著,倘非弟子门人为之搜求刊布则必至湮没不传矣。
余遂不敢有违天意且有负长者所托,因为之粗校录入,以期能广其传而使世之合缘者有得于斯也。
丙戌年十二月廿二两仪斋主人谨识于沪滨玲珑八景地 并书词一首志感于后 甘州 书《分春馆词》后,用碱斋师韵 倦劳身。
去国更踌躇,行歌拜金鳞。
望东瀛却寄,衍波弱叶,故梦斜曛
酒醒西园过燕,桑海几番频。
花外天涯路,销向晨昏。
后约十年漫托,剩秋心数点,著意分春
洗沈烟一碧,万念本如尘。
未堪忘、情根若许,指汪洋恨水不须焚。
今生事、付他生里,并剪彤云。
张龄现当代 1910 — 1979
简介
张龄(1910~1979)湖南湘潭人
字剑芬
号“无诤居士”。
自幼悟性奇佳,九岁能文,乡里目为神童。
十九岁时,任湖南彬州县长
此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等政界公职,并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大学等校执教。
张氏自幼崇信佛教,及长,先后皈依太虚、虚云、南亭等大师,且热心于佛教弘法事业。
其书法及所撰诗、文、对联颇为佛教界所称道。
台湾大寺院之碑文、塔铭、对联等,出诸其手者为数甚多。
故氏在台湾佛教界享有“湖南才子”之美誉。
民国六十八年逝世,享年七十。
张龄老居士有佛门联圣之称,其作品多署名“张剑芬”。
郭宝银当代 1993 —
中国对联甘棠奖
郭宝银1993年生,甘肃庄浪人
诗联爱好者。
蒋礼鸿现当代 1916 — 1995
个人简介
蒋礼鸿(1916-1995)字云从浙江嘉兴人
曾任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杭州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浙江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汉语大词典》副主编、《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杭州大学敦煌研究中心顾问、"九三"学社社员。
饶宗颐现当代 1917年8月9日 — 2018年2月6日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生平

饶宗颐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1943年)广东文理(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1993年)、北京广播(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国周游讲,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术成就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商下至,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艺术成就

除了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张锡厚当代 1937 — 2005
简介
张锡厚(1937.2-2005.7) 江苏新沂人
195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学理论研究班。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及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语言文学分会副会长,韩国敦煌学会副会长。
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黄绮现当代 1914年5月28日 — 2005年12月23日
归国谣·自序
词曲是长短句的诗。
我喜欢这种形式,青少年时期常有写作,反复吟诵,最易上口,以之代替音乐歌曲。
我在六岁时,开始学对“对儿”,“红花”对“绿叶”,“红日”对“白云”,多次得到家里大人的夸赞。
以后逐渐由两字对增加到三字对、四字对以至五字对、七字对。
过了不太长的时间,又要在对字的字音上加以讲究,就开始学平仄,当时的学习方法叫做“呼平仄”,所谓“呼”就是跟着大人顺口念平上去入。
我家乡安庆方言有五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就能任人拿出一个字来而“呼”得很准。
在这个基础上,我读《千家诗》,似懂非懂地背诵。
读多了,顺着上下文义作比较,理解的能力因之慢慢提高,自己对诗的爱好更加深了。
初中时,读《唐诗三百首》。
偶尔写几旨,作为一种“作业练习”,交给老师看,老师鼓励我写。
初中、高中都赶上当时的“会考”,不敢在写诗词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写得不多,现在也都忘了。
“七七事变”起,我大学尚未卒业,流离于湖南贵州
贵阳住了将近半年,从行囊中检出《宋六十名家词》,详读—过。
先是读完一家,仿写一家,仿作保存一段时间,检验自己有无进步,然后开始写“自己的诗”。
从离开放乡时写起,用了“归国谣”的词牌。
我赋予“归国”以两个新的意义,一是日本一定要归还我的故国:二是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归故乡。
提起笔来,一气写成十首——这部选集里选了三首。
现在正好拿“归国谣”作这个选集的名称,以示当日似有所逆料者。
此后,我自己定了一个主旨:“摆脱摹拟,不居人后。
”我认为不同风格的诗,好象各个人的面貌一样。
天下绝对没有两个西施,纵使西施有孪生,也必有不尽似处,至死不做使人见之欲呕的效颦人。
昆明复学,学语言文字专业,于诗道较远,但课余写作更多,我是坚持一条“经常工作的业余、业余工作的经常”原则而写词的。
好用“白描”手法,不愿用典,常得前辈吴梅先生的鼓励。
先生昆明,抱病,喑不能作大声言语,用仿古信笺写了这样几句话送给我:“大作浑灏清空,兼擅厥长,锲而不舍,可登稼轩堂室。
”我记住他的“锲而不舍”这句话,胆子更壮了,意志也更坚了,于是兼选了文学组的课,选学了朱自清先生的《宋诗研究》,闻一多先生和罗庸先生的《唐诗》,刘文典先生的《温李研究》,陈寅恪先生的《白香山研究》。
大学毕业留校,在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工作,帮着闻一多先生整理《楚词校补》,同时把《全唐诗》读了一遍。
广闻讲授与多面阅读相结合,思路开阔得多了。
有人说我写的词,能不避市侩语、才子语、冬烘语、壮士语、痴汉语,一洗“载道”的恶习。
这些话可能反映了我正在努力打破全唐两宋诗词人的老框框。
是否能彻底打破,当时不敢过于自信。
爱祖国河山,写了不少的山水词;年少飘零,抒发了不少的离怀别绪;对大后方的白色恐怖,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为;向往解放区的心情,用了比喻和梦想的说法来 寄托;其他如爱情,也大胆而细腻地写了一些长调和小令。
如:《村居有感》(玉楼春)的“开窗还欲更推墙,坐看山河情不伪”;《乞居》(临江仙)的“离怀亲病犬,贫意护饥鹰”;《寻真》(鹧鸪天)的“一心欲壮偏宜夜,万物看成独爱春”;《荒村》(鹧鸪天)的“忽闻瘦马嘶风苦,独忆长征一世雄”;《眸子》(虞美人)上半阕的“愿抛骨肉得群亲,没世不求羽化乐为人”,下半阕的“此中自可达真情,独见艳阳分暖万花争”;《地载》(虞美人)的“此身地载不他劳,来去竟逢怒眼若藏刀”;《广土》(蝶恋花)的“杀尽百僚须大醵,脱身笑入人群去”。
等等句子,刚刚脱稿,就被最知己的同学抄去。
在当时,有的词曲,是不敢公开拿出来的,如:《寇至》(生查子)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的逃跑主义,以及《无弦曲》中不少讽刺和指责国民党反动派的小曲都是,零篇分散地夹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破旧书里保存下来了。
罗庸先生曾经劝我出一个词集,并且为我填了一首词,他亲手把这首词装订在我的词稿前以代序,那时怎么有可能付印呢?
罗先生未免有些书生气。
词,是由“七七事变”开始、到大学复学以前为止的第一阶段和大学复学以至研究院读书的第二阶段所写的作品里选出的;曲,是在日本投降后直到我的故乡即将解放时期所 写的作品里选出的。
词多曲少。
由填词到写曲,是有个探索过程的。
常常听说:“病走原道儿”,在洗手不作旧词以后,没有几年的工夫,又犯了老毛病,肚子里憋得很,真是有点儿难受,不得不说,说出来还想求得“形美言微”,于是只有唱唱老调儿,写了一些长短白话的句子,有时更夹杂了方言俗谚以及外国语在里面。
只求顺口,念出来,唱出来,能听懂就行。
在每首题目下,仍依填词旧例,赘上一个牌名,让它似曲非曲,因此,曲集题名为《无弦曲》。
旧瓶装新酒,酒昧恐怕要变。
但自知犯大不韪,亦是无可奈何。
找“形式”的出路,仍是次要的吧。
选的词曲,特别是词,都是青年时期的作品,写了我生活史中的一个片段——时隔三十多年,甚至四十年以上了。
现在把它整理选些出来,仅以帮助回忆我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
赵永杰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赵永杰甘肃文县人,现工作于重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刘峻当代 1930 — 1995
严霜诗词钞·序
刘君严霜名峻,与余同事史馆十年,庚午秋退居香江,今夏返穗,养屙东山,出其中岁所为诗词,浼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为之删定。
将付梓,属序于余,余深感乎世之为诗词者众,欲求如君者不可多得,故乐为之序。
君以名公子,诗词绍其家学,长与世氛,未得展其抱负,故寄酒为迹,酒酣,其诗尤豪宕横肆,有沉郁悲凉之响,人谓其狂,余谓狂始能见其真也。
陈东塾野水投竿,高台啸月,何代无狂客,似可为君咏。
夫离骚之哀愤,汉魏之风骨,少陵之闳肆,玉溪樊川之风流蕴藉,山谷、简斋之峭拔简练,乃至羽陵,两当之博取纵恣,清新飘逸,洪北江所谓咽露秋虫之声,读君诗往往遇之,而要非古人之诗,君之诗也。
其为揽群言之综,集诸家之长者耶。
陈散原谓诗要兴象才思,两相凑泊,有惘惘不甘之情,不自觉其动魄惊心,回肠荡气,君得之矣。
严霜之词,多清商变徵之音,读之令人怊怅不已。
其长调继响东坡稼轩者多,小令则间取子野、珠玉之长,即况蕙风铁岭词人纯乎宋人法乳,不烦洗涤者。
严霜负沉博绝丽之才,以意遣辞,而隶事必古,读者每不能尽举其所出。
近以病,持律綦严,而犹咏不绝,其诣当与日俱增,不知所极。
他日相见,敢从君尽读之。
甲戌夏冈州莫仲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