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王蒙元末明初 1301 — 1385
字叔明吴兴人
元末官理问
洪武初,为泰安知州
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
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
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
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
叔明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
陈惟允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
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试之。
」以笔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
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
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
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
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
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
」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
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
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
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
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
」题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
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
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
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
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
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
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
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
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
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
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
子辄以赠之。
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华溪沈良
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
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
俞焯题于都城寓舍。
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间张远
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
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
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
益知名下无虚士。
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
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
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
遂昌尚左生
」「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
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
」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
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彦敬画《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
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
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
吴兴王蒙敬题。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
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
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
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
可谓名论。
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者,是其早岁所作。
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
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
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
钱逵元末明初 ? — 13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4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伯行
博通经史,尤工书,篆隶行楷均精绝
洪武初选诣太常寺议礼。
为人淳厚雅饬,稽古考订,至老不倦。
莘野
字叔耕
归安人
洪武初训导枣强知县致仕,后改丽波巡检,卒官。
有《环洲集》。
(《六砚斋笔记》:莘叔耕善画,居湖之莲花庄
田按;张来仪《题莘叔耕画梅雪轩》诗云:「好画谁如莘枣强,堕马折肱犹末忘。
何年写此寒林趣,精绝未数左手王。
」明初诗家以画梅称者,王元章刘子高唐处敬叔耕画梅诗不多见。)
王尚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镇江府金坛人字清宇
贡生
得孤芳之神,有巧思。
制铜箫印章,俱精绝
杨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瑄
明人字景和
工书画,以彩色漆在屏几器具上绘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绝
解缙明 1369 — 1415
大绅吉水人
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
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
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
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
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
有《白云稿》、《东山集》。
(《四库总目》: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
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盖出于后人窜乱者为多。
然其中佳句间存,亦复不减作者。
东里文集》:解公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
诗豪宕丰赡似李、杜。
其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
」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
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
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
人以太白拟之。
麓堂诗话》:解学土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
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之叹。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
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
」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
上览之。
欢甚,为停杯以待。
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
」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
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国史唯疑》:成祖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见,驺虞、龙马之祥,胡、杨、蹇、诸公皆撰为赋颂,惟解大绅作差可观耳。
(《列朝诗集》:庶吉士高皇帝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
高皇帝崩,来奔丧,谪河州卫吏目
李曹公录进《登华岳诗》,诏待诏翰林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
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
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释德始明 ? — 1429
德始
字无初
日东信州神氏子。
幼聪颖。
不好弄。
遇群儿嬉戏。
辄避匿引去。
见僧则喜动颜色。
从州之天宁大比丘一公。
祝发为沙弥
逮长。
诣山城诸刹。
既进具。
坐探群书通大意。
已而叹曰。
昔吾乡觉阿上人
慧解精绝
善大小乘。
一旦舍所学。
附商舶抵中土。
灵隐远禅师得法。
东归国人景仰。
尊之为禅祖。
予晚生末学。
尚何敢高攀逸驾。
而望其后尘。
然讵可坚守一隅。
而卒无闻耶。
因请于其王。
得随国使宣闻溪。
诣阙朝贡。
馆于天界寺
久之。
闻溪得旨还国。
师偕数辈。
愿留华夏。
参访求法。
许之。
首谒全室泐公
机语契合。
为掌内记
未几泐公西域之行。
师失所依怙。
闻古幽都山川之胜。
意其必有异人居之。
拉友游观。
及足迹殆遍。
寻憩庆寿。
若有所待焉。
越明年洪武壬戌
独庵衍公。
来莅寺事。
以师为法门犹子。
延致丈室。
相与激扬临济宗旨。
意甚相得。
二十三年庚午
师告去。
缁素遮留之不可。
遂西踰栈道。
礼峨眉
蜀献王之国成都
嘉师来。
邀至咨问禅要。
礼遇勤厚。
岁丙子
被命出世无为之大隋。
瓣香为全室嗣。
继迁飞赴。
道望弥隆。
衲子坌集。
室无所容。
一住七年。
法席几于全盛。
永乐初
独庵左善世正衣冠。
进阶太子少师
念师在西蜀。
寓书招之。
既至。
迎归其第。
昕夕论道。
六年春
应聘董平坡之席。
居再岁。
即谢事。
十年壬辰
将辟静室为佚老计。
太宗皇帝
特旨𢌿领龙泉寺
师钦承明命。
蚤夜孜孜。
以缮修兴复为先务。
凡栋宇蠹弊者。
材以易之。
阶戺颓圮者。
购坚甓以完之。
丹垩之丽。
涂塈之新。
比旧有加焉。
先是献王
师备买山之赀。
师不自有。
乃命工以漆布附土偶。
肖西方三圣之像。
金珠彩色。
为之庄严。
曲尽其妙。
又尝以达官富室所施。
服玩之具。
贸钱数万缗。
造千臂大悲像三躯。
授净信者敬事之。
昔。
尤喜赈恤贫困。
薄于奉己。
厚于待人。
以故四坐道场。
囊无馀蓄。
楮衾瓦钵。
聊以自随。
斯皆师之徇缘诱物。
权巧方便耳。
若夫高提祖印
勘辩方来。
全体大用。
迥出乎言象之表者。
微上根利器。
或未易窥测焉。
后端坐书偈。
示寂于退处之金刚室。
茶毗。
获舍利百馀颗。
晶荧圆洁。
塔焉。
时宣德四年九月也。
陈汝言明初
汝言字惟允吴人
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
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
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
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
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
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
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
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
董文敏题为北苑。
此二图皆江南名画。
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
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
止仲尾之往,弗敢后。
」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止仲为门下客。
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
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
』以笔抹之。
」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
惟允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
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
侍郎真一代画家也。
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
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文徵明明 1470年11月6日 — 1559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
用蔗授翰林院待诏
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库总目》:徵明沈周皆以书画名,亦并能诗。
周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
徵明诗则雅饬之中,时饶逸韵。
《艺苑卮言》:文徵仲诗如仕女迷妆,雏摩坐语,又如小阁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穷。
读书后》:馀当谓吴兴赵文敏公孟烦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微阴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蔗辟起家。
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浅同也。
文皆畅利而乏深沈,其离古同也。
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
行押则赵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
署书则文复少逊也。
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
然而篆不胜隶。
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
其鉴赏博考复同也。
位在赵至一品,而文仅登一命。
寿则文逾九龄,而赵仅垂七帙,异也。
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四友齐业说》:衡山当对馀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
《国雅》:文徵仲吴中往哲如公之博鉴雅步艺苑者。
宜冠林壑矣。
其文恬寂整饬,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硝织弱。
其字法画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 《(夷白齐诗话》: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遗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徵而作也。
词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
诗云:「潦倒儒官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推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
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
」「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洒歌。
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后宁藩败,凡应辟者崎岖万状,公独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砚斋二笔:文衡山先生诗有极似陆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翠鬣香。
吴中诸公遗力往宾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筹子付山僧,侯力至随水运出,以为质。
可补茗社故寅。
《鸟衣佳话》:苏郡虎丘剑池,其水不流,终崴不竭。
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岩空洞,深邃莫测。
好事者执烛而入,见内有叠板如门户状,相传阖闾王所葬处。
文衡山诗云:「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
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
金袅寂寞随麈规,石阙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
」越岁其泉复旧。
黄佐泰泉》:文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劄,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
李文正公东阳以篆自负,及见公隶,曰:「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 《书史会要》: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画仿涪翁尤佳。
评者云,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
谢肇制《五杂俎》:文徵仲书得法于峻子山而参以松雪,亦时为黄、米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尝行。
惟小楷正书譬即山阴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画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
至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
《丹青志》:文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大园小轴,莫非奇致。
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
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
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楮,篝灯夜作。
故得者益深保爱,奉如圭璋。
画禅室随笔》:文太史本色画极颊赵承旨,笔微尖利耳。
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柳下惠
画史会要》:朱子朗衡山高足,衡山应酬之作多出于手。
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遗童子将币于子朗,求衡山赝木。
童子误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
」一时傅以为笑。
方薰山静居画论》: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浸浸乎入吴兴之室矣。
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厂径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东泉诗话》:《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祗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题,衡山大年,几至百岁,王弁州为作傅云:「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而怪其在,谓为仙且不死。
」情事逼真。
田按:衡山诗龠州帮助以吴饮少之。
馀谓和平蕴藉,于风雅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优孟衣冠耶!
书画亦精绝过人,为世实重。
名德大年,林见索、王宗贯于艺事外推之,可称具眼。)
周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懋夫
善画山水人物,无俗韵。
白描尤精绝,所绘饮中八仙,衣冠古雅,深得醉乡意态。
正德十一年李伯时罗汉卷,堪称佳作。
陈鎏明 1506 — 15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75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子兼号雨泉
嘉靖十七年进士,除工部主事
榷税荆南,以廉闻,官至四川右布政使
为人恬雅简静,喜佳山水。
工诗善书,诗文冲远有致,书法尤精绝,丰媚遒逸,有天然趣,与祝允明文徵明先后各成一家。
有《己宽堂集》。
维基
陈鎏(1506年—1575年)字子兼别号雨泉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官员、学者、书法家
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二甲进士
授官工部营缮司主事,榷木荆州历官工部郎中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四川提学副使,复除河南副使
穆宗隆庆初起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元年(1567年)八月升本省按察使二年三月官至四川右布政使
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已宽堂集》。
诗文冲远有致,书法尤精绝
工小楷。
出入钟欧,自篆、隶、行、草、擘窠以逮笺疏、榜署书,尤丰媚遒逸,有天然趣。
梁元柱明 1589 — 1636
维基
梁元柱(1584年—1631年)字仲玉号森琅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伦教人
元柱貌殊端秀,聪颖绝伦,稍长有大志,外恂谨而中持刚介,尝观竞渡溺,族父援就己舍,勖之学。
元柱感奋力读,无寒暑间。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由副榜领乡荐,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改授陕西道御史,掌陜西道。
是时厂监魏忠贤结奉圣夫人客氏交煽内外,权势赫灼,宰执皆俯首听命,廷臣稍有声者,率罗致而计去其异己。
会所识同僚某人愿为介绍以结交魏珰,辄峻拒之,某曰:履虎尾不畏咥人耶?
不答,索笔大书二十字示之曰:不忧不惧,君子乃能遁世;患得患失,鄙夫安可事君。
某以为不识时务,逡巡去。
甫入台,条上七事,侃侃数千言皆切中时弊。
勋贵子弟得荫者,辄用郡守、部郎,往往骄侈,不习吏事,疏请改用间散光禄典簿,许以忠倚要路,巧营户缺,侵剥官物,并论罢之。
四年汪文言狱兴,忠贤藉以罗织,人人自危。
左副都御史杨涟抗疏列二十四大罪,下旨切责。
元柱台省诤臣合疏继言,不纳。
六月京畿大雨雹,独上穹苍告变疏,疏入,魏忠贤深感愤怒,摘疏末数语指以诽谤,将矫旨置于极刑,有同县宗人某方党忠贤,阴为调度,仅拟严旨削籍为民,即为介见忠贤者。
归隐五年,筑园城北粤秀山南,浚池得奇石,移古树为配,谓皆偶得也,署堂曰“偶然”,日与其渊旧邝露黎遂球陈子壮赵焞夫梁继善辈诗酒高会,醉后画山水人物神鬼,无不精绝,好事者得片楮争宝焉。
独不喜与当事往还,值上元跨马抵南海令前驱,令怒,将拘辱之,元柱为缓颊不可。
崇祯改元,诏戮忠贤尸,复诸臣被冤陷者,元柱以原职召还。
二年(1629年)十月,清兵分三道入大安口龙井马兰,军官周镇战没,张安王纯臣遁,张万春降,遂围蓟州,破遵化京师戒严。
既而大兵将蓟州,拒于袁崇焕,遂破玉田、顺义诸县,向德胜门南城
元柱河间,同召诸闻警皆迟疑不敢进,元柱慨然曰:主忧臣辱,此时恨不飞入都门,稽首殿阶,以笏书策上前,为国家三百年养士报耳,泄泄留此,意且奚为?
闻者咸愧服,悉随之,无逗留者。
,补福建道御史,监顺天乡试,出巡清坝,旋按云南
审理举劾,以迄清厘钱谷,一矢公平,积弊顿清。
差峻,请便道归省,连丁内外艰,守制六年如一日,设祭田,由始祖而本支而分支,祖庙均焉。
元柱少时,族有忌者辱之不能堪,至贵,诣门谢,置弗校。
服阕,崇祯四年八月迁陜西右参议,未赴病卒,年四十八,国朝雍正中祀乡贤
著有《疏要》四卷、《偶然堂集》四卷。
刘若宰明末清初 1595 — 1640
维基
刘若宰(1595年—1640年)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
明代怀宁(今安徽怀宁县平山镇)人。
明朝末期状元,书画名家。
生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后授谕德日讲官,升侍讲学士,「数千言能立就,楷书、行、草无不精绝」。
崇祯二年(1629年)汝州香山寺重修观音大士舍利塔完工,次年应邀赴寺,为《重修香山寺观音大士塔记》碑撰文
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十三日,因疾辞世。
毛会建明末清初 1612 — ?
毛会建(1612~?
) 明末清初书法家、诗人。
字子霞别名客仙
江苏武进人
以副贡官乐昌,后侨居武昌江夏)因家焉。
工文、诗,书法逼晋魏,六书、篆刻精绝,曾为周亮工刻印。
著有《五游草》《字韵》。
曾辑黄鹤楼古今诗编为《黄鹤楼诗传》授梓(书今未见)。
尝与陶之典等组“九老会”,吟诗唱和于黄鹤楼,所作五古《晴川补树》有“题诗愧黄鹤,好事及绿莎”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