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20
【介绍】:
明淮安府宿迁人。初冒父名江,从徐达任总旗。旋给事燕王府,以雄伟多智略,为朱棣赏识,授密云卫百户。靖难之役,为前锋屡立军功,授都督佥事。永乐间两从北征,充辽东总兵官。十七年,于望海埚、樱桃园大破倭寇。封广宁伯,始更名荣。寻遣还镇,逾年卒。赠侯,谥忠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以才辟为邑从事。后以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官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年八十余卒。善画山水,尤工诗,多与名流酬唱。有《竹溪诗稿》。
(黄仲昭《未轩集》:竹溪天资警敏,夐出等夷。有司辟为邑从事,日坐曹署治文牍,暇则焚香鼓琴,洒墨作山水,尤笃意于诗。游京师,与姑苏刘钦谟、同邑周次玉往来倡和。由是竹溪之诗名传播遐迩矣。谒选时,冢宰尹旻闻其名,试以诗,有「简拔自惭非汉吏,威仪今喜识周官」之句,大为称赏,遂拜无锡县丞,改宿迁。未几致仕归。其在无锡及家居,皆倡一时名胜为诗社。年八十馀,犹未尝一日废吟事也。其五言如《寄吴太守》「孤灯残夜梦,千里故人心」,《送林郎中致政》「烟云新世态,花竹旧郊居」,《题璜山清隐》「轩冕浮云里,江山醉眼中」。七言如《怀江湖故人》「千里宦情星北拱,百年人事水东流」,《秋日病起》「黄花篱落家家酒,白雁江天处处砧」,《寄馀汝盛》「闲吟有客知何逊,独酌何人识马周」。集名竹溪,其气和平,其体正大,其味隽永,蔼然有盛唐风致。
《笔精》:馀阅灯市。有魏竹溪诗,隽永可味,警句甚多不』能弹述,细抽一二,以示同好。如:「残层愁中尽,流年梦里过」,「客思秋闻雁,乡心夜听潮」,「林深芳树合,涧转夜泉分」,「身病仍耽酒,家贫易废诗」, 「交情贫后见,乡梦客边多」,「天空孤鸟没,江阔远帆来」,「野色低青嶂,亭阴压翠苔」,「世途轻白发,交态重黄金」,川云沈野色,溪雨乱泉声」,「野水帆归浦,秋山烧隔林」,「雨馀一水当溪落,岚净千峰入户低」,「林隐晓岚山半出,湖添秋雨水平铺」,「茶灶晓烟笼野色,砚池秋雨洗溪声」,「白酒熟时留客醉,黄花开晚待诗催」,「一樽洒尽空明月,千里书来见故人」,「江上有诗枫落早,篱东无酒菊开迟」,「酒杯此别凭谁共?吟社他生得再回」。皆婉转切情,新越可喜。兰陔诗话:竹溪诗雅练道逸,无懦响弱调,品格当在开元、大历之间。
田按:竹溪诗,炼句选声,步武唐人,有唐临晋帖之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永乐初尝任宿迁知县。田赋均,狱讼平,民人安居乐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
【介绍】:
明山东滕县人。洪武八年举人。宣德间由学官擢宿迁知县,兴学劝农,以宽廉平易为旨。升邳州知州,以善理民讼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德化人,字玉廷。史中子。景泰五年进士,任宿迁知县。不惮权贵似其父,不为当道所悦,稍迁镇江府通判,解绶归。晚节益坚,士论重之。
维基
史珍(1420年—1479年),字廷玉,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人,医籍。六月二十日生,行四,治《诗经》,由国子生中式江西乡试第一百一名举人,年三十五岁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会试第三百十二名,第三甲第九十三名进士。授宿迁县知县,升镇江府通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淮安府宿迁人。刘荣子。嗣爵广宁伯。正统十四年与郭登同镇大同。也先拥英宗至城下,安出见,伏哭其前。景帝降敕切责,回京,群臣交劾,下狱论死。值京师戒严,释之,充总兵官,寻进都督同知,守白羊口。英宗复位,予世侯,加太子少傅。成化中卒,赠峄国公,谥忠僖。
维基
罗鹍(15世纪—16世纪),字云汉,南直隶淮安府宿迁县人。罗鹍是天顺三年(1459年)的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成进士,获授太常寺博士,到十四年(1478年)因迎养父母路途遥远请求改任南京,转任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二十年(1484年)外任江西按察司佥事。罗鹍任官前曾预先为祖父制作送终用品,某天梦见祖父生病后立刻赶回家,到达时发现祖父已临死,于是使用那些物资,并得知做梦当天正是祖父生病之日,人们都说上天被他的孝诚感动。后来他改任山西佥事,弘治五年(1492年)被朝廷以长期生病为由要求致仕,家居朴素无车马,死后入祀乡贤祠,孙子罗迥曾任金乡、清河训导,以孝顺闻名。
维基
沈瑰(1441年—?),字彦器,直隶淮安府宿迁县人,民籍。同进士出身。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科应天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八十七名,殿试登三甲第四十四名进士。
维基
周镗(1508年—?),字德扬,直隶淮安府邳州宿迁县人,匠籍。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二百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
维基
李九功(1511年—?),字惟叙,河南南阳府裕州人,军籍。河南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六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名进士。授宿迁县知县,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行取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二十八年十月实授。
维基
朱衡(1512年—1584年),字士南,号镇山,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民籍。正月二十日生,行一,治《易经》,由县学生中式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年二十一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中式第九十八名,第三甲第七十七名进士。观工部政,授福建尤溪县知县,调直隶婺源县。升迁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丁忧服阙,复补礼部主客司郎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五月,擢福建提学副使。历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复除河南左参政,三十七年十一月升山东按察使,累官山东左右布政使。三十九年五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四十年七月升工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五月升本部左侍郎,六月升南京刑部尚书,未任,八月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及漕运事务,与潘季驯共事,以邹县知县章时鸾建议,开挖南运新河,从南阳至留城,长140里。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叙治河功,加太子少保,加俸一级。三年正月回工部管事,六年正月,兼任左副都御史经理河工,疏请修筑徐州至宿迁长堤凡三百七十里,并缮治礼沛大黄堤。神宗继位,隆庆六年六月辅臣高拱特请解除工部尚书朱衡督理河工,改任总理穆宗山陵事务。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为礼科给事中林景旸论劾,朱衡因再疏乞休,加太子太保,给驿去。不久因明昭陵裬恩门里外砖石沉陷,被革去太子太保。万历十二年去世,十三年正月复赠太子太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
【介绍】:
明僧。淮安府宿迁人,俗姓姚,名东阳。本诸生,嗜佛经,不问家人产。隆庆间北探诸名胜僧寺,居北直之羊山秀峰庵,阐三教宗旨。万历元年坐化,汪道昆为之塔铭。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俗讳东阳。尝补邑庠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师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师敞衲曾不掩[膊-甫+一]祁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师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曰无常无住。明日辞归。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至日中师辞众坐化。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向。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此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赏万历元年正月也。
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俗名东阳。尝为其县诸生。居尝好修。历二十年所。不问家人生业。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落发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即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师蓝缕自如。一衲不啻悬鹑。不裓不襦不履。顾就羊山。安七十二众。为千日期场。师日为大众说经。大众亦乐为之听众也。时神宗皇帝初即位。行边使道昆汪公。道出诸陵。诣师问道。意独多之。因问曰。千日期毕。羊山能作尝住乎。师曰。无尝无住。后旬有五日。太史当谒。立冬其日羊山放光。又越七日。岁将除。师集大众语曰。元年元日吾当行。公等居此。识字者。用心念佛。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智慧务普心。即此是佛。公等勉之。岁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日几中。羊山放光如向者。顷之坐化。盖日中云。越七日举焚。日中复放光如向者。诸陵中贵人咸在。率大众罗拜。治浮屠。藏舍利。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明龙,姓姚氏,宿迁人也。原名东阳,尝入邑庠,为名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龙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其敝衲曾不掩骭,祈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曰:“无常无住。”明日辞归。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前,至日中遂辞众坐化。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前,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实万历元年正月也。
维基
莫抑(1514年—1603年),字允升,号吉亭,广西柳州府柳城县民籍马平县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广西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四名,三甲第八十六名进士。初授宿迁知县,三十三年调长洲县,三十六年行取,考选四川道监察御史,三十八年陕西巡茶,四十年湖广巡按。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官广东广州府知府。四十三年升广东海道副使,隆庆元年致政。万历三十年卒,享年八十九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7—1602
【介绍】:
明真定府真定人,字乾吉,号鸣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隆庆四年巡抚山东,以河决宿迁,议通海运。并试办有成效,已而卒不行。神宗初,张居正当国,以梦龙为其门下士,特爱之,累迁为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屡破土蛮,梦龙率兵出关为其后援。以功加兵部尚书,入掌部务,加太子太保。万历十年张居正卒,被劾致仕。崇祯末追谥贞敏。有《史论编》、《海运新考》。
维基
刘东星(1538年—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沁水县(今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人。谥庄靖。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高拱摄官吏部,以非时考察名义,贬他为蒲城县丞,之后稍微升任卢氏知县。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刑部主事,改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户部员外郎。万历五年,担任河南佥事。万历七年,担任陕西右参议、浙江提学副使。万历十年,任山东左参政,后升任山东按察使。万历十七年,任陕西按察使,官至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二十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之役起,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向明朝政府告急,当时明廷调遣十万部队,会师于天津,准备救援朝鲜,而当时天津、静海、沧州、河间受到灾害。米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刘东星请求漕米十万石救济灾难,民众因此而得以保全。刘东星随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郎,以父亲老迈,请侍养而归乡,刚离开时父亲已经去世。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在单县黄堌决口,冲毁运河,漕运、河道均被堵塞,明廷起用刘东星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黄河漕运。当初尚书潘季驯提议开凿黄河上流、并使用元朝贾鲁所采取的道路浚灾,但效果甚微。刘东星则在徐州、下邳至宿迁一带,沿潘季驯治黄故道挑挖开浚,五个月内工程结束,费用仅十万。得到万历帝嘉奖,晋升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次年,他拓宽淮河、海河渠道,而此工程当初河道总督翁大立、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都建议过,河道总督舒应龙曾开凿韩庄一段,但因工程太过艰巨而中止。刘东星则权利重启实施该工程,使得原本预估120万的工程费用,仅仅到七万时,工程已经完成三成。但因日夜操劳,他最终病倒在工地,并死于任内。黄河工程在后任李化龙、李三才等主持下最终完成。刘东星为官清廉节俭,天启初年,谥庄靖。其墓地位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1970年代,地表原有的石马、石人、石羊、墓碑等均被毁坏,现为沁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维基
宋伯华(1538年—1585年),字汝含,号鉴弦,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军籍。山东乡试第十八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十二名,三甲第一百八十九名进士。授宿迁县知县,在任三年,召为兵部车驾司主事。万历改元,奉命巡边,历职方员外郎、郎中,擢升淮安府知府,八年五月以违例驰驿,降六级调用,遂辞官而归。后起补束鹿县丞,一年中三迁为永平府推官、河南府同知、开封府知府,不久于万历十三年九月病逝,年四十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淮安府宿迁人。性谦恭俭约,有智计,好施予,闾里间有困急者求之,辄得济助。万历中助银修县城。按抚以之闻,赐七品服,举乡饮,并辞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35
【介绍】:
明广平府曲周人,字敬仲,号简斋。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官工部尚书。崇祯六年,总督河道,用门客之说创挽河之议,别凿新河,起宿迁至徐州,分黄河水以通漕运。八年,以河工无效被劾得罪,下狱死。有《半舫集》。
维基
刘荣嗣(1570年—1638年),字敬仲,号简斋,别号半舫,直隶曲周县(今属河北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调吏部验封司主事,历吏部考功司、文选司、稽勋司郎中等职。因事降山东布政使司参政,捕杀白莲教首领黄步云等百馀人。累官工部尚书。崇祯六年(1633年),总督河道,用霍维华之议,起宿迁至徐州别凿新河,分黄河水,以通漕运。崇祯八年(1635年),费金钱五十馀万,工程未成,被劾下狱论死。崇祯十一年(1638年)方得释放,卒于归旅。
维基
霍维华(?—1636年),一作惟华,字应庚,号钟西,直隶东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任金坛、吴江县知县,授兵科给事中。因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依附于阉党魏忠贤、崔呈秀。天启元年(1621年)奏劾王安,魏忠贤矫旨将王安发配到南海子,为南海净军。天启三年(1623年)至兵部尚书,人称“云中虎”,谚曰:“蓟州当前,东光接步”。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上疏数千字,抨击刘一燝、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人,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魏忠贤看了说:「这本条议一字不差!」时人论说:「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重,霍维华献“灵露饮”,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八月十一日,熹宗召见信王朱由检,即行驾崩。崇祯元年(1628年)及至魏忠贤自尽,阉党灭败,霍又以计谋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书协理军务。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以逆案被弹劾,给事中颜继祖称其“满面骄容,浑身媚骨”。崇祯七年(1634年)建议治河尚书刘荣嗣自宿迁到徐州开辟运河,引黄河水通漕,糜费五十万两银无功。刘荣嗣下狱论死。崇祯九年(1636年),边事紧急,都御史唐世济荐维华边才,霍维华却被下狱遣戍,郁闷而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即墨人,字子固。起家岁贡生,为宿迁知县,以侯恂荐,迁贵阳同知,以军功至知府。天启六年监军,镇压苏民起事,进副总兵,驻平越。官至陕西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