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志字尚默,闽县人。永乐壬辰第二人及第,授编修。历修撰、侍读、右春坊谕德。有《茹斋集》十五卷。
田按:尚默为王孟扬弟子,诗沿闽派,时有警音。尚默之卒也,同馆多有挽诗。侍讲泰和馀学夔诗云:「词华推哲匠,科第重明经。泛览穷奇僻,幽探洞窈冥,凄凉遗旧事,恻怆看新铭。日暮西岩曲,猿啼不可听。」「多病文园久,仙游去不还。丧车经卫水,丹旒入闽关。野鸟悲残雨,浮云蔽旧山。孤雏扶榇往,辛苦冒危艰。」检讨东鲁许彬诗云:「故友留长剑,孤儿哭素帷。茂陵无旧稿,杜曲有遗诗。黄甲名犹在,青云志可悲。潞河丹旒去,行道亦涟洏。」修撰泰和曾鹤龄诗云:「卧病京华众所怜,青灯孤榻夜萧然。赐归方拟辞双阙,长逝旋闻隔九泉。桂馆馀风人共惜,词垣遗稿世应传。迢迢旅榇南还路,遥指三山若个边。」修撰吉水刘子钦诗云:「忆昨春明话别离,宁期数月永相违。半生富贵成春梦,一举科名冠盛时。老我忽惊双鬓改,怀人更觉寸心悲。校文应过扬雄宅,洒泪临风不尽思。」诸公诗世不多见,附录于此。
维基
杨昉(1396年—?),字彦明,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人。同进士出身。永乐十八年(1420年)陕西乡试第一名。宣德五年(1430年)丁丑科会试第二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六名。官至翰林院检讨。
公讳恒。字贞父。朔宁人。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生户曹典书讳润文。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即公之三世也。以公勋。追赠署丞为兵曹判书。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公生而聪明智识。绝世离伦。学业日进。华闻益播。词源逸发。大为侪辈推服。宣德甲寅。世宗临雍策士。善公对策。擢公为第一名。特授宣务郎。集贤殿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司经。参修思政殿训义。止斋权先生器公。以姊女妻之。每见公著述叹曰。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明年。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参撰高丽史。戊午。文宗在东宫。学问大成。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公首应选。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经。癸亥。转校理兼艺文应教。世宗创制谚文。开局禁中。亲简名儒八员。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今领相高灵申公暨公实禀睿旨。多所赞定。世宗深加眷注。不数年。擢拜直殿。丁卯秋。中覆试第五名。超授奉正大夫。守直提学兼世子辅德。时文宗监抚庶事。书筵官掌机密。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庚午。文宗即位。累迁至司谏院左司谏。阶通政。辛未。进集贤殿副提学。公居侍从十有八年。而凡讲说词命。编摩著述。悉皆主之。一国翕然称为大手。壬申。擢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左副。及文宗宾天。国势疑危。公居近地。周旋匪懈。癸酉冬。世祖炳几靖难。公适直宿禁内。协赞实多。特升为都承旨。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甲戌。拜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封宁城君。乙亥。迁司宪府大司宪。时世祖摄政。逆党馀孽。尚未尽除。公条陈数十事。皆蒙允可。是年六月。世祖即位。赐佐翼功臣号。秋丁内艰。丁丑服阕。拜嘉靖户曹参判。寻移吏曹。戊寅。资宪仁顺府尹。历工,刑两曹判书。时睿宗在东宫。世祖教曰。辅养储君。非老成不可。命公为宾客。是年冬。丁外忧。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明年。世祖命起公复。公三上书固辞。御书批其尾曰。事之重。国所共称。卿之才。予所独知。不合专为一身。正宜广利万世。公不得已赴召。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世子左宾客。成均大司成。阶加正宪。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又制兵将说教诸将。皆命公注解。公深究睿章。推衍增益。论断词旨曲畅方通。而尽合先儒之说。上甚嘉悦。辛巳。转吏曹判书。阶加崇政。寻移判中枢院事。癸未。拜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迁左赞成。世祖分命宿儒。讲论四书五经。考古證今。参定句诀。又召会文儒辨同异。上亲加睿裁。公在左右。每承顾问。毫分缕析。应对如响。上听之亹亹不厌。目左右曰。宁城真天才也。丙戌。阶崇禄兼判兵曹事。公辞曰。兵官机务。非臣迂腐所堪。乞解其任。言甚切至。上不允。寻加辅国崇禄大夫。丁亥。擢拜大匡辅国议政府右议政。五月。转左议政。九月。升领议政。屡以盛满辞。十二月。还封宁城君。戊子。睿宗即位。加领经筵事。明年己丑。我主上殿下即位。日御经筵。命公为领经筵事。以累朝儒宗。甚重敬之。庚寅。改封府院君。辛卯。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冬十二月。再入相。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进世祖,睿宗两朝实录。上嘉其功。赐鞍马。癸巳夏大水。公以阴阳失节。责在三公。上书辞职。上不允。甲午四月。公有微疾。时方恭惠王后初丧。襄事甚严。壬午。公力疾命驾将出。遇暴甚剧。上连遣内医胗视。百药不效。翌日卒。享年六十六。上震悼。遣内臣往吊。又命内官慰之。礼官奠赙如例。加赐米豆纸布若干。官尤葬事。是年某月。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公性谦恭简静。端介无华。立身行已。常持正不挠。平居虽隆冬盛暑。终日整冠危坐。略无惰容。至于奉公。忧国如家。再入相府。政务宽大。不喜更张。与人言。常先示退损。不自表襮。又不立崖岸自异。至如朝廷论议。临决大事。确不可犯。居家清白。关节不行。不迩声色。不事产业。家务一委之夫人。无毫发干虑。待亲戚以仁。接下以恭。遇事常加三思。立朝四十年。一不披弹劾。自登第至台辅。未尝一日寄外。慨然以斯道为已任。奖进后学。为文章。自出机杼。大放以肆。雄豪富赡。如长江大河。势不能止。尤工于骈俪。凡朝廷事大表笺。高文大册。皆出其手。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圣上方倚任图治。天不憖遗。可胜痛哉。公娵达川府院君徐弥性之女。封贞敬夫人。生二男四女。男长曰永潾。中壬午司马试。丙戌某人榜登第。今为刑曹参议。次永灏。禦侮将军。行司果。女长适禦侮将军行司猛郑涵。次适保功将军行司猛文简。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参奉申铢。参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生一男。曰秀英。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生三男。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司果娶判书郑孝常之女。生一男。郑司猛生一男一女。文司猛生二男一女。司议生一女。参奉生一男。并幼。将葬之月。参议请余志墓石。某于公。偏承一顾之恩。凡雠校文墨。操秉史笔。未尝不与之偕。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优蒙肯可。相从近三十载。虽谓之知已。可也。公捐馆之前一夕。谒公于第。公谈话自若。噫。晨夜之顷。岂意便隔幽明。公之丰功伟绩。有国乘在。奚庸赘说。略叙世系游宦之次。子孙男女之数。瘗于墓道。兼抒悲怀云尔。(私淑斋姜希孟。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孝义人。有孝行。天顺间任元氏知县,政务简靖,以理喻民之互讼者,不加刑。调兴平县,政如在元氏。
维基
阎铎(1423年—?),字文振,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人,军籍。同进士出身。阎铎考中陕西乡试第六名。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会试,考中贡士第九十七名,殿试考中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八名。天顺二年任山西汾州知州。成化二年(1466年)出任顺天府府尹。成化六年(1470年),陕西道御史赵永亨弹劾其与延绥巡抚陈璘对饥荒坐视不管。阎铎后来担任浙江衢州府知府。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见濡 | 宪宗 |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纯皇帝 | 1464年—1487年 | ||
成化 | 1465年—1487年 | 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1—1510
【介绍】:
明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幼自宫,依刘姓太监进宫,因冒其姓。武宗即位,掌钟鼓司,与马永成、谷大用等八人号八虎。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诱武宗微行游乐,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寻掌司礼监。于东、西厂外加设内行厂,以镇压异己,斥逐廷臣。又奏置皇庄,渐增至三百余所。正德五年,都御史杨一清为太监张永定计奏瑾图谋反叛,遂籍其家,磔之于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42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景俊,号水厓。弘治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兖州、广平等府知府。正德中,官四川布政司左参政。时境内少数民族起事频繁,杰欲抚安,主事者不听,出兵镇压,伤亡过半始平。以督饷功进按察使。仕至湖广左布政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28
【介绍】:
明陕西兴平人,字维之。成化二十二年举人。弘治中为鹿邑知县。筑城捕盗,劝农桑,均徭役,多善政。改祥符,能治繁剧。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正德时刘瑾贬,坐与同乡谪陈留知县。官至山东按察佥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38
【介绍】:
明陕西兴平人,字君遂,号恒斋。正德八年举人,历官济南府同知。
维基
阎溥(1484年—1547年),初字克周,改字公甫,号北泉,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人,民籍。治《书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陕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年三十九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六十七名,第三甲第二百六十五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光禄卿崔某子杀人,其子是前首辅外甥,就请求阎溥宽恕判刑,阎溥拒绝道:仆与相公均有官守,朝廷法顾为相公屈耶?竟论如律。嘉靖十年辛卯(1582年)出守保定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八月晋升浙江按察司副使,与同僚因旧事互行弹劾而罢官,遂不复出仕。
维基
吉来献(1511年—?),字子钦,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人,民籍。陕西乡试第五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五十四名,登第三甲第六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选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
维基
王惟宁,字子静,号柏亭,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人,民籍。陕西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五名进士。兵部观政,授山东阳信县知县,升山西解州知州,历任户部员外郎、山西佥事、山东副使,隆庆五年(1571年)七月升任山西行太仆寺卿。六年六月兼按察司佥事,改驻宁武,不妨马政、整饬中路兵备,从抚臣杨彩的建议。万历元年(1573年)七月升为本省右参政兼副使、阳和兵备。
维基
穆来辅,字诲之,兴平县人,陕西宁夏中屯卫军籍。陕西乡试第四十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五名,登三甲第十九名进士。
谋㙔字郁仪,石城恭靖王来孙,宁献王七世孙。封镇国中尉。万历二十二年管理石城王府事。卒,私谥贞静先生。有《枳园近稿》。
(郑仲夔《耳新》:诗有集唐集古。余友朱郁仪《讽古》十首,乃更集诸子,镕铸之巧,妙极自然,又《闰三月饮龙沙诗》「且极天纵娱,相将倾桂醑」,盖历家谓闰月为天纵也。郁仪博综多闻,著述之富百倍中垒,每馆阁中遇故事隐僻者,贻书相问,载答如响。著书百有十二种,手自缮写,稿至数易。易箦前二日,犹与诸子说《易》,指示诗文宗尚。是夕有星光大如斗,坠里中,栖鸟皆惊。及卒,南州人士私谥贞静先生。
周亮工《书影》:西蜀杨升庵太史著书至二百馀种。豫章朱郁仪中尉著书至一百十二种。当时曾未闻有茂陵之求。张天如虽一时名流,然无多撰著,当时至见之章奏求其遗书。人有幸有不幸如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6—1646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后为九江佥事,罢归。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谑庵,又号遂东、稽山外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年进士,曾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又任袁州推官、九江佥事。清兵破南京后,鲁王监国,以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尚书。顺治三年,绍兴为清兵所破,绝食而死。为文笔意放纵诙谐,时有讽刺时政之作。诗重自然,才情烂漫,惜放纵太甚,著有《游唤》《历游记》《王季重十种》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重,绍兴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迁袁州推官历刑工二部郎中出为九江佥事有避园拟存虞山咏
维基
王思任(1574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谑庵,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明朝作家,官员。与李之椿、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称天崇五才子。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年),七月二十一日辰时出生于北京西江米巷药铺中。出生时其母亲唐氏梦有金星入怀,故小名叫“金星”。父亲王东海(东海老人)时年四十六岁,思任为其六子。万历十五年(1587年),到北京读书,成为黄洪宪之子的伴读。由于王思任叔祖葬于宛平,他得以在应天府参加乡试。期间宛平知县徐启东亦出面保护他,命其在府学学习,免受其他学子的攻击(当时明朝禁止异地乡试)。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应天府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进士,同年娶杨维聪之孙女为妻。万历二十四年,担任兴平知县,之后因母丧回乡。万历二十七年,出任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府推官。后来任江西九江佥事,一生三仕三黜。他生性滑稽,对人常是调笑狭侮,不加检点。但每逢大事,又是气宇轩昂。弘光败走时,马士英称皇太后制,奔逃到浙江,王思任写信痛骂他:“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职请先赴胥涛,乞素东白乃以拒阁下。”,当时人心大快。又上书太后“请立斩马士英”。鲁王时,出任礼部右侍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兵破绍兴城,王思任绝食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善化人,字又谦,又字天益。明天启元年副贡生。官广东韶州教授、陕西兴平知县。归里授业,门人甚众。精书法,晚年右手病废,能以左手作小楷行草。卒年九十余。有《紫岩集》、《照杯亭遗草》。
维基
郑崇俭(?—1641年),字大章,湖南宁乡人。明末政治人物。郑崇俭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历官济南兵备副使。崇祯初年,迁陕西右参政。屡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数次击败农民军。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擢兵部右侍郎,代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崇俭率贺人龙、李国奇等大破张献忠于太平县之玛瑙山,献忠败走归州,窜柯家坪,崇俭遗人龙、国奇等穷追之,又连败之于寒溪寺、盐井,先后斩首千五百级,贼首顺天王、一条龙、一只龙皆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后以年老请归,不许,令还关中。崇俭去后,贺人龙又自行西归,蜀中大乱。杨嗣昌责怪崇俭撤兵太早,致贼猖獗,帝命削其籍,以丁启睿赴军前代理。隔年,张献忠陷襄阳,嗣昌病死,帝更加气愤崇俭不掎角平贼,逮郑崇俭下狱,“责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五月弃市。福王时,给事中李清为之辩白:「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臣甚痛之。」崇俭之冤始平反。
维基
魏景琦(?—1642年),号方斋,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明末官员。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庚辰进士,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城。因事落职还乡。永城知县傅振铎夺原四川重庆总兵官刘超的守城之任,改属魏景琦。刘超大为恚恨,崇祯十五年蓟辽总督范志完疏荐刘超任保定总兵,兵科给事中方士亮论超观望逗留,不堪任,遂诏令归乡。刘超得知方士亮疏乃举人乔明楷为之,因乔与超有旧怨,而士亮为楷兄明栴同门友,遂在十一月一日擐甲操兵,至御史魏景琦家,手刃之,景琦祖父子孙五世三十余人,一时遇害。复杀乔明楷与总练生员王奇珍。次年正月二十一日,巡抚王汉帅师征讨刘超,失机遇害。超据城叛,至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擒之,传首九边,乱始平。
维基
卫胤文(?—1645年),字祥趾,号紫庵,又号紫岫,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卫胤文是天启元年举人卫之琚的儿子,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次年(1631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詹事府中允、左谕德后告归。十四年(1641年)时李自成入关,陕西军力崩溃,他在家乡连夜赶到北京,痛哭上陈作战计划,表示西方危险,将祸及社稷,并请求徵召四大镇入朝保卫京师;他连续呈上十五道奏疏,捐出三千金犒军。崇祯帝认为他切实,在朝堂当面褒劳他。北京失陷,他匿藏在民间,被李自成部下搜获,在审讯前逃到南京。弘光帝继位,仍然让卫胤文担任左谕德,迎合马士英意思而奏请罢史可法兵马,弘光帝下诏责备他,马士英就和他遂渐亲䁥。不久他到兴平营,高杰因为他是同里而上疏让他留下监军;高杰去世,卫胤文在马士英推荐下即时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的部队,经略开封、归德。很快朝廷下令安庆巡抚并入应天巡抚,屯抚并入凤阳总督,王永吉兼巡抚淮安,他则兼巡抚徐扬。当时柳城人高金高自修筑土城,训练壮丁,不接受李自成命令,卫胤文上疏让他担任副总兵。归德失陷,清兵徘徊不前,令徐州人民惊慌,王永吉请求急调阁标以及甘肃团练营救;但忽然传来密旨要求撤军入卫,因此各军队前向江上,徐州空虚。王永吉再次上书说:「清兵已进入虹县,距离泗州二百里,万一泗州沦陷,就会直达盱眙。盱眙东南一路可达淮安,正南一路可达扬州,西南一路可达六合、浦口,不但淮安、扬州无法支撑,而且随时会渡江攻入南京。请求让卫胤文、刘泽清全力守住徐州、泗州,保全南直隶的门户,同时以南直隶全力防寇防清,才不会四面受敌。」朝廷不采纳。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朝廷才命令他和李成栋屯驻泗州,未出发扬州已沦陷,他投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