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僧善启明 1370年十一月十五日 — 1443年11月8日
善启
字东白
晓庵其号。
姓杨氏
苏之长洲人
杨故簪组。
累世家吴之支硎山
值兵徙北郭。
父永年。
母陆氏。
师甫能言通佛典。
父母异之。
命入无量寿院。
永茂为落发师。
既长。
屏迹龙山
穷日夜力于经史百氏不辍。
声誉隐然起。
少师姚公广孝
善世公南洲。
皆器重之。
典记于洽公者甚久。
永乐元年
主苏之永定
六年
延庆
逾年擢本府副都纲
南禅寺
寻应召纂修永乐大典。
预校大藏经。
赐金缕袈裟一袭。
时三殿灾。
诏求直言。
师上疏陈利病。
不报。
一时名人。
沈民望
王希范
王汝玉
陈嗣初
钱溥
赵宗文
皆与师为方外交。
尝遇牡丹盛开。
邀集题赏。
钱塘瞿宗吉
雄于词赋。
师与对垒。
常用一韵往复百首。
词锋益锐。
海内传焉。
此师之绪馀也。
正统八年十一月八日卒。
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
即示寂之岁。
弟子等奉柩。
归葬于旧隐龙山
遵治命也。
钱文通公溥
铭其塔。
叙曰。
夫以交之深者知必至也。
言之夥者情必厚也。
昔宣德间。
大理卿胡公槩
巡抚东吴
威声大振。
于师独加敬礼。
时溥方冠。
欲应乡举谒公。
师忽见而喜之。
遂入白于公。
得预乡举。
亦始聆论议。
察其动止。
毅然一儒者。
繇是往还[款-士+止]洽。
数日不见。
折简招之。
简类欧语。
作字有帖意。
见必肃衣。
焚香啜茗。
坐语移时。
则且谈且送。
或闭户发箧。
出古人真迹。
对阅评品。
诗文皆不务蹈袭以为奇。
至论儒释之辩曰。
且各为其教。
又曰。
东鲁垂道。
西竺见性。
皆莫先于厚本
故虽离父母。
养生送死。
一务从厚
与兄弟极友。
爱抚诸侄。
教养兼至。
交四方宿儒名缁必以诚
未尝见惰容。
然非其人。
亦未尝与交此。
韩子谓墨名而儒行者也。
师期待既久。
倘以馀齿。
无负于斯世。
则亦无负于所知矣。
(何氏丛说云。
钱文通
小时即有文誉。
郡中有一僧。
善启
晓庵
有诗名能书。
乃十大高僧之流亚也。
永乐中召至京师
修大典。
后为僧官
住南禅。
周文襄公巡抚
甚重之。
每公事稍暇。
即往南禅。
启公谈语。
钱文通秀才
亦与启公交款。
一日学中散堂。
过谒启公
以蓝衫置栏栒上。
继而文襄适至。
屏当不及。
文襄问之。
启公因称文通之才。
文襄即请相见。
索其旧作。
观之。
大加赏识。
遂为相知○何氏言巡抚
是周。
钱自云是胡。
当是两时。
胡前而周后)。
杨循吉明 1458 — 1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46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
成化二十年进士
礼部主事
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
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
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
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
循吉以为耻而辞归。
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
有《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循吉字君谦吴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
有《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
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
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
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
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
安得告?
而可为者,致仕耳!
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
」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
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
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
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
」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
」上趣为诏起。
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
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
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
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
卒穷老以死。
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
」又题一画扇云:「一竿,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
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
」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
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
」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
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
」「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
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
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
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
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
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
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
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
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
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
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
维基
杨循吉(1458年—1546年)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直隶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明朝官员。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进士
礼部主事,累官郎中
不久以病辞归,结庐于支硎山(今观音山)下,专事著述。
自言:“君以我乐山林耶?
我非忘世爱陇亩。
衙门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叹愀。
明世宗嘉靖年间,曾献《九庙颂》和《华阳求嗣斋仪》。
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八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