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腾机思清初 ? — 1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内蒙古喀尔喀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
元太祖二十世孙。
初号墨尔根台吉
崇德四年,率部归后金皇太极妻以女,授和硕额驸,旋封扎萨克多罗郡王
顺治间率部叛清,为清军所败。
五年,受招抚,复降。
噶尔丹清 1644 — 16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1697 【介绍】: 清准噶尔首领
巴图尔珲台吉之子,僧格之弟。
康熙九年,异母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杀僧格。
次年噶尔丹攻杀车臣,又杀僧格子索诺木阿拉布坦,为准部之长。
十六年,称博硕克图汗,攻杀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
渐奄有天山南北路,并与沙俄勾结。
二十七年,攻喀尔喀蒙古各部,继又进逼内蒙古
清圣祖出兵反击。
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战,三十五年昭莫多之战,噶尔丹两次大败。
三十六年,为追兵所迫,众叛亲离,服毒自杀。
罗卜藏丹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和硕特部首领
固始汗孙,达什巴图尔子。
青海
康熙三十七年,封达什巴图尔为和硕亲王
达什巴图尔死,罗卜藏丹津袭爵。
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勾结准部策妄阿拉布坦叛清,欲为西藏之长。
次年,为清军所败,逃往准部。
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准部,入伊犁,俘之送京师,免死,隶内蒙古正黄旗
贻谷清末 1856 — 1926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额勒登保褒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溥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湘林、俞笙。
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章扳倒处死,押解王宪章赴刑的正是贻谷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贻谷案、王宪章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贻谷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
杨卓林清末民国初 1847 — 1926
清州搜玉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
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
光绪二十一年(1901)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
两厅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纪德,至今感篆。
又以劳积保同知补缺,后免补知府,以道员留省,加三品衔
宣统三年(1911)六月延榆绥道
时武昌起义,榆林镇闻风兵变。
卓林为民请命,活人无算。
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
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
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诗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
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于县志。
明训清 1790 — 1852
维基
明训(1790年—1852年)字听彝号鼎云古樵托克托莫特氏,蒙古正黄旗人
嘉庆癸酉举人庚辰进士
翰林院散馆后改主事
后来充任顺天同考官;历任中允汉军正红旗副都统,署热河都统, 左副都御史盛京礼、刑、户部侍郎, 兼管奉天府等职。
道光二十七年,任工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
明谊清 1792 — 1868
维基
明谊(1792年—1868年)字崇正号古渔托克托莫特氏,蒙古正黄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明谊嘉庆十五年举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进士,由兵部主事升任山西甘肃按察使
后又转任哈密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镶红旗汉军都统等职。
任内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死后谥勤果
何桂珍清 1817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1855 【介绍】: 云南师宗人字丹畦
道光十八年进士
编修
咸丰间出为徽宁池太广道
奉檄募勇,于霍山破捻军,受李兆受降
复下蕲水英山
以饷尽师溃,终为李兆受所杀。
谥文贞
维基
何桂珍(1817年—1855年)字丹畦号丹溪云南省师宗县人
官至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尽力围剿太平军咸丰五年(1855年)英山县被哗变降兵杀害。
何桂珍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当时年方弱冠,曾告假回乡娶妻。
翰林院散馆,授编修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督贵州学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满回京,升侍读次年在南书房行走,教授郡王读书。
咸丰三年(1853年),出任福建兴泉永道,经巡防大臣贾桢等奏请开缺,留京随同办理城防事宜。
咸丰四年(1854年),授安徽宁池太广道
当时省会安庆太平军攻陷已久,巡抚福济驻扎于庐州
何桂珍治所在江南,被太平天国阻挡,于是在江北滞留,徵召兵勇。
福济令其驰援庐江,檄文到达时,庐江城已陷落,桂珍援救不及,被弹劾罢职,此后孤军转战于潜、霍之间。
咸丰五年(1855年)春桂珍引兵攻克蕲水英山,歼灭田金爵部,朝廷赏六品顶戴,留驻英山霍山等地。
此后民团相继来投靠。
李昭寿马超江等率众投降后,粮饷不足,李昭寿截获安徽巡抚福济之密信,怀疑桂珍出卖自己,心怀不满,于是年十一月初三日假意宴请桂珍,在英山南门外设置伏兵。
桂珍未及辩解即身首异处,四十馀名随从均遇害。
李昭寿仍不解恨,将桂珍之头颅挂树上,再以枪弹击入水中。
朝廷追赠光禄寺卿,赠云骑尉世职。
同治初年江南平定,曾国藩上疏追论何桂珍之功,朝廷晋其世职为骑都尉谥文贞,并在英山县建祠祭奠。
杨凤清 ? — 18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 【介绍】: 又名隆喜
贵州桐梓九坝人,原为衙役。
咸丰四年,在家乡举义,军士以青巾包头,称“黄兵”,建号“江汉”,称都督大元帅,占领桐梓仁怀,众至二万余人。
后为云贵总督罗绕典所破,举家被害。
童兆蓉晚清 1838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8—1905 【介绍】: 湖南宁乡人字绍甫一字芙初
同治六年举人
从军陕西,积功至知府
光绪间榆林,岁饥,运包头宁夏,单骑临赈。
西安,摄督粮道,定征粮改折,上下称便。
官终浙江温处道
巫宜楔清 1790 — ?
维基
巫宜楔(1790年—?
),字学修
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人清朝官员。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二十九日戌时生,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与侄子巫敏同中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连捷丁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历任精膳司、祠祭司主事,升仪制司员外郎,再升郎中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转山西道次年刑科给事中
卒于江西省赣州府赣县,葬于县南门外
张兴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上海人字莲君
工书及篆刻,尤善绘事。
道光咸丰间名噪甚。
居小南门外苍湾,时有“南苍白纸扇,无有不莲君”之谚。
胡汀鹭清末至民国 1884 — 1943
人物简介
胡汀鹭(1884—1943)名振字汀鹭一字瘖蝉瘖公晚号大浊道人无锡南门外薛家弄人。
自刻题画诗词为《胡汀鹭题画诗词集》。
过世后有许瘦峰等人搜集整理了《闹红精舍遗稿》。
高选锋清末至民国 1856 — 1944
全台诗
高选锋(1856~1944)字墀英号拔庵
原籍福建安溪,生于台北兴雅庄(今松山区),后居景美。
光绪十二年(1886)取进台北府第二名。
乙未(1895)割台,携眷内渡,寄籍福州府侯官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取中恩科举人
中华民国成立后,膺选参议院议员;省府委以安溪知县事,坚辞不就。
从诗作可知,高氏内渡后,曾多次来台:大正九年(1920)旅行北台、昭和十年(1935)参与台北瀛社诗会 、昭和十一年(1936)复来台参观日人「始政四十周年博览会」。
生平乐育英才,热心地方自治事业,以八十九高龄,卒于厦门
其孙高松寿,著《过庭录》,刊其先祖父诗文,今未得见。
以下诗作据曾笑云《东宁击钵吟集》、李资浚《颂南集》、赖子清台湾诗海》、《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陈汉光《台湾诗录》、邱奕〈北台诗苑〉辑录。
沈用济
清诗别裁集
字方舟浙江钱塘人
国子生
著有《方舟》。
方舟足迹半天下,至广南屈翁山梁药亭定交,诗乃大进,游边塞,留右北平久,诗皆燕、赵声,一时名流几莫与抗行。
然所成诗一句一字,质之同人,有讥弹辄改定,所由完善无罅漏也。
向见重红兰主人,辇下名大著
余留京邸时,知方舟为诗人者寥寥矣,不知向后有能传其人否耶?
感慨系之。
恩格图清初 ? — 1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蒙古科尔沁部人,隶正红旗
皇太极征战,积功至本旗都统
顺治间从入关,以功晋爵一等男
从攻金声桓时,卒于江西军中。
孝端文皇后明末清初 1599 — 16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49 【介绍】: 清太宗后,博尔济吉特氏。
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
明万历四十二年,与皇太极成婚。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皇帝,后亦正位称皇后
无子。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顺治六年卒。
谥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后金 1613 — 1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8 【介绍】: 清太宗妃,世祖生母,博尔济吉特氏。
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女。
天命十年清(后金)宫。
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
三年,生清世祖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太后不预政,但朝廷有黜陟,圣祖常于事前禀告。
二十六年十二月卒。
谥孝庄文皇后
巴颜清初 1620 — 16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52 【介绍】: 汉军正蓝旗人
李永芳第五子。
崇德间参领,从攻科尔沁,复从围锦州,败洪承畴
正蓝旗都统
入关后从定北方各地,加一等伯
果尔敏
简介
科尔沁人字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