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姓赵氏,云南呈贡人。生性敏捷,慧悟天成。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词学图录
【吴伟业】(1609-1683)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编修,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顺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历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后二年乞假归。工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少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及阅历兴亡,则激楚苍凉。尤工七言歌行,人号"梅村体",一时称为绝调。亦工古文辞,能作戏曲。馀事填词,长调苍莽无尽,小令流丽稳妥,亦负时名。有《梅村家藏稿》及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词集名《梅村词》。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梅村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以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妙,古人所不及也。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盖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悲夫。
兰陵邹祗谟序
维基
胡任舆(1660年—1704年),字孟行,号芝山。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后屡试不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三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心观,字璇璋,亦号雪堂。姓何氏,嘉善人也。少从郡中大胜寺渊浃薙染。一日见《华严经》,顿发弘誓,竭诚礼诵。又玩《净行》一品,以戒为本,遂褰裳远涉,孑焉孤迈。康熙丙寅,受具于宝华定庵。复自姑苏渡钱塘,游赤城。参宗门瞿仙,默契心宗。独念“禅是佛心,戒为佛行。纵明佛心,不行佛行,更何所济!”于是复之宝华,重学毗尼。闭遮持犯,深有所得。盖道无二门,宗律一理。何可歧视,自分畛域。缁素闻风,偏私悉化。句曲士庶,请主宝山。时殿宇荒凉,墙垣倾圯,慨然以兴复自任。剪除荆棘,辛勤畚筑。次第经营,复称胜境。秣陵张君,又倾企仰,延主报恩三藏禅林。既闳律范,兼修净土。嗣以慈应一席。宝华分座,复请继位。兢兢业业,二十馀年。持己以廉,待人以厚。利赖甚众,闳济尤多。寂于乾隆壬戌岁六月十三日,寿七十有六,腊五十有一。
维基
戴瀚(1686年—1755年),字巨川,号雪村,江苏上元县(今属南京市)人。父戴天章,善于治瘟疫。戴瀚自幼能诗,在栖霞山读书。雍正元年(1723年)连中乡试第二名、会试第二名,殿试亦高居一甲第二名(榜眼)。授职翰林院编修。历任右春坊右中允、左春坊左庶子。雍正七年(1729年)提督福建学政。官至侍讲学士、南书房行走。雍正十三年(1735年)被革职,“贫至无室可栖,而好奖进后学,休宁戴震师事之”。晚年性爱梅,工绘事,喜欢画梅。著有《探梅集》、《雪村诗稿》、《艮斋集》、《香树斋集》。
维基
何梦篆(1683年—?年),亦名何篆,字赓墀,一字耕迟,号退夫,清朝康、乾时期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今属江苏南京市)人,祖籍四川省夔州府梁山县(即今重庆市梁平县)。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举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六年(1741年),任广东新安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年),巡抚杨永彬荐试博学鸿词落选。加内阁中书衔还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与蓝应袭、程延祚共撰《上元县志》。喜著述。诗摹昌黎,文则解经者多。
陈文述,原名文杰,字隽甫,号云伯,又号退庵,钱塘人。嘉庆庚申举人,官全椒知县。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秣陵集》、《西泠怀古集》、《仙咏》、《闺咏》、《碧城诗髓》。
红豆树馆词·吴长卿序
将使敦古欢于尘壒之表,延峻赏于冲漠之区。握月担风,徐仆射聊资谈助,模山范水,宗处士惟事卧游。虽复寓意丹青,希踪元素,而高风已邈,仅传竹柏之真,穆行无徵,虚忆萍蓬之迹。讵知桂辛藜苦,旧境频迁,玦判璋分,新愁易积。鸿印泥而莫定,驹过隙而难留。设非追感抚尘,兴怀坠雨。状唾月推烟之景,写牵云曳雪之情,几几乎迷五散于棋枰,索一吷于剑首矣。凫乡观察系传栗里,家住苏台。绚火凤之九苞,标石麟之独角。彩笔则平分李峤,艳锦则早夺江淹。义苑共羡其奇侅,艺海足资其荡涤。方其蜚英横塾,撷秀回泉。陈庚子之遗经,辩己亥之误字。秋澄玉宇,桂子飘来,路接金台,槐花踏遍。用是息尘鞅于梵刹,洽幽贽于礼堂。已而放棹潞河,停骖梁苑。南陔则艺兰发咏,西堂则梦草裁诗。洵足庆焦氏之福兄,颂鲁侯之寿母。无何云回鸾驭,风急鸰原。菤葹心拔而弥伤,箖箊泪清而欲槁。洎乎芝芙圆梦,鹣𪃸齐心。玉作田腴,金将屋贮。曹大家史编旧稿,浅印脂痕,卫夫人笔阵新图,浓留墨沈。著姓交推于徐淑,深情尤甚于高柔。此又茑萝莫喻其缠绵,蘅芷自成其馨逸已。是时述庵少寇方筑平津之馆,辟涑水之园。万壑涛声,曾陪讲席,九峰黛影,重访渔庄。觅旧伴于短李迂辛,赏奇文于大邢小魏。习刘孝标五十纸之课,搜李承休三万轴之储。靡不雪纂露钞,劬于淬掌,琼纲玉格,朗若列眉。重以谷人司成鸥鹭寻盟,岑苔合契。致谢混改席之敬,修袁逢分坐之仪。往往携屐探幽,支筇选胜。偶拈逸调,同谱新声。题花而香拂酒卮,伫月而凉侵琴荐。宜乎张温无辈,推重于元晏弁言也。至若瓜步潮生,蒜山月落。唤秣陵桃叶之渡,认芜城皂荚之桥。虎阜秋深,未消剑气,马塍春老,欲葬花魂。缄情则转绿回黄,选恨则等莺期蝶。又若千丝系缆,六柱移船。借蓝尾而飞觞,眼才一瞥,就红牙而按曲,肠已九回。虬漏沉沉,二分明月,蚖膏滟滟,四照琪花。亦复逞咀兰嚼蕙之妍词,抒擘石研丹之幽怨。夫禺山耀彩,五色相宣,若木舒华,千寻直上。观察握画日之笔,步登云之梯。玳筵乍启于樱厨,琳简近承夫蓬观。于是鸾坡儤直,螭陛趋班。纂有唐一代之钜文,传名山千古之绝学。美矣茂矣。长卿朅来东阁,得遂管窥,偶忆西泠,已成梗泛。乏一邱一壑之位置,慕半村半郭之嬉游。李公垂雅有同心,句传珂里,元次山请申后约,笑指杯湖。时道光癸巳孟夏,钱塘吴长卿谨序。
众香词
方伯《赖古堂集》纪海上昼梦亡姬,成书八章,并引曰:姬与予共甘苦者,七载馀,性悲壮。青阳城上,矢死登陴,绝命时言“予为情累,誓不愿再生此世界,幸祝发以比丘尼葬。予生宛丘,死广陵,咸不寂寞,然予魂梦终在白门柳色中,不在箫声月下也。郎君城上诗,犹能默识,幸书一通并予所和诗,置诸左,茗碗、古墨及予素所佩刀,置诸右,覆以大士像,左持念珠,右握郎君名字小玉章,仗佛力解脱,非愿再世作臂上环也。”语凄切,人不忍闻。姬,宛丘王氏,父为老诸生,归予时,即能为有韵言,盖本之庭训云。随予宦扬州,疾死署中,年才二十有二,葬秣陵牛首之东,姬志也。亡三载矣,不数入梦,每为诗哭之,亦哽咽不成句。己丑之夏,董师海上舟泊城头,风波鞺鞳,鸟兽悲鸣,茫茫交集,遂有魂来,握手泣泗,俨若生初。未免有情不自知其絮絮矣。其诗存四律“闺中作赋未存休,玉女新成白玉楼。才鬼临文情自艳,镜台有句力偏遒。瓣香未必留巫峡,杯酒常怀奠莫愁。犹忆微酣讥我语,不仙不佛不封侯。”姬别有近体诗百馀首,秘之,嘱不传。“香粉茔中葬佩刀,月明起舞鬼能豪。新铭嘱记前金粟 姬自称金粟如来弟子 ,小篆欢携旧学陶。百雉城高惊白浪,孤鸳梦冷忆江皋。依稀更见帷中面,玉步声摇大海涛。”“慧刀乞我断情根,柳色谁教恋白门。钏上尼珠间月指,机中彩线认风幡。舌删绮语微存戒,膝少佳儿未若髡。城上诗同风雨葬,难从劫后释烦冤。”北悔城上诗,姬皆有和,痛定之后,每向予诵昔诗,未尝不唏嘘泪下也。瞑去时,犹命予书小楷纳怀中。“众香国里水仙王,薜荔裳垂碧玉珰。草色孤坟新白下,箫声明月旧雷塘。依偎梦不离江渚,辛苦魂能认海航。赠尔冰丝千万丈,一丝更莫绣鸳鸯。”王荪有集,中多名句,如《溪上》“小雨匀溪谷,闲花落钓丝。”《侍儿纤指》“剔花春影腻,浣砚墨痕纤。”《夜坐》“秋心增半夜,风雨满孤灯。”《贝叶庵春日》“承花闲布席,拜月自开帘。”《闻警》“薄命怜虫臂,全家在虎牙。”《避暑柳下》“半榻闲随高树叶,一林独听晚风蝉。”《围城》“已分残躯同鼠雀,敢言大树撼蚍蜉。”《哭父》“脉望生前宁作蠹,苍松化后不为樗。”《题三姊画弥勒》“强颜一笑全无着,觌面时逢号未来。”《七夕》“一夕绵绵亿万年,犹胜人间白头死。”又江悔斋奉常曰“余少侍栎木下读,画楼常见王少君,贝叶庵集字如卫夫人,典则端丽,诗如徐玉台,英华大雅,然秘不示人。少君没后,广陵散绝矣。”钱子风雅宗工,徵求闺阁,蒐罗孔确,海内已遍,此即散珠零玉,序略备详,真云锦裳矣。宜书芙蓉笺,浣蔷薇露诵之。
简介
秣陵人,字维章。
维基
温肇江(1779年—1842年),字翰初,江苏上元县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出生,温葆深之兄长。肄业于尊经书院。工隶书。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官户部郎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
维基
陈之骥,字叔良,江苏上元县人,进士出身。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道光九年(1829年),任靖远县知县,编撰《靖远县志》。
维基
周开麒,江苏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探花及第。道光三年,登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八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次年,改任恩科会试同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之后改任湖广道监察御史。道光十四年,任礼科给事中、刑科掌印给事中。道光十六年,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甘肃兰州道。道光十八年,署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山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道光二十年,任浙江布政使。次年,改任甘肃布政使,捐输局董办劝捐事务。道光二十六年,任福建按察使、直隶按察使。道光二十七年,任浙江按察使。
维基
陈鲁(1812年),字号不详,安徽歙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乡举县学附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江南乡试中举,道光庚子(1840年)进士,初选内阁中书,后改刑部郎中,咸丰三年(1853年)因刘秋贵死狱一案革职。同治二年出任衢州知府。同治六年十一月任乡宁县知县期间因遇捻军弃城逃亡革职,后戴罪立功率领团练夺回城池,免除惩罚。同治八年(1869年)出任杭州知府,因办理漕粮海运有功升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再度出任杭州知府,因杨乃武案革职。死后,妻子高淳孔氏成为烈女。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悟春,字流长。姓金氏,监利人。幼为江陵庄王寺僧,得具万善寺。长游洛伽峨湄,皆穷其胜,不以艰阻见止。后归焦山,遍读三藏经论律仪,皆通大义。咸丰三年春二月,粤寇东下,陷金陵镇江维扬,所过残灭。雠视二教,梵宇道观,焚荡无遗。焦山环向三郡,中江而立,扼长江之嗌,用兵者所必争。三郡既陷,知寇当来,乃议一往探之。了然、悟春遂相携入城,见寇酋罗大刚,陈说利害。大刚故鄂人,悟春操鄂音,感以乡谊。然大刚貌绝狞恶,遍体黑毛,常裸身入阵,被发覆面,以口衔刀,人莫敢近。及觏两僧,清辩哀颜,悯怀戚戚,亦为之动,竟允其请,书纸悬寺门,禁止践踏。而金山北固已相继燬灭,烟燄霄举,火光彻夜照江中。人声叩呼,水波若沸。了然但与诸弟子默念佛号,祷求护佑而已。凡涤者,字漱波,丹徒王氏子。依松寥阁秋岩出家。首发守山之议,有日记纪事甚详。性节俭,能储所入,以资兴复,尽改旧观。凡超为海神庵主。木森为别峰主。圣举为香林主。了因、净因同居水晶庵,净因后至金山,规复江天寺,终于副寺。超尘、一诚、智林、明道皆随侍了然,分司执事山中。彝鼎法物,尤为寇所欣羡,尝拥众入山,即询周鼎漠炉、伏波铜鼓安在,幸寺僧薶藏,卒保无恙。了然亦终于此寺。
维基
温葆深(1800年—1883年),原名葆淳,字明叔。江苏上元县(今属南京市)人。温肇江之弟。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科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联捷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督福建学政。同治年间官至礼部左侍郎。光绪二年(1876年)病辞。光绪五年(1879年)重赴鹿鸣宴。次年,重赴恩荣宴,加太子少保衔。光绪九年十一月卒。著有《春树斋丛说》一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58
【介绍】:
清四川成都人,字子厚。年十七从父虎嵩林随向荣与太平军交战。以勇力过人,战辄先登,号称“小虎”,从守备擢至提督。咸丰八年,在秣陵关中枪死。谥忠壮。
维基
陆元鼎(1839年—1910年),字春江,号少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进士出身,清朝官员。陆元鼎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后被朝廷任以知县,历任江苏省江宁县知县、泰州知州、苏松督粮道、江苏布政使、光绪二十九年(1903)漕运总督、光绪三十年湖南巡抚、光绪三十至三十二年(1904-1906)江苏巡抚等。任泰州知州时,他曾经组织疏浚城河,并整修了里下河水道,续修了范公堤,建设了斜丰港,从而暂时消除了泰州和东台的水患。任江苏巡抚时,他查禁赌博,整顿吏治,整修了塘圩和道路,曾几次上疏谈治国策略。光绪六年(1880年)任江宁县知县时,他曾经根据条约拒绝了法国传教士强占中国的古刹。不久,如皋发生烧毁教堂的事件,外国传教士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他据理同这些传教士进行斗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江阴发生了教堂被毁事件,美国驻上海领事出面干预,他拒绝干涉,保护中国的司法主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到北京协助开办资政院事务。宣统元年(1909年),他任浙江学务公所议长。与俞樾、正蓝旗汉军胡俊章、镶白旗满洲恩寿、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等在苏州有诗歌唱和(与恩寿及胡俊章表兄正红旗汉军曹氏保昌 (同治进士)进士三甲同榜)。著有《退思斋稿》2卷:文稿一卷、诗稿一卷,光绪32年刻本,又有民国36年曾孙女筠宝钞本(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1910年,陆元鼎逝世。2021年,晚清漕运总督陆元鼎的五世孙陆琳、陆玮和他们的家人向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物馆捐赠陆元鼎遗物。
维基
黄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江苏江宁县五城人,祖籍安徽徽州。晚清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书法家。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光绪六年(1880年)以拔贡京官考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国子监司业。官至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行改革措施,设立农工商部,特聘黄思永和南通状元张骞为顾问。二人共同起草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以及铁路、矿务、商标等部门的相关章程和法规,致力于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时人有“商部两状元”之誉。又与翁同龢、文廷式等为帝党中坚。民国三年(1914年)卒于上海。
维基
刘汝霖,字雨生,江苏省江宁府上元县人,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8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历官雷州同知,升知府。善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