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邵鼎勋明末清初 1587 — 1653
简介
邵鼎勋(1587-1653)字铭常号瓜逸宜兴人
僧读彻明末清初 1589 — 1657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团在雪中。
”《送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释通贤明末清初 1593 — 1667年七月二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通贤字浮石姓赵氏当湖人也。
生有奇秉,性厌薰惺。
稍长志学,便怀出世,年十九潜越南海,礼绍宗薙染,因归省父母,以独子苦留。
稍自蓄发,貌为慰解。
后投武源普净庵乘白重相剃度,受沙弥戒于云栖莲,圆具于海宁湛然澄,随侍嘉禾东塔,闻同堂举七贤女尸陀林䛡有省。
归葬二亲,复参證于云门,及闻金粟密道风崇峻,决志归依。
明崇祯辛未,密迁天童,随入侍寮。
未几,思出掩关武原,请辞,密语之曰:“汝三年关后,可随处开堂,厚自保重。
”去经二载,密过嘉禾破关执侍,一日集众,以拂子属曰:“付汝为众去。
”自是,当湖青莲开法。
甲申冬,主席遁村报昌,顺治戊子,迁海门广慧
甲午牧云谢事天童,延贤主持。
丁酉,迁嘉禾栖真。
己亥,迁宜兴善权。
庚子,住虞山福城,退老西山支公白马涧
丁未七月二十五日入灭,世寿七十有五,塔于径山之鹏搏峰下,著有语录行世。
祁彪佳明末清初 1602 — 1645
维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戏曲作家、造园家,天启壬戌进士
弘光时,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南京陷落后自尽殉国。
祁彪佳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时生于山阴墅。
自幼聪敏,六岁能诵帝王名。
九岁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兰兵部尚书商周祚第三女)。
万历四十六年赴童子试,无出其右者,遂为第一。
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会试下第不中。
跟随父亲赴任沂州,游览琅琊名胜,归家后继续读书。
泰昌元年,与商氏成婚。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时年二十一岁,次年福建兴化府推官,旁人或觉得彪佳年轻,而莆田有时缙绅势力强大的地方,恐怕不能胜任,结果其在任时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尽力去除底层穷困百姓的负担,名声颇佳。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亲祁承㸁去世,二十二日听到讣告,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终生不庆生辰。
崇祯四年(1631年)考选,五年选授福建道监察御史次年巡按苏松
宜兴缙绅陈一教势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势肆意,积累了许多民怨。
平民陈轼聚众对抗文爙,烧毁了陈一教的房屋和别墅,还在附近劫掠,差点导致民乱。
祁彪佳逮捕、陈二人并问斩,其余惹事者各戍边、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来。
他将周文爙所占别人的田产、子女归还人民,奏免陈一教父子的官职,民心大定
当时三吴一带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恶势力,为无籍之徒组成,到处作案犯罪,打枪奸淫,招摇过市。
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将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杀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讯问直接杖杀。
很快平定了该势力的恶行。
文震孟祁彪佳的治绩大为赞赏,称之为“国朝二百年所仅见”。
后受权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
崇祯八年五月,到杭州养病,与母亲王氏游览西湖。
病痊愈后回到绍兴
十月,在寓山构筑别墅,准备隐居终身。
彪佳对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严,禁止他们与外人发生争吵。
崇祯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与友人闭关论性理之学。
同年,由于彪佳常苦于疟疾之症,为治地方疟疾,于是捐资与友人王金如建立了医药局,在疫病期间保全了民众的生命,此外彪佳还建立乡贤祠。
剡县饥荒时,祁彪佳王金如合力赈饥,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没人收尸,彪佳专门请了一位法号“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报酬并让其掩埋三吴一带遗骨。
又出资改善监狱囚犯的生活条件。
崇祯十一年,针对流寇严重的情况,撰写御寇》一书。
十三年绍兴饥荒,彪佳建议《救荒策》十五条。
遂出面负责救灾。
设立粥厂,制定供给米粮的法规,全活不可计,编辑《古今救荒书》。
杭州有卖妻为娼者,彪佳出钱将之赎回娘家。
彪佳与族兄祁宁方倡议保甲,自任正、副长。
崇祯十四年秋绍兴再度歉收。
民乱勃发,彪佳在母忧期间,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抢粮者,绳之以法。
日夜工作,尽力救荒。
崇祯十四年(1641年),起为河南道掌印御史
崇祯十五年北京,路上因兵乱梗阻,历尽艰险。
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门。
在朝上疏,请求皇帝留下有清名、声望的耿直之臣。
崇祯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驻节杭州抵御清兵。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
闰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监国
群臣计划推举祁彪佳苏松总督,还没来得及任命清军便来到杭州,官员四散。
清军贝勒召见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没有回应。
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园莲花池内自杀殉节,有绝命词:“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
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
含笑九原,浩然留天地。
”又有遗言:“山川人物,皆属幻影。
山川无改,而人生则倏忽一世矣。
鲁王朱以海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赠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给四代诰命,谥“忠敏”,赐祭葬,荫一子中书科中书舍人
归葬绍兴亭山北麓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奖了其在危难刻的气节,赐谥“忠惠”。
张岱祁彪佳的挚友,祁彪佳殉节后,张岱极为哀痛,写了一篇祭文。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奕远既去,花月、声音、饮食之道难得解人。
吾辈住此寂寞世界,毫无意味。
祁彪佳殉国后,其「澹生堂」藏书亦从此散出,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馀则散入坊间。
陈贞慧明末清初 1604 — 16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定生
明都御史陈于廷子。
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四公子
吴应箕草《留都防乱公揭》,诋斥阮大铖
弘光时,被马、阮陷害下狱。
明亡,隐居山中,不入城市十余年而卒。
有《皇明语林》、《山阳录》、《雪岭集》、《交游录》、《秋园杂佩》等。
吴洪化明末清初
简介
字以蕃号贰公江苏宜兴人
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举人
入清官教论,著有《屑云词》,一名《昔云词》。
周世臣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颖侯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福建兴化司理
画山水师蓝瑛,笔墨淡远。
工诗。
有《颖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颖侯宜兴人
崇祯庚辰进士,除知汉川县以建言落职补永平府简较历兴化推官
维基
周世臣字颖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庚辰进士工部观政,本年八月汉川县知县,以建言落职,补永平府简较,历兴化府推官
生平笔墨淡远,矜慎不妄作。
长于诗歌,著有《颖侯集》。
王劝
维基
王劝(1617年10月17日17世纪),字衮华号旌淑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进士出身
崇祯九年举人顺治四年进士,先在刑部观政,接替熊讷敬。
担任江苏宜兴县知县,曾用计擒拿当地巨寇,后调任文安县知县,由张得用接任。
吴湛明末清初 1613 — 16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50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济明一字又邺自号匣吟子
明崇祯诸生
入清后,隐于诗酒间。
有《粤游日记》。
个人简介
吴湛字又业宜兴人
有《匣吟草》。
邵时奎明末清初 1615 — 1693
简介
邵时奎(1615-1693)字伯伦号柏轮宜兴人
顺天县大兴籍,由庠生例监恩贡除授山西闻喜县知县
周启巂清初
维基
周启巂字立五号节人江南宜兴人
清初政治人物。
周启巂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二名进士
庶吉士散馆内弘文院编修,官至鸿胪寺少卿
著有《澹木斋文集》、《澹木斋诗集》。
蒋胤修
维基
蒋胤修后改名蒋永修字慎斋江西宜兴人
同进士出身
蒋如斗之子。
早年与陈维崧同为秋水社词友。
顺治四年,三甲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以“敢言,不避权贵”著称,转户部给事中,官至平越府知府,擢按察副使提督山东学政,后升任湖广提学使
著有《孝经集解》。
有子蒋景祁
万廷仕清 1618 — 1681
个人简介
万廷仕(1618-1681)字大士号馀庵宜兴人,邑廪生,顺治戊子年(公元1648年)拔贡授河南临漳县知县
享年六十三岁。
著有《馀庵集》。
邵永贞清 1618 — 1676
简介
邵永贞(1618-1676)字介子宜兴人
史惟圆清 1619 — 16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宜兴人字云臣
有《蝶庵词》。
词学图录
史惟圆(1619-1692) 字云臣号蝶庵又号荆水钓客原名策,又曾名若愚
宜兴人
陈维崧姻表亲,论交三十年,意气甚投。
不求闻达,隐逸终老。
阳羡词派重要词人,有"平分髯客(陈维崧)旗鼓"之誉。
早期之作多曼声轻隽,后期则转为恢奇狂逸。
词集名《蝶庵词》。
个人简介
史惟圆字云臣号蝶庵又号荆水钓客宜兴人,少时意气豪壮,颇有抱负,后历经沧桑,以隐逸终老。
有《蝶梦词》二卷。
潘瀛选
个人简介
潘瀛选字仙客号梅庵宜兴人
顺治六年进士,授中书,官至山东青州推官
周季琬清 1620 — 1668
词学图录
周季琬(1620-1668) 字禹卿号文夏
宜兴人
顺治进士
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南
早年文名藉甚,与同里陈维崧等交契。
又擅书画。
工词,初多艳情之作,沿云间词派之旧轨,后阅世既深,风格转见苍凉激楚。
词集名《梦墨轩词》,不传。
其词见《倚声初集》等词总集。
邵时征清 1620 — 1678
简介
邵时征(1620-1678)字是行号云轩
宜兴人
任绳隗清初 162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南宜兴人字青际号植斋
顺治十四年举人
工诗,词亦有名,与陈其年等人唱和。
有《直木斋集》。
任绳隗字青际号植斋宜兴人
顺治丁酉举人
有《直木斋集》。
词学图录
任绳隗(1621-?) 字青际号植斋,榜斗方。
宜兴人
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
江南奏销案起,受牵连褫革功名。
早年师事张溥,参加复社活动,才名藉甚。
工诗文,为宣兴诸人之翘楚,文俊快可喜,诗远学李贺、近摹云间三子。
气力深厚。
词为阳羡词派主要代表之一,时人视为同里陈维崧季孟,有"双绝"之誉,早期之作风情旖旎,后期之作则转为清苍悲凉。
有《植木斋集》,词在集中。
史鉴宗明末清初
个人简介
史鉴宗字绳远号远公金坛籍,宜兴人
顺治八年举人
南陵教论。
有《青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