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柳敬亭明末清初 1587 — 16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名逢春
本姓曹,犷悍无赖,年十五,避仇流落江湖,休于柳下,乃改姓柳
盱眙说书,能倾动市人。
后至松江,得儒生莫后光指点,简练揣摩,技乃大进,能使人笑,亦能使人慷慨涕泣,甚至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于是自扬州杭州南京,名噪一时。
后入左良玉幕府
良玉败,又游松江马提督军中。
终不得志而卒。
柳敬亭(1587—1670) 明末说书艺人。
本姓曹
通州(今江苏南通)余西人,一说泰州(今江苏泰州)人。
做过明末大将左良玉的幕客,擅长说《隋唐》《水浒》等书,为扬州评话祖师。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左良玉加官进爵进驻武昌,在黄鹤楼故址摆席设宴,并召柳敬亭前来说书
柳敬亭说书内容,激励左抵抗清兵,担负重任,为国分忧。
释方志清初 ? — 1650年七月二十六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方志字观如姓马氏海陵人
少持素,抵洛伽,回参上竺,夙缘有待,因于竺之雨山居,投历庵为之薙染。
万历庚子,竹亭、无尘、雨山、伴云率合寺,请历庵建禅堂。
勠力勷事,尝持银十六两,走龙游,更募助得材四百馀株,又乞榷关免税。
舁归,畚筑担负,与众不殊。
往听云栖似空讲《楞严》,历庵促归,志念大事未明,辞游南都五台,遍悉禅讲。
乙巳回竺,听明宗讲《法华》于宋园,而历庵以禅堂付僧自然,亦为之辅。
明年台山澄方大师同内监张然,送御藏至昭庆,与晤,深相契合,比于函盖。
戊申得古心律师大戒,即请澄师,自《华严》而下,所流通法宝,于竺遍演。
福田事,咸力主之。
阅藏斋僧,尤为恒课。
送澄师北上,返于枫岭之阴,造中印庵以供地藏。
甲寅冬,碧海昭阳李公请说《金刚》、《法华》于慧照寺,泰州梁垛诸处,四期讲香相接,道化盛矣。
丁巳,澄师登皇坛,阿阇黎,受神宗赐紫,又受光宗赐紫,大小衣服十一袭。
天启乙丑,说皇戒,再受慈圣赐紫及金冠,密旨弘经。
崇祯庚辰,回竺注《法华正旨》竟,即受径山请,主席三载。
甲申冬,至泰州,修西山寺
清顺治戊子,应抚院陈公,讲《华严》全部,逾年而毕。
己丑冬,就杭之慧林说《法华正旨》。
庚寅夏,还竺,复讲是经,期终,疾作,归中印庵。
顺治七年七月二十六日示寂,别众偈曰:七十八年幻梦中,奔驰南北走西东 。
还归天竺灵山国,统照元来色即空。
得法弟子野、松门、恒观、野管、玄闻、隐生、清白、石田、道灯、见明、朗生十一人。
荼毗,塔于中印山麓。
许承钦明末清初
维基
许承钦(?
—17世纪),字钦哉号漱雪湖广汉阳府汉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许承钦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湖广乡试第六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直隶溧阳县知县,转兴化府推官,入朝任户部贵州司主事
弘光时,与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等共事,转任广东司郎中,明亡,到泰州隐居。
徐淑秀
闺秀词钞
自号昭阳遗孑,字里不详,泰州邵某室。
有《一叶落词》。
众香词
淑秀,前朝南渡时宫人也。
甲申后,流落金台,刘学士肇国见其诗词,惜之,用饼金赎回,以赠无武人邵某,归而栖江南泰州之沈村。
为诗多抑郁哀愤之音,有“昭阳遗孑听渔歌,尔波涛,我为何。
”又“入画无人知是我,倚栏看蝶认为花。
”之句。
赵三麒
赵三麒字乾符
武乡人顺治戊子举人,官泰州同知
有《似园集》。
俞铎
维基
俞铎字天木南直隶扬州府泰州(今江苏省泰兴县)人,进士出身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8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字宾贤号野人
独喜吟诗。
家甚贫,虽丰岁常乏食。
又睹明清易代江淮生灵涂炭之惨,与当地灶户受盐商剥削之苦及河患、军运等害,见闻亦切。
其所作诗字字皆血泪,可称诗史。
有《陋轩集》。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人
有《陋轩诗》。
清诗别裁集
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布衣。
著有《陋轩诗》。
野人泰州之安丰盐场,濒于海,刻苦成诗,人无知者。
周栎园侍郎盛称其诗,人争重之,由是陋轩之名与诸名家相埒。
渔洋诗以学问胜,运用典实而胸有炉冶,故多多益善,而不见痕迹。
陋轩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故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
然终以无名位人,予持此论,而众人不以为然。
然其诗具在,试平心易气读之,近人中有此孤怀高寄者否?
癸卯孟春周栎园司农将之青州,过扬州,遗予《陋轩诗》一卷,盖海陵吴君嘉纪之作也。
披读一过,古澹高寒,有声出金石之乐,殆郊、岛者流。
近世之号为诗人者众矣,掇拾汉、魏,挦扯六朝,以献酬标榜为名高,以类函韵藻为生活,此道膻秽榛莽久矣!
如君白首藜藿,戢影穷海之滨,作为诗歌,托寄萧远,若不知有门以外事者,非夫乐天知命,乌能至此?
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吴君,今乃从司农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
泰州安礼场,海滨斥卤之乡也。
明正德间,有布衣曰王艮号心斋,以理学闻。
不百年,有布衣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以工诗闻。
自两贤相继出,而四方谭安丰场人物者,皆啧啧心斋宾贤不置。
心斋能为严苦峭厉之行;而宾贤忧深思远,所为诗,多不自知其哀且怨者,似与颜子箪瓢陋巷曾晰沂水舞零,旨趣殊焉。
余不获及见心斋,犹幸得交宾贤,垂三十年,习知其为人,盖醇厚而狷介者。
狷介则知耻,醇厚则善自责,善自责则恕于人。
其怨也,悲于人有所不平之谓也;其哀也,不过自鸣其所遇之穷。
且以为诗不出于诚意,则不足传也,故其体如此。
今有斥人者曰:「汝不诚。
」则受者必艴然怒。
而诗之不诚,则往往强自托于佩玉鸣珂以为文,不必标枝野鹿以为质也。
然乎?
否乎?
此其非是亦最易别白者矣!
然予每三复其诗,又未尝不深有慨于古法之久亡也。
自乡举里选废,而《简兮》《考槃》之诗作矣;自井田废,而《大田》《南山》之诗作矣。
贤如宾贤,而穷如此,吾不独为宾贤悲也。
后世有位君子,有读宾贤之诗如吾之悲者,愿无如吾之徒悲,而慨然以举行周礼为任,庶几怨调罕闻;而宾贤之诗,有益于人之国家不既多乎?
或曰:「宾贤今之处士,独无意于学颜、仓与?
」曰:命不同也。
、曾非穷人也。
夫既得圣人而为之师,且其家庭亦必有可乐者;颜渊死于颜路之前,而曾晰父子间事,孟子略载之。
忧于国而乐于家,穷于出而通于处,宾贤都未有此也,而何疑于其哀且怨乎?
嗟乎!
宾贤之哀怨,乃其诗之诚也。
心斋践履笃实,其学一本于诚,使宾贤得与生同时,则亦心斋之徒矣,岂独以其诗鸣哉!
今天下何处士之多也?
以余所见,今富贵利达者之家,其坐客多世俗所称处士者焉。
彼富贵利达者,视其家食用玩好之物无不具,独不能具其文章,通知古今载籍之语。
乃挟其势与利,思钩致贫贱失志、稍知诗与文、又自骄语为高士者,以充其玩好之一物;而彼骄语为高士者,欲以其诗与文汲汲然求知于人,不幸贫贱,失志益甚,遂俛首甘心,充为富贵利达者之玩好而不辞。
余观古处士,未常不受知于富贵之人,特其终身所受知者,一人而已,名且大显于天下。
古富贵之人,于天下之士,固无所不好,然诚得士之报,使天下后世,信其心之诚;然好士者,亦不过一二士,未若今天下两者相遇多而相得者不益彰也。
毛公薛公之隐于博徒卖浆也,知从之游者独信陵君耳!
同时平原君亦好士,未常知毛公薛公在其国中也。
北郭骚之贤,几不受知于晏子;既知之,又几失之。
盖贤者之难知,而又不肯屑屑求知于人若此。
以予观我泰州吴子野人之诗,与其所以立身持己者,可谓不愧古处士;而当世之大公卿好士者之众,能深知其诗与其立身持己不愧处士,笃好之表彰之如不克者,惟栎园周先生一人。
阮亭且云:「我官扬州三年,未知海陵有吴子,今乃从周司农公知之。
」予益以叹吴子之为处士,非予所见为多者之处士也。
周先生之知处士,果有异于世之所为好士者也。
两人者,皆远矣,皆不可及矣!
予故乐得而叙之。
康熙戊申首夏,吴下同学弟计东,书于广陵玉笑亭。
海陵吴野人,积学三十馀年,著为诗歌古文辞,凡若干卷。
然櫜锋埋照,不屑以才炫,世亦无有知者。
栎园周先生始奇之,为梓其诗行世。
而后野人之名,不胫而驰于大江南北。
吾友汪子芾斯复裒其全集,录诗近四百篇,续梓以传。
刻成,而余重有感矣!
野人家东淘,为濒海斥卤鱼盐沮泽之乡,贾侩杂居,习尚凌竞,其于诗文笔墨之事,固非所论。
野人以一鹤孤鶱,翛然云表,不干名,又耻藉时流延誉。
居仅荜门蒿径,旁有野水虚明,荻芦森错。
日惟键户一编,吟啸自若,虽瓶罄履决不复问。
故其为诗,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而已。
然吾闻其生平,天性孝友,与人交,严冷难合;至缓急患难,则不以生死久暂异。
其于新安程琳同里王衷丹两事为尤著。
且其乡有王汝止先生者,曾受学馀姚,以躬行实践、力排矫饰为事。
野人之气专容寂,笃行潜修,其闻道而后兴者欤?
予故因诗并述其人之梗概若此,使读其诗者,遂以求其人,而知野人之不仅以诗足尚也。
屏山宗同学弟周祚拜书。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以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
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
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
使其得志,出厥怀抱,裨益军国民生不浅,奈何托之空言也!
然而吴子蒿目怆心、孤吟而永叹者,尚不止此。
予自申、酉杜门垂廿载,不知户外事,独时时耳吴子名。
辛亥,馆海陵,以为必识吴子,越十年,不识如故。
今年癸亥夏四月,始定交于馆舍。
予见吴子,大喜;吴子见予,亦大喜;为张宴置酒相乐也;已而相泣。
呜呼!
予当初闭户时犹壮盛,即吴子亦未艾;乃今吴子近七十,予亦去耆无几,吾两人者皆老矣,而始得一遇;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不可重为太息哉!
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
予读之往往不及终卷而罢。
而吴子酒半出袖中诗属为序,予亦何能究其言、悉其旨乎?
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
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
悲夫!
东淘去吾州百有二十里,地滨海,㳽望沙黄苇白,无复山川灵秀之气,顾硕儒畸士,往往间生其中。
在前则心斋王先生以理学名,后此则宾贤吴先生以诗学名。
今所传《陋轩诗》,海内操觚家但解吟风弄月,虑无不知有泰州吴野人名字者
诗初刻于栎园周司农,继刻于分司汪芾斯,为数不满四百篇。
今本较旧刻加多逾倍,盖先生故人方于云又从而裒录之者也。
历岁既久,版更易数主,渐次脱落。
璨不忍里中先辈其幸而仅存者祗此一编,不幸其子孙不能世守流传,将遂听其波荡转徙,日渐澌灭,以至于尽也。
乃因购得坊肆见行版,更取家藏旧本,逐一雠对,补其残阙,并字句有漫漶不可识者,亦一并刊正以行。
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王、吴两先生负百世盛名,人代未久,后嗣乃不免颠连困踣,所忧有不止穷饿无聊为足馁若敖之鬼而已者,其亦志士之所同嘅也夫!
乾隆乙酉初夏,邑后学倥侗陈璨识。
野人先生陋轩诗》,零章断句,传诵已久,每令人悠然神往,而原板荡佚无存。
余辑是编,遂录全稿,不遗一章。
近见泰州缪君重刊本,然先生诗固人所争睹,广其流传,亦人所共愿也。
惜庵王相识。
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
康熙改元司农扬州,因汪舟次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诗》,司农所命也。
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
阮亭时官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任。
)因司农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
康熙六年钱塘汪芾斯分司淘,雅重先生,为裒其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
周祚序言之甚详。
汪公当自有序,惜不传。
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剞劂,汪蛟门序,称其刊刻精好。
今世所传《陋轩诗》原刻,即方本。
余家藏二部,一为先君子所遗,今归家仲。
余所藏,乃妻大父仲松岚先生圈评本,内子巾箱中物也。
、汪两刻,余未见。
其最后者,嘉庆时栟茶场竹痴所刊,刻手远逊于前。
且原诗六卷,离为十二,失其旧矣。
然其表章前哲之功,正不可没。
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
顷选先生诗入《海陵诗徵》,为国朝诗人之冠,特诠次其说。
(夏荃)
友夏退庵,既购得缪氏所刻《陋轩诗》集板,又获陋轩未刻诗册,辑为两卷,刻成未及印行,遽归道山。
哲嗣子猷以集见示,并乞为之序。
余谓野人先生诗,前人序之已详,复何俟鄙人赞说。
而续刻始末,则固不可不序也。
先是东淘施君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轩自钞。
乾隆戊子,宫君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归。
孙文波为退庵僚婿,取以相赠。
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皆世所未见;又得周栎园孙豹人序两篇,亦前集所未有。
退庵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分为上下卷,以付诸梓,将与初集并行。
此事详晓所著笔记中。
退庵所得诗册,余未之见。
然观初集,犹间有酬应之篇,而续集则皆陶写性灵之作,以是叹退庵抉择之精也。
余犹忆辛丑闰三月间,退庵自郡城归,舟已将发,过禅智寺,于坏壁石刻中,录得先生二绝句云:「长公诗句在香台,六百馀年没草莱。
片石不愁零落久,琅琊士会寻来。
」「拭尽寒烟旧藓痕,新题陈迹共相存。
老僧漫说因缘事,绿草春风满寺门。
」此诗盖为渔洋先生东坡石刻而作,初集、续集皆未载。
退庵得之狂喜,遍以告诸同人。
情景宛然在目,因并记之,以见其搜辑之勤如此。
退庵博雅多才,著作甚富,所辑海陵文徵、诗徵,尤有关乡邦文献。
倘有好事者取以付梓,庶不负退庵辛苦缀辑之意也。
曩者读新建王文成公集,于泰州得识一王心斋先生,盐丁中之麟凤也。
不百年而吴野人先生又继之起焉,亦泰州盐丁也。
抱道食贫,超然云表,人仰之如青天立鹤,高不可攀。
胸有所触,辄随意吟咏,调不师古,亦不法今,寂寂焉独弹无弦之琴,以自适其性情而已。
茅屋一椽,不蔽风雨,晏如也。
殁后遗有《陋轩诗》稿,自存者半,散存于各亲友者亦半。
大都抒写其忠孝节义之怀,借以箴世,与才士骚人之作异焉。
一时贤士大夫先后为之搜辑刻行,仅成七册,脍炙人口久矣。
兵燹后版灰烬,原诗罕有存者,后之人咸以不及诵读为憾。
民国八年己未,吾友杨绳武茂才,偶于荒肆购得之,珍如拱璧,集友复加校雠,亟谋重梓印行,发幽光而著潜德,诚古君子之用心也。
携诗示余,属为序,辅深愧不文,辞不获已。
诵其诗缠绵悱恻,言浅而意深,可以示惩,可以示劝,《三百篇》温柔敦厚之旨,先生其独有会心乎!
自号野人孔子从先进之意也,野人而更进乎君子者也。
名其诗曰《陋轩》,颜子乐箪瓢之意也,愈陋而愈贤者也。
于戏!
若两先生者,均以极贫之盐丁,而一念自克,遂能奋起庸俗之,上与孔子为徒。
王子能传孔子道者也,吴子能传孔子之诗者也。
殊涂同归,后先一辙。
野人先生之诗为诗者可也,谓野人先生之诗即心斋先生之道,亦无不可也。
吾读吴野人之诗,吾益叹《三百篇》之有功于世道人心为匪浅也,宜乎吾友杨君之亟谋梓行也。
民国九年夏历庚申三月禹县硕甫撰于扬州
陋轩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嘉纪撰。
嘉纪字野人泰州人
泰州多以煮海为业,嘉纪独食贫吟咏,屏处东淘,自铭所居曰陋轩,因以名集。
其诗颇为王士禛所称。
后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于云裒集重刻者也。
其诗风骨颇遒,运思亦复劖刻,而生于阴季,遭逢荒乱,不免多怨咽之音。
吴野人陋轩诗》六卷,信芳阁活字本,为《清初十家诗钞》之七。
康熙十八年汪懋麟序,野人诗初集,为周栎园所刻。
汪芾斯分司东淘,为再刊其集。
方于云复裒其前后诗刊之,懋麟所序即此本也。
东序集之刊,在康熙戊申,先于于云凡十二年
周祚序于云所刊,(案,「于云」当为「注芾斯」之误。
)共四百馀首。
今六卷本,盖野人没后,其友程岫所刊者,后于于云凡五年。
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广陵,再过云家,则野人已前死数月,遗稿多放失未梓,云家悉捃拾排缵,付其友汪悔斋太史发梓,为《陋轩集》六卷。
」凡一千十二首。
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
《江村诗》者,所撰。
云家,岫之字。
信芳既复刻,又称泰州缪氏有重刊本。
盖缪中(竹痴)刻《陋轩集》,依汪刻强分十二卷,时在嘉庆甲戌
刻成未印行,后其族弟锦,为之补板行世,则道光庚寅矣。
缪刻集板,后归退庵
退庵又得东淘施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卷,三百六十馀首,选出百二十馀首,编为续集,分上下二卷,附刻集后,刘文淇为之序。
然则野人之诗,先后凡七刻矣。
野人诗,如沁寒泉,如沃冰雪,如饮甘露,如触幽香。
然肝肠甚热,急人之饥,过己之饥;急人之溺,过己之溺。
是真有情,不能从形迹求也。
程岫《江村诗》二卷,袁承福《啸诗钞》八卷,皆号高逸,能衍野人之绪馀。
野人名嘉纪字宾贤泰州东淘人。
宫伟镠明末清初 1621 — 16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字紫阳一字子元号桃都漫士
崇祯十六年进士
翰林
入清后,不仕。
以父辈所述泰州杂事辑为《庭闻州世说》。
维基
宫伟镠(1621年6月11日—1690年)字紫阳一字紫玄号紫悬组弦又号桃都漫士直隶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祖籍直隶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区),明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广东兵备道副使宫继兰之子,自小便天资聪慧,才思敏捷。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壬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二名。
次年连捷癸未进士
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充永悼王朱慈炤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京师宫伟镠倖免于难,遂归乡隐居不出。
不久,清朝定都建国,两次荐举宫伟镠出仕,都被宫伟镠以自己为独子,需奉养父母为由给回绝。
再次隐居著书,常放浪山水,就连亲朋好友都很少跟他见上一面。
后在小西湖的遗址上建春雨草堂,啸傲其中。
康熙泰州志》是其亲手撰写使其定稿,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卒,享寿七十岁 。
费密清 1623 — 16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1699 【介绍】: 四川新繁人费经虞子,字此度号燕峰
少时远赴云南,奉父归蜀。
后因战乱,奉父流寓泰州
其父邃于经学,尽传父业。
又奉孙奇逢为师,与王复礼毛甡阎若璩为友。
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
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力辞。
有《弘道书》、《燕峰诗钞》、《古今笃论》、《中旨定录》等,其《荒书》纪蜀乱,载清兵屠杀川北居民事甚详。
宫梦仁清 1623 — 1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泰州人字定山
康熙十二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
有《读书纪数略》。
宫梦仁字宗衮号定山静海泰州人
康熙癸丑进士,官至福建巡抚
有《齐鲁诗》。
维基
宫梦仁(1623年—1713年)字宗兖号定山直隶泰州(今江苏)人,祖籍直隶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区)清朝官员。
宫梦仁康熙己酉年(1669年)顺天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会元,康熙十二年(1673年)补殿试,高中二甲第五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监察御史
三十六年(1697年)福建巡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一月,因“居官劣,著解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冬,重新起用,参与分修高梁涧、龙门坝、高家堰等工程。
陆舜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南泰州人字元升号吴州
康熙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郎中,官至浙江提学道
以疾乞休,家居二十年
工诗文。
有《双虹堂集》。
维基
陆舜字元升号吴州直隶泰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明末诸生
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幼学、张一侨等交游,创立曲江社。
清顺治七年(1650年)拔贡。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升迁郎中
康熙十二年(1673年)官至浙江提学道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博学鸿儒科,以病辞。
家居二十年,为乡里所敬重。
著有《双虹堂诗文集》、《吴州文集》、《石门诸山记》、传奇《一帆记》、《双鸢记》等。
张蔚生明末清初
简介
兴化县,署泰州分司
陈忠靖清 ? — 1686
维基
陈忠靖(?
—1686年),字尔位号晓堂南直隶扬州府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人,进士出身
顺治四年,登进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
顺治十年,任刑科给事中
顺治十一年,任刑科右给事中怀庆府经历
储氏(成学室)
闺秀词钞·卷六
泰州人文懿公瓘女,兴化孝廉成学室。
德日
德日泰州人,蒋氏女,原名葵字冰心号普林
有《拂愁集》。
董士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武进人字晋卿一字损甫
嘉庆副贡生,候选直隶州判
受其舅张惠言指授,工古文诗赋,尤精《虞氏易》。
历主通州扬州泰州书院讲席
曾受河督黎世序聘修《续行水金鉴》。
有《齐物论斋集》、《遁甲变通录》等。
高佩华
闺秀百家词选·芷衫诗馀
高佩华字素香泰州人
叶雨楼室。
能诗,著有《芷衫吟草》。
宫婉兰
宫婉兰泰州人
检讨伟镠女,如皋冒褒室。
有《梅花楼诗集》。
黄九河
黄九河字天涛泰州人
清诗别裁集
字天涛江南泰州人
黄淑贞
闺秀词钞·卷六
字三四星子人,北平胡绍舜侍卫室,流寓泰州
有《绣阁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