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华阴人,字而时。王弘撰兄。尝从冯从吾学。入清后隐居不仕。有《孔时图》、《达天说九章》、《石渠阁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桃源人,字耳臣。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行人。入清,隐居不出。遇灾荒,募粮施粥。卒后,门人私谥贞易先生。有《月江》、《仙掌草》等集。
维基
罗其鼎,字耳臣,号月江,湖广常德府桃源县人。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湖广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工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性笃孝,母丧,值乡试,不预含殓,终身不食肉、衣帛。明亡入清,隐居不出。遇灾荒,募富室,捐粟赈饥,全活甚众。卒后,门人私谥贞易先生。有《月江》、《仙掌草》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华阴人,字台凝。诸生。明崇祯间父在武昌为官,易代后,音讯断绝。局势稍定,猷煜步行寻亲,历尽险阻,终得父母骸骨以归。晚年以园艺、读书自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2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最后定居华阴。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卒于曲沃。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著作繁多,而毕生心力所注,在《日知录》一书,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97后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华阴人,字无异,一字文修,号山史、待庵。明诸生。博雅能文,究心理学,藏古书画金石甚富。与三李(颙、柏、因笃)并为关中人士领袖。顾炎武欲定居华阴,弘撰为营斋舍。康熙间,以鸿博征,不赴。有《砥斋集》、《华山志》、《西归日札》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7—1705
【介绍】:
清陕西盩厔人,字中孚,又字二曲,一云二曲乃号,别号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嘉庆时避帝讳,改“颙”作“容”。少时家贫自学,博涉经史。学宗陆、王,对晚明王学专好谈玄,则颇表不满。康熙间在东南无锡、江阴等地及陕西富平、华阴讲学,学者颇多。陕西地方官荐隐逸,礼部荐博学鸿儒,皆坚辞不受,甚至绝食自刎以表决心。从此避居土室,反锁门户,除与顾炎武一见外,不与人往来。康熙西巡召见,以废疾辞得免。有《四书反身录》、《二曲全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幼失恃怙,依于外宅。九岁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礼偶然师出家,后为破山老人行者。清顺治三年,出蜀入楚,谒玉泉恒河律师,潜心向学,五年进具,肄习律仪,兼穷贤首,二时听受。十有七年,尝参耳根圆通,猛然开寤,为主僧一真所知。真本当阳刘氏子,初习贤首教观,洞明经旨,尝讲《楞严经》,说三聚戒,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不可胜数。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来在者里,何须向外求。烂嚼人糟粕,驴年未了休。真为印可,付以衣法。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金刚》、《楞严》。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法华》,皆能阐明秘奥,妙入几微。教海神龙,无以踰之。三年,游金陵,见华藏大咸,问讯之馀,一喝云:“汝兴教乘,此喝应如何讲?”惺曰:“下文繁冗,附在来日。”归寮,呈颂曰:“晴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欲晓如斯旨,冢头渰莱蒿。”咸览之,嘿然。翌日,咸复问曰:“《楞严经》空有俱非,汝试说之?”惺答以偈曰:“说有不有,说空不空。行住坐卧,常在其中。”咸厉声曰:此子大有悟入。已而入两浙,谒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参木陈老人,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堆蓝出仙掌,泉吐漱玉珠。”语意隽绝。四年,由四明礼南海,拜舍利,越石梁。五年,复至华藏,代座说法。咸付以衣拂,惺辞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说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辞为?”惺拜而受之。六年,登九华、清凉,道出终南,至峨嵋。十三年,乃旋玉泉,结茅山腰。川湖总督蔡公毓荣,重辉殿宇,广增香田。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一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鹤飞梅谷,照玉莹石,皆当机演唱,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二十二年,创修珠桥。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三十五年,邑侯以关陵请,为建坊表。三十七,葺观泉亭,董治唐贤碑碣。三十八年,复神州,刻惠王所书《法华经》板。其维持象教,不惮勤苦。四十年三月八日,说偈而逝。先数日,自知期至,力疾还玉泉,与众䛡别,语音琅琅,其病若失。众方冀其延年,乃如约而去。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四。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以彰盛德。天茨文词尔雅,别有传,具弟十科。惺著有语录二卷。
王宏撰,字山史,华阴人。明诸生。
简介
张履程,云南建水县人。乾隆举人,官陕西大荔、华阴等县知县。居官慈惠,唯民为亲,开仓出麦,赈济灾民,督工开河,勤治水患,每离任,老幼泣送。还乡后,主讲崇正书院。纂有《彩云百咏》《彩云续咏》等,所咏史事,可补志乘之缺,为云南方志界所推重。有“出为名吏,处为名儒”之赞。
李天季,字子俊,号焦娄,华阴人。雍正癸丑进士,改庶吉士,官历城知县。有《来紫堂合集》。
维基
李天秀,字焦娄,陕西华阴人。进士出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陕西华阴人,字匀五,号复斋,晚号云台山人。乾隆元年进士,官仙游知县。有《史复斋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陕西临潼人,字岱宗。乾隆三十三年进士。历官山西五寨、广东兴业、陆川知县。所至以经术饰吏治,有惠政。擢吏部主事。先后主讲临潼、渭南、华阴、望都、解州、运城诸书院。有《四书日记》、《解梁讲义》、《河东盐政志》、诗文集等。
维基
张曾垿,字鉴堂,安徽桐城县人,进士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登进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华阴县知县,升贵州黔南州知州。
维基
李惠(?—1853年),字惠人,陕西华阴人。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政治人物,官至山东巡抚。任内防堵太平军,不遗余力。李惠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直隶即用为知县,补抚宁知县,又调青县。历官沧州、深州,擢为大名知府。调保定,升任大顺广道,迁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顺天府尹。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江苏布政使,因病退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新起用为甘肃布政使。咸丰元年(1851年),擢河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调山东巡抚。当时太平军自武昌东下攻打南京,李惠派遣精兵二千支援,并亲赴兖州、沂州、曹州各府查看形势,分兵防守险要地段;还令黄河渡船全部经过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绝其他渡口私渡,并大力搜捕捻军。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徐州反清民军蜂起,李惠再次前赴兖、沂、曹诸府督防。不久,扬州失陷,太平军继续北伐,李惠令防军分三路防御。此后数月,指挥各路军马堵截,最终太平军无法攻入山东。自从太平军兴起以来,清朝各地官吏能够做到守住本地领土且能出境进剿者,仅李惠一人,故深得咸丰帝嘉许。不久,李惠卒于任上,朝廷追赠总督、太子少保,谥恭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3
【介绍】:
一称任五,亦作老五。清陕西人,回族。伊斯兰教阿訇。咸丰七年在云南参加回民起事。后回陕西,居渭南仓渡镇,组织群众,准备举事。同治元年,乘太平军入陕之机,发动起事,与洪兴同被推为元帅,占领潼关、华州、华阴、泾阳、三原等地,包围西安。后被清多隆阿军击败,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处,后不详。一说战死。
维基
杨调元(1855年—1911年),字孝羹,号和父(一作和甫),又号仲和,贵州贵筑人。清朝官员,书法家。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因丁父忧而归家,服除后,以母老而不任官。母亲去世,他再到北京,改任知县,选陕西紫阳县。后因缉捕有名,迁长安县,权华阴县。调华州后,因狱事和上官不合,遂解任。后来复补咸阳县,擢华州,署富平县、渭南县等县。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杨调元署渭南县。辛亥革命爆发,旧历九月朔,陕西变乱频发,省内各地守令多逃跑,杨调元坚守渭南。临潼武生张士原声称受军政府命,攻打渭南县。杨调元登上城墙对张士原说:“吏所职,保民耳。无如所犯,则释兵入见。必怙威图一逞,则视力所极,当与决生死。”张士原遂不带兵将进入县衙,议贷饷事,言语攻击杨调元。杨调元遂投井死。当地民众得知杨调元已死,遂杀张士原,并杀死陕西都督所派的副统领及同党数十人。
维基
史坤,陕西省同州府华阴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3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佞宋词痕·题词
奉题湖帆兄佞宋词痕
花下填词号断肠。梦梁一录也寻常。周姜乐府有情泪,董巨云山无尽藏。墨雨遍洒特健药,天风自摇劬突当。余怀灌灌坐掩卷,铅椠何功颜发苍。
癸巳小除,龙喜瞿宣颖。
水龙吟
小楼高矗苍茫,望中香雪参差。坠罗浮旧梦,广寒仙侣,三生夙契。草绿池塘,花明书屋,词痕如水。任寻檐索笑,遥吟俯唱,商乐律,校宫徵。
三戟崔巍门第。嗣清芬、声华环起。江山陶写,烟云供养,荆关高致。柳外寻腔,梅边按谱,继周凌史。恰江南春近,一尊相约,入花间辞。
癸巳残腊题佞宋词痕。双流向迪琮。
徵招·奉题吴倩盦佞宋词痕
承平旧日人年少。重来鬓丝俱老。双管写生绡,剩兰闺残稿。怀慵未扫。拚付与、丹青歌啸。淮海屯田,蘋洲竹屋,略同襟抱。
梅萼伴閒庭,寒香里、便有箫鸾仙调。金缕逗微波,况螺鬟清妙。芝芙怜梦杳。却赢得、知音玉貌。冶春近、斗翠筹红,悔相逢不早。
癸巳冬日杨天骥千里写上。
高阳台
斑管生花,蛮笺织锦,无双佞宋词痕。换徵移宫,飘然俊逸清新。周情柳思浑料理,藉风流、扫尽閒尘。有谁知、月映疏帘,露染重茵。
今生慧业前生定,凭红牙按曲,玉笛吹云。岁月优游,豪挥醉舞香薰。雅人深致雕栊畔,羡多才、白雪阳春。洒芳菲、燕子呢喃,梅景缤纷。
癸巳冬日盐官孙成拜稿。
鹧鸪天
潇洒襟裾接宋贤。江东六法早流传。细吹银字调宫徵,喜满金壶逞秘妍。
思片玉,和屯田。小窗梅萼对癯仙(梅花閒伴老来身,白石词句也。)。新词诵浣蔷薇露,却寄南云又惘然。
右调鹧鸪天,即应湖帆长兄命题新刊佞宋词痕。甲午年正月文怀沙。
石湖仙·依白石声韵奉题
羁栖黄浦。数名手丹青,谁拟高处。春讯入帘来,引骚魂、清宵悄去。灯前凝想,恍梦见、玉人歌舞。相与对露华,感慨今古。
轻盈料曾换马,闭娉婷、悽吟断句。待发幽芬,捍拨徐调宫羽。识藐苏斋,曲成金缕,巧生弦柱。忏绮语登瀛,记取秦府。
与湖帆道兄相契廿余年,垂老江湖,每以歌词相商榷。顷湖帆写定所为佞宋词痕五卷,中多有关金石书画之作,考订绝精,其题董美人墓志羁七姬权厝志并为艺林传诵。昔翁覃溪以五七言诗作金石题记,已诧为生面别开,试与湖帆角逐词场,当退避三舍矣。甲午立春后六月忍寒龙元亮附识。
洞仙歌
沧桑涕泪,记繁华尘土。彩管银箫入新谱。认鸿痕旧梦,景物依稀,惆怅在、还忆年时风絮。
悲欢盈眼是,健笔词场,文藻江南重声誉。点缀费吟思,香屑情怀笼天水,妙裁警语。展卷又、华笺灿然脂,怛绿草池塘,佩杳芳侣。
内侄潘承弼谨题。
踏莎行
镂月裁云,彫章摛藻。画楼清梦凭多少。蜀笺细写翠螺新,小山乐府东山调。
帘幕遮花,池塘生草。分茶斗韵情难了。尊前一曲按红牙,相将万古闲愁扫。
甲午正月门生孙祖勃拜读谨题。
鹧鸪天·用叔原韵题湖帆社长和小山词
梦向瑶台酒一钟。春回双颊见微红。小蘋归后生明月,仙掌行来怯晓风。
知相忆,定重逢。口脂深印两心同。临川公子悲凉意,尽在红牙按拍中。
甲午初春忍寒龙七。
念奴娇
高楼梅景背西风,掩映疏枝繁朵。篆缕萦回沉水细,正是词心初可。片玉仙音,小山雅韵,拍倩红牙和。举头新月,入时眉样刚妥。
其奈绿草池塘,黄昏庭院,寥落无萤火。唤起采毫留墨沈,替写闲愁些个。六叠清平,双声红豆,调入伊州破。湘帘低卷,燕巢梁上重作。
癸巳新秋,庐陵周茝校录代和清平乐末六首,并题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