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陈发清 ? — 18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6 【介绍】: 台湾云林人,外号臃鼻
光绪二十二年夏,率族人聚众起义抗日。
先后收复斗六、刺桐港、北斗三地,毙敌宫永计太大尉以下多人。
后中弹阵亡。
简成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湾云林人
本为绿林中人。
光绪二十一年夏,受刘永福招抚,守台抗日。
在云林、彰化等地进攻日军,屡有斩获。
嘉义陷落后,不知所终。
简精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湾云林人本名缨,亦作英,外号大肚。
简成功子。
光绪二十一年,随父率众抗日,被刘永福任为斗六都司
曾重创进犯云林日军,伤毙旅团长山根信成等。
后在曾文溪苦战兵败,撤退后不知所终。
吴景箕现当代 1902 — 1983
全台诗
吴景箕自号鸣皋山樵
云林人,秀才吴克明长子,斗六高中首任校长(1946~1948)
吴氏祖先,原为福建省南靖县人
清咸丰年间,第十二代五成公渡海来台湾,卜居云林县古坑乡嵌头厝(今永光村)。
克明公秀才,迁居斗六。
当时所建四合院至今犹存,称「吴秀才邸」,为云林古迹之一。
景箕幼从云林进士黄绍谟习汉文,后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大学,其时,景箕弟景徽亦游学日本京都西京),景箕往返两地,后其游学期间诸作付梓,遂名以《两京剩稿》,两京即东京西京
后又刊《味集》、《帘青集》、《蕉窗吟草》、《掞藻笺》、《咏归集》等作品。
《蕉窗吟草》、《掞藻笺》、《咏归集》藏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云林科技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郑定国先生云林县进行田野调查,得《两京剩稿》、《味集》、《帘青集》等。
  揆景箕诸作,以远游抒怀为多,作品清新可喜。
至于数量居次者,为咏史、说理,其题咏对象,除中日先贤之外,更含括西方历史人物如拿破崙、马克斯等,以简扼之笔法抒论,往往深中肯綮,于数十字中得题主事功之全豹,可见功力。
景箕除诗歌之外,兼长文章。
时台大教授久保天随景箕诗文以与新竹郑祉亭林占梅彰化吴德功台湾本土前辈文人并称,可谓推崇备至。
(江宝钗撰)
林拱辰清末至民国 1872 — 1932
全台诗
林拱辰(1872~1932)林拱辰生年,依据傅锡祺〈栎社社友题名录〉(毛笔撰写,家属保存之原始史料):「林拱辰,住嘉义厅斗六堡斗六街,第557番地,明治五年(1872)壬申七月十五日生。
」卒年昭和7年(1932)7月12日,依据斗六市户政事务所提供户籍资料。
〗 ,嘉义厅斗六堡(今云林县斗六市)人,「栎社」早期社员〖林拱辰为栎社社员。
根据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1907年10月26日,该社在彰化赖绍尧家举行诗会,共有社员13人及斗六吟友林滨石、黄丕承、黄服五、林拱辰4人出席,「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该书其后各年之记载,林拱辰等人未见出席该社内部集会。
又据张丽俊水竹居主人日记》1910年4月24日记载栎社「庚戌春会」出席者名单,将林拱辰列入社员,内容如下:「我社友蔡启运陈基六王卿淇赖绍尧林拱辰傅锡祺陈沧玉袁炳修林痴仙林仲衡、林□堂、林幼春陈槐庭连雅堂庄伊若郑汝南黄旭东张栋梁、林载昭与予等,赞襄社员陈织云,馀不付(赴)会社员蔡惠如、叶笃轩、陈联玉林文华、庄云从,馀数名忘记。
」可见当时张丽俊也认为林拱辰是社员。
推测可能林拱辰等人,后来未参加该社内部活动,《栎社沿革志略》出版时(1931)才补上这句:「斗六四友不正式加盟,不认为社友。
」(此条考證廖振富提供。
) 〗 ,「斗山吟社」社员,曾任东洋协会讲师,并参与发起成立大稻埕「鲲溟会馆」〖参考赖美燕《斗六地区文学发展之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 。
诗作散见《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等报刊杂志,今据以辑录。
吴克明清末至民国 1872 — 1937
全台诗
吴克明(1872~1937)字俊德号硕轩别称云山樵隐
原居云林古坑嵌头厝(今古坑乡永光村),后迁居斗六大潭庄。
其曾祖吴成清咸丰年间,由闽迁台。
祖父吴秋菊,官至百总
吴朝宗,钦赐五品军功赏戴蓝翎。
吴克明光绪二十年(1894)取进云林县秀才
改隶之初,任斗六沟子埧区长、斗六厅参事、斗六办务署参事等职,同时对土地垦拓和开凿埤圳不遗馀力。
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台南王雪农合资创办斗六糖厂,后为日人徵收,即「东洋制糖会社」前身,翌年改组为「斗六制糖株式会社」。
吴克明汉学素养深厚,工于八股文,其诗受到试帖诗的写作影响极深。
其作由其子嗣吴景箕编辑硕轩诗文遗稿》一册,并将部分诗文刊载于《诗报》。
〖参考赖子清嘉义县志‧人物志》,嘉义嘉义文献委员会,1976年2月;傅亦铭《斗六市志》,云林:云林县斗六市公所,2006年9月赖郁文吴景箕及其诗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1月
〗以下诗作辑录自《台湾新报》、《庆飨老典录》、《寿星集》、《诗报》、《嘉义县志》、《台诗珠》。
王子典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5
全台诗
王子典(1872~1945)字适均云林县斗南镇人
出生于医学世家,曾赴日本学医,学成后返乡开设眼科医院。
日治时期担任斗六庄协议会员,获颁绅章。
因医术高明,高寿过世后乡民雕刻神像奉祀于当地的温?宫,被尊为王帝君或王恩主。
王氏汉学根基相当深厚,曾加入大正九年(1920)成立的「斗山吟社」。
昭和三年(1928)「斗南吟社」成立时,与斗六秀才黄绍谟并被荣聘为顾问。
有十二生肖诗,颇获好评。
此外,尚有〈说鸡〉、〈说猪〉、〈说兔〉、〈说羊〉、〈说猴〉等古文。
昭和五年(1930)台湾文艺界掀起「儒、墨」论战时,亦撰文〈读兼爱非无父辩等论书后〉投稿《台南新报》(5月23日)抒发己见。
昭和14年(1939)有《王子典诗文集》问世,惜今已遗佚。
〖参考《台湾实业名鉴》,台中台湾新闻社,1934年,页248;《南部台湾绅士录》,台南:台南新报社,1907年,页276;赖美燕《斗六地区文学发展之研究》,南华大学文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页61。
〗诗作目前多见于《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等报刊,兹据以辑录编校。
魏照洲清末民国初 1848 — 1919
全台诗
魏照洲(1848~1919)原名炳彰字光辉又字照洲号淡然,官章德彰,以字行。
云林西螺堡(今云林西螺镇)人。
自幼聪颖敏捷,师事刘廷锡监生、曾维孝廉
未弱冠而读毕经书,兼治史。
后因父逝母病,悲医药之未济,乃转学为医,埋首于歧黄医术之研究,穷其理者有百馀部。
由于脉精术妙,官绅名士受其治瘉痼疾难症者甚多,赐诗赠匾,遂有「魏半仙」之雅号。
光绪甲午年(1894),以监生蒙李部堂面奏,准以巡检司选用,旋蒙上谕授赣州府吉江口巡检司,适逢日军侵台,遂不赴任。
台湾民主国团练使丘逢甲亲约协力抗日,乃倾大半家资响应之,并购枪枝弹药以助本地义勇。
抗日失败后,不与政事。
仍寄为医,活人济世无数。
热心赈灾济贫,义诊送药。
著有《指若刀圭》一卷、《淡然医案》三卷 。
魏照洲所作,几乎全为医案诗。
淡然医案》自序云:「录所经之症有见效者,用立医案。
适医事稍宽,启囊检阅,有数千帙。
除琐杂轻症外,选其危险亡在数日,抑或死里逃生,同道共喻者,亦有一百零八名。
」以医案为诗,乃台湾传统诗坛首见之特例,亦医学史上稀有之珍籍。
今据魏嘉亨整理《淡然诗文集》刊本校录 。
黄登瀛晚清 1842 — 1883
维基
黄登瀛(1842年—1883年)又名沧洲字秀夫蓬行咏篷号松盦嘉义县大槺榔东堡北港街(云林县北港镇共荣里)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33名。
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山西知县
徐德钦晚清 1853 — 1889
全台诗
徐德钦(1853~1889)字仞千号煇石 ,原居他里雾堡(今云林县大埤乡),同治元年(1862)移居嘉义
清光绪十一年(1885)举于乡,翌年(1886)捷成进士,官工部屯田司主事十月回籍,聘主玉峰书院讲席。
光绪十四年(1888)施九缎起事,徐德钦督办团练,会同官军擒获大股王焕,事平后得加五品衔并赏戴花翎。
徐氏擅古文诗词,卓然自成一家,著有《荆花书屋诗文集》,惜未付梓。
以下据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台湾诗海》、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颜尚文嘉义赖家发展史》辑录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