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程康庄明末清初 1595 — 16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61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武乡人字坦如一字昆仑
明崇祯八年拔贡。
入清,官至陕西耀州知州
工诗古文词,为时辈推重。
尝登焦山,见《瘗鹤铭》遗迹缺蚀不全,别购善本磨崖刻之,王士禛见之叫绝。
有《日课堂集》。
僧圣教
圣教字友蕖号寄岩甘泉人本姓卢
焦山玉峰庵僧。
有《懒馀吟草》。
沈起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海盐人字子鱼号瘦生
遍游大江南北及荆、、鲁、兖、冀间。
画山水初无师承,但以自娱,后颇得董源高克恭米芾神髓。
平江主簿
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其艺术,嘱画《焦山还带图》、《邓尉探梅》、《慧山品泉》等。
有《亦吾庐吟草》。
释焦山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焦山长老者,归元真一之师也。
尝游终南,荏苒十载。
言旋江南,道出汉水,偶示微恙,止于夏口,遣召真一曰:“吾命在旦夕,末后大事烦汝结束。
”舁至归元,即从脱化,返葬焦山
释觉灯
觉灯字秋屏
焦山定慧寺
释觉诠
觉诠字性源上元人本姓王
焦山定慧寺
释清恒
清恒字巨超号借庵桐乡人本姓陆
焦山定慧寺
有《借庵诗钞》。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释清恒字巨超别号借庵
姓陈氏海宁人也。
幼而聪秀,受读塾中,风致楚楚,便异群儿,稍解文义,探求玄理,妙契禅机,即厌世味。
受具后得法于焦山澄洮,继席定慧,诵课之馀,辄肄及诗古文辞,涵泳心性。
仪徵阮文达公元丹徒王徵君豫相与莫逆,往还酬唱,时有所作,多见传咏。
因之士大夫皆乐与之游。
然性甘澹泊,虽境极清苦,耐寒忍饥,贫衲乞请,绝口不言,有《借庵诗草》行世,塔于五州山
释清镜
清镜字担云海宁人
焦山
释行载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智先)其徒行载字硕庵姓段氏泰州人,与江都谢家树山阴潘宁,同辑《焦山志》,就智先初藁,而续成之。
幼时出家于清净庵,有桥在东半里,常至桥下取柴,十数年未尝过桥,其天性静如此。
释肇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常照)弟子肇圆字峰屏丹阳束氏子。
年十九,感因缘幻化,人事无常,厌尘舍家,投句容宝塔德生剃度,逾年受具焦山芥航
旋参金山、高旻、宝华、天宁诸丛林,得善知识。
往复寻究,默识潜通,数年之间,竟尔直透三关,了明最上。
又以道贵朗澈,事在躬行,遂归焦山,专礼《华严》,夙夜兢兢,寒暑无懈。
知为龙象,付传心印,继主法席。
辛勤十载,院宇增修,寺寮严肃。
退后示微疾,索浴更衣,安然坐化,塔于夹山西坡
释智先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智先字古樵原名兴上
姓张氏仪徵人
年十一,投焦山元孚出家,参问石乘无得。
一日登山失足倾仆,遂翻然有省。
博综内典,兼善文翰。
住焦岩四十年,从事兴复,始终不倦,鸠工庀材,百废具举;四方之众,至者如归。
尝写大士像,刻石自为之赞,纂《山志》未削槁而卒。
余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文圻
事母孝,以笔佣养母。
工诗,沈德潜焦山,见其诗,遂与定交。
卒年七十余。
有《江干诗草》。
清诗别裁集
字文圻江南丹徒人
布衣。
著有《江干诗钞》。
○予游焦山,见山间有文圻石刻诗,颇有警句,询之寺僧。
僧曰:“此市人也。
”有轻之之意,予访之江干老屋,遂与定交。
柏乡魏念庭观察爱其诗,欲令往见。
文圻曰:“往役,义也,以诗为羔雁,非礼也。
”卒不往。
魏公益重之。
诗格意俱高,尤长近体。
既老,从游日众,然得其一体,无能为替人者。
释义果清 1695 — 1758年六月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义果字巨涛
姓章氏丹徒人
年十一,父母命出家于焦山,及长薙染,操行清苦,自名薅草行人。
太守沧州甚器重之,受具于燕京西山潭柘寺德彰
后至杭侍云林谛晖,执勤九载,略无倦容,命参不是话,久之入堂,便问“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是何语?
”未竟,晖迎击一簏,因有省,即呈偈云:“一击敲开海底天,尘尘刹刹尽归源。
当场拈出无私句,铁马嘶风跃九渊。
”晖颔之,旋受付属。
雍正时,继席云林。
未几,入长安于法门,多所保护。
乾隆戊午,复主院事,道望益崇,汪光禄感其精恳,舍赀建筑,废坠一新。
寂于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寿六十四,有《语录》及《薅草行人诗集》,沈廷瑞为之序。
释福毅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福毅字敏修
姓李氏武昌人
年十五祝发,抵汉阳归元寺受具。
志慕宗乘焦山,参硕庵行载命看无字话,十馀年无所入。
病几死,忽猛省,遂印可。
后主焦山五州山扬州平山金陵圆觉荆州承天、湖州弁山,所至均沾法利。
乾隆二年,复主焦山
镇江大旱,福毅托钵维扬,募米二万四千馀石以赈之。
储大文为之记,详山志。
后居瓜洲报本庵,年八十五无疾而化,塔于润州黄山之南。
潘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乌程人字照庭号韬斋
潘作梅子。
乾隆六年拔贡,任乐清教官
画山水颇雅秀,书学颜、欧,晚更遒古,自成一家。
工诗。
有《浮玉山人诗集》。
蒋宗海
维基
蒋宗海字春岩一字星岩号春浓一号青农晚号归求老人学者称春农先生江苏丹徒(今镇江)人,进士出身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二甲第六十二名进士,官至内阁中书
工诗文,通汉隶,和卢文弨并称。
喜藏古书,藏书达3万余卷,多善本,和张若钧并称。
修纂《金山志》、《焦山志》、《平山堂志》等。
著有《春农吟稿》。
邓石如清 1743 — 1805
词学图录
邓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怀宁(今属安徽)人。
书法家、篆刻家,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篆书成就最大。
张惠言包世臣曾从之学书法。
性廉介无所合。
翁方纲擅篆书,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
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踵门求识面。
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世臣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
"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
释觉源清 1751 — 1819年8月26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觉源字性海
姓张氏定远人
幼颖异,九岁五经具成诵,弱冠入县学,文名藉甚。
顾无心仕进,每作出世想。
因亲老未能遽舍,为取妻生一子。
居常究心内典,阅《华严》、《法华》诸经,多有契悟。
无何,父母相继逝,始决志出家。
金陵耆阇寺克静祝发,礼封崇皓清受具足戒,时年已四十矣。
自以学道迟暮,乐行苦行,坚持戒律,口不妄语,不非时食,手不触金银宝物,身不著兽毛蚕丝,四者尤为今时所难。
尝于阅藏,行二时头陀,遍参知识。
焦山借庵禅师为洞下名德,因往参叩,机绿契合,遂承印记。
复住山中藏,盖深入教海,而于华严奥旨,独有会心,乃自别其号曰“一真法界”,以志庆幸,由是覃精《华严》,手披不暇,数百过乃至背诵,不遗一字。
尝为四众讲演大义,抉幽剔微,听者豁然。
重订《普门观忏仪》,昼夜六时行法,胁不著席十数年。
居心质直,其正见知如永明、云栖,以净土为归宿,日诵弥陀名号十万声,每礼忏毕,必回向净土。
从学弟子数十人,皆一时之隽。
多主席名山,而源乃虚怀若谷,愿居学地,有云栖风。
尝南游天台四明,西谒九华,过舒州礼三祖塔,登妙高峰,所至道俗敬礼,请求开示。
源随机利导,莫不得其益以去,以是皈信者众。
虽未曾主席一方,而恒为诸方留止,主人必为设普明观坛场,四事供养无阙,其道德感人深矣。
晚年石谷成禅师延居高旻,屏绝诸缘,一意安养
旧患足疮,至是增剧,而六时礼拜无少间,复于普明忏后,加礼弥陀四十八愿,礼已即持名号不绝。
从学伺便请益,更无他语,唯以西方净业,谆谆劝勉而已。
源一生精力,注于木叉、净业二事。
既以自为,即以为人,又理胜辞达,命人一历耳根,顿获解脱。
尝辅戒焦山,或问:“自性清净名为戒体,今师精究律部,敢问和尚是戒耶?
阿阇黎是戒耶?
白四羯磨是戒耶?
”源答曰:“和尚非戒,然非和尚亦不得自性净戒
阇黎,然非阇黎亦不得自性净戒
羯磨非,然非羯磨亦不得自性净戒
譬如玉在石中,必玉人雕琢而后
金在矿中,必金师煆炼而后净。
佛性在烦恼中,必净戒遮止而后见。
”一时以为名言。
武昌陈熙愿倾必皈依,信仰尤笃,将归乞其指示,手书天悟《净土诗》一首,有句云:“普贤独发愿,何事再相疑。
”且言“欲了生死,不外禅净一门。
然而竖出难,而横超易。
则今时修行切要,唯在净土一门耳。
石谷禅师,尝有《禅净百偈》之刻,源为之叙,略云:“参禅时法法归禅,念佛时法法归佛。
所以《普门》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势至》云:总摄六根,净念相继。
是知参禅要全身放下,不放下则六根动被遮蔽。
念佛要念念提起,不提起则种现乘间而出。
以念佛之心参禅,则参禅即归净土,以参禅之心念佛,则念佛即是深禅。
”其发明禅净分合之义,彻了无馀。
嘉兴精严灏融缘禅师,虽禅门宗匠,亦持木叉,而修净业者。
舆源为同参契友,谓:“源以念佛为往生正因,以持戒为决定往生正因,以读诵大乘、解第一义为往生上品正因,总成就一往生因缘。
”其言谅哉。
源之居蓃湾十馀载,道俗钦慕,奉为规法。
嘉庆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示寂,世寿六十有九。
是年夏即辞归焦山石谷坚留不可归。
逾月而示微疾,自知期至,晨起索浴,浴毕端坐念佛,安然化去。
茶毗时,瑞云盘空,有光成五色,从火际道透虚空,获舍利子三莹净如玉。
塔于润州八公山,其徒供其舍利于山寺书藏楼。
所著有《普明观法》一卷,《宗镜目录》二卷,《毕竟毗尼》二卷,《出世上上禅》一卷,《反约集》一卷,净土诗百首,寂后借庵搜其遗稿,刻为《拾遗集》一卷。
僧了然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了然字月辉
姓雷氏宝应人也。
赋性坚忍,不慕浮荣。
少游盱眙,入一兰若,林木幽静,耽憩忘归。
遂尔舍身,研求梵典,精进无已。
既受具足,持律尤严,发脚行方,遐迩企止。
道光丁未来主焦山,时定慧寺殿宇倾敝,欲事修葺。
岁在己酉,江水暴涨,漂没无算,民力穷困,物食维艰,势难兴举。
会大府陆公立夫,雅契名山,崇修福果。
彭都转玉雯养疴庵中,从容告语,曲为陈说,终如所请。
因访匠求木,计日程工,隆隆大雄,更超前矩。
乃岁不一周,粤寇东下,镇江失守,居民惶恐,纷纷迁避。
山中旧侣,各谋远徙,咸相怵曰:“贼已登金山矣,此必不免,盍去诸?
了然独毅然曰:“若吾属皆去,如此何。
”吾将往说之。
因与其徒悟春诸人议曰: “怯者弗留。
”强志坚决死守弗去者,得同志十二人,曰:悟春凡涤、超尘、一诚、智林、明道、凡超、了因、净因、木森、圣举,皆矢誓居守
释修敏清 ? — 1864年四月二十七日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修敏字定峰一字耐庵
姓任氏丹徒人也。
方九龄,祝发于自然庵,礼玉衡平心为师。
地擅江山之胜,游客登临,日不暇给。
积累既钜,几无可支。
继席,清检旧逋,亏金三千。
遂一意撙节,卒偿所负,更以馀赀,重新宇舍。
临江右岸建观音阁,为文人燕息之所。
又以定慧殿栋,年久荒残,金像露坐,慨然以中兴为己任。
道光庚戌夏南州彭都转玉雯避地养疴,假居寺寮。
偶从谭论,得申其请。
两江制府陆公立夫,输三千金,踰月而轮奂蔚然,更廓旧式。
咸丰庚申,英吉利天津议和,开五口商岸。
镇江领事税务。
时润城犹因发寇戒严,不得设关建署,乃移焦山
税务司者,已踞松寥阁,麾其主僧出。
领事至自然庵,麾曰:“去、去。
若不闻也者。
因复语之曰:“尔不解邪?
曰:“解则解矣,属有所思耳。
吾意中西虽别,国礼无异。
今日可夺吾庵者,他日亦为人夺。
何必自君始邪?
领事默然,后欲去佛像,亦为敏所折服。
领事知不可夺,立约租为宾主焉。
然西人性乐山水,尤喜高旷。
自海门溯江而上,焦山屹立中流,形若砥柱。
南屏象阜,北带沙州,波谲云诡,旦夕数变。
屡欲购地筑室,以为游息,终以一言而寝其事。
故西人虽久寓山中,不得置一椽者,敏之力也。
平昔虔心焚修,寺规整肃,中外钦之
同治甲子四月二十七日示寂,塔于城东万寿寺云山
隙任赐为之传,杨葆光并记其与英人问答,详具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