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严既澄清末近现代初
驻梦词·后记
余年十五,就学私塾中。
偶于塾师案头,获睹白香词谱一册。
取而诵之,雅爱其音节之谐婉,因以作法质于师。
师曰,兹道大难,今世已无作者,非尔曹所能学也。
为之怃然者久之。
逾年,获见时人之作于日报中,始悟塾师之言,不过自文其陋。
复于扫叶山房,购得石印本毛氏词学全书、万氏词律,爰稍稍依谱试填,以自娱焉。
洎夫游艺京华,为之益力,间出所作示人,为乡先辈沈太侔宗畸先生所见,亟加称赏,以书抵余,谓吾词幽微婉约,实得词之正则。
且于余南归而后,数以书来,督余勿荒故业,为斯道延一线之传。
实则时彦之工于词者固多,若余则作辍不恒,旁骛滋甚,已无复抗手前贤之盛心。
沈翁阿其所好,适以增吾愧汗而已。
昔人有言,韩退之以文为诗,苏子瞻以诗为词。
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余亦向持此论,以为一切文体,胥各自有其特征,岂可比而齐之,乱其畛域。
词之气骨,略逊于诗,至其缠绵幽咽,疏状入微,若姚姬传所谓得阴柔之美者,求诸古近体诗中,惟七言绝句,庶几得其一二,斯吾所谓词之特质,论词者所当依为圭臬者也。
胜清三百年间,词人辈出,可谓洋洋乎大观矣。
然试执此以绳,纳兰才高,时或失之纵恣;竹垞则华妆盛饰,真美反掩而不彰。
其能掇周之流风,嗣南唐之逸响者,惟项忆云,庶乎近之。
此吾夙昔之蕲向,沈翁品题之语,可谓先得吾心,惜乎有志焉而未逮耳。
向者,浙中词人某公,尝为吾友言,吾词亦自佳,独惜了无寄托,不耐寻味耳。
是殆年龄所限欤。
不知常州诸子所谓主风骚,托比兴之言,余向目为魔道。
温飞卿之好为侧艳,本传未尝讳言。
张皋文之俦,必语语笺其遥旨,绮罗芗泽,借为朝野君臣;荆棘斜阳,绎以小人亡国。
自谓能探奥窔,实皆比附陈言
夫作家之处境万殊,其所作又安得咸趋一轨,偶然寄意,固不必无。
即兴成文,尤为数见,又岂必人人工部,语语灵均,而后能垂诸久远耶。
余少不更事,闲来弄翰,奚敢谬托风骚,亦如小鸟嬉春,无心自炫,孤蛩吊月,有感斯鸣,固不解以迷离隐约之辞,耸人观听也。
纪元二十有一年,九月二十日,记于故都。
薛昂若清末近现代初
江上诗钞
澄江镇人名骏材,别号澄江福地老人。
光绪六年生,享年九十一岁,工诗词,擅书法,上海第一师范传习所毕业,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历任辅延小学、君永小学、市立第七学校、武进育德女校澄以及励实中学等校教师和代理校长
陈蜕清末 1860 — 1913
人物简介
陈蜕(1860-1913)本名陈范,原籍湖南省衡山,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
原名彝范,晚年更名蜕字叔柔蜕庵,号梦坡,退僧退翁别号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等。
是一位精通诗文的清末报人。
曹元忠清末民国初 1865 — 1923
笺经室遗诗·跋
世丈曹君直先生既没之八年,叔彦吾师以丛稿一束命大隆校理编次。
大隆心折先生久矣,得读遗书,如亲謦欬。
而草稿丛残,几不可爬梳,往往一篇分见数纸,一文涂改至五六次,悉心辨仞,如读没字之碑,如集千腋之裘。
从事经年,写成二百篇以报于师,卒卒未能付刊。
丁丑兵燹,故家藏书大半流散,偶于冷摊得先生手稿一册,即驰书吾师问之,则先生孙凤年幸将清本保藏未失,更搜得残篇断简,补遗数十篇,因汰其阙讹及酬应之作,并诗稿存焉。
念世事之不可知,乃谋诸先生故人冒鹤亭叶揆初高欣木刘翰怡诸公,集赀付印。
荏苒三年,始克观成,盖距始事亦将十年矣。
大隆于先生之学研索既久,得窥大略,敢扬摧陈之:一曰经术,恪守高密郑氏家法,不稍出入。
于《》之《泰誓》有考、释、有述、有辨,多发前人所未发;于《春秋》则辟素王改制之异说;于《》则依据古礼,裁定新制;于丧服尤专精,别刊《礼议》二卷外,存文又若干篇,皆有关于世道人心者。
一曰考订,于《邓析》、《司马法》有音义,《蒙鞑备录》有校注,旁及金石、目录、书画、歌曲,莫不原原本本,殚见洽闻。
一曰校勘,多见宋、元旧椠,凡内阁大库之秘藏,海内收藏家之珍籍,咸得目睹而手校之。
一书必穷其源委,究其异同,所作题跋,蔚为大观。
一曰辑佚,自小学、地志、医方、诗词,皆博采群籍,绳贯丝联,千百年不传之秘,重复旧观。
其精密详审,阳湖孙氏、兴化任氏之匹也。
一曰历算,谓服虔注《左传》用三统历,亦以殷历参校;谓班固《汉书•律历志》有推日食法,而补《畴人传》,虽仅存残稿,尤见博通淹贯。
一曰医方,潜心于张仲景王叔和诸家外,能博参古书,通以今法,活人无算。
于《素女经》、《治奇疾方》有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有校补,而论病之书,医经之跋,识断明通,尤为独绝。
一曰音律,于唐、五代、宋、金、元词之仅存者,一一考其宫调旁谱,而于叙《彊村丛书》、跋《舒艺室白石词校语》二文,特发其凡。
一曰词章,古文则尔雅淳厚,俪体则矞皇典丽,而诗词皆自名家,上嗣谷音》、汐社之遗,不失温柔敦厚之旨。
综此八者,其渊博无涯涘,当与潜研堂、问字堂絜其短长,特钱氏、孙氏生乾嘉承平时,不若先生之际天骇地踔之会也。
先生之书,于维持礼教独具苦心,而故国之思,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朱彊村尝谓先生子政稚圭之经术,叠山所南之怀抱,可以概其生平矣。
所著《礼议》等若干种,先后刊行。
他若《邓析子音义》、《素女经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校补》稿均佚。
即此诗文二十卷,亦不过存十之六七而已。
高才硕学,耆德劭闻,卓然通儒,奚必多乎哉!
岁在重光大荒落寎月,原籍秀水邑后学王大隆谨跋于学礼斋。
(录入:胡不醒)
董康近现代 1867 — 1947
个人简介
原名寿金字绶经号诵芬主人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
早年读书于江阴南菁书院。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恩科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联捷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授刑部提牢厅主事总办秋审陕西司主稿
光绪31年(1905年)董康章宗祥共同翻译了日本的刑法,两人并在修订法律馆提出了《刑律草案稿本》,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拟就的现代刑法典,但从未成为正式法律。
辛亥革命后,董康日本帝国大学留学,攻读法律。
回国后,历任大理院院长、修订法律馆总裁等职。
1920年8月,任司法总长,1921年12月辞职,复任大理院院长兼代司法总长。
1922年5月,任财政总长兼币制局、盐务署两总裁,旋任考察欧美司法专使出国,1924年上海,随后在东吴大学(1924年)上海法科大学1925年,与章太炎一同被推任为校长)、北京大学(1933年)任职。
1915年参与《第一次刑法修正案》的起草。
多次赴日本考察日本的裁判制度与监狱制度。
法和法学方面的成就外,董康在古剧、词版本目录学方面也有重大学术贡献,他的《曲海总目提要》(46卷)被誉为中国所有记载剧本书中最为详细的一部。
胡适称赞董康「是近几十年来搜罗民间文学最有功的人」。
抗战期间,在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任职,先后任法院院长华北司法委员会委员大理院首席法官职务,1947年北平东交民巷的一所德国医院病逝。
汪文溥清末民国初 1869 — 1925
人物简介
汪文溥(1869年—1925年)字幼安一字忏庵号兰皋
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
民主革命者、报人。
民国2年(1912年)陈范去世后,他为陈范整理出版遗集,编为《陈蜕庵先生文集》、《蜕翁诗词刊存》、《蜕翁诗词续存》种。
汪文溥有《来台集》、《汪文溥日记》及《桃源痛史》等著作存世。
吴佩孚清末至民国 1874年4月22日 — 1939年12月4日
人物简介
1874.4.22-1939.12.4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祖籍江苏省江苏常州延陵郡)。
1898年投淮军。
1906年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
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
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
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
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
时年65岁。
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曹允文清末至现当代 1875 — 1950
人物简介
曹允文(1875-1950) 书局编辑,校长
字慕虞号梦渔
无锡市锡山区查家桥人。
光绪丙申金匮县第一名秀才,因世代业医,故暇时攻读医书,助父施诊,后历任上 海文明书局编辑、广西龙城师范,湖北汉阳中学、北洋师范、常州中学等教职
复任无锡女 子职业学校,省立第三师范、县女师,京师高等女师、交通部扶轮中学、北京大学北京师校长及教务等职。
又曾在江苏都督程德全都督府务处无锡商埠驻津办事处、南京兵工 署检验科等处工作。
有《花萼集诗钞汇刻》 ,《渔隐诗钞续编》等。
庄俞清末至民国 1876 — 1938
简介
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别号梦枚楼主
江苏武进人
早年与人创设体育会、演说会、天足会、私塾改良会、藏书阅报社等,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24岁时受聘为武阳公教习,旋入商务印书馆为编译员。
高燮清末至现当代 1878 — 1958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
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
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
高天梅为叔侄。
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
南社名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
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
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
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亦善书。
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昌楹、叶尔恺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庄先识清末至现当代 1882 — 1965
人物简介
庄先识(1882-1965)字士器,又字通百或通伯武进人
庄清华子。
贡生
郎中衔,候选县丞
生前撰有《惜日短室文簏》、《知夜斋诗筒》、《庄庄诗话》等著作。
吕思勉清末至现当代 1884年2月27日 — 1957年10月9日
人物简介
1884.2.27-1957.10.9字诚之
汉族,江苏常州人
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
16岁自学古史典籍。
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
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
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
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
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吕景蕙民国初 ? — 1924
个人简介
吕景蕙(1873前后—1924前后),女,字若苏号璇友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
十五岁时已擅长诗、文、词。
二十四岁适同里赵苕卿为室。
里居时曾于女校教读并设帐授徒。
后随兄嫂旅居海上,赁庑设塾,远近称之。
夏勤邦清末近现代初
江上诗钞
字彦保炜如子,诸生
学问淹博,于乡邦文献尤所究心。
缪太史荃孙常州先哲遗书。
金同转武祥江阴丛书,得其搜罗之力不少。
中年馆合肥李氏文忠昆仲欲汲引之俾出山,均先后谢绝,其高尚如此。
平生手钞书不下数千卷,皆海内孤本。
藏邑中陈氏,以不慎于火付之荡然。
识者惜之。
民国六年,邑当道聘修续志,甫将从事
遽殁,年七十有四。
邑续志传文苑。
吴坚近现代
简介
吴坚字痌鸳江苏武进人
吴湖帆现当代 1894 — 1968
佞宋词痕·序
吾方闻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点画,分别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时代先后,与夫流传之绪,咸著于录,以诒来哲。
翁覃溪乃一发之于诗,而或者讥之以为学人之诗,非诗人之诗也。
则彼未尝读凤翔八观于石鼓诅楚文,皆韵语也。
昌黎临川精于训诂,故其所作若干将莫邪,光气不可逼视,又若赤刀大训,天球河图,森然罗列于左右之间,此固非枵腹寒俭梦境之所能造。
然则覃溪岂非豪杰之士,毅然自为者哉。
吴君湖帆之于词,其亦诗家覃溪矣。
湖帆恪斋先生之孙,又娶于潘,潘两家收藏甲海内,自其儿时日寝馈于金石书画,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
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模周,所次周韵者最多。
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海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耑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
文章小技也,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
工于此者不过闺襜之言,恩怨尔汝,甚者至流于淫荡,其稍异趣则或呵天斫地,以发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常州学者标举比兴,以为上接骚辨而体始尊,然犹未能拓其境域也。
湖帆博雅嗜古,耳目闻见既有异乎单门,集中所题金石文字若齐侯壶、邾钟、吴季子剑、孙吴大泉以至汉沙南侯获碑、石门铭、梁萧敷太妃双志、隋常丑奴志、董美人墓志、怀素圣母帖、王居士砖塔铭、苏书大江东去蜀先主碑、七姬权厝志,太半宋金元明旧拓,改跋尾为倚声,几使明诚金石录与漱玉词合而为一,此真能为家日辟百里者。
其他题宋以来法书名画及所藏宋椠梅花喜神谱尚不与焉。
曾子固所谓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
湖帆元妃潘静淑亦能,其绿遍池塘草句颇传诵。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广生撰。
唐鼎元现当代 1894 — 198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唐鼎元(1894——1988)字玉虬号髯公江苏省常州人
生平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一九三七年曾被聘为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名誉委员,逝世前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
业馀攻诗,造诣极深,创作甚丰。
早年有《入稿》、《国声集》、《五言楼诗草》、《景杜集》、《芳国咏》、《怀珊集》等问世。
其中《入稿》、《国声集》曾获一九三二年全国学术奖文学类三等奖。
玉虬诗各体皆精,尤以七古、七律最富特色,七古“学杜韩、长庆二体,而于杜韩工力尤深”,“七律激越处忽作变徵声。
管为之破,金石为之裂”。
抗战期间的诗作,慷慨悲壮,激越昂扬,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张怀奇近现代
人物简介
张怀奇字芍岩江苏武进人
许国英近现代
人物简介
许国英字志毅一字指严号苏庵别号不才江苏武进人
谢冶盦近现代
江上诗钞
字幼陶又名鼎镕,南菁毕业,奖给岁贡易代,后历官靖江泰兴武进地方厅推事浙江东阳县法院检察官,回里后与祝廷华发起陶社主持刊政,后任省立锡师文史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