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冯煦清末民国初 1842 — 1927
蒿盦词·序
始君年弱冠,客游淮安之桃源,居处寥寂,间为词自娱。
岁莫返棹,出而相示,肇麟心窃好之。
已肇麟读书北村,偶有所作,录稿就正。
时君方共亡友毛子次米更倡叠和,因为肇麟辨析唐五代两宋之流别,风尚之出入,期惟正轨是循,举从来粗犷纤秾与体之若俳若诡苟焉取悦一世之耳目者,屏绝刬除,相引为严戒。
词于蓻事,虽微之微者,而源流正变之故,要非漫无所持择也。
岁丁卯,次米下世,逾年,君移家金坛,独旅居苏镇间。
又一年,相见于江宁江宁江山雄伟,其城北诸峰,又至窅邃,为自昔幽人窟宅。
年少健步,春秋佳日,辄相与披榛莽,穷巉岩,求六朝以来故迹所在,及曩时名贤之游躅,有所兴发,则咸寓诸词。
又越一年,肇麟去客嘉定,属遭离人事,仆仆鲜宁趾,虽时聚首,而游兴亦少衰减矣。
同光之交,君连岁入,所至恒多忧时怀远之作。
丁丑中夏,乃复同居冶城之飞霞阁,阁踞山巅,与钟阜石城相峙,頫睨尘阓如越世。
云烟朝夕,瑰奇变幻,千端万态,雠斠之隙晷,益相与研精声律,商榷同异,纵览古今作者升降而折衷于大雅。
每登台舒啸,或就斗室煮茗,促膝夜话,致足乐也。
嗟乎,自吾两人先后去江宁北度,而谭谐之欢,几几不可复得。
津门距都才两日程,相别三载,未获一执手劳问。
君今年五十,肇麟亦四十有六,盖自总角而弱冠,而壮,而强,而逮五十之年,吾二人之踪迹,数离数合,且迹疏而心愈亲者,未尝不一一见之所为词也。
抑君于学无不通,平生所撰造诗古文辞,若骈四俪六之作,属草殆已逾尺,而君雅不以自名,惟孜孜焉究心天下之大计,以备当代翌日之用,宜于词弥无取焉。
然而少小所习,长大有不能忘,薄技且然,矧足以写性情之郁伊,而藉著友生聚散之迹者哉。
若夫君词之工,则明者能自会之,固无俟肇麟之区区私论也。
光绪壬辰冬十有一月宝应成肇麟
陈述猷清末至民国 1870年2月22日 — 1940年5月18日
简介
字乃勋号述庐主人,原籍长沙县,出自江州义门陈氏。
为将门之后。
其父陈麟书为湘军将领
历任江苏山阳县知县江宁县知事两淮盐运使署。
民国时江苏常熟县厘金局长,后在江苏第三专税局局长任上退职,家于金陵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金陵沦陷。
陈述猷携眷避难,流离颠沛,辗转回湘。
1940年庚辰五月十八日逝世,寿七十。
即安葬于硖石村万宜组梦冲山嘴。
刘去非近现代
人物简介
刘去非字去非江苏淮安人
张冰近现代
人物简介
张冰字雪抱江苏淮安人
王鼎近现代
人物简介
王鼎字桂秋一字桂佛号筱村别号且安江苏淮安人
周恩来现当代 1898 — 1976
周恩来(1898—1976) 革命家、政治家。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1949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直至去世。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武汉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4月10日,在蛇山胜像宝塔前作抗战形势报告。
他激昂的语调,精辟的分析,有条有理的宣讲,深深地感动了听讲的群众,鼓舞了民众抗日的斗志。
常国武近现代 1929 — ?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常国武字翼谋止戈
1929年12月生于南京
自幼喜古诗文、书法。
十七岁始在卢冀野主编的《泱泱》副刊上发表旧体诗文十馀篇。
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中文系,1956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晋升教授,全权为唐圭璋恩师代培三届博士生。
十年动乱期间受到冲击,全家下放淮安农村,平反后回校继续任教。
著有《宋代文学史》上下集(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辛稼轩词集导读》、《新选宋词三百首》、《中学语文教材析疑》(古代诗文部分)等,论文有《读〈花外集〉卮言》、《西麓平议》、《碧山、草窗、玉田三家异同论》、《宋代士风与文学创作》、《清诗中兴探源》等数十百篇,自作诗、文、联在国内多处勒石
奚侗清末 1878 — 1939
人物简介
奚侗(1878-1939) 字度青号无识,从字行。
马鞍山市霍里镇人
清末附生。
日本明志大学毕业,授法学士
回国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
民国三年(9年)考取知事
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
谢尊五清末至现当代 1872 — 1954
全台诗
谢尊五(1872~1954)又名五美〖编者按:《台湾督府文官职员录》登录为「谢五美」。
〗,字梦春号静轩老人,笔名安东梦春
台北大稻埕(今台北市)人,光绪年间生员。
祖先出身将门〖其〈感作〉诗云:「戎戟传家难遂愿(予先代将门出身故及)」。
〗,居台北奎府町(今台北市长安东路)。
明治三十四年三十七年(1901~1904)大稻埕公学校教师,〖参考《台湾督府文官职员录》;《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公学近状,1901年3月12日,第三版;《台湾日日新报》,「杂事」栏,增补教员,1903年2月25日,第四版。
〗为「瀛社」社员。
大正十四年(1925)曾游燕京,昭和二年(1927)汐止「滩音吟社」成立,任该社西宾,达九年,课以诗古文辞。
昭和九年(1934)与林清敦、李声元芦洲鹭洲吟社」,并于昭和十五年(1940)担任社长。
昭和十年(1935)四月郑水龙之邀,担任淡水清水街「沪江吟社」顾问,此外,与「大同吟社」、「种竹斋」等诗社亦多有往来。
战后执教于成功中学,民国四十二年(1953)应「瀛社」社长魏清德之聘,担任该社顾问。
谢氏过世后,门人郑水龙(云从)于民国四十三年编辑出版其生平诗集,题曰《梦春吟草》,民国九十年(2001)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排印影印,诗集前有曹升谨、赖子清序文。
今谢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教育》、《诗报》、《瀛海诗集》、《崇圣道德报》及《梦春吟草》等辑录编校。
(余美玲撰)
梁鸿志清末至民国 1882 — 1946
爰居阁诗·序七
韩翰林之集,多在忧危;庾开府之篇,每言身世。
天宝多故,工部诗名;建安不康,中郎赋好。
原本忠爱,发摅性情。
登楼有怀,欲回天地;倾厦可拄,不露文章。
作相,贞观乃成;富文既登,嘉祐斯治。
岂止汉京开业,必赖儒生;晋甸分崩,在崇军号。
兹诵爰居之集,弥感鸿雁之诗。
长乐梁公众异洛都世德,煇映袁扬;冶海名宗,颉颃林叶。
庾公早慧,射策建康之宫;齐君多材,摛毫长乐之省。
出入琐闼,周旋戎枢。
四始聿精,九骚毕永。
江左逊其清新;盛唐高岑,无此悲壮。
䌷绎编章,枨触衷曲。
蓂荚既更,勋华相授。
四岳之望,十洲所瞻。
合肥执政,翔泳信孚,胥卢道洽。
广成爰访,延喜攸归。
鸾掖莫先,凤池斯领。
纷争岐,集十镇之兵;攘夺石刘,盛五都之雾。
兴元挥草,必在推诚;长庆颁书,特昭垂悯。
吏部慰谕,收成德之军;中丞拊宣,完昭义之讨。
使其长崇礼德,克保信忠,则豚鱼可,蛮貊皆感。
数十州之节度,相牵来朝;卅六道之将军,无劳出伐。
百年割裂,可望会同;亿姓殄屠,于斯福寿。
载诵致光之咏,乃悟纥干之悲。
兰陵拊床,烛铜驼之祸;缁郎误策,致石马之嘶。
式著先几,愈钦雅律。
琳琅启览,怛悼增伤。
馀杭生日之诗,春秋冀续;天水挽词之作,剑履长悲。
又若幼安避地,欲卧东陲;文冀投遐,非梗西道。
时则永宁方盛,率义已强。
汉苑秦陵,尚见椎理之靖;玄菟盖马,无虞熢火之侵。
帷幄其参,席茵有礼。
将期公孙累叶,宅梁水启封;慕容四君,邑徒河而绥众。
如钱王之保浙右,拟河西
有造青邱之地,大安苍野之氓。
乃意表患生,隆中策阻。
左贤将逝,每询景茂之冲;中辽置州,无解襄平之溃。
流连嘉什,感慨生平。
既招高子之疑,遂还邴君之驾。
歔欷故帅,惆怅彼童。
苦断白狼之书,坐吟黄龙之弃。
至于彭泽陶情,本无涂饰;渭南乘兴,不事琢雕。
玉溪淹雅,工绮罗之词;山谷坚卓,敌松筠之品。
雍都衡盱,足薄;汉塞抑扬,宜追苏李
安东之作督,大惠吴人韩晋公之平章,式先润部。
廷燮,因依卅载,仰止九皋。
少保订交,搜公之草;奇章念旧,斗宾客之樽。
石垒金陵,多留名笔;彭蠡震泽,造福斯人。
元祐之音,用昭典范;会昌之集,更见编摩。
大彰卫国之华,再撰荥阳之序。
抑更有进者,夫唐之张曲江宋之韩魏公,非不工诗,而以事功著者,竟掩其诗,此则廷燮深为公望者焉。
戊寅秋日江宁吴廷燮谨识。
杨士琦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8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
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
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
此间,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过往甚厚。
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
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
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
辛亥革命告成。
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
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
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
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
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夏曾佑清末 1863 — 1924
夏曾佑字穗卿钱塘人
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泗州知州
有《碎佛师杂诗》。
张贤亮现当代
简介
张贤亮,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
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
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
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