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8237
人物库4629
活动1756
人物库 近现代
吴重憙清末民国初 1838 — 1918
石莲闇词·序
以美成淮海为宫室,故居尊而深;以白石碧山为苑囿,故境窈而曲。
若琢句精妍运典博赡,则词才词学并擅胜场。
他人已足名家,此集犹为余事。
石莲丈年及八旬,世逢百六,而激楚语必出之以和雅;衰飒语必出之以沈雄,此则胸襟福泽,胥于此觇之,迥非寒瘦词人所能跂及已。
癸丑嘉平十二日,羲州李葆恂敬识。
张謇清末民国初 1853 — 1926
维基
(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
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轻工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
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一部分系科迁入扬州成立扬州师范学院)以及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中国第一家气象台军山气象台以及高等学校南通大学
参与筹画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即现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现上海海事大学、现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现上海海洋大学)等的筹建。
潘飞声清末至民国 1858年11月9日 — 1934
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
役形竿牍,息影衙斋。
閒抽青琴,同调斯䍐。
仰视白日,异域可悲。
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
孤欢易坠,一稔有奇。
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
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
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
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
客居清暇,与我周旋。
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
授简援毫,排寒送暑。
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
语多隽逸,目无浅营。
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
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
包罗胸襟,奔赴腕底。
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
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
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
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
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
使君不凡,吾党心折。
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
南窗偶开,北风如刺。
拥衾不寐,阁笔欲焚。
万感无聊,一杯独酌。
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
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
年少翩翩,盛名鼎鼎。
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
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
汇其诗词,分为两集。
独开生面,妙写丽情。
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
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
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
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
奈何。
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
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
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
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于山海间。
令我移情久也
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
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
古来词家所未有也。
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
情是三生杜牧之
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
镂玉镌琼字字妍。
记唱寿楼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
继金荃集。
新声传诵到欧西。
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
又感秋无限。
漫夸薄倖遍扬州
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
梦影愁多少。
三生绮债几时休。
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
旧曲翻新拍。
相逢海国久知君。
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
细按红牙教莫愁。
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
旧曲天涯只怕听。
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
绿天风雨太无聊。
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
冶游休说似浮萍。
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
几度金针绣锦鸯。
遮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
同是江湖载酒行。
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
玉貌风尘尚少年。
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
合写羁愁付琵琶。
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
释日照清末民国初 1874 — 1921年九月三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日照字信林姓孙氏
生而颖异,托迹桑门。
年十二,依福善庵谷山薙染,内外经典,锐志研求。
光绪二十年,受具于金陵宝华浩净,律学精勤,威仪无忒。
旋于焦山讲筵,谛听真义,金山宗匠,参叩玄旨。
由是教观双明,禅心独印。
复闻通智法师讲《楞严》于维扬万寿寺,径往相依,止息十年。
忽生惺悟,刺指书《华严经》八十一卷,《法华经》七卷,血痕犹在,悲愿益深。
更礼阿育王释迦舍利,然指两度,信心泼泼,了无恸苦。
尝慨念祖庭,栋屋颓败,力任修建,焕然改观。
寻徇众请,主席扬州福缘八载,辛勤重造山门、河堤、禅堂、经楼、净室、廊庑七十馀间,将次落成,忽遇狂飙,楼阁倾覆,忿不欲生,赴水几没,以救得苏。
复感檀助,劬劳三载,卒复旧模。
辛酉九月三日示寂,春秋四十有八,僧腊三十有六。
戒行森严,生平无倦,《楞严》十卷,晨夕讽诵,寒暑罔间,于禅教莲宗,皆得其奥,念佛利生,望人甚深,开导法化,如瓶泻水,倾心造福,财不私蓄,尤为僧所难云。
王钟麒清末民国初 1880 — 1913
人物简介
王钟麒(1880-1913)清代小说家,小说评论家。
字毓仁,又作郁仁号无生别署天頫天僇生益厓三函大哀滔海子,斋名述庵一尘不染
祖籍安徽歙县,自幼随父迁寓扬州南门粉妆巷,遂为江都(今扬州)人。
吕碧城清末至民国 1883 — 1943
词学图录
吕碧城(1883-1943) 字圣因一字兰清兰因号信芳词侣法号宝莲原名贤锡
安徽旌德人
初从樊增祥游,深受称许。
为《大公报》、《中国女报》撰稿人。
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师范学校,任校长
民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习美术。
皈依佛法,寓居瑞士。
二战时卒于香港
与姊惠如、妹美荪并称"吕氏三姊妹",有"淮南三吕"之目。
诗清妍秀雅,亦有富新思想之作。
词尤工,能冶豪婉于一炉。
有《信芳集》、《晓珠词》,词集一名《信芳词》。
袁克文清末民国初 1891 — 1931
寒云词·张序
余与寒云为中表戚,方其盛时未尝见也,己巳岁始与过从,共相唱酬为乐,乃恨相见之晚焉。
无何,寒云化去,余旋作过江之行。
丙子春,北归与方大地山访寒云故庐,索其词稿,谋付之梓,其夫人及方大之女公子手写畀余,即今所刊稿也。
寒云词跌宕风流,自发天籁,如太原公子不修边幅而自豪,洛川神女不假铅华而自丽。
呜呼!
霸图衰歇,文采犹存,亦足以传寒云矣。
刊词既竣,方大亦逝,已碎汉水之琴,复哀山阳之笛,沽上桃花,墓前宿草,怆怀故旧,何忍卒读邪!
戊寅秋愚表弟张伯驹序 题寒云词后 一刹成尘土。
忍回头、红毹白雪,同场歌舞。
明月不堪思故国,满眼风花无主。
听哀笛、声声悽楚。
铜雀春深销霸气,算空余入陈王
忆举酒,对眉妩。
江山依旧无今古。
看当日、君家厮养,尽成龙虎。
歌哭王孙寻常事,芳草天涯歧路。
漫托意、过船商贾。
何逊扬州飘零久,问韩陵片石谁堪语?
争禁得,泪如雨。
寒云联 天涯飘泊,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 芳草凄迷,斜阳黯淡,逢复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吴湖帆现当代 1894 — 1968
佞宋词痕·序
吾方闻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点画,分别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时代先后,与夫流传之绪,咸著于录,以诒来哲。
翁覃溪乃一发之于诗,而或者讥之以为学人之诗,非诗人之诗也。
则彼未尝读凤翔八观于石鼓诅楚文,皆韵语也。
昌黎临川精于训诂,故其所作若干将莫邪,光气不可逼视,又若赤刀大训,天球河图,森然罗列于左右之间,此固非枵腹寒俭梦境之所能造。
然则覃溪岂非豪杰之士,毅然自为者哉。
吴君湖帆之于词,其亦诗家之覃溪矣。
湖帆恪斋先生之孙,又娶于潘,潘两家收藏甲海内,自其儿时日寝馈于金石书画,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
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模周,所次周韵者最多。
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海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耑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
文章小技也,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
工于此者不过闺襜之言,恩怨尔汝,甚者至流于淫荡,其稍异趣则或呵天斫地,以发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常州学者标举比兴,以为上接骚辨而体始尊,然犹未能拓其境域也。
湖帆博雅嗜古,耳目闻见既有异乎单门,集中所题金石文字若齐侯壶、邾钟、吴季子剑、孙吴大泉以至汉沙南侯获碑、石门铭、梁萧敷太妃双志、隋常丑奴墓志、董美人墓志、怀素圣母帖、王居士砖塔铭、苏书大江东去蜀先主碑、七姬权厝志,太半宋金元明旧拓,改跋尾为倚声,几使明诚金石录与漱玉词合而为一,此真能为家日辟百里者。
其他题宋以来法书名画及所藏宋椠梅花喜神谱尚不与焉。
曾子固所谓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
湖帆元妃潘静淑亦能,其绿遍池塘草句颇传诵。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广生撰。
佞宋词痕·跋
倩庵兄出视所著佞宋词痕,拜读既竟,承命缀数语于后,固辞不获,聊抒管见,以上覆雅令。
西哲人均有文如其人之喻,人之工者,必其人襟抱绝俗,情感深挚,体物精微,遣词铸句不同凡响。
集中悼亡感旧诸作,自写悲怀,动人心脾,非情有所钟者,宁能道其支字耶。
倩庵博疋多闻,于学无所不窥,恪斋先生学而发扬光大之,故怀古题啚,咏物考订之作尤出色当行。
外篇和小山悱恻缠绵,骎骎欲夺叔原之席矣。
平生以画师驰名中外四十余年,其所为多阐画理,而自成其为倩庵
佞宋云云,殆示其祈向所在耳。
倩庵之独到处,在中有我,迥非晚近摹声拟句者所能望其项背也。
吾于倩庵之为人,知之特深,爰摅所见如此。
一九五四年一月冒效鲁读后谨跋。
佞宋词痕·题词
奉题湖帆兄佞宋词痕 花下填词号断肠。
梦梁一录也寻常。
周姜乐府有情泪,董巨云山无尽藏。
墨雨遍洒特健药,天风自摇劬突当。
余怀灌灌坐掩卷,铅椠何功颜发苍。
癸巳小除龙喜宣颖
水龙吟 小楼高矗苍茫,望中香雪参差。
罗浮旧梦,广寒仙侣,三生夙契。
草绿池塘,花明书屋,痕如水。
任寻檐索笑,遥吟俯唱,商乐律,校宫徵。
三戟崔巍门第。
嗣清芬、声华环起。
江山陶写,烟云供养,荆关高致。
外寻腔,梅边按谱,继周凌史。
江南春近,一尊相约,入花间辞。
癸巳残腊题佞宋词痕。
双流向迪琮
徵招·奉题吴倩盦佞宋词痕 承平旧日人年少。
重来鬓丝俱老。
双管写生绡,剩兰闺残稿。
怀慵未扫。
拚付与、丹青歌啸。
淮海屯田,蘋洲竹屋,略同襟抱。
梅萼伴閒庭,寒香里、便有箫鸾仙调。
金缕逗微波,况螺鬟清妙。
芝芙怜梦杳。
却赢得、知音玉貌。
冶春近、斗翠筹红,悔相逢不早。
癸巳冬日杨天骥千里写上。
高阳台 斑管生花,蛮笺织锦,无双佞宋词痕。
换徵移宫,飘然俊逸清新。
周情柳思浑料理,藉风流、扫尽閒尘。
有谁知、月映疏帘,露染重茵。
今生慧业前生定,凭红牙按曲,玉笛吹云。
岁月优游,豪挥醉舞香薰。
雅人深致雕栊畔,羡多才、白雪阳春。
洒芳菲、燕子呢喃,景缤纷。
癸巳冬日盐官孙成拜稿。
鹧鸪天 潇洒襟裾接宋贤
江东六法早流传。
细吹银字调宫徵,喜满金壶逞秘妍。
思片玉,和屯田。
小窗梅萼对癯仙(梅花閒伴老来身,白石句也。)。
新词诵浣蔷薇露,却寄南云又惘然。
右调鹧鸪天,即应湖帆长兄命题新刊佞宋词痕。
甲午年正月文怀沙。
石湖仙·依白石声韵奉题 羁栖黄浦。
数名手丹青,谁拟高处。
春讯入帘来,引骚魂、清宵悄去。
灯前凝想,恍梦见、玉人歌舞。
相与对露华,感慨今古。
轻盈料曾换马,闭娉婷、悽吟断句。
待发幽芬,捍拨徐调宫羽。
识藐苏斋曲成金缕,巧生弦柱。
忏绮语登瀛,记取秦府。
湖帆道兄相契廿余年,垂老江湖,每以歌词相商榷。
湖帆定所为佞宋词痕五卷,中多有关金石书画之作,考订绝精,其题董美人墓志羁七姬权厝志并为艺林传诵。
翁覃溪以五七言诗作金石题记,已诧为生面别开,试与湖帆角逐场,当退避三舍矣。
甲午立春后六月忍寒龙元亮附识。
洞仙歌 沧桑涕泪,记繁华尘土。
彩管银箫入新谱。
认鸿痕旧梦,景物依稀,惆怅在、还忆年时风絮。
悲欢盈眼是,健笔场,文藻江南重声誉。
点缀费吟思,香屑情怀笼天水,妙裁警语。
展卷又、华笺灿然脂,怛绿草池塘,佩杳芳侣。
内侄潘承弼谨题。
踏莎行 镂月裁云,彫章摛藻。
画楼清梦凭多少。
蜀笺细写翠螺新,小山乐府东山调。
帘幕遮花,池塘生草。
分茶斗韵情难了。
尊前一曲按红牙,相将万古闲愁扫。
甲午正月门生孙祖勃拜读谨题。
鹧鸪天·用叔原韵题湖帆长和小山 梦向瑶台酒一钟。
春回双颊见微红。
归后生明月,仙掌行来怯晓风。
知相忆,定重逢。
口脂深印两心同。
临川公子悲凉意,尽在红牙按拍中。
甲午初春忍寒龙七
念奴娇 高楼景背西风,掩映疏枝繁朵。
篆缕萦回沉水细,正是心初可。
片玉仙音,小山雅韵,拍倩红牙和。
举头新月,入时眉样刚妥。
其奈绿草池塘,黄昏庭院,寥落无萤火。
唤起采毫留墨沈,替写闲愁些个。
六叠清平,双声红豆,调入伊州破。
湘帘低卷,燕巢梁上重作。
癸巳新秋庐陵周茝校录代和清平乐末六首,并题此解。
任中敏现当代 1897 — 1991
词学图录
任中敏(1897-1991) 名讷,以字行,笔名二北、半塘。
扬州人
北京大学毕业,弟子。
历任广东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方大雪四川大学扬州师范学院教授
1981年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著述500多万言。
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
有《敦煌曲初探》、《敦煌歌曲校录》、《唐戏弄》、《教坊记笺订》、《优语集》、《唐声诗》、《郭煌歌辞总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
李家煌现当代 1898 — 1963
合肥李氏兄弟诗集·序
诗至近代,与时局为因缘,乃尽其变,极其盛,而自成风会。
彭泽汪方湖著文缕举近代诗派,即有湖湘派、派、河北派、江左派、岭南派、西蜀派六派。
六派皆表表于世,而派尤冠绝一时。
派者,风格生涩奥衍者谓之派,清苍幽峭者谓之闽派。
合派,即陈石遗所谓同光体者也。
同光体影响近代诗坛至巨,语其朔,复有关乎桐城诗派。
桐城诗派为有清一代诗坛关捩。
是派也,姚姜坞发其端,姚惜抱集其成。
前此康乾诗坛阘茸不振,至桐城诗派出,镕铸唐宋,以文为诗,方生面别开,教化广大。
受其沾溉,道咸间程春海祁春圃曾文正郑子尹莫子偲何子贞诸公弘扬宋风,独辟异境,是谓之前期宋诗派;同光间陈散原郑海藏沈乙庵诸公复踵事增华,是谓之后期宋诗派,亦即同光体是也。
同光体后出转精,实大声宏,影响遍及海内,于皖诗影响尤巨。
汪方湖论列派,即首以桐城诗人媵焉。
虽然,其所论亦有不甚确切处,盖皖诗以桐城诗派为大宗桐城诗派与同光体源固同矣,而其流则异。
论其分合,则同光体承桐城派遗绪,调适上遂,终乃畸于一偏,祧唐而专主于宋;桐城诗派则始终笃守家法,镕铸唐宋,丰神情韵与筋骨思理并重。
是同光体固牢笼一世矣,而影响及于近代桐城者则甚微。
并时桐城作手,若姚永朴、姚永概方守敦、苏艺叔、潘季野、叶玉麟、方孝岳,皆火传姜坞惜抱,而不染陈、风习。
故谓同光体与桐城诗派平流并进则可,谓同光体反哺桐城诗派则不可。
然则同光体影响皖地者当别有所在。
所在为何?
庐州合肥也。
夫有清一代,合肥虽为庐州首县,而僻处内地,交通不畅,风气难开。
世风如此,诗风亦然。
自清初至嘉道,合肥诗均囿于唐风,陈陈相因,了无生气。
咸同以还,淮军崛起,交通日广,风气方随之大开。
诗坛因缘际会,亦与海内诗风肸蚃相通,渐多学宋而卓有所成者。
如杨燮卿为诗「颇近宋人」,刘衡庄「诗宗宋人,为吾乡近时健者」。
逮同光体起,尤多桴鼓之应。
如江球「年少耽诗,为散原老人所赏」,李国荣「读近人郑海藏诗,含咀枕葄,颇得神髓」。
李家煌昆仲,则造其堂而哜其胾,不啻同光体具体而微者也。
李家煌出自名门,家学渊源,少时即受文法于桐城马通伯,受诗法于舅氏龙慧
既长,复从同光体巨子陈散原郑海藏诸公游,衣钵相传,濡染极深。
其为诗自广陵而上摩韩垒,为之阶者,即散原、肯堂二公也。
迹其所为,纯乎同光体手眼。
所作五七言古体,具体昌黎,排奡妥帖,词气刚劲,置之韩集中几可乱真;而高怀远抱,亦间有似海藏者。
五七言近体,则深入散原堂奥,琢句鍊字,笔力老健,往往纳艰崛于质澹,发芳馨于寤寐,奥折精莹,蟠而天飞。
并世同光大老均不吝赞词,许其为后起一作手。
介弟李炜,虽功力稍逊,而妍鍊工切,亦差堪肩随。
抑余于此尤有言者:近人出入同光体而卓然有成者,并世唯知有曾履川邵祖平钱仲联冒孝鲁钱钟书吴孟复诸公,而于渊源更深之李氏昆仲反湮没无闻,不在偻指之列,此非合恒情。
今章明兄有感于此,乃发愿梓行《合肥李氏兄弟诗集》线装本流布海内,非独表彰乡贤、发其潜德幽光而已,亦以见同光体影响吾皖至深且巨也。
其有益于诗坛,为功于诗史者,岂浅鲜哉!
赵撝叔视搜集前人残剩文字,比诸掩骼埋胔,则章明兄此举也,谓之掩骼埋胔固宜,而蹈德履仁,转有过于掩骼埋胔者远矣。
书成,明兄属余序,乃不揣冒昧,发其覆如此。
是为序。
岁在壬寅桐城后学汪茂荣敬撰。
佛日楼诗·序
往识合肥李子栩庵于行都,读其诗则摩韩垒者也。
孤桐丈曰:「乃兄弥龛诗,海藏所亟赏,子未之见邪?
」则心识其人。
十年前,余以违难遁海南栩庵已行至,又以其介得识君。
其为人匑匑如畏,谦冲敛抑若不胜,及读其诗,则与栩庵笙磬同音,乃韩法也。
间出其《佛日楼诗》属为序,且语之曰:「吾诗自广陵而上摹韩垒,而为之阶者,则通州义宁先生也。
」余曰:「异哉!
吾二人为诗途径何不谋而合若是也?
」余弱冠来京师,先大父伯厚公则授以散原精舍诗,及执贽北江先生之门,又从受范伯子诗。
二家面目取径虽各异,然为同光体先路之导则一也。
吾侪既受两家诗,而上溯而苏、黄,而杜、韩,而陶、谢,若有阶陛便其跻焉,迨造乎其极,若登泰岱嵩华之颠,排云下视,则众山皆培塿矣。
然则始学取径可不慎邪?
君三十年前所为诗,已为海藏散原、通白诸老所叹赏,君独不自满,假日探讨古人,而不敢自暇逸。
又尝从海内外显密诸师游,以求断生死、住寂乐,持咒长斋者逾四十年,而祛卢之文、天人之学、射击之术,又无不嫥精独到,为世楷模,而君顾嘿然不欲世知也。
其意量之广,岂世之稍有获即沾沾自喜、传之惟恐不速、扬之惟恐不尽者所可得而望者哉!
夫诗与禅相需者也,自佛法入中国,而诗人若谢若王若杜若若王陈,盖无不叹其超绝而资以为用,而诗境为一新,独韩公不之近焉。
君,佛弟子也,而诗自韩入,本韩之质而哜佛之超,斯真足弥韩之不足而几超韩矣。
吾闻佛以了生死、入涅般为鹄者也,区区文字,论者以为学佛之障。
然吾又闻佛说三藏十二部,宁能舍文字以说法邪?
吾曹以声音为佛事,以文字證般若,衍佛之传,又岂可少是邪?
然则文字之于佛,有相成相證之功,非可以障目之彰彰明矣。
君尝语余:「吾母诞余之夕,梦入寺礼佛,见僧众移佛象日中曝之,问故,则曰:『诸佛苦尘闇久,曝之期重睹光明也。
』寤而余生,先君因以名吾楼,所以识诞徵也。
」余以为君心与佛通者也,其诗则一话言之微,无不自佛心出,以佛光加被之,岂有不若皎日之无幽不烛、无闇不明者邪?
梦徵,其辉光自足也,况梦之凿凿邪?
而君诗之光芒,乃与佛日争辉映矣。
太岁在昭阳单阏陬月福州曾克耑
佛日楼诗·评语
襟抱之高,笔力之健,度越恒等,真异才也。
曩馆骏孙家,骏孙方为童子,别十二年,再见于申浦,其学问便已成就如此,安得不令人畏后生耶?
辛酉冬日马其昶记。
仆顷得七古一首赠甥,极论古今能文者无不工诗,而但以诗名者或有不工于文之人。
甥为诗老健若夙工者,且吐弃一切,不肯作一凡近语,此非于文用力之深,何以有此?
又甥赠陈君五言,极见远抱,置之海藏集中,几无以辨,且有突过郑老之处。
诵之喜而不寐,为之不已,必可成家,方当上追古人,何论时贤?
仆真欲缩手退避三舍矣。
壬戌人日龙慧
贤受诗法于尊舅氏,取径之正,自不待言。
运诗文皆无真探求,而诗尤无解,实不足以言利病。
姑以粗略观之,惟觉气象峍兀,未可攀也。
癸亥正月张文运记。
昌黎而天骨开张,驰骋自恣,端推王逢原为具体而微。
作者继起,独与之抗,旷世相感,殆匪偶然。
至殊响别裁,复往往纳艰崛于质澹,发芬馨于寤寐,参以皮陆,纬以姚贾,少年脱手,遽有此高诣苍格,蟠而天飞,又恶能测其所至耶?
丙寅冬月,散原老人陈三立养疴沪上读讫题。
恢诡之思,出以古澹,千载逢原,何殊旦暮。
丁卯三月十八日孝胥读毕谨注。
古体远宗王广陵,近抗郑子尹,宁为可憎,毋为可狎,是真能喻独坐者。
七言近体,奥折精莹,何无忌酷似其舅,龙慧堂衣钵有传人矣。
丁卯四月周达拜读谨题。
古体排奡处由天授,天授者宜益以句法之坚苍;近体高远处由人力,人力宜更求意理之平实。
奇才世所罕见,爱敬之极,妄欲效滴涓于江海耳。
丁卯秋八月陈曾寿拜读题。
余生平罕称诗,而所交多诗人,诗人不以其不能而强聒焉,亦时效其所为而勿能似也。
骏孙后起诗人之杰也。
散原海藏先生,及吷庵仁先、鹤柴、梅泉诸公,所以崇奖期许之者甚至,乃复以能问于不能,吾将何辞以益吾骏孙哉?
抑吾闻之,骏孙内行纯备,覃研群籍,旁通梵典,与夫人并精鎗术。
尝校艺于西人所为会,辄互冠其曹,西人惊骇叹服,至为文以张之,以告其国人,又何其多能也?
骏孙年甫壮,所为诗已卓卓成就如此,又擅兼人之长事,犹不自满假。
吾虽无以益吾骏孙骏孙之所自进以轶今抗古者,又乌可量邪?
戊辰六月湘潭袁思亮拜读记。
海藏楼好以诗进退人,持论殊刻,不轻许可,独于合肥李骏孙,英年骏发,誉不绝口。
巢湖歌》一首,谓是近年诗坛绝无仅有之宏制。
今幸有得,遍读作者之诗。
巢湖歌》亦讽诵再四,静穆之气,以诙诡之笔出之,满纸皆天授独到之处。
昌黎逢原云云,似为皮相之谈。
癸酉秋章士钊拜读。
俞长源现当代 1899 — 1975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长源字牖云,晚字泥庵,(1899-1975)扬州人,六岁入学私塾,毕业于江苏省国立第五师范,诗文师李涵秋。
自二十五岁起历任上海政法大学、沪江大学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校国文教师
曾为《时代报》辑《天问》副刊。
著小说《白莲》连载。
诗则有《姑存手钞》、《里门杂咏》等著作,六十一岁退休后著自传体散文《寓记》。
三十岁时习金石,秦玺汉铜,古文奇字,无所不习,一生治印数千石。
有《两三方印存》问世。
逝世于河北邯郸,归葬扬州
丁宁现当代 1902 — 1980
词学图录
丁宁(1902—1980) 原名瑞文号怀枫别号昙影楼主
原籍镇江,随父迁扬州
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
十三父殁,十六适黄姓,生一女夭,黄纨绔子,怀枫备受虐待,毅然离异,终不再嫁。
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龙榆生、王叔涵、任心叔相识唱酬。
抗战间奉母避走,母死无依,飘零无地。
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
有《还轩词》。
还轩词存·初校跋
右《还轩词存》三卷,余友丁君怀枫之旧作也。
君名扬州人
幼孤,遭家多难,身世凄凉,以素擅诗词及流略之学,遂以佣书自给,而橐笔之暇仍不废吟咏。
余识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颇疑之。
相处既久,始觉其甘淡泊、重然诺,迥非寻常闺阁所能及。
以是时相过从,并得读其全稿。
盖君身世抱难言之隐,故其词有不尽飘零之感也。
因力劝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缮校之役,直至今夏始获写印。
昔者,先叔梦坡翁曾与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两浙词人祠堂,祀唐张志和而下千有馀人
而闺阁词人数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无著名者。
今君所遭较漱玉、幽栖为尤酷,而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虽不外个人得失,亦未始非旧社会制度下呻吟之音也。
今书将成,爰志数语,预料他时当有读其词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兴周延年子美,时年六十有二
北山楼抄本·跋
维扬有女词人丁怀枫,余未尝闻其名。
周子美为师范大学同事,其为丁君油印词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为余言丁君事。
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
余欲从子美假读其集,则当时仅印数十册,悉以赠同好,今无存矣。
遂驰书复宛春,且求借其藏本。
三日,宛春寄书来,盖即子美所贻者。
余展诵终卷,惊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辞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
并世闺阁词流,余所知者,有晓珠、桐花二吕、碧湘、翠楼二陈,湘潭李祁盐官沈子苾潮阳张荪簃,俱擅倚声,卓尔成家。
然以还轩三卷当之,即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
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
此则词逐魂销,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
谭复堂谓咸同兵燹,成就一蒋鹿潭,余亦以为抗日之战,成就一还轩矣。
若其遭逢丧乱,颠沛流离,又与漱玉无殊。
读其词者,岂能不悲其遇。
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
百劫馀生,寄迹皖中,隐于柱下。
水远山长,余亦无缘识之。
因手录一本,资暇日讽诵,寄我心仪。
  乙卯十一月云间施舍蛰存
江上青民国 1911 — 1939
人物简介
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18岁改今名。
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
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身中数弹牺牲,时年28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许莘农近现代 1911 — ?
词学图录
许莘农(1911-?
扬州人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五十年代在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晚年受聘南京艺术学院
有《辛庐词》。
朱庸斋现当代 1920 — 1983
分春馆词·录入后记
曩者余尝读清季名家词,自水云而下,独爱大鹤,以半塘风云气太盛而彊翁才情稍逊,蕙风则自恃名士而傲人之故也,况文道希之词多拉杂者。
五家而外,尚能有冯梦华词蕴藉高华,人多不能及。
至于年辈稍晚者,则海绡翁不独为岭南一代翘楚,更可称冠也。
而自逊清以降,词人辈出,其稍长者如华阳乔曾劬大壮翁,所著波外乐章由南追北所造已极,然竟未能合于吾心;别如西蜀周岸登睽叔者,所著雅词十二卷富丽精妍独能动人,然其词作既丰则雷同之病亦不能免。
后自五四风云以迄于今,词人之众更不可胜数,天风阁夏氏虽尊一代词宗,然究其性本非词人,且专精考据更甚于词;万载龙沐勋以年三十而能得彊村翁临终授砚,续翁未竟之业,继往开来功在千古,为词承彊翁而融东坡,然未臻大成而殒,诚大憾也;梦桐主人早岁即与前辈词人结社吟咏,所作惊艳四方,后用力于搜辑汇纂,于词则仅偶为小令,亦未能成大业于斯;梦苕钱萼孙早年盛负诗名,中年后以诗人之笔出其馀绪为词,堪称词中之佳者也,然终非此中正法眼藏。
此四子者,皆世所盛推之才也,然其为词亦不能尽使余倾心,则环搜遍顾,尚有何人哉。
昔者余即以此百般自问,而未能答。
再之后,以机缘巧合而得结交于津门词家王蛰堪及其门人张引之,乃沽上名家寇泰蓬之续也。
二窗词客寇梦碧翁,余所素来钦佩者也,于词取径吴王,为近世学梦窗而能有超拔者,上述四人之外,可称巨擘,然余以玉田本性而终不能尽得会心于梦碧词之粹然风华,自觉赧甚。
而蛰老引之兄竟不以我后学为诳,以新会朱庸斋前辈分春馆词相贻。
初,余曾先得读朱师之分春馆词话而心有戚戚,高卓处以为自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后百年来所罕有,且以无觅其分春馆词为至憾事。
今蒙赠此编,欣喜何极,因得观人所谓陈述叔后岭南第一词人之作,三复之馀,倾倒不已,慨叹不能自禁,因语师友曰:于鹿潭叔问之后吾今又得一人也。
夫词者,主气主格主情,历代名家各有擅场,主气者郁勃;主格者清俊;主情者缠绵,而余则甚爱昔人言主格主情之相兼者,其庸斋前辈词之谓也,此道远者上溯淮海,得力在玉田草窗间,而复能参以清季大家之深致,所谓情韵具佳者是也。
昔者余曾举“浩茫”二字以为词之止境,朱师词之所造,庶几无愧于此。
且夫庸斋前辈弱冠即以词名,后遭逢变乱,其遇又或得或失,而一段情伤则萦困终生,凡此种种竟皆与余相类,岂天力之异而使吾得此卷哉。
复更念庸斋前辈梦碧翁皆乃不求名著之真名家,生前未有专著,倘非弟子门人为之搜求刊布则必至湮没不传矣。
余遂不敢有违天意且有负长者所托,因为之粗校录入,以期能广其传而使世之合缘者有得于斯也。
丙戌年十二月廿二仪斋主人谨识于沪滨玲珑八景地 并书词一首志感于后 甘州 书《分春馆词》后,用碱斋师韵 倦劳身。
去国更踌躇,行歌拜金鳞。
望东瀛却寄,衍波弱叶,故梦斜曛
酒醒西园过燕,桑海几番频。
花外天涯路,销向晨昏。
后约十年漫托,剩秋心数点,著意分春
洗沈烟一碧,万念本如尘。
未堪忘、情根若许,指汪洋恨水不须焚。
今生事、付他生里,并剪彤云。
俞律近现代 1928年1月 — ?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律号菊味,1928年元月出生于扬州,九岁随父母移家上海,毕业于光华大学
受家庭薰染,特好文学、戏曲、书画。
初中一年级在沪新中学参加雪峰文学社。
十八岁起为《罗宾汉》、《半月戏剧》撰戏典评论,后陆续于《大公报》、《文汇报》、《新华日报》副刊发表散文、小品、诗歌。
1957年划右,1979年平反后任南京市文协秘书长
南京市作协成立后任副主席、秘书长
南京市政协常委。
出版有《湖边集》、《浮生百记》、《大书家萧娴》、《萧娴书法艺术解析》、《菊味轩诗钞》等小说、散文、评论、诗歌集。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
方尔谦清末至民国 1871 — 1936
简介
字地山又字无隅别署大方江苏江都(今扬州)人。
雅好集藏文物,尤以古泉为多。
书法挻峭,有山林气。
擅制联语,出口成章。
曾任袁世凯家庭教师,袁克文曾从问业。
李寿铨清末民国初 1859 — 1928
人物简介
李寿铨 (1859-1928)字镜澄,出生于江苏江都大桥镇
他是"萍乡煤矿创始之人"(盛宣怀语)。
又是同盟会会员、南社诗人和萍浏醴起义的组织者之一。
冯煦清末民国初 1842 — 1927
蒿盦词·序
始君年弱冠,客游淮安之桃源,居处寥寂,间为词自娱。
岁莫返棹,出而相示,肇麟心窃好之。
已肇麟读书北村,偶有所作,录稿就正。
时君方共亡友毛子次米更倡叠和,因为肇麟辨析唐五代两宋之流别,风尚之出入,期惟正轨是循,举从来粗犷纤秾与体之若俳若诡苟焉取悦一世之耳目者,屏绝刬除,相引为严戒。
词于蓻事,虽微之微者,而源流正变之故,要非漫无所持择也。
岁丁卯,次米下世,逾年,君移家金坛,独旅居苏镇间。
又一年,相见于江宁江宁江山雄伟,其城北诸峰,又至窅邃,为自昔幽人窟宅。
年少健步,春秋佳日,辄相与披榛莽,穷巉岩,求六朝以来故迹所在,及曩时名贤之游躅,有所兴发,则咸寓诸词。
又越一年,肇麟去客嘉定,属遭离人事,仆仆鲜宁趾,虽时聚首,而游兴亦少衰减矣。
同光之交,君连岁入,所至恒多忧时怀远之作。
丁丑中夏,乃复同居冶城之飞霞阁,阁踞山巅,与钟阜石城相峙,頫睨尘阓如越世。
云烟朝夕,瑰奇变幻,千端万态,雠斠之隙晷,益相与研精声律,商榷同异,纵览古今作者升降而折衷于大雅。
每登台舒啸,或就斗室煮茗,促膝夜话,致足乐也。
嗟乎,自吾两人先后去江宁北度,而谭谐之欢,几几不可复得。
津门距都才两日程,相别三载,未获一执手劳问。
君今年五十,肇麟亦四十有六,盖自总角而弱冠,而壮,而强,而逮五十之年,吾二人之踪迹,数离数合,且迹疏而心愈亲者,未尝不一一见之所为词也。
抑君于学无不通,平生所撰造诗古文辞,若骈四俪六之作,属草殆已逾尺,而君雅不以自名,惟孜孜焉究心天下之大计,以备当代翌日之用,宜于词弥无取焉。
然而少小所习,长大有不能忘,薄技且然,矧足以写性情之郁伊,而藉著友生聚散之迹者哉。
若夫君词之工,则明者能自会之,固无俟肇麟之区区私论也。
光绪壬辰冬十有一月宝应成肇麟
郭荦近现代 1918 — ?
词学图录
郭荦(1918-?
号半村
江苏宝应人
工诗词、善绘画。
有《金陵竹枝词》、《和观堂长短句》、《画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