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陈洵清末至民国 1870 — 1942
词学图录
陈洵(1870-1942) 字述叔号海绡
广东新会人
诸生
早年游历赣、豫十馀年,偃蹇不遇。
,以诗词见赏于梁鼎芬,加入南园诗社。
又得交黄节,唱酬切磋为乐。
穷困设帐为生。
晚得朱孝臧之荐,入中山大学为词学教授
抗战起,避居澳门
后复回广州任教。
词得朱孝臧激赏,以为与况周颐"并世两雄,无与抗手"。
又与张尔田齐名,有"南有海绡,北有遁庵"之誉。
善用逆笔,神骨俱静。
有《海绡词》、《海绡说词》。
李家煌现当代 1898 — 1963
简介
合肥人字元晖号骏孙弥龛
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李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以诗鸣世,著有《始奏集》、《佛日楼诗》,为郑孝胥马其昶陈三立前辈点名称许。
约在一九四九年下半年来到广东,先居澳门,后迁移香港
佛日楼诗》为作者生平自订的诗稿,其中晚年在港澳作品,收录一百多首,编为《大腓集》。
李氏为诗,尊学同光体两大宗匠范肯堂陈三立,远挹韩愈欧阳修,即可谓是近代宋诗派之馀绪。
邵祖平现当代 1898 — 1969年2月5日
培风楼诗·罗浮汪兆镛序
南昌邵君潭秋,曩游广州,出示诗卷,余深叹为当代翘秀,低回者久之。
续稿三百,潜气内转,真力外腓,戛戛独造,不坠凡响,其精到处,有振衣千刃之概。
年光荏苒,潭秋纵浪江海,其诗益工,时贤将无与抗手矣。
散原老人潭秋乡先生,称其艰崛奥衍,意敛力横,将张西江派之帜,犹未及见潭秋今日所存之续稿也。
潭秋之诗,岂可以西江一派限之哉?
世人标尚西江派者,类以山谷为宗,推衍于后山、简斋
道光以来,诗学靡滑之习,诚非此不足以箴膏肓而起废疾。
然窃谓犹未尽也。
渊明寻阳柴桑人,其诗匪特为山谷后山简斋之鼻祖,直足以笼罩少陵昌黎,寓沈挚于闲澹之中,振奇于渊邃之内,其诣未易猝测也。
西江派之昆崙、星宿海,终当推之,非仅仅以乡土地方论定也。
潭秋年富劬学,喜为深湛窈眇之思。
续稿中如书怀诗,于渊明之为人,颇有所窥。
今游湘,饱览佳山水,又将入,异时淬精撷英,由奇峍奥衍而归于渊穆静邃,其究极诗境,宁可以涯涘测哉?
仆老矣,遭际亘古未有之劫,窜身穷海,未知尚须受几许折磨以死,潭秋贤者,深明择木之义,惟望其善自爱而已。
己卯初春罗浮病夫汪兆镛书于澳门
冼星海民国 1905 — 1945
冼星海(1905—1945) 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广东番禺(今广州南沙区榄核镇)人,出生于澳门
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为抗战歌曲谱曲,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1938年4月武汉举行“水上歌咏大游行”。
冼星海黄鹤楼故址指挥歌咏队员高歌《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展现了武汉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日到底的决心。
傅子馀现当代 1914 — 1998
静庵诗稿·旧序
余始于君诗未甚奇也。
已而避乱,侨次澳门,君亦挈家至。
出所为诗读之,则轩举腾踔,体势在之间。
盖与君相违五六年,人事变亟,凡人类所遘遇之酷,超绝古始,而吾侪皆一一身及。
嗟夫,人患其有知也,其知之愈甚而自待弥高,因其自待之情,人事相接,辄不能自安。
俛仰拂戾,虽处常已难矣,况卒遘变乱,衣食劳息,不若负贩之晏晏。
性既自豪,重其困挫,而意气益孤,充愤悱之怀,而启发之机动不可抑,于是歌吟啸呼,自排自遣,自妪自煦。
其哀思所届,一以振耀于文字间,宜有过情之叹。
君幼长安乐,故前此所为诗,学焉而已。
既丁世难,人事寝切,诗乃一变再变,而身世之感有如馀赘,使读者蹙然不忍,而不知君之齿方在英年也。
夫君所不自得之情,盖将有待于知君者夫。
辛巳正月佟绍弼
饶宗颐现当代 1917年8月9日 — 2018年2月6日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饶宗颐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1943年)广东文理(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1993年)、北京广播(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国周游讲,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商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除了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