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陈湋清末民国初 1850 — 1920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湋(1850—1920)字经畲别号辛湄四川绵阳人
光绪丙子张之洞视学蜀中,岁试诸生,以仁寿毛云、绵竹杨叔峤绵阳陈辛湄为蜀中三杰。
光绪戊子四川乡试经魁,历掌左绵、乐丰、益昌匡山各书院。
张之洞,延其入幕校订经籍。
戊戌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
壬寅乡试同考官,得士最盛。
历任孝丰黄安谷城县辛亥后辞官归里,卒于家。
沈曾植清末民国初 1851 — 1922
海日楼诗集·序
寐叟既殁之十有二年,其孤慈护既刊其所著《蒙古源流笺證》,乃出所裒海日楼全诗九百馀首,请序于余。
因念数十年来所有朋好,相与为文字骨肉者,凋谢略尽,黯然不可为怀。
涛园之诗,寐叟犹及为序,节庵散原序之,今惟散原与余存耳。
《记》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然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则仍述吾两人往来聚散倡酬书札之素,以写余悲。
往者涛园尝言,予兄弟于朋辈之为诗,能鼓舞而督促之,使裒然成帙,乃戏以催耕之布谷、促织之络纬相况,可云善谑。
涛园素罕作诗,自要先伯兄木庵先生客皖南大通淮北正阳关,不两年,成《正阳集》一巨册。
陈韬庵太傅少作多不存稿,自里居与先伯兄相倡和,始存其稿,至今殆千首。
余之怂恿寐叟为诗,则已详同客武昌时所作序中。
嗣是寐叟出守南昌,则资余游匡庐提学皖省,则招余游安庆寐叟将赴欧美考察政治,则寓余武昌寓庐;辟地上海,则海日楼、谷隐诸所居,余尤数数至。
其踪迹,彼此诗中,约略可寻。
寐叟论诗,与散原皆薄平易,尚奥衍,寐叟尤爱烂熳。
余偶作前后《月蚀》诗,寐叟喜示散原散原袖之以去。
寐叟诗多用释典,余不能悉,余《题寐叟山居图》五言古四首,寐叟亦瞠莫解,相与怪笑。
寐叟短札诗稿存余所者,无虑百馀通;其散见于余诗话者,不能尽也。
今翻阅兹编,武昌以前所作,盖廑有存,其他为余未见者,亦罕矣。
其选入《石遗室师友诗录》《近代诗钞》者,至二百首,皆其尤精者。
故余于寐叟之诗之甘苦酸咸,敢谓知之之深,一如己诗之甘苦酸咸。
其足为外人道者,固已具《诗录》《诗钞》中所首载之鄙论已。
癸酉端阳节后,七十八叟陈衍书于苏州之聿来堂。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续集·跋
王晋卿方伯徵求生平交游诗集,取卢同诗意名之曰《金玉篇》。
当时吾师将《睫闇诗钞》并续集稿本汇寄,并由保权拟具小传如右。
吾师旋于丙寅年五月归道山。
保权亟思将续集付之排印,而时局多故,人事迫促,今夏始由昆侯、岱云两世兄将续集稿本携至海上,适权将赴匡庐,山居清暇,因将稿本与家受荃兄并汤、辂两小儿重为缮校印行,以广流传。
谨仍以此小传弁于简端。
朝夕展卷讽诵,死生契阔之感,为之泫然。
己巳秋月保权谨再识。
(录入:顾青翎)
古直清末至现当代 1885 — 1959
人物简介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广东梅县人
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
在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期间,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做过不少益于民生的事。
辞官后,隐居庐山,研究国学,专心着述。
后来,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从事中文教育,执教十余年。
解放后在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供职,并担任省政协委员。
陈方恪清末至现当代 1891 — 1966
适屦集·和观堂词·序
刖足适屦,言非顺也。
庄生有谓,忘足,屦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
则有几乎道矣。
予于壬申(1932)九月末,居匡庐,自秋涉,屦衍归,时迫岁暮,云雪荒荒,空山寂寥。
伏处小楼,轧沕昏旦,每至深夜,狂飙撼屋,石落有声,一灯荧然。
饥鼠出壁,彷徨偃啸,无复自聊。
枕函适有彊村老人辑刻《观堂词》一卷,为海宁王静安所著。
喜其清丽有则,且词仅二十三阕,率多小令平调。
因尽取而和之,不若长调有锵声揣韵之烦也。
每夕少则二三阕,多至五六阕,始则比辞按律,句句而为之,继则令家人挹卷于前,随诵而成之。
仅数宵,而全什毕矣。
举凡夜之所思,昼之所接,尘之所经,有情无情,有意无意,如呓如呆,如讔如谲,有因有感,无感无因,一寓于此。
不独他人读之,不知所谓,即自读之,亦不知所谓何也。
亦唯曰:藉以自遣而已。
或曰:为遣之具多矣,博簺奕棋,胥足以为欢,何必自苦若是。
不知余夙好遐思,且苦宾对,博奕非一人之事也,苟为遣则同,亦讵定彼之为乐,斯之为苦乎。
初则就其韵以域其思,久之滂洋自恣,不知其果有韵无韵也。
古之人所谓既得而忘筌蹄者非耶。
是吾有刖之忘,而得屦之适矣。
更何有执著于其间哉。
于是家人请录一通藏于家。
夫所遣者既逝矣,则遣之者亦可以不存,姑委之箧衍,俟他日读之,可以验当日情日,聊志岁月而已。
并取王君原作附于后,戏题曰适屦集。
至谓可以言词而示世,则吾岂敢。
岁在昭阳作噩夏正之夕。
鸾陂居士识于庐山羖岭之松门别墅。
胡先骕现当代 1894 — 196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江西新建人
早岁入京师大学堂预科。
1912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
1915年与留美同学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
1916年毕业回国,任江西庐山森林局副局长东南大学农科植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2年吴宓光迪等创办《学衡》杂志,提倡古文。
后再度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
192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北平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任所长。
1934年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
1937年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
1940年江西泰和中正大学校长
后任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北京博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4年湖北利川县磨刀溪发现学界公认绝种的水杉。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早年加人南社,论诗宗宋,与柳亚子意见不合。
著有《忏庵诗稿》、《中国植物之分布》、《经济植物学》等。
卢弼评其诗云:“君周览名区,造诣深邃,又复苞孕近世之学海思潮。
蕴蓄者宏,吸纳者富,往往擅临川东坡之胜,而又兼有昌黎之苍莽、摩诘之隽永,山谷之奇突,合众长于一炉而冶之,宜乎其睥睨一时也。
陈三立论其诗云:“本学识以抒胸臆,高掌远蹠,磊坷不群。
其纪游诸作,牢宠万象,奥邃苍坚,尤近杜陵”。
钱钟书极推崇其所作贯通古今,堂宇恢弘,其《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诗云:“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西江
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又评其诗稿云:“抱弓力大,琢玉功深。
登临游览之作,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时之胜场。”
林散之现当代 1898 — 1989
词学图录
林散之(1898-1989) 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
安徽和县人,生于江苏江浦
三岁即喜写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至十三岁七年间读毕文史经典,习作文、属对、诗词。
一九三三年,遵黄黄宾虹嘱“师古人,更要师造化”, 费时八个月,历经苏、皖、鲁、、豫、陕、川、鄂九省,游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庐山、混江、三峡等名胜,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首。
建国初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为南京浦口区)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县长
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
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
有《江上诗存》等。
邵祖平现当代 1898 — 1969年2月5日
培风楼诗·自序一
余幼多疾病,志学之年,不获以群籍自策,日惟取唐宋以来诗人之作讽咏而已。
诵之期年,精神启沃,体中转佳,中间志气之抗坠,性情之通滞,几前后相径庭。
每自惊喜而叹曰:夫诗之所以为诗者,效盖至是乎!
年二十,始稍稍出里闬,理行役。
寻阳出入路所由,而匡庐在焉。
匡庐,天下之雄秀处也,其崖峦所磅礴,云物之郁滃,长松飞瀑,朝夕异态,尝攀临不能有所发,然致思所得,固已私之箧中矣。
自是历岁有作,篇什稍夥。
游学金陵,吟咏尤密。
窃维诗者,穷达所交倚,哀乐之节文,若裘葛之于冬夏,俾人以不至大苦者也。
祁寒酷暑,人鲜不病,然而御裘葛者,虽病或加轻矣。
极贵至贱,穷哀过乐,生死旦暮之所环伺,其危殆至不可口谕。
使真知诗者过之,吾知其或免矣。
且人之生也,游不能侣鹿豕,居不能友木石。
以感焉,以触焉,能无戚戚于中,惘惘于外乎?
戚戚者无以声之,惘惘者无以状之,此天之僇人,人类之大苦也,乌足责之?
紃察往昔,温厚若三百,蕴藉若汉魏,奇放若太白,雄骜若东野昌黎之莽苍,次山之朴拙,玉溪之工丽,圣俞之平婉,山谷后山之精严,香山放翁之爽垲,其受才虽不同,其于声,其穷达哀乐之情,则一也。
知其意者,旦暮遇之。
故一人之词,众贤皆备而不为泰,众贤同去而不为约。
不知其意,虽旦摹其体,夕肖其声,无益也。
鲁男子曰:我将以我之不可,柳下惠之可。
庄子曰: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斯二语尽之矣。
余受性梼昧,惰成习,至于心知古人之意,自顾不后人,年已三十过一,未有寸成,而忽遘先君子之丧,万绪悲凉,生人之苦,未有逾是。
旧日所嗜唐宋诸家诗,举莫予解,而三十以前所为诗四百馀首,随予南北行者仅七八年,尽刊之则多疵累,去之又良不忍,遂取而痛删之,得二百十馀首,都为一集。
嗟乎,余方富于春秋,固当亟究群书,通世变,以蕲益人益己而免于弃物。
志诸总总,日不暇给,又何为有刻诗之举?
其亦存志念之起伏,备行役之踪迹,因而防极贵至贱、穷哀过乐之或至而求倖免乎?
则余亦不能自知矣。
诗存写定后,抵书陈散原先生求序,不十日而序来,感其言微有不类余者,因自叙其学诗原委于此,且以质散原云尔。
民国辛未邵祖平自识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
傅子馀现当代 1914 — 1998
桐花馆词·序二
客次西川杜工部多悲天之语;身登北固,辛稼轩有怀古之吟。
探幽纪胜,文士风流;即事徵题,书生本色。
而况阴阳变化,天道难知;进退机微,世途莫测。
百端交感,将悬心镜于湖山;一绪萦怀,遂乞性灵于笔墨。
移宫换羽,杂徵流商,天籁自鸣,心声俱发。
故擅中散之琴者,自昔尝闻其事;而弄桓伊之笛者,于今复睹其人。
傅子静庵,桐花馆之主人也。
器度冲和,襟怀恬淡,沉酣旧籍,雅嗜新声。
艺宗《鬼谷》,七弦之音谱曾修;赋猎《离骚》,九畹之芳馨在抱。
用是浸淫乐府,曲度青云,驰骋文坛,辞编黄绢。
或过柳岸而轻歌,或立云峰而长啸,或吊孤坟于夜月,或泣故垒于秋风。
词成百阕,允谐四犯之声;味别五辛,不落一家之臼。
若夫北门讽咏,士岂为贫;南渡流离,人方衡虑。
三年不遇,甘抱瑟于齐门;七尺自持,耻折腰于韩邸。
意韫曲中,音传弦外。
联辞结采,虽云标帜于梅溪;剪旧裁新,尚见通灵于片玉。
其或胡马纵横,王孙落拓。
天涯梦短,凄迷则古驿云封;海外身遥,涕泪则新亭浪覆。
情非白石,迹近玉田。
沙寒雪影,设谟感厥悲凉;桐叶秋声,命意伤其沉郁。
时而徜徉云水,俯仰山河,浪跃大江,雾沉半壁。
南朝故土,曾左之所驱驰;北国平原,洪杨于焉觊觊。
矢刃交锋,玄黄流血。
干戈扰攘,难为避乱之管宁;道路呻吟,尚有倚声之杜甫
至若牝鸡报晓,鸱鸟鸣桑。
朝尊蓝面,幽少主于别宫;将授赤眉,逞佳兵于弱国。
彷徨东顾,狼狈西驰,骚客欷歔,羁人凄恻。
桐花无馆,闻歌悼宫井之魂;芸阁有词,变雅写瀛台之恨。
西山鹤梦,岁月如流;北地龟寒,古今同慨。
夫论词者,固盛于靖康北狩之前;言律者,必精于建炎南迁以后。
赋情寓物,各具春秋;抚事伤时,自成格调。
閒居斗室,横窥辞海之涯;默数群峰,直绘庐山之貌。
乃见风琴交响,伯牙移情;复闻岩壑传神,嗣宗领啸。
由南溯北,跻涉百川;自北开南,导归四渎。
或以暗香疏影争妍,或以秋树寒烟竞胜。
深宫碎玉,用代铜琶铁板之雄音;虚室韬光,尚见匣剑帏灯之孤影。
斌虽薄声华,尚怀文藻,缘思砺齿而盟樽,亦借他山以攻玉。
白诗四类,夙报微之;左赋十年,忽思元晏
才惭霞叟,追踪蜡屐之痕;学慕常州,仿印茗柯之序。
新江张斌
宗远崖现当代 1918 — 2010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笔名羽岩,江西南昌人,生于一九一八年二月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江西诗词学会、庐山区诗词学会和修水山谷诗社顾问。
早岁从师胡薏园先生,专攻古文辞八年。
抗战前,入江苏无锡国专就读。
曾任教于庐山中学、浔阳中学、江西教育学院、庐山区中学。
主要著作有《编磬集》(诗集)、《屈原赋疏證》、《高适诗详注》、《庄子·韩非子寓言故事选注》、《列子补注》及《庐山西林寺志》(主编)等。
创作心得:言必由衷,词必己出,避用陈词套语,尽量不用典。
杜甫“诗清立意新”为写作准则。
极少写酬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