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金朝
杜仁杰金末元初
仁杰字仲梁,先称善夫济南长清人
金正大中,尝偕麻革信之张澄仲经内乡山中,以诗篇倡和,名声相埒。
元至元中,屡徵不起。
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
仁杰以子贵,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
仲梁性善谑,才宏学博,气锐而笔健,业专而心精。
平生与李献能钦叔冀禹锡京父二人最为友善。
遗山元好问《送仲梁出山诗》有云:「平生得意钦与京,青眼高歌望君久。
」其相契之深可知也。
僧教亨金 1150 — 1219
释教亨字虚明
济州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济寺福安
任城有年。
精修白业缁素仰重。
一日赴斋于芒山村。
乃倚树化去。
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
见其乘白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陈村光道家。
冯觉语母。
及其子三人梦皆同。
诘旦至光道家询之。
其母刘氏先夕亦梦。
安公求寄宿焉。
是日果诞
乃拳右拇指似不能伸。
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
闻而来谒见即呼云。
安兄无恙耶。
熟视举手伸指而笑。
其母尝卧师于室中。
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
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
竟取经卷。
素不茹荤血。
见僧喜从之游。
人皆呼为安山主。
芒山村乃以师事碑于石纪其异。
年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尚薙染。
十三受大戒。
遇苦瓜先生相之曰。
此儿他日坐道场。
必领僧万指。
年十五游方。
郑州普照宝和尚法席之盛。
于是锡自汴发足。
宝公夜梦。
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
因语众曰。
吾十年无梦矣。
今有此。
是何祥也。
翌日至。
独异之。
师朝夕参叩。
亦痛劄之。
一日往睢阳
忽马上忆击竹因缘。
凝情不散。
如入禅定。
将抵河津浑无知觉。
行德满呼曰。
河津也。
惊遂下马悲喜交集。
及归涕以语宝公
曰。
此僵人耳。
切须更苏转动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
否曰。
儿时已念得。
宝公笑曰。
我只教尔参诸方掉下底禅。
但再参去。
自有得力处。
一日于云堂静坐。
忽闻打板声霍然證入。
遂呈偈曰。
日面月面。
流星闪电。
若更迟疑。
面门著箭。
宝公曰。
我谩汝不得也。
师后出世乃五坐道场。
嵩山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法王
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
济州普照。
未几忽方丈后丛树中有一株。
亭亭高丈馀。
而群鸦以次来巢。
状若浮图。
上下十二级。
众贺曰。
和尚佛法愈大振乎。
不十日诏住庆寿寺
众常万人。
三年继主少林。
法席大盛。
无何师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间。
或放歌或长啸。
如是数年。
一日忽觉四大弦缓。
杜门坚坐谢绝宾客
至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诫其众曰。
汝辈各自勤修。
索浴说偈端坐而逝。
享年七十。
夏五十有八。
阇维焰如莲华开合。
牙齿目睛不坏。
舍利无算。
师自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
至是爆然飞去。
弟子分设利罗以建塔焉。
字虚明
济州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济寺福安
任城有年。
精修白业。
缁素仰重。
一日赴斋于芒山村。
乃倚树化去。
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
见其众白马而下。
曰我生于西陈村光道家。
冯觉。
语母及其子。
三人梦皆同。
诘旦至光道家询之。
其母刘氏。
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
是日果诞
乃拳右拇指。
似不能伸。
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
闻而来谒。
见即呼云。
安兄无恙耶。
熟视举手。
伸指而笑。
其母尝卧师于室中。
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
及睟。
或以佛经酒杯试之。
竟取经卷。
素不茹荤血。
见僧喜从之。
游人皆呼为安山主。
芒山村。
乃以师事碑于石。
纪其异。
七岁出家。
依州之崇觉寺圆和尚薙染。
十三受大戒。
遇苦瓜先生相之曰。
此儿他日坐道场。
必领僧万指。
年十五游方。
郑州普照宝法席之盛。
于是锡。
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
金芙蕖
缤纷乱坠。
因语众曰。
吾十年无梦矣。
今有此。
是何祥也。
翼日至。
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
宝亦痛劄之。
一日往雎阳
忽马上忆击竹因缘。
疑情不散。
如入禅定。
将抵河津
浑无知觉。
行德满呼曰。
河津也。
惊。
遂下马悲喜交集。
及归涕以语宝公
宝曰。
此僵人耳。
切须更苏。
转动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否。
曰儿时已念得。
宝公笑曰。
我只教你参诸方掉下底禅。
但再参去。
自有得力处。
一日于云堂静坐。
忽闻打板声。
霍然證入。
遂呈偈曰。
日面月面。
流星闪电。
若更迟疑。
面前著箭。
咄。
宝公曰。
我谩汝不得也。
师后出世乃五坐道场。
嵩山戒坛
韶山之云门。
郑州之普照。
林溪之大觉。
嵩山法王
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
中都潭柘。
济州普照。
未几忽方丈后丛林中。
有一株亭亭高丈馀。
而群鸦以次来巢。
状若浮图。
上下十二级。
众贺曰。
和尚佛法愈大振乎。
不十日。
诏住庆寿寺
众常万人。
三年继主少林。
法席大盛。
无何师引去。
乃倘徉于嵩少之间。
或放歌。
或长啸。
如是数年。
一日忽觉四大弦缓。
杜门坚坐。
谢绝宾客
至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
诫其众曰。
汝辈各自勤修。
索浴说偈。
端坐而逝。
年七十。
夏五十有八。
阇维。
舍利无算。
师自儿时。
额有圆珠。
涌现于皮间。
至是爆然飞去。
弟子分舍利。
罗以建塔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教亨字虚明任城王氏子也。
先有汴京慈济寺福安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
一日托钵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
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村见其乘白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陈村光道家。
”冯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
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乃拳右拇指似不能申,但瞬而未笑。
次日,有同业僧福广、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
熟视,举手伸指而笑。
其母尝卧儿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之声。
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
素不茹荤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事勒诸石记其异。
年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公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坐道场,必领僧万指。
”年十五游方,闻郑州普照宝法席之盛,于是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祥也?
”翌日至,宝独异之。
朝夕参叩,宝亦痛剳之。
一日,径睢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凝情不散,如入禅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
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
曾看日面佛公案否?
”曰:“儿时已念得。
宝公笑曰:“我只教汝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自有得力处。
”一日,于云堂静坐,忽闻板声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
若更迟疑,面门著箭。
咄!
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
后出世,乃五坐道场,若嵩山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法王,复因金丞相夹谷清臣请,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
未几,忽方丈后丛树中有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十二级,众贺曰:“佛法将大振乎?
”不十日,诏住庆寿寺,众常万人。
三年继主少林,法席大盛。
无何,引去,乃徜徉于嵩少之间,时或放歌长啸。
如是数年,忽杜门坚坐,谢绝宾客
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诫众曰:“汝辈各自勤修。
”索浴说偈,端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
阇维燄如莲华开合,牙齿、目睛不坏,舍利无算。
自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
弟子分设利罗,以建塔焉。
司马朴北宋末金初
字文季,温公之犹子,宋兵部侍郎,以奉使见留,居于祁阳,授以官,托疾不拜,遨游王公之门,以寿终。
文季工书翰,有晋人笔意。
兴陵万几之暇,尝购其遗墨学之。
有雪霁同韩公度登圆福寺阁和李效之诗,今略载于此:积雪日出杲,雪飞已残。
朋㳺要及时,阁邻有遐观。
乘此芜秽平,快览天宇宽。
霁色混银界,旷望连江千。
山如白毫相,滉溢清扬端。
一气转浩渺,万里皆㳽漫。
优哉赋梁苑,想像排广寒。
此下不可读,当俟善本考之。
梁襄
字公赞绛州人,持胜之父,长于春秋左氏。
大定三年进士第,调耀州同安主簿,三迁邠州淳化县,升庆阳府推官,召为薛王府掾
世宗将幸金莲川,上疏极谏,由是以直声闻。
礼部主事太子司经,选为监察御史,转中都路都转运户籍判官,迁迩远、安国二军节度副使,历隩州刺史,累迁保大军节度使,卒。
有谏兴陵田猎表传于世。
斜卯阿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女真人。
多智略。
自结发从军,大小数十战。
尤习水战,江、淮用兵,无役不从。
为迭里部节度使,历顺义泰宁军,归德、济南尹
封韩国公
卒年七十八。
释圆性金 1104 — 1175
圆性
顺州怀柔侯氏子。
自王父以上。
皆隐晦无闷。
父琦。
母杜氏。
梦异僧授以神珠而娠。
迄诞室有光。
童时断荤血。
举止端肃
九岁请于父母。
愿为僧。
许之。
都城奉福寺振公为师。
十五受满分戒。
习唯识起信论。
有叩之者。
答之如响。
义精旨妙。
皆出入意表。
久之叹曰。
是法。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
解果在言乎。
天德初
佛日禅师入汴。
师袖香谒之。
佛日嘿识其器。
而施锥劄。
师益自剋鍊。
不四旬恍然有入。
佛日肯之。
及佛日赴辽阳之请。
师侍行。
惠安
举为立僧。
指示切要。
一众钦服。
后以皇后教旨。
韩州功德院。
未几舍去。
渡大河。
齐鲁
昭禅师居越峰。
将造访之。
是夕。
昭坐室中。
见一大神伟服立于前。
白曰。
广慧大士来也。
当除馆以待。
诘旦。
昭整众延伫食。
时师至矣。
众大骇。
昭虚心尽敬。
以所见告焉。
师笑而已。
浮汴而洛。
抵关右。
所至老师宿学。
皆为师下。
天德初
被旨主竹林
明年徙惠安
明肃皇后
中使奉以磨衲衣。
并金帛诸物。
佐开堂之费。
久之。
竹林旧众。
念法乳不已。
佥曰。
吾师也。
惠安得拥留。
权巧以归之。
海陵留钥
向师道风。
赐广慧通理之号。
洎紫方袍。
栴檀宝塔。
大士像。
竟符越峰神告之语。
大定间
迁潭柘。
将大有营建。
或以寺久废。
规模宏大。
惧难克集。
请少损之。
曰。
吾心计已定。
第恐不诚尔。
不十年而潭柘落成。
视旧有加焉。
其始工也。
凿山之际。
有巨石崩坠。
轰声如雷。
众骇避。
师恬弗为顾。
石至师而止。
不远寻尺。
若有神禦之者。
其在竹林时。
竹林实辽长主。
赐第制侔宫阙。
虽为梵刹。
而台门尚存。
师谓非僧居所。
宜亟命撤去。
得故砖百万。
为方丈基甃。
仍以其馀。
即故基为俗室。
鼎新其门。
凡所成务传永久。
尽竭衣盂所不惜。
律身持物。
凡可以久行益后者。
皆著之令典。
使传将来。
用志之精专如此。
大定十五年六月
化于潭柘。
世寿七十二。
僧腊五十七。
明河曰。
此传取诸塔石。
石文乃永定节使杨邦基撰。
谓。
佛果自西蜀来汴。
以心印传佛日。
佛日传广慧。
南岳下十七世。
则佛日为妙喜
无疑矣。
及后云。
师侍佛日赴辽阳
又云。
数从佛日入禁中说法。
考时校处。
又似非妙喜
茫然不知佛日为何人。
若果妙喜
何年谱。
传灯不载此事。
年谱但云女直之肆骄。
禅师十数。
师为首选。
虏酋壮。
传不少屈。
由是一众获免。
其行得无师实行如杨所云。
而后返作谱者为之讳也耶。
抑佛日非妙喜
佛果下。
别有一佛日耶。
杨文定有所据。
必有一人当之。
大都妙喜始终。
如青天白日。
不容隐讳。
笔此以俟高明考订。
释相了金 1134 — 1203
相了
义州宋氏子。
生有奇瑞。
儿时。
行必直视。
坐必跏趺。
一日。
闻祖父诵赋。
秦皇汉武不死何归。
亟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曰。
此子非尘俗中人。
可令出家。
遂从师落发。
游讲。
通华严圆觉等经。
机思明敏。
阐发精当。
颇为同学宗仰。
因读圆觉。
至修多罗教如标月指处。
忽尔动疑曰。
经既为标。
月何所在。
吾将问之诸方知识也。
乃腰包。
清安月公。
又访咸平定公
复走绵州
谒大明诱公。
皆不契。
诱公曰。
汝缘不在此。
懿州崇福超公。
汝师也。
必为子发其奥。
遽谒超公。
公一见处以首职。
虽殷众务。
而究研益力。
至寝食都废。
一日。
居士请益超公。
俱胝一指公案。
师立座隅。
忽问曰。
俱胝一指头禅。
受用不尽。
未审。
和尚禅有多少。
公与一喝。
师于喝下领旨。
身心脱空。
如处琉璃宝月间。
快爽不自胜。
呈偈云。
窥破浮云月色寒。
偶然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
普应群机作大缘。
公为弹指印之。
未几。
公以老而退。
师受命补其处。
松林
惠安
又移潭柘。
转主竹林
师性恬退。
虽屡踞大刹。
皆迫于不得已。
松林潭柘。
至弃众而逃。
人物色得之拥而去。
师竟不得自主也。
居恒自叹古人藏身无迹。
己不能如之。
进道之累。
且禀性贞纯。
慈不忤物。
平生未尝略起嗔恚。
纵遇呵毁。
而容色不易。
所至唯信缘甘分。
不务营饰。
非理道之要。
行之有益于性命身心者。
勿自处。
亦勿以处人。
此皆昭著可言者。
如其潜德密行。
殆非人所能知之。
泰和三年
书偈危坐而化。
寿七十。
腊六十二。
茶毗。
有百千蝴蝶。
自烈𦦨中飞出。
化祥云五色。
现于空界。
牙齿不坏。
附遗骨而瘗于龙泉古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相了原名行录姓宋氏义州弘政里人。
生性质直,举止端重,行必正视,坐即跏趺。
髫年闻祖父诵赋,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相了便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日:“此子非尘俗中人。
”令依郡之大嘉福寺祚师落发,九岁得度,习《华严》、《圆觉》诸经,神机颖悟,发于妙龄。
历诸讲肆,同学相钦。
平石城继请讲授,开诱不倦。
一日,忽念:“经云脩多罗教,如标月指,经既为标,月何所在?
”寻闻辽阳禅刹有大导师,单传佛心,不立文字,乃罢讲席,径往清安访月公,不契。
遂造咸平定公,复往锦州大明参诱公,命掌记室,久之亦无所得。
诱曰:“汝缘不在此,懿州崇福超老人,明州嫡嗣也,可往依之,必为子发其奥耳。
”乃拜辞,遽谒超公。
一见曰:“丛林主来何暮
”命掌维那
一日,问:“俱胝一指头禅受用不尽,未审和上有多少?
”超应声一吹,相了忽然有省,如披云见月,欣跃无量,呈颂曰:“窥破浮云月色寒,狂心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普应群机作大缘。
”超印可,乃更名相了
自是,机峰超逸,缁素倾仰,因更遁去,隐云峰间,禅悦自乐。
然令名振飞,德芬远播,懿州连帅敦讲开法崇福,北京留司具疏迁住松林,龙象云归,人天感慕。
东京留守王向其道风,请居大惠安六稔,规范肃清。
但性乐闲寂,倦于应对,遂夜遁闾山宁国寺,枕石眠云,作终焉之计。
金明昌时,会潭柘虚席,功德主岐国大长公主恭请住持,四年又晦迹天王小刹。
冀国公抑居竹林相了尝愧名为道累,息影无计,未经岁,退居城隈古寺
龙泉闻知复迎颐老,乃欣然从之曰:“吾将终老此山。
泰和三年十月终,忽示疾,至期索笔书偈曰:“三十馀年说法弄巧成拙,临岐更为诸人重重漏泄,本来无法与人,依旧清风明月。
”偈毕,右胁而寂,寿七十,腊五十二。
荼毗日,有百千蝴蝶自烈焰中出,祥云五色遍见空中,牙齿不毁,门人收灵骨树石塔焉。
相了禀性纯净,加之慈恕,心不忤物,一生未尝略起瞋恚,纵遇呵毁,容色不易,盖心如大地,八风不能动也。
嗣法者三人,道积、相崇、善惠各行道一方云。
毛子廉金 ? — 11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 【介绍】: 临潢长泰人本名八十
东头供奉官
降金,太祖令就领其众,招未降军民。
临潢十余年,吏民畏服。
官至宁昌节度使
海陵熙宗,乃致仕。
施宜生北宋末金初 ? — 11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0 【介绍】: 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
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
钦宗靖康元年江南
以罪北逃事伪齐。
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
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
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
全宋诗
施宜生(?
~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
金兵入汴,避走江南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
北投刘豫,为大总管议事官
金废,仕,官至翰林侍讲学士
自号三住老人
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为正旦使使宋。
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
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宜生字明望浦城人
宣和末,为颍州教官
,仕国朝,官至翰林学士自号三住老人
有集行于世。
云: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
草书云:临池翕忽云雾集,舞剑浩荡波涛翻。
山谷草书云: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
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社日云: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
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
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
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又云: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
灵祇依古树,醉叟泥村童。
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
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
初在颍州日,从赵德麟游,颇得苏门沾丐云。
吴激北宋末至金 1090 — 11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42 【介绍】: 建州人字彦高号东山
米芾之婿。
工诗能文,尤精乐府,字画得笔意。
使金,被留,授翰林待制
出知深州,到官之日卒。
有《东山集》。
全宋诗
吴激(?
~一一四二),字彦高号东山瓯宁(今福建建瓯)人。
栻子。
进士,曾知苏州
工诗能文,字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
北宋末使金,以知名留不遣,后仕翰林待制
金熙宗皇统二年(一一四二)出知深州,到官三日卒。
有《东山集》十卷,已佚。
事见《中州》卷一,《金史》卷一二五有传。
今录诗二十五首。
石圭金 ? — 12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3 【介绍】: 泰安新泰人
金贞祐南渡,率众起兵,为红袄军首领之一。
五年(宋嘉定十年),先受金侯挚招降,旋又降宋,为忠义军统辖。
次年,使部下随蒙古使臣往谒成吉思汗
嘉定十三年,率涟水忠义军部众北投蒙古
东平兵马都总管山东路都元帅
领兵破曹州,与金将郑从宜连战数昼夜,马仆被擒。
至汴被杀。
完颜阿邻金 ? — 11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 【介绍】: 宗室
完颜宗雄子。
通女真、契丹大小字及汉字。
年十八,授定远大将军
海陵王攻宋,为神勇、武平等军都总管,以先锋数败宋军。
世宗即位,迁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