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金朝
释圆性金 1104 — 1175
圆性
顺州怀柔侯氏子。
自王父以上。
皆隐晦无闷。
父琦。
母杜氏。
梦异僧授以神珠而娠。
迄诞室有光。
童时断荤血。
举止端肃
九岁请于父母。
愿为僧。
许之。
都城奉福寺振公为师。
十五受满分戒。
习唯识起信论。
有叩之者。
答之如响。
义精旨妙。
皆出入意表。
久之叹曰。
是法。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
解果在言乎。
天德初
佛日禅师入汴。
师袖香谒之。
佛日嘿识其器。
而施锥劄。
师益自剋鍊。
不四旬恍然有入。
佛日肯之。
及佛日赴辽阳之请。
师侍行。
惠安
举为立僧。
指示切要。
一众钦服。
后以皇后教旨。
韩州功德院。
未几舍去。
渡大河。
齐鲁
昭禅师居越峰。
将造访之。
是夕。
昭坐室中。
见一大神伟服立于前。
白曰。
广慧大士来也。
当除馆以待。
诘旦。
昭整众延伫食。
时师至矣。
众大骇。
昭虚心尽敬。
以所见告焉。
师笑而已。
浮汴而洛。
抵关右。
所至老师宿学。
皆为师下。
天德初
被旨主竹林
明年徙惠安
明肃皇后
中使奉以磨衲衣。
并金帛诸物。
佐开堂之费。
久之。
竹林旧众。
念法乳不已。
佥曰。
吾师也。
惠安得拥留。
权巧以归之。
海陵留钥
向师道风。
赐广慧通理之号。
洎紫方袍。
栴檀宝塔。
大士像。
竟符越峰神告之语。
大定间
迁潭柘。
将大有营建。
或以寺久废。
规模宏大。
惧难克集。
请少损之。
曰。
吾心计已定。
第恐不诚尔。
不十年而潭柘落成。
视旧有加焉。
其始工也。
凿山之际。
有巨石崩坠。
轰声如雷。
众骇避。
师恬弗为顾。
石至师而止。
不远寻尺。
若有神禦之者。
其在竹林时。
竹林实辽长主。
赐第制侔宫阙。
虽为梵刹。
而台门尚存。
师谓非僧居所。
宜亟命撤去。
得故砖百万。
为方丈基甃。
仍以其馀。
即故基为俗室。
鼎新其门。
凡所成务传永久。
尽竭衣盂所不惜。
律身持物。
凡可以久行益后者。
皆著之令典。
使传将来。
用志之精专如此。
大定十五年六月
化于潭柘。
世寿七十二。
僧腊五十七。
明河曰。
此传取诸塔石。
石文乃永定节使杨邦基撰。
谓。
佛果自西蜀来汴。
以心印传佛日。
佛日传广慧。
南岳下十七世。
则佛日为妙喜
无疑矣。
及后云。
师侍佛日赴辽阳
又云。
数从佛日入禁中说法。
考时校处。
又似非妙喜
茫然不知佛日为何人。
若果妙喜
何年谱。
传灯不载此事。
年谱但云女直之肆骄。
禅师十数。
师为首选。
虏酋壮。
传不少屈。
由是一众获免。
其行得无师实行如杨所云。
而后返作谱者为之讳也耶。
抑佛日非妙喜
佛果下。
别有一佛日耶。
杨文定有所据。
必有一人当之。
大都妙喜始终。
如青天白日。
不容隐讳。
笔此以俟高明考订。
释觉海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觉海西蜀人
家饶富,弃产万金,舍身桑门。
金皇统初,行脚燕赵齐鲁间。
未几,卓锡琅邪普照寺,为东晋王右军故宅。
因台为基,下临阛阓,栋宇褊迫。
法物经藏,多缺未备,不称宝坊之制。
深念之,乃议改作,众惧难成,请仍旧贯。
然海志已坚,不为所挠。
适高召和式守是邦,出己货力,往给经费。
且示苦忍,降伏偷惰,畚锸斤斧,辄以身先。
于是郡人感之,檀施远来,卒满初愿。
工成,集诸山长老,建龙华会以落之,众逾万人。
尝有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吾以如幻三昧,游戏世间,虽化大千,尽为佛刹,其中宝供最胜第一,种种具足,吾之妙用,未始有作也。
昔真际之住东院,不听大檀越动一草以广其居。
是诚古佛用心,然不可为丛林法。
吾惧末世比丘,喜虚诞者,竞为大言以欺佛,遂有假如来衣,窃信施食。
视法宇成坏,若行路之过逆旅,曾不介意。
或问其故,辄曰古之人固如是也。
及覆压堪虞,乃恝然舍去。
如诸方建化,率由此辙,则宝阁琳房,鞠为茂草。
如来遗法,其能久乎?
”其严持律操,笃行实践,类如此。
赐紫衣,并号“妙济大师”。
善书法,世所传琅邪普照寺碑,或云即书,署曰“集唐柳公权书”者,犹临摹耳。
完颜纲金 ? — 12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金女真人,本名元奴字正甫
章宗明昌中,为奉御
泰和间,累官蜀汉路安抚使,与元帅府参决西事,招怀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诱降四川宣抚副使吴曦
卫绍王即位,官至尚书左丞
为与卫绍王同为纥石烈执中所杀。
武仙金 ? — 12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4 【介绍】: 威州人
曾为道士
宣宗贞祐中,聚众保西山,权威州刺史
又歼灭石海叛军,据有真定,兵势颇盛。
兴定四年,以真定经略使封恒山公,为九公之一。
同年降蒙古
哀宗正大二年,杀元帅史天倪归金。
蒙古反复争夺真定,兵败,退保山寨
五年,山寨多破,退据卫州
七年卫州失守,退屯胡岭关。
天兴元年,三峰山之败后,退屯南阳留山,收兵达十万人。
进兵援汴,受挫。
任唐、邓州行省,谋迎金哀宗,自顺阳光化,为宋孟珙所败,退屯马蹬山,又为孟珙所破。
兵散,率十余人渡黄河趋泽州,为戍兵所杀。
李桢金末元初 1200 — 12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1258 【介绍】: 元人字干臣
西夏王室之后。
金末,以经童中选,至蒙古质子,以文学得近侍,窝阔台汗赐名玉出干必阇赤
从阔出攻金,下河南诸郡。
察罕淮甸,授军前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
建议寻访儒士。
贵由汗时,建言欲取宋必先襄阳
后从蒙哥汗,卒于合州
宇文虚中北宋末金初 1079 — 11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6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叔通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累迁中书舍人
宣和间,以上疏谏阻引金攻,降集英殿修撰
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
翰林学士知制诰太常卿号为国师
金人每欲南下,辄饰辞谏阻。
后被诬谋反,全家焚死。
孝宗淳熙间,赠谥肃悯
有《宇文肃悯公文集》。
全宋诗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老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中书舍人,出为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司参谋事。
宣和间庆阳,寻罢知亳州
宣和末翰林学士,多次奉使至金军营谈判。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请使金,被留,后仕翰林学士承旨
绍兴十五年,因以蜡书与宋通消息,并谋夺兵仗南奔被察觉,全家被害。
年六十七。
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宇文虚中诗集已散佚,今从《北窗炙輠录》《中州集》等书中所录,辑为一卷。
虚中字叔通成都人
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
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
诸贵先被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锻鍊所藏图书为反具。
叔通叹曰:死自吾分。
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例有之。
喻如高待制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邪?
有司承风旨,并寘士谈极刑,人至今冤之。
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虚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黄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
宣和中童贯等议结金人以攻契丹虚中力言不可,遂忤权臣,降集英殿修撰
会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虚中言,虚中即请下罪己之诏,革除弊端,帝嘉纳之。
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数往金营议和。
金兵退,言者以议和为罪,罢知青州,窜韶州
建炎二年,应诏使金,遂为金人所留。
金人重其才艺,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禄大夫号国师
恃才傲物,为金贵人达官所不平,诬以谋反,全家被焚,时绍兴十六年,年六十八。
淳熙间,宋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悯
著有《宇文肃悯公文集》,又与其兄粹中合纂《纶言集》三十一卷。
见《宋史》卷三七一本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状》。
汪世显金末元初 1195 — 12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43 【介绍】: 金元间巩昌盐川人字仲明
系出汪古部
金哀宗开兴元年历官巩昌便宜总帅
金亡,据守辖境。
窝阔台汗七年,阔端兵至,率众降,官从其旧。
蒙古军攻宋,取资州嘉定等地。
十三年,陷成都,杀宋蜀帅陈隆之
阔端承制,拜为便宜总帅、巩等二十余州皆听裁决。
卒谥义武
刘黑马金末元初 1200 — 126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嶷 恭王 ?—463年 刘义季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1262 【介绍】: 金元间济南人名嶷字孟方小字黑马
刘伯林子。
成吉思汗十七年,袭父职为万户,兼都元帅
从攻西夏,又破东平大名
窝阔台汗即位,立三万户,以黑马为首。
拖雷攻金,至三峰山,虏金大将完颜合达
灭金后累授都总管万户
中统间,终官成都路军民经略使
卒谥忠惠
翟永固辽末金初 ? — 11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 【介绍】: 辽金间燕京良乡人字仲坚
辽亡归宋,中进士第一,授开德府仪曹参军
金破宋,北归,中太宗天会六年词赋科,授怀安丞。
海陵时累迁翰林学士承旨,以谏攻宋忤海陵意,罢归。
世宗时,起为尚书左丞,以真定尹致仕。
敬嗣晖金 ? — 11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1 【介绍】: 易州人字唐臣
熙宗天眷二年进士,调怀安丞。
有才辩,海陵王时,擢起居注,累拜参知政事
世宗即位,罢归。
进止应对闲雅,以熟悉朝仪,再起为左宣徽使
复拜参知政事,摄太常
宋益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城人
隐居教授,不应辟命,行谊高洁,以诚信服众,为乡里所钦。
年九十余卒。
完颜守纯金 ? — 12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 【介绍】: 金宣宗第二子,本名盘都
枢密使,拜平章政事。
尝欲发丞相高琪罪。
哀宗即位封荆王
天兴二年,被崔立送至京师城青城,为蒙古军所杀。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己字诚之,克己仲弟。
金正大进士第,授宜阳主簿
克己殁后,自龙门山晋宁北郭,闭门读书。
元世祖降玺书,即其家起为平阳儒学提举,不赴。
年过八十,优游以终,世称菊轩先生
祭酒周文懿评其文在班、马之间,河汾遗老之卓然一门,未有如段氏者也。
段克己金末 1196 — 12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稷山人字复之号遁庵
进士
金亡不仕,避地龙门山,与弟段成己齐名,时称二妙。
有《二妙集》。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
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
金末以进士贡。
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
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
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
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
」「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
」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贾益谦金 1147 — 1226
益谦字亨甫本名守谦,避哀宗讳改焉
宣宗朝,参知政事,出知济南,移镇河中。
南渡后,召拜左丞,寻致仕,居郑州
哀宗即位史官乞因宣庙实录,遂及卫绍王
初,虎贼既弑逆,乃立宣宗
宣宗之人至,谓卫王失道,天命绝之。
虎实无罪,且于主上有推戴之功。
张信甫上章,言虎贼大逆不道,当用宋文帝傅亮徐羡之故事。
章奏不报。
尔后举朝以大安崇庆之事为讳。
及是,谓亨甫大安中尝拜御史中丞,宜知卫王事,乃差编修官一人就访之。
亨甫知其旨,谓来者言,知卫王莫如我,然我闻海陵被弑,而世宗皇帝立
大定三十年,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得美仕。
史官脩实录,诬其淫毒狠鷔,遗臭无穷。
自今观之,百可一信耶!
卫王勤俭,慎惜名器,较其行事,中材不能及者多矣,吾知此而已。
设欲饰吾言以实其罪,吾亦何惜馀年,朝议伟之。
正大三年,年八十薨。
子贤卿、颐卿、翔卿,皆以门资仕。
今一孙仲明东平
完颜永济金 ? — 12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即卫绍王
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初名永济小字兴胜更名允济
世宗第七子。
封卫王
泰和八年十一月章宗卒,无子,遂以皇叔继位。
次年改元大安,后改崇庆至宁
柔弱无能,朝政日坏。
蒙古崛起,铁骑连年南下,西北诸州多为所有。
东京不守,灭亡之兆已显。
至宁初,为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所弑,在位五年。
降封东海郡侯
贞祐间追复卫王谥绍
苏陀室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本住中印度陀寺,慕清凉文殊住处,与弟子七人航海而来,死者三,还者三,惟苏陀室利经六年始达五台山,时年八十五。
经一台顶,诵《华严经》十部,禅寂七日,不息不食。
后化于灵鹫峰,弟子佛陀阇毗收舍利八合,持归西土。
苏陀室利者。
西域中印土𨚗烂陀寺僧也。
内闲三藏
外彻五明。
能诵杂华经。
久慕此土清凉山万菩萨住处。
年八十五。
与弟子七人。
航海而来。
七人三还三殒。
唯佛陀室利一人随之。
凡六年。
方达清凉。
每至一台顶。
诵华严经十部
禅寂七日。
不息不食。
每入定。
则见紫磨金城。
玻璃绀殿。
宝莲香水。
珠网交辉。
无尽庄严。
诸天童子。
游戏其中。
后于灵鹫寺化去。
佛陀收舍利八合。
熣烂如珠。
持还西土。
唐括赞其真曰。
似似是是。
苏陀室利
西竺来游。
一百八岁。
雪色连腮。
碧光溢臂。
内蕴真慈
外现可畏。
在闵宗朝。
连阴不霁。
特诏登坛。
咒龙落地。
赭色伽梨。
后妃亲制。
施内藏财。
度僧起寺。
人半疑信。
佛陀波利
借路重来。
五峰游礼。
峨五佛冠。
曼殊何异。
圆满月面。
色非红粹。
真人萧生
遥瞻拜跪(羽士萧真人。
技术难问。
皆为师伏。
稽首为谢。
故云云)。
张行信金 1163 — 1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3—1231 【介绍】: 金莒日照人一名行忠字信甫
张行简弟。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铜山,以廉擢监察御史
宣宗时参知政事
以朮虎高琪为相专权用事,尝力诋其非。
官至尚书左丞
释相了金 1134 — 1203
相了
义州宋氏子。
生有奇瑞。
儿时。
行必直视。
坐必跏趺。
一日。
闻祖父诵赋。
秦皇汉武不死何归。
亟问死归何处。
祖异之。
语其父曰。
此子非尘俗中人。
可令出家。
遂从师落发。
游讲。
通华严圆觉等经。
机思明敏。
阐发精当。
颇为同学宗仰。
因读圆觉。
至修多罗教如标月指处。
忽尔动疑曰。
经既为标。
月何所在。
吾将问之诸方知识也。
乃腰包。
清安月公。
又访咸平定公
复走绵州
谒大明诱公。
皆不契。
诱公曰。
汝缘不在此。
懿州崇福超公。
汝师也。
必为子发其奥。
遽谒超公。
公一见处以首职。
虽殷众务。
而究研益力。
至寝食都废。
一日。
居士请益超公。
俱胝一指公案。
师立座隅。
忽问曰。
俱胝一指头禅。
受用不尽。
未审。
和尚禅有多少。
公与一喝。
师于喝下领旨。
身心脱空。
如处琉璃宝月间。
快爽不自胜。
呈偈云。
窥破浮云月色寒。
偶然顿歇髑髅乾。
通身光透威音外。
普应群机作大缘。
公为弹指印之。
未几。
公以老而退。
师受命补其处。
松林
惠安
又移潭柘。
转主竹林
师性恬退。
虽屡踞大刹。
皆迫于不得已。
松林潭柘。
至弃众而逃。
人物色得之拥而去。
师竟不得自主也。
居恒自叹古人藏身无迹。
己不能如之。
进道之累。
且禀性贞纯。
慈不忤物。
平生未尝略起嗔恚。
纵遇呵毁。
而容色不易。
所至唯信缘甘分。
不务营饰。
非理道之要。
行之有益于性命身心者。
勿自处。
亦勿以处人。
此皆昭著可言者。
如其潜德密行。
殆非人所能知之。
泰和三年
书偈危坐而化。
寿七十。
腊六十二。
茶毗。
有百千蝴蝶。
自烈𦦨中飞出。
化祥云五色。
现于空界。
牙齿不坏。
附遗骨而瘗于龙泉古寺
梅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