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隋朝
僧灵裕南北朝末隋初 518 — 60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姓赵
定州钜鹿曲阳人
幼知敬僧礼像。
惧闻屠杀声。
六岁即茹素。
父母强破之。
不可。
七岁求出家。
二亲以资质之妙。
宜世其业。
固莫之许。
叹曰。
吾一生坏矣。
遂益习复以究家学。
年十五念欲遁去。
而适丁父忧
苦块之礼。
罔敢弗至。
既释服竟。
赵郡应觉寺。
从明宝二禅师落发。
其母初未尝闻也。
年二十有二禀具。
即诵四分僧祇。
八日书诵俱了。
刺史侯景
尤加器重。
后南游漳淦。
专学四分于隐公所五夏。
能臻其奥。
道凭尝以地论之指授慧光。
依凭法席兹久。
剖奇发新。
莫不推揖。
宣帝方宠进法上。
诏为大统
以驾御英彦。
而望风趋势者。
比足立。
操守无所变。
上因加敬。
然于华严涅槃地论律部。
但寻旧解。
若大集般若观经遗教等疏。
则独出渊思。
而壹扫宿说。
安游荣等三师杂心。
嵩林二师成实。
皆口传心受。
曾无遗误。
其博赡可知矣。
邺都者十二白。
内外号之。
裕菩萨云。
宣帝疾。
诏开华严。
昭玄诸统。
法主
有一雄鸡。
常随众集。
逮散席。
乃飞鸣西南树上。
一夕殪。
帝遂有瘳。
内出袈裟三百领。
而俾散之。
又诏住官寺。
固辞。
知命之际。
方事禅寂。
未盈炎溽。
而起赴檀越范阳卢氏之请。
负笈者万指。
未几还邺。
所务如旧。
一日安东王楼睿。
于僧前遍加礼拜。
次至
见其有异。
忽股慄流汗。
即从受戒。
且为营治宝山寺
齐亡。
周废二教。
服斩缞绖带。
率其徒二十辈。
遁山谷间。
夜释竺墙。
昼攻鲁诰。
益力其所缀述。
皆部粹类聚。
期以贻后。
属岁荐饥。
遂出卜书一卷。
使坐市肆取米。
占者丛闹。
得米颇多。
亟焚其书。
隋兴
教亦昌盛。
首被徵命。
开皇三年
相州刺史樊叔略
千法师会。
当元席。
诏复僧职。
叔略因举为都统
固引去。
游燕赵。
两河稔其化十年
止洛之灵通寺。
夜得牒于庭。
若言报缘之终。
咸阳者。
明年玺书下相大慈寺
曰。
咸阳之厄验矣。
竟徒步至
诏住大兴善寺
仍诏有司。
议立国统。
表辞再三。
乃诏左仆射高颖。
右仆射苏威
纳言虞庆则
总管贺若弼等。
诣寺宣旨。
代帝受戒忏罪。
施绫锦帛三百匹。
宝山构建。
帝躬署寺额曰灵泉
而又徙步以归。
谓人曰。
往来之劳非厄乎。
俄徙演空寺。
诏问起居。
仁寿中
帝分布所藏神尼舍利于诸州起塔。
所在灵应尤多。
世皆以为祥瑞。
独以每所见。
无非白华白树白云。
岂吉相哉。
吾第恐国有丧祸也。
初人弗之信。
既而献后文帝崩。
相州刺史囧阳公薛胄
堂础变玉。
设斋庆贺。
曰。
流离也。
宜戒慎之。
心以为不然。
后竟坐杨谅谋逆事。
徙边。
仁寿之季。
寒陵山筑九级浮图。
昉四级。
督之急。
曰事或有障。
日夕并力。
将八级而晋阳难作。
其先见之明如此。
时忽讹言化。
而究其所从起不可得。
曰。
吾其亡矣。
即诲厉门人。
至七日早。
作赋哀速终悲永殡二诗。
夜语侍者曰。
吾兹背殊痛。
三更觉香气充室。
口犹称佛名号。
明相现时。
奄尔示寂于演空寺。
大业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
寿八十八。
树塔窆于宝山灵泉寺侧。
性直重爽垲。
服章觕弊。
虽贵达厮下。
礼貌无所间。
往来曾莫望其将迎。
身佩白光奕然。
照映幽晦。
姿禀孝爱。
母疾将归养。
中道闻讣而返曰。
吾兹以严母冥福可也。
志存远大。
不局偏授。
故单讲双时。
雅为恒度。
其赴他请。
非颙仰之至。
不屑就。
然未尝苟简以邀檀施。
有一寺请讲。
暇隙见园。
迫近法席。
问知其故。
恶之即辞去。
主谢过。
愿悉犁其四十亩。
以种谷乃已。
素无积蓄。
好施予。
宝山石龛
名金刚胜力住持那罗延窟。
镌法灭之相于岩石。
凡坐必正面西向。
所服御一准律。
以范来学。
或讥其邀名。
笑曰。
使诚邀名而为善。
不犹愈于邀利而为不善者乎。
沙门亡其名。
燕人也。
丐一言之益以别。
付以高僧传曰。
经诰禅律。
恐杂圣心。
未若景行于此之为得也。
其人欣戴而去。
说戒羯磨。
无传欲法。
尝入净影寺
正值布萨。
坐堂上见远公传欲。
抗声曰。
慧远以为有法事因缘故尔说欲。
然而众僧听戒。
岂是魔事耶。
或以告
诣堂。
曰。
仁者当以身摄物。
说欲之制。
法主可为哉。
顶礼受其语。
其述著。
有十地疏四卷。
地持维摩般若各二卷。
华严疏及指归合九卷。
涅槃疏六卷。
大集疏八卷。
四分律疏五卷。
大乘义章四卷。
胜鬘央掘寿观仁王毗尼母往生论弥勒上下生遗教等诸经。
各为疏记。
成实毗昙智论各钞五卷。
圣迹记二卷。
佛法东行记。
众经宗要。
译经体式。
受菩萨戒法。
并戒本首尾。
注华严等经论序。
大小乘同异论。
舍利目连传。
御众法等外。
制安民论。
陶神论。
各十卷。
㲉卵成杀论。
字本七卷。
庄纪老纲式经。
兆纬相录。
医决符禁法文。
断水虫序。
齐世三宝记。
灭法记。
光师弟子十德记。
僧制寺诰。
十怨十志颂。
齐亡消日颂。
触事伸情颂。
寺破报应记。
孝经义记。
三行四去颂。
诗评杂集等五十卷。
行于世。
释慧欢南北朝末隋初 542 — 610
释慧欢
俗姓管氏
京兆云阳人也。
弱龄厌俗深慕出家。
迫以恒日取拔无路。
历任僚署频经凉暑。
年逾壮齿方蒙本遂。
三十有七被缁在道。
清禅寺崇公咨受定法摄心仪体存息短长。
观觉安立冷然祛写。
兼以志得林泉销形人世。
损略尘欲。
山学推先。
尝经行山顶误堕高岩。
乃石上端居不忘禅念。
其感灵如此。
逮隋文晏驾。
建大伽蓝。
志德潜被。
召而供养。
大业六年二月卒大禅定道场。
春秋六十有九。
遗令施形寒林之下。
弟子等敢从德义。
送于终南梗梓谷中。
率诸道俗立铭树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