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隋朝
僧洪遵北齐
释洪遵
姓时氏
相州人也。
八岁出家。
从师请业屡高声驾。
及受具后专学律部。
心生重敬。
内自惟曰。
出家基趾其存戒乎。
住持万载。
被于遗教。
谅非虚矣。
更辞师友游方听习。
履涉相京咨访深义。
有所未喻决问罕通。
三夏将满遂知大旨。
初住嵩高少林寺
依资云公开胸律要。
并及华严大论前后参听并扣其关户涣然大明。
承邺下晖公盛弘四分。
因往从焉。
听徒五百。
多以巧媚自通。
覆讲坚论了无命及。
晖寔律学名匠。
而智或先图。
固解冠时伦。
全不以曲私在虑。
后因盛集异学充堂。
乃束晖制疏。
捧入堂中曰。
伏膺有日都未见知。
是则师资两亡。
敢以文疏仰及。
便置之坐上往覆。
云所既属舍见来降。
即命登座覆述。
吐纳纤隐众仰如山。
自后专预正时结徒毕业。
以戒律旁义有会他部者。
乃重听大论毗昙。
开沃津奥。
又以心使未静。
就诸禅林学调顺法。
年踰十腊方归律宗。
四远望风堂盈千计。
时为荣大也。
齐主既敞教门。
言承付嘱。
五众有坠宪网者。
皆据内律治之。
学声早举。
策授为断事沙门
时青齐诸众。
连诤经久。
乃彻天听。
无由息讼。
下敕令往。
法和喻。
以律科惩曲感物情。
繁诤自弭。
由是更增时美。
法侣欣之。
及齐历将季擅名逾远。
而非类不交惟道同辙。
名儒大德见辄慕从。
常与慧远等名僧通宵造尽。
周平齐日隐于白鹿岩中。
宣政搜扬。
被举住于嵩岳
德不孤峙众复屯归。
大隋廓定招贤四海。
开皇七年
下敕追诣京阙。
与五大德同时奉见。
特蒙劳引令住兴善
并十弟子四事供养。
十一年中。
又敕与天竺僧共译梵文。
至十六年
复敕请为讲律众主。
于崇敬寺聚徒成业。
先是关内素奉僧祇。
习俗生常恶闻异学。
乍讲四分人听全稀。
还是东川赞击成务。
欲广流法味。
理任权机。
乃旦剖法华晚扬法正。
来为开经说为通律。
屡停炎澳渐致附宗。
开导四分一人而已。
迄至于今僧祇绝唱。
为人形仪儒雅。
动据现猷。
而神辩如泉。
声相钟鼓。
预升法位罕有昏漠。
开悟之绩寔难嗣焉。
仁寿二年
敕送舍利于卫州福聚寺
将出示众。
乃放红赤二光。
晃发近照灼人目。
道俗同睹大生庆悦。
仁寿四年
下诏曰。
朕祇受肇命抚育生民。
奉圣教重兴象法。
而如来大慈覆护群品。
感见舍利开导含生。
朕已分布近皆起灵塔。
其间诸州犹有未遍。
今更请大德奉送舍利。
各往诸州依前造塔。
所请之僧必须德行可尊善解法相。
使能宣扬佛教。
感𥧝愚迷。
宜集诸寺三纲详共推择录以奏闻。
当与一切苍生同斯福业。
乃搜举名解者用承上命。
登又下敕。
三十馀州一时同送。
又蒙使。
博州起塔。
初至州西。
有白鹄数十头。
当于舆上旋绕数匝。
久之而逝。
及至城东隆圣寺置塔之所。
夜有白光数十道。
道如车轴住于基上。
边有鸟巢树上。
及光之洞明众鸟惊散。
又雨银花委地光耀如雪。
掘基五尺获半升。
夜降神仙八十四人。
持华绕塔久乃方隐。
又妇人李氏患目二十馀年。
及来礼拜两目齐见。
后行道之夕。
又放赤光照寺东房。
见卧佛及坐佛说法之像。
复见梵僧对架读经。
有一十四字。
皆是梵书。
时人不识。
四月八日当下塔时。
感黑蜂无数衔香绕塔。
气蔚且熏不同人世。
又见白莲花在塔四角高数百丈。
花叶分布下垂于空。
时间五彩莲花厕填其内。
又见天人烧香而左转者。
于是总集而观叹未曾有。
属目不见者非无一二。
及下覆讫诸相皆止。
京邑盛开律仪名骇昔人。
而传叙玄宗其后盖阙。
又著大纯钞五卷。
用通律典。
寻又下敕令知寺任。
弼谐僧众亟光徽绩。
大业四年五月十九日
卒于兴善。
春秋七十有九。
隋初又有法胜渊等。
并以律学著名。
相州绍通云胤。
容止沈正宣解有仪。
学门七百亟程弘量。
故诸经论之士将欲导世者。
皆停讲席。
观其风略采为轨躅。
胜博涉有功。
而言行无副。
神志高卓时共潜推。
但身令未广。
故听徒简略。
渊学承统化被中山
纲维象有声幽冀。
年代非远。
并不测其终。
宇文化及隋末唐初 ? — 61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宇文化及 天寿 618年九月—619年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代郡武川人
字文述子。
性奸险,不循法度。
炀帝为太子时领千牛卫,累迁至太子仆
炀帝即位后,恃旧恩,贪冒特甚。
右屯卫将军
大业十四年从驾江都,以北方乱,禁卫军将司马德勘等推化及为首叛。
化及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自为大丞相,率军向洛阳
李密战不利,杀自立,国号许。
北走聊城,为窦建德所败,被杀。
南阳公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炀帝长女。
年十四,嫁宇文士及,以谨肃闻。
大业末宇文化及炀帝江都后,公主随至聊城
后为窦建德所俘,建德许其削发为尼。
唐高祖武德四年建德败,公主西京
宇文士及洛阳士及请复为夫妻,公主坚拒之。
仲孝俊
全隋文·卷二十八
孝俊济州人,为汝南郡主簿,举秀才,除晋州司法
马周初唐 601 — 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648 【介绍】: 博州茌平人字宾王
少孤贫,嗜学,善《》、《春秋》,高祖武德中补州助教
后至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
太宗贞观三年诏百官言得失,代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于时。
何武人不涉学,太宗怪问,曰:“家客马周为之。
”即召见,与语,大悦,令直门下省
累拜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官至中书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48 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人。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经》、《春秋》,然落拓无为。
高祖武德中博州助教
后西游长安,为中郎将常何门客,代为条陈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召见,令直门下省,拜为监察御史
侍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中书侍郎等职。
贞观十八年(644),迁中书令
太宗,留辅皇太子
及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二十二年卒,赠幽州都督
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有《马周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字宾王
博州茌平人
武德中补州助教
太宗朝累官至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
中书令
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贞观二十二年卒。
年四十八。
幽州都督
高宗立
追赠右仆射高唐县
乙弗弘礼隋末至初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博州高唐人
工相术。
杨广在藩,召见之,弘礼贺广将为万乘主,所戒在德。
广即位,悉诏诸术家坊处之,使弘礼总摄。
隋末,帝又召其相。
弘礼逡巡不言,帝以死胁之,乃曰:“人臣相与陛下类者不长。”
释明驭
释明驭
瀛州人
初学涅槃后习摄论。
推寻理源究括疑滞。
晚游邺下咨访未闻。
隐义重玄皆所披览。
开皇八年
来仪帝里。
更就迁师询求摄论。
意量弘广容姿都雅。
人有勃怒初不改容。
众服其忍力也。
住无漏寺讲诵为业。
仁寿中年
敕请送舍利于济州崇梵寺。
寺基带危峰多饶异树。
山泉盘屈脩竹蒙天。
寔佳地也。
剋日将下。
寺有育王瑞像。
乃放三道神光遍于体上。
金石榴色朗晃夺精。
经一食顷乃遂渐歇。
又闻磬声摇曳长远。
寺东岩上唱善哉声。
清畅彻心。
追寻莫委。
又舍利函上光高三尺。
状如花树本送舍利分为二粒。
出琉璃瓶相随而转。
并放光明。
有黄白云从西南来声如雨相流音乐声正当塔上凝住不动。
复见二花从云中出。
或时上下。
大鸟群飞回旋塔上。
又于云中现仙人头。
其数无量。
于此之时莘州城人。
见诸仙人从空东来向于魏州
当斯运欣庆嘉瑞。
说不可尽。
民百舍物积之如山。
并用构塔。
沙门五人生逢奇瑞。
舍戒为奴供养三宝。
因勒铭纪。
广如别传。
献后升遐造禅定寺
召而处之。
遂终世矣。
释智隐
释智隐
姓李氏
贝州人
华严藏公之弟子也。
自少及长。
遵弘道义。
慧解所传受无再请。
而神气俊卓雅尚清虚。
时复谈吐。
听者忘倦。
开皇七年
敕召大德。
入京住大兴善
通练智论阿毗昙心及金刚般若论。
明其窟冗。
至十六年
以解兼伦例须有绍隆。
下敕补充讲论众主。
于经藏寺还扬前部。
仁寿创福。
敕送舍利于益州之法聚寺。
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
道适邛蜀。
开化弥昌。
倾其金贝。
寻即成就。
晚又奉送置塔莘州
天雨异花人得半合。
又放紫光变为五色。
盲者来忏欻获双目。
舍杖而归。
风躄等病其例皆尔。
及将下瘗。
天雨银花。
放白色光前后非一。
正入塔时。
感五色云下覆函上。
重圆如盖。
大鸟六头旋绕云间
闭讫俱散。
以事闻。
帝大悦。
付于著作。
卒于京室。
乐运
全隋文·卷二十五
字承业南阳淯阳人晋尚书令广八世孙。
周天和初,为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转柱国记室参军,入为露门博士
建德中,除万年县,超拜京兆县
静帝初,左迁广州滍阳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
有《谏苑》四十一卷。
刘仁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
尝任毛州刺史
文帝开皇四年以政绩为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
后以行军总管杨素伐陈,破陈将于荆门,授上大将军
甚有时誉,显名于世。
辛衡卿隋 ? — 6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 【介绍】: 陇西狄道人字公能
北齐后主武平中入仕。
隋文帝开皇中,历馆陶高阳县令,治绩尤异。
民部员外侍郎,改太常丞,官至仓部侍郎
僧昕
僧昕
潞州上党人
自骛道法津周听大小。
逮诸禅律莫大登临。
倾渴身心无席不赴而导戒愚智众通諠静。
一其正度恭慎横经。
聆其披析曾不忽忘。
初众见其低目寡言绝杜论道皆号为曚叟也后有智者问其文理咸陈深奥。
轻浮章句略不预怀。
有问其故。
答曰。
勿轻未学妙德常藏。
惟夫大觉方能静照。
盛德明约可无细瑕。
愚师轨物时有通悟。
惟自两明殷鉴方取会不得以法累人致乖祇奉。
暨周灭二教逃隐泰山
大隋开法还归听习。
游步洛下从学远公
十地涅槃咸究宗领。
后入关住兴善寺
体度高爽不屈非滥。
时复谈讲。
辩词迅举抑扬有度。
至于僧务营造情重勤切躬事率先担摙运涉。
仁寿中岁。
置塔毛州法寺
下敕令送舍利初至公馆。
沙门昙义者。
高行名僧。
闻诸舍利皆放光明我等罪业一无所现。
即解衣为忏烧指为灯。
竟夕供养。
明旦出光通属人物。
又出金瓶回旋行道青赤。
白光三色流照。
经于信宿其光乃隐。
四月七日初夜放光。
赫赤欻然满佛堂内。
须臾出户流照四檐。
将入函时又放赤光。
烈盛逾日。
通夜又放照于函内。
四月十日天花如雪从空乱下。
五色相间人皆收得。
又感异香微风普遍熏塞寺内。
其函忽变为青琉璃。
内外通彻。
人以白绫周匝数重漫覆其函。
又加砖累灰泥其上。
寻照其泥还如函色。
又灰泥上画作十花。
饰以金薄。
及成就后唯一金色。
馀花皆釆。
未下塔前。
张世谦。
清信士也。
常持八戒离妻孥。
静室诵经。
乃闻舆所梵赞之声出户看之。
见有群僧各执香花绕旋供养。
迫之遂失。
又见天人持诸幡盖。
及以香花东南飞来。
当于塔上变成大云旋空良久。
又见百馀沙门在塔基上。
执帚辇土以陪增者。
比及明晨寂无所见。
时经夏暑土地乾燥。
人皆思雨。
应念即降。
三四寸许。
川野除烦。
沙丘县民路如意者。
回心信佛望见光相。
路虽映举目彻见寺僧五人在佛堂内。
又闻塔边音乐赞叹声极亮
雨天花满四十里。
塔基倍多。
昕庆斯众瑞。
即具表闻。
晚还资业不测其卒。
李德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柏人人字世文
聪敏好学。
弱冠为校书郎,参掌文翰。
监察御史,纠正不避亲贵。
炀帝大业三年司隶从事,巡行四方,理雪冤枉,褒扬孝悌,其行其德为时所重。
后受命往渤海慰谕格谦起义之众,至冠氏,为别支农民起义军所杀。
魏徵隋末唐初 580 — 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43 【介绍】: 魏郡内黄人,祖籍钜鹿曲城,一说馆陶人字玄成
少孤贫,出家为道士
好读书,尤属意纵横之说。
隋末为武阳郡丞元宝藏书记,从宝藏李密,又随李密降唐。
自请安辑山东,乃授秘书丞,至黎阳劝降李绩等。
窦建德所俘,建德败,归唐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
贞观二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
七年,代王圭侍中
令狐德棻等撰《周书》、《隋书》,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时称良史
史成,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素有胆智,每犯颜规谏,虽帝怒甚,神色不移。
十六年,拜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
以疾卒,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魏徵逝,一鉴亡矣。
谥文贞
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曾主编《群书治要》,有《类礼》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
隋末随李密起义,败,降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历官尚书右丞秘书临、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进封郑国公
敢于直谏,史称诤臣。
卒谥文贞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编撰,《隋书》总序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生平见两《唐书》本传。
其诗多为郊庙乐章及奉和应制之作,惟《述怀》一篇,气势雄浑,骨力遒劲,在唐初诗中独放异彩。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
少孤贫,出家为道士
隋末,李密起兵,召为典书记
败,窦建德署为起居舍人
归唐,官太子洗马
大宗即位,擢谏议大夫,迁秘书监侍中封郑国公
以疾辞官,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卒谥文贞
性谅直,立朝多所谏诤,史称名臣。
曾校辑秘府群书,受诏总领、齐、梁、陈、隋诸史修撰事,序论多出其手。
有《魏徵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魏德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钜鹿人
初为文帝挽郎,累迁贵乡长。
为政清明,不严而治。
辽东之役,所在征敛,吏多赃贿,民不堪命。
贵乡有无相通,百姓不扰。
寻转馆陶长,贵乡人诣阙请留。
两地相讼,断归贵乡
贵乡人歌呼满道,馆陶合境则悲哭,有因之而徙居贵乡者。
后没于战阵。
于志宁隋末唐初 588 — 66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8—665 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
隋炀帝大业末冠氏县,弃官归里。
唐高祖入关,迎谒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
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中郎文学馆学士
太宗贞观三年(629),进中书侍郎,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
后迁侍中
高宗永徽中进封燕国公监修国史,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显庆四年(659),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年八月出为荥州刺史,徙岐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卒,赠幽州都督谥曰定
生平见令狐德棻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并序》,《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志宁为著名学者,著述甚多,有文集4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