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隋朝
释转明隋末唐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或云姓鹿氏。
其所生禀则未知也。
形服仪貌。
如庸众。
大业八年
忽于雒邑告有贼起。
官司覆检。
茫无宗绪。
上以为疑。
而未之加罪也。
诏絷拘以待。
明年六月扬玄感反。
屠戮之酷。
东都尤甚。
于是其言始验。
诏释之。
会上幸江都
偃师狱吏方虑囚得死罪五十人。
将刑于市。
知驾道偃师
乃伪为饷囚者。
入狱谓诸囚曰。
日驾过此。
汝等必再三大呼有贼。
要使上闻之而后已。
上苟诘其言之所从来者。
则曰从阇梨
如是则庶几可以免死矣。
日驾过。
诸囚既如教。
上果尽释诸囚。
而复逮絷拘之。
忻然无所忧惧。
越王皇泰初
诏听自便。
然犹阴遣三卫防守。
而军国谋猷乃获与闻。
及世充僭号郑。
倍加信奉。
而使士卒防守。
愈益严谨。
围之五重。
动见徵逐。
武德三年
高祖武皇帝京师
亦莫能察其所从至也。
诏住化度寺
是岁八月竟隐去。
不复见。
身历三姓四朝。
交接贵贱。
一遵平等。
人有问其所学者。
答曰平等一法。
吾志所在也。
其泛语则涉因果。
某法师以谤大乘。
故报无择狱。
某法师以精进故。
从羊中来。
尝游总持寺
顾谓众僧曰。
不久此寺当流血矣。
汝等宜共慎之。
众怪其谩。
后以法谚累多被诛。
隋末有鲍子明者。
未详何人。
既以道艺应诏
居慧日。
而朝东莫西
略无定所。
虽官供亦未尝临赴而请给也。
所服裙帔而已。
惊叫狂走。
言无准度。
大业九年
以绯帛裹额而趋。
久之枭感反。
其党之军容如之。
感围东都
有以子明事白之者。
以为神。
召问通塞。
子明遂骂曰。
贼害天下如此。
而欲得国。
岂理哉。
时驾幸涿鹿
闻其说大悦。
遣召而劳之。
寻以箕当风簸土而去。
十年卒于洛。